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 第19章

作者:林果冻 标签: 科举 女配 甜文 穿越重生

  顾木:“叫你姐姐去买呀。”顾木才六岁,想法更天真。

  男孩子听了不高兴:“我姐姐没有钱,买不起糖葫芦。”

  顾森:“那送你姐姐去私塾读书,我姐姐的钱是去了私塾之后,画画挣来的。”

  顾木:“挣来给我们买糖葫芦,买麦芽糖,买糕糕。”

  男孩子呸了一声:“那我不跟你们玩了。”

  顾木:“我要吃糖葫芦,才不玩。”

  于是,兄弟两人一边吃糖葫芦,一边看着他们玩,还吃的津津有味的。而那几个男孩子,玩的一点兴趣都没了,悄悄看着他们兄弟吃糖葫芦。

  旱地里

  屈氏没心思在地里干活了,刚才婆婆喊的那么大声,谁都知道她闺女从镇上回来了。她偷偷的跟过去在坡上看了几眼,也许“极品”的眼神都好,隔老远的,她能看见她婆婆拎着那么多的肉在炫耀。坦白说,屈氏看的心痒痒的,她很希望这肉拎在她手中。

  屈氏嘴巴馋了,她很久没有吃肉了,上一回吃肉是七月份,她婆婆每个月会去镇上卖一回鸡蛋,然后带几两肉回来。八月份她闺女去镇上私塾念书了,所以八月份没肉了。这个月是九月份,她闺女还是在镇上私塾念书,所以九月份也没吃过肉。

  屈氏知道,只要闺女没在家,她婆婆肯定不会买肉回来,好在两个儿子跟去镇上了,婆婆和闺女吃肉的时候,儿子也能吃上几口。但是,她也想吃啊。

  不过婆婆不在也有一个好处,偶尔她能昧下一个鸡蛋,自己偷偷的吃。

  可是,今天闺女带肉回来了啊。

  “爹、当家的,我们回去吧。灵儿回来了,如果我们回去吃饭晚了,耽搁她吃饭,害的她饿肚子,娘肯定会不高兴。”屈氏为了提早回去吃肉,连理由都编好了。

  顾爷爷和顾老二之前也听到了顾奶奶的大嗓门,知道顾灵回来了。所以跟着一想,觉得屈氏的话也有道理,老婆子(娘)肯定不舍得饿了灵儿。顾爷爷作为大家长,嗯了一声:“去吃饭吧。老大,你们两口子也回去吃饭吧。”

  虽然已经分家了,但是分家前种的庄稼粮食还没丰收,所以顾大伯两口子也要一起来干活的。

  顾大伯:“哎。”

  顾大伯母:“那咱们回去吧,兰儿应该也做好饭菜了。”

  顾大伯点点头。

  顾爷爷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下了山坡,各自回家了。

  后面也有几户人家,眼看着差不多时候了,都陆陆续续跟在顾家人后面。

  快到顾家的时候,一股子的香味传出,还混合着糖的味道。鼻子灵敏的人马上道:“谁家在做红烧肉啊。”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闻出来的,大概有些人闻肉味特别在行。

  屈氏在前面,马上道:“是肉香味,肯定是我们家出来的,我闺女从镇上带回来的肉。”说着,她直接跑了起来。

  顾爷爷和顾老二还是比较端得住的,不过……走路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一些。

  身后听到屈氏说话的人道:“这顾老太家不仅在镇上买了房子,还送孙女去私塾,现在又吃肉,是发了横财了吧?”

  有人道:“如果你家像顾老太家那样,养两头猪,再养几只鸡,过上十几年也能存下银子去镇上买房子。”

  “可不是,顾老太家一家子都是勤劳的人。”

  这话确实,顾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是勤劳的人,后来娶了两个儿媳妇,屈氏生了顾灵,她要带孙女才不去干活的。但是碰到忙的日子,她同样也去地里头,比如这会儿,她去地里捡豆子。再加上顾大伯一家、顾老二一家,整个顾家除了原主,就没有不会干活的人。

  镇上的房子二十两银子左右,一般勤劳的人家肯定是买得起的。只不过房子小,人都住不开。二十两银子在乡下自己可以建一栋大房子了,便是两进的也能建。再说了,古代老百姓不喜买房买铺子那一套,钱喜欢藏着手里,这才踏实。

  不过,不管外人怎么想,顾家人已经整整齐齐的到家了,就连去外面吃了糖葫芦的顾森和顾木也回来了。

  “好香啊,娘,要不要我来帮忙?”屈氏第一个进了厨房。看见她闺女在灶头旁边,“灵儿今儿回来了,下午还回镇上吗?”

