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 第42章

作者:林果冻 标签: 科举 女配 甜文 穿越重生

  顾灵赶忙道:“杜嬷嬷不用去。奶奶,我没有生病,我这是昨天想到了一篇好的文章,心里惦记着,便一夜没睡着。您摸摸我的额头,我额头也不烫,能说话能跳的,我真的没事。”

  顾奶奶当真摸了孙女的额头,不烫,再看孙女虽然没什么精神,可眼神没浑,她当下就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乖宝啊,你如果哪里不舒服的,可一定要告诉奶奶啊。”

  “我一定会告诉奶奶的。”顾灵不敢有丝毫怠慢。老太太年纪大了,可不能吓。

  大早上的,被顾灵的样子吓到的,除了顾奶奶之外,还有钱夫子。

  钱夫子看着学生顶着两个黑眼圈来上学了,她不是担心学生生病,而是:“你昨儿秉烛夜读了?你个孩子,看书也要有个分寸,秉烛夜读这种事情得适当。顾灵啊,我知道女官考试给了你压力,但是念书这事情,得持之以恒,秉烛夜读那是临时抱佛脚的做派。”

  顾灵道:“谢谢夫子指点,学生知道。不过学生并不是秉烛夜读,学生是被一件事情困扰了,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昨儿晚上失眠了。”

  “哦?”钱夫子指了指一边的椅子,让她坐下,接着道,“你年岁不大,今年才十三,人生之路漫漫,将来会困扰你的事情何其多?也许一件事两件事的身边有人可以商量,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此。所以,要学会自己开导自己。不过今儿巧了,有夫子在,虽然夫子未必能开导你,不过做个倾听者、分析者,倒是也可以的。你且说说?”

  顾灵求之不得呢。她穿书前不过二十岁,还在念大学,人生非常的简单。经历的最大事件莫过于父母车祸去世,还带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发生车祸事件时,爸妈带着两家的长辈去旅游,结果不幸遇难。

  父母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丧事是亲戚们一起帮着解决的。她妈妈有个妹妹,爸爸有个姐姐,所以解决了丧事之后,她把爷爷奶奶的保险赔偿金给了姑姑,把外公外婆的保险赔偿金给了小姨。

  最后是爸妈公司的事情了。因为爸妈都是立遗嘱的人,所以没有遗产纠纷,他们的全部遗产都是她一个人继承的。她不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且才二十岁,也撑不起公司。并且她对此一窍不通,根本没办法管理。聘请职业经理人?顾灵也不信任别人。交给小姨和姑姑那边打理?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有,顾灵也不愿意,毕竟时间长了,这种事情也说不清。所以,顾灵把她爸妈的股份卖掉了。

  当然,卖股份的时候,顾灵首先考虑到了小姨和大姑家。但是没办法,他们只是在爸妈的公司上班,却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买下股份,即便是百分之一都买不起。

  最后,顾灵把爸妈的股份卖给了别人,卖的时候,她唯一的要求,在她有生之年,这个公司不能更改名字,且这个要求被写进了股份买卖协议里。一旦对方更改了公司的名字,顾灵有权用市场价的一半买回股份。

  虽然这个要求有些苛刻,但是对于买主来说,他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所以能接受这个条件。再说,公司用这个名字已经在国内打响了名声且上市了,如果再更改名字,说不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顾灵爸妈的股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所以,她卖了将近四十个亿,再加上爸妈名下的楼盘,她的资产就算没有百亿,也被叫成了百亿继承人。

  顾灵想了想,这件事该怎么开口呢?“事情是这样的,学生……学生前段时间看过一本杂记,杂记里提到了一些关于粮食增产的说法。说的是在稻田里养一些鱼苗,不仅稻谷可以增产,就是鱼苗也会长得特别好。所以……所以学生便说服爷爷奶奶做试验。前几天……”顾灵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可现在第四天了,爷爷还没回来,奶奶也担心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故而学生在想,学生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安于现状?”