  顾灵:“娘……回的,晚点回去。”

  屈氏也就没有多说了,她完全也想不到闺女回来,是因为领了画画的钱,才买了肉回来的。

  人都回来了,一家子人就开始吃饭了,老百姓家没有食不语的规矩。尤其是顾木,吃到了红烧肉,幸福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以后天天能吃到就好了,太幸福了。”

  顾灵笑道:“那以后就天天吃。”

  屈氏也吃的嘴巴里冒油,但听到闺女“天真”的话,还是忍不住道:“哪能天天是,每一个月能有一次过过嘴就不错了。”

  顾灵道:“我现在每个月能挣钱了,以后能天天给你们买肉吃。”

  屈氏听了这话,睁大了眼睛:“画画卖钱了?给钱了?”

  顾灵点点头。

  “那卖了多少钱?”屈氏忍不住问。

  顾爷爷和顾老二也停下吃饭的动作看着顾灵。

  顾灵还没开口,顾奶奶就道:“你管这个做什么?家里还轮不到你当家呢。乖宝的钱都是她的,我给她存起来将来当嫁妆,你就别操这个心了。”

  顾爷爷和顾老二继续吃饭,感觉这才是家里讨论钱的正确方式。

  屈氏一怂,随即笑了笑道:“我闺女能挣钱了,我这不是高兴嘛。家里有钱了,以后顾森和顾木说亲的时候也能选好的。而且,大房那边还欠着九两银子呢。”

  顾奶奶:“这事儿不用你管,吃好饭我把九两银子去还了。”

  顾奶奶这话一出,顾爷爷、顾老二和屈氏都看着她。他们也不是傻子,这九两银子都还得起了,说明顾灵的画卖了不只九两银子啊。

第29章 二合一

  顾爷爷和顾老二的性格是闷葫芦, 就算心中有疑惑也不会问,反正关于银子的事情家里也轮不到他们当家,所以他们只是看了顾奶奶一下,又收回了视线。

  厨房的一边, 杜嬷嬷搬着凳子在吃饭, 在镇上她是和顾奶奶他们一起上桌的,但是到了乡下则没有, 倒不是乡下比镇上有规矩, 而是到了乡下多了顾爷爷和顾老二,毕竟是男主人, 她一个下人和男主人坐一桌吃饭不合适。

  杜嬷嬷一边吃着, 一边听着这一家子说话,觉得挺有意思的, 老太太一个人碾压全家。不过也再一次明白了姑娘之前在镇上同她说的话,老太太的确对姑娘特别偏心。可这种偏心对杜嬷嬷来说没什么奇怪的,身在大户人家,这种偏心见的多了, 只不过乡下人觉得女娃子是丫头片子赔钱货,所以才大惊小怪。

  顾爷爷和顾老二闷着不问, 屈氏则被好奇心抓的痒痒的, 她又不死心的问了一次:“娘, 那灵儿的画得买了十五两银子吧?”不然才十两银子,一下子拿出九两, 她婆婆肯定不舍得, 起码得留下一半,还五两银子还说得过去。所以屈氏猜测,起码得有十五两银子。

  顾奶奶瞪了她一眼:“吃肉还堵不住你的嘴吗?不爱吃就别吃。”

  屈氏赶忙道:“我吃, 我爱吃,我特别爱吃。”

  顾奶奶不看她了,嫌弃的要死。

  顾灵看着她们说话,每一句话都能逗乐她。

  吃好饭,杜嬷嬷起身来收拾,顾奶奶已经习惯有人收拾的日子了,但屈氏、顾爷爷和顾老二则好奇的看着杜嬷嬷。

  说起来,这是他们和杜嬷嬷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自然是八月底他们给镇上送柴火、送床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黑灯瞎火的,看的不清楚,现在倒是看清楚了。顾爷爷和顾老二看一眼就收回视线了,倒是屈氏多看了几眼,突然觉得,这吃好饭有人收拾的日子真不错。

  有人收拾餐桌,顾爷爷和顾老二搬着凳子去院子里坐,屈氏则一直盯着杜嬷嬷看。

  顾奶奶回了一趟屋子,然后把顾灵买来的东西拿出来:“老头子、老二、老二家的,这是乖宝给你们买的布料,给你们做新衣裳的。”

  顾爷爷和顾老二看着顾奶奶分到他们手中的粗布,还有点反应不过来。屈氏本来在看着杜嬷嬷收拾的,听到顾奶奶的话,然后出去。“啊哟,这两匹细布是给我的吗?”这个家里也只有她适合穿这个颜色。

  顾奶奶白了她一眼,把两匹布交到她手中:“这是你闺女给你买的,瞧瞧你闺女对你好不好?你可要记着她的好。”

  屈氏喜不自胜的摸着细布,她有好些年没做衣服了,家里能每年做衣服的也就是她闺女。闺女每年都能长个子,所以婆婆每年都会给她做新衣服,而自己已经不长个子了,一身衣服能穿几年,所以就别想从婆婆手中拿到钱去买布做衣服了。现在有了布,屈氏高兴的不得不了。“瞧娘您说的,灵儿便是不给我买布,那也是我的闺女,我能不记着她的好,不对她好吗?”说着,眼珠子一转,“娘,灵儿给您买的布是啥颜色的?”

  顾奶奶哪里不知道她的想法,这是想比一比颜色哪个好看。“乖宝说了,我和顾森、顾木要回镇上的,到时候让我们去镇上自己挑选。不过……”她伸出手,“你瞧瞧这是什么?”

  屈氏看到老太太手中的银镯子,眼睛一亮,不自禁的伸出手想要去摸。不过顾奶奶马上拍开她的手:“瞧见没有,这是乖宝送我的银镯子。”顾奶奶是谁,哪里允许得了别人在她面前炫耀。

  屈氏看看老太太手中的银镯子,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布,虽然布不是那么香了,不过……还是香的。屈氏自己找出一番话:“您是灵儿的奶奶,别说买银镯子孝敬您,就是买金镯子孝敬您也是应该的。”

  顾灵看着,不得不赞叹屈氏是有脑子的。

  顾奶奶对这句话也颇为满意,她点点头:“那当然。”

  顾灵突然想起,她给屈氏买的银簪子还在她的小挎包里。因着布她是抱在身上的,所以之前进了顾奶奶的房间,就直接放在桌上了,但首饰是放在小挎包里的,故而忘了拿出来。

  但是这会儿突然说的话,没有提前跟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肯定会不高兴,所以顾灵不打算说了,等下个月拿到了三十两银子,到时候再把银簪子给屈氏,当是下个月买的礼物吧。

  说到这三十两银子,顾灵又惋惜那三成利润。

  但是,她还是不后悔拒绝。说白了,不仅仅是顾家无权无势,银子多了唯恐太显眼惹上麻烦。一个月三十两的收入,别说在镇上,就是在县城里,也是顶顶好的了。一般的商户、铺子哪有这么好?