  钱夫子有些惊讶,没有想到顾灵还有这个胆识。“你说的这个,我好像也在一本书上看见过,我隐隐有些印象,那是三国时期的一本书,具体哪本忘记了,你且稍等。”说着,钱夫子起身走出书房。

  “夫子?”顾灵跟了上去。

  只是,钱夫子走到私塾的后门,然后打开,过了后门,便是钱夫子自己家了。

  “夫子?”守门的婆子见门突然被打开了,赶忙谨慎了起来,一看是钱夫子,赶紧行了个礼。

  顾灵发现,这婆子非常懂规矩。

  钱夫子朝着顾灵招招手:“过来,你是第一次来,这里是钱宅。既然来了,便过来看看。这里一共两个主子,就我和谨亦。谨亦平日里在自己的院子里看书,你若是得闲了,在休沐的时候,可以来这里找我。”

  顾灵惊喜不已:“是,谢谢夫子。”

  这个宅子顾灵确实第一次来,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被精心伺候的不说,就是里面的格局,也非常的雅致。

  钱夫子带着顾灵来到大厅:“坐。”又叫来婆子,“去唤公子。”

  “是。”

  在钱家伺候的都是婆子,且个个看上去体格都很好。钱夫子一介女流,因为家中没有男主人,所以白谨亦不在的时候,家中是没有男仆的。白谨亦如果来这里了,也会自带仆人。

  没过一会儿,一道低沉的男音在外面响起:“姨母不是去私塾授课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随着声音的落下,白谨亦也到了门口。

  白谨亦到了门口,看见里面除了他姨母之外,还有顾灵,倒是有些意外。不过近一个月来他常常听姨母念叨顾灵,比起四尺七那会儿,也算对顾灵颇为熟悉了。“师妹。”他叫了一声。对于顾灵,白谨亦倒是有几分感激的。自从顾灵要考女官之后,姨母整个人都变了。比起以往的淡然和平静,现在倒是鲜活了。白谨亦很喜欢姨母的转变,姨母年纪不大,他希望她可以活的鲜艳一些,而不是随着外祖和母亲的去世,越来越没了生气。故而,今日见到了顾灵,也不由的多看了几眼,发现小丫头这一双眼睛乌黑乌黑的,这是昨日半夜里挑灯读书了?

  难怪是姨母和外甥,想的倒是一块儿去了。

  顾灵起身,俯身一行礼:“见过师兄。”

  白谨亦挑了挑眉,他可是记得她是有爪子的,不料今日如此斯文。“师妹不必多礼。”

  当着钱夫子的面,顾灵自然是礼貌的。况且四尺七的事情已过,他也送了兔子赔礼,那日她被书砸到,他还给了药。

  只是他长的太过俊俏,她总是被他的颜值给闪瞎眼。多看几眼都能感叹,此人是上天的厚爱。

  白谨亦同顾灵打了招呼,便看向钱夫子。

  钱夫子道:“你坐,这会儿叫你过来,是有事情问你。你可记得三国时有一本书,书中曾提到稻田养鱼的事情?”

  顾灵听钱夫子一说,顿时看向白谨亦。

  白谨亦道:“是《魏武四时公制》。书中所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①。这一记载虽然没有说在稻田里养鱼,但是那鲤鱼出自稻田,故而推测出在稻田里也可以养鲤鱼。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人试验,不然不至于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姨母怎的还对这种叫事情感兴趣了?”

  钱夫子听了先一笑:“我就知道这种事情问你就对了。那会儿我也是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却不是什么要紧的书籍,故而也没注意,也就是你了,父亲书房里的书估计也被你翻个遍。”

  白谨亦谦虚道:“打发时间而已。”

  钱夫子也没在意他的谦虚,她对顾灵道:“你看,这事情既然有出处,那么必然有人去验证。不管是你,还是旁人,总有人会去做。如果你因为今次你祖父的事情而担心自己是不是错了,那么旁人去做了,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人人因为一点挫折而怀疑自己,那么哪来的先例?况且,你这事情,还不算挫折。”

  顾灵知道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己并没有做错,但是……

  钱夫子又道:“如果人要遭难,就是闭门不出也会横来飞祸。比如吃东西噎死的,滑了一跤摔死的。再往大了说,从军要上战场,在刀尖下过日子,你会知道明知有危险,而选择不去吗?”

  被内涵的白谨亦赶忙坐正,沉默。因为这是他姨母说给他听的。

  钱夫子继续道:“如同我们女子,明知怀孕生子,是去阎罗殿闯了一回,你会从此不再生孩子吗?”

  顾灵是现代人,不避讳丁克这群人,但是古人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有了危险就此退怯,而是怎样减少危险。顾灵,你和你祖父情深,夫子很能体谅。但你莫要太担心了,你祖父此去不过是看看鱼,请渔民过来而已,不是什么大事情。”

  “是,学生明白了,多谢夫子开导。”

  钱夫子起身:“走吧,学堂要上课了。”

  “夫子,关于白师兄刚才说的《魏武四时公制》,您这里可有?我想看看,倘若我爷爷当真挖鱼塘了,到时候也用得到不是?我可以参考参考。”

  钱夫子看向白谨亦。

  白谨亦指了指自己:“我?我不懂姨母的意思。”

  钱夫子将顾家打算稻田养鱼的事情说了一边:“所以《魏武四时公制》你那边有吧?”

  白谨亦这会儿听明白了:“便是把这本书给了师妹也没有用处,此书没有提起稻谷养鱼的事情,只提了一句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师妹要寻的,应该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不过,我于农业并无兴趣,故而在这方面未有涉及。”

  顾灵一听,顿时感激道:“师兄能提点这些,已是帮了我大忙了。待我休沐的时候,便去县城买这两本书。”她有些欣喜,等买了这些书,到时候从书中学的一些知识,说不定就能忙了。

  白谨亦看着她眼中闪烁出的明亮动人的光芒,微微闪神。不过是两本农业方面的书籍,也值的她这么高兴?小姑娘的心思,难懂。

  钱夫子有心想帮忙,但是她对农业也无涉及,且她的书屋里也不曾有这方面的书。不过:“不用等到你休沐,谨亦在家里也没事,让他往县城跑一趟便是了。”

  白谨亦:“……”

  顾灵道:“不用不用,哪里好麻烦白师兄,我自己能去。”

  “不麻烦。”钱夫子道,“他闲着没事,也每天在家里呆着,左右不过看一些已经看过的书籍和练练武,让他跑,人不动则废。”

  顾灵自然是不好麻烦人家的:“白师兄看书习武也要时间,我每日里也要劳逸结合,所以不用麻烦白师兄的。”

  钱夫子倒是没觉得什么,白谨亦如同她亲儿般,每天在家里也无事,所以她差遣起来完全不客气。而且关于书籍方面的,也确实是白谨亦比较了解些,故而钱夫子才有此念头。不过见学生不想麻烦人,她自然也不强求。“那……”

  “无妨。”白谨亦道,“师妹不用觉得麻烦,左右这镇上没什么好东西,我也想去县城看看,就顺便帮师妹把这两本书买了。”难得姨母要他做件事,他自然不会拒绝姨母的。他从一出生就被送到外祖家,从小是姨母如娘亲般照顾他长大的,对他来说,姨母如同亲娘。

  他从小早慧,即便没养在亲生父亲和母亲身边,也不吵不闹。如果不是九岁那年娘亲去世,他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回白家。大概是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白谨亦的额头微皱。随即道:“姨母、师妹,我这便去县城,失陪。”

  白谨亦从这出去之后,便去了马厩。

  “公子。”钱奇跟上。他从小伺候公子,看得出公子心情不好,很是担忧。

  “无事。”到了马厩,白谨亦拍拍来宝的背。来宝是白谨亦的马,通体浅黑色,非常的英俊。来宝的父母都是名驹,品种为盗骊。盗骊来自关外,体格非常的健壮,脾气很大,难以驯服②。但来宝和白谨亦一起长大,故而和白谨亦很是亲切。

  来宝是白谨亦幼年时,外祖父送于他的生辰礼物。

  那一年,鸿儒大师在选良马,要送于外孙过生辰,这件事不知怎么的走漏了风声,故而有不少人为此而来,只为得鸿儒大师一句指点,或者在鸿儒大师这边留个印象,多少名马摆在白谨亦的面前,可所谓十大名马都齐全了,可他却偏偏选了来宝。

  大概是,来宝是当时最小的马了,和他一样,从小被送离了父母身边。故而,白谨亦为他取名来宝,得来不易的、或者是上天赐予的宝贝。一人一马在一起,有十来年了。

  白谨亦翻身上了马:“来宝,走……”

  来宝极通人性,一听到主人的话,前蹄一抬,飞一般的冲了出去。

  “公子……”钱奇也紧跟着上马追了上去。奈何他的马再不错,也比不上十大名马啊。

  少年肆意,白谨亦在八岁之前,确实过的痛快。那会儿,他不叫白谨亦,叫钱谨亦。谨为谨慎之意,亦为双的意思,所以他外祖为他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加倍的谨慎。