  而且,李太太即便说了给她三成的利润,可是否是真正的三成又有谁知道?毕竟李太太会做多少成品出来,她是查不到的。而李太太也绝对不可能把真正的件数和利润告诉她。既然如此,她就参照现代的方式,用买断的价格来交易,彼此都省心。免得以后她拿的利润越来越多,招来李太太的不满。

  而今用买断的价格,便是李太太欠了她一个人情。

  当然,可能会有人觉得她傻,送到面前的钱白白的推了出去,可顾灵觉得,银子不在多,够用就行。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要有什么样的自觉。在这皇权统治的社会,没有什么比一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

  顾奶奶:“好了,我给老大家的送银子去,老二家的,你把黄豆下水泡了,然后把猪蹄炖锅里,慢慢炖,今儿个晚饭早点吃,黄豆炖猪蹄,吃了晚饭乖宝和杜嬷嬷还得赶回镇上,她明儿还要进学。”

  屈氏刚要回答,收拾了厨房出来的杜嬷嬷道:“老太太,这个让奴婢来吧。”

  顾奶奶一想,觉得杜嬷嬷比屈氏靠谱,也整的干净,于是转头就道:“那行,还是杜嬷嬷你来吧。”

  屈氏也乐的清静。不过,等顾奶奶从厨房里拿了一碗猪蹄出来,她就不觉得这么清静了:“娘,你不是要去大房吗?拿着猪蹄去干什么?”

  顾奶奶理所当然的道:“老大两口子这几天也忙着地里头,身体也累,乖宝买了肉也要给她大伯补补身体,这是乖宝的一片孝心。”别看老太太说的大方,可算计不小。既然决定把一斤猪蹄给大房了,她就要说的全村都知道,也好给乖宝宣传宣传孝顺的名声,看谁还敢说她家乖宝好吃懒做不干事。

  屈氏惊呆了。

  顾爷爷惊呆了。

  顾老二惊呆了

  顾灵捂着嘴巴偷偷地笑。

  顾奶奶带着九两银子,拎着一碗猪蹄,雄赳赳的朝着大房走去。顾灵买来的猪蹄是切好的,怕家里的刀钝不好切,且她叫卖猪蹄的师傅把猪蹄切的比较小块,方便大家吃,所以一碗大概二百五十来克的猪蹄也是有好几块的。

  顾奶奶出手,只可能少于一斤,不可能多余一斤。

  顾奶奶端着一碗猪蹄走在村子里还是比较拉风的,这个点大家差不多都吃了午饭,所以很多人在门口闲聊,也有人端着饭碗在门口吃,还有人准备去地里了,在路上走。故而,大家都看到了顾奶奶手中的肉。

  “顾老太,你端着一碗猪蹄去干什么?”

  “顾老太,你手中的肉是生的啊?”

  顾奶奶骄傲道:“这不是我们家乖宝卖了画挣了些钱吗?知道这段时间家里忙,所以给家里买了猪蹄炖豆子,也给她大伯家带了些,好让她大伯补补身体。”

  “啊哟,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你家乖宝真孝顺。”有人道。到底是顾家在镇上买了房子,有些人也是愿意给顾奶奶面子的。

  顾奶奶趁机道:“可不是嘛。孩子以前年纪小不懂事,现在进了私塾夫子教的好,知道孝顺长辈了。”顾奶奶如果要说好听的话,还是很能说的,三两句的就把原主以前的不干活说成年纪小不懂事,又把现在的“孝顺”说成夫子教的好。

  还别说,这话叫人听了舒服。毕竟农民对读书人的敬重是发自骨子里的,尤其是夫子这种有学问的人,更加受人敬重。不然,朱策哪里能说动村里的老人,去向顾奶奶为顾兰提亲?

  当然,也有人对顾奶奶的话不以为然,但顾奶奶分家给了大房十两银子一头猪是事实,谁也不能说顾奶奶现在对大房不好。

  不过,这不影响有人下顾奶奶的面子:“顾老太,你们分家的时候不是欠了你大儿子九两银子嘛?现在有银子买肉吃,还没银子还钱吗?”

  “就是啊顾老太,这九两银子你不会赖掉吧?”

  “顾老太,做人这样偏心可不成。”

  顾奶奶心里呸了一声,想说老娘就是去还九两银子的,但是不能说,叫人知道乖宝一下子挣了九两银子,指不定酸成什么样。不过,顾奶奶也不是肯吃亏的主。“谁说不还钱了,你钻老大家床底下了?知道我不还钱了?”

  “呸,一把年纪了,还管人家闲事,真是闲事吃饱了没福气是肉。”

上一篇:公子藏媚

下一篇:饲养病娇恶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