  但是,作为他外祖的继承人,又是他外祖最小的弟子,白谨亦上有众多师兄们宠着,下有钱家的仆人们疼着,他那个时候,性格颇为调皮。

  八岁那年,他外祖父为了磨磨他的性子,让他下场,本来是想打压打压他的锐气,却不料年少成名,八岁的秀才,轰动了整个文坛。连皇上那里,也挂了名。

  纵然得知他是鸿儒大师的外孙加小弟子,可这神童之名,却是实打实的。

  第二年,他想一鼓作气去中举的时候,远在京城的白家来人了,他亲娘去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律例都如此,丧期不得科举、不得开荤。

  于是,鸿儒大师陪着他回了京城白家。怎料途中又生了事故,鸿儒大师也去了。那一年,他失去了生而不养、为了爱情牺牲他的母亲,也失去了从小把他抚养长大,教他人生道理的外祖。

  白谨亦是个性格果敢之人,即便当时的他只有九岁。于是,他放弃了回京参加生母的丧事,他选择护送外祖的尸体回钱家祖籍。等外祖的百日过了之后,他又回了京城白家。

  白家却以他生母去世,没赶来送丧是为不孝为由,希望他留在京城在生母牌位前守孝。同年,白家又把他的姓改了过来,他从钱谨亦变成了白谨亦。白家说,此举是对他的重视。他当年九岁,深知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白谨亦也是从那时开始,收起了满身的脾气,因为他知道,那个能护着他的人,不在了。

  再后来……

  “公子……”钱奇终于追上了自家公子,追的他气喘吁吁的,“公子这是要去哪儿?也该知会小的一声。”

  白谨亦轻笑了一声:“怎的,这吉祥镇洪旗县,还有我不能去的地方?”

  “哪能。”钱奇心道,您可是贵妃娘娘最为宠爱的侄子,就连皇宫您都能去得,更何况是这吉祥镇洪旗县。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是小的担心您嘛。”钱奇讨好道。

  “德性。”白谨亦笑骂了一句,又加快了速度。

  白谨亦是在吉祥镇住过几年的,当年姨母把他从白家接出来之后,他们便来了吉祥镇,但是洪旗县他却极少来。不管是钱家祖籍还是京城,都岂是区区洪旗县能比的?故而洪旗县也没有吸引白谨亦的地方。

  白谨亦先去了县城最出名的点心坊,买了姨母爱吃的口味的点心,接着又去了书斋。

  县城的书斋非镇上可比。镇上的书斋也就这么一两家,孙家书斋算是出名的,因为孙家公子在彭举人的私塾进学的关系,加之孙掌柜为人厚道,待客热情,故而很多学子都喜欢去孙家书斋。但是,就算这样,孙家书斋也就一套《象国律》,不过是价值二十两银子的《象国律》却只有这样一套,可见镇上的人对求学的热情并不高。

  不过彭家私塾的学子却不少,因为有九成以上的学子都是外来求学的,这些学子都是来自洪旗县的其他地方,和吉祥镇比较相邻的镇上。

  “欢迎公子,请问公子想要买什么书?”书斋小二一见有个衣着不凡的少年公子进来了,赶忙上前接待。

  白谨亦往屋子里打量了一眼:“可有《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

  “……”书斋小二只是认识几个字,也知道寻常人都要的书,无非是三百千,或者画本子之类的,但是如果再深奥的书,他便不知道了。“对不起公子,小的不知道这两本书,您看……不如您自个儿找找?”别说这两本书了,他就是记都没记住。

  白谨亦点了点头,快速的看了一遍。

  书斋小二跟在他的身后,眼见他一本本的看过去,似乎并没有他想要的书,便开口道:“公子,如果是比较偏门的书,那得去二楼找找,咱们这一楼摆放的都是比较常见的书。”

  白谨亦也把这一楼看了个遍,便道:“去二楼。”

  如果说常见的书在一楼,那二楼确实算得上偏门。二楼的归类相当的清楚,是根据朝代来的。想找哪个朝代的书,便去哪个朝代的书架上找。

  《氾胜之书》是西汉时期的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书,结果白谨亦找到了《齐民要术》却没有找到《氾胜之书》,而且,这《齐民要术》都已经积灰了。

  其实,小地方找不到这农业方面的书很是正常。

  富贵人家的田地有佃农打理,他们自然不需要看这方面的书。而佃农自然舍不得银子买这个书,佃农打理田地的时候,种的庄稼粮食都是常见的稻谷、豆子、玉米之类的,而这些常见的庄稼他们本来就会打理,都是地里的老手,哪里需要看书?

上一篇:公子藏媚

下一篇:饲养病娇恶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