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28章

作者:青青小艾 标签: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怎么可能呢?明明在秦国灭亡之前,就没有张良来过咸阳的记载啊?】

  【何况还是和犯人一样被押解到咸阳。】

  【他在秦国统一后差点儿成功刺杀嬴政,惹得嬴政勃然大怒,全国发通缉令都没抓到人,怎么可能现在就被抓了?】

  她忍不住看向嬴政:【又是我带来的蝴蝶效应?】

  嬴政面不改色,只当没听见林阡心音。

  虽然张良刺杀自己,还差点儿就成功这件事,让他险些破防,但还好……他习惯了,所以没露出破绽。

  林阡觉得无趣。

  “……事情就是这样。”蒙恬跪坐在嬴政面前,“张良家中长辈虽然有过不俗经历,但毕竟曾试图以钱财贿赂卢温,左右我大秦朝政,卑职并不建议为张良延医问药。”

  【病死了也是好事儿!】

  嬴政顿了顿,转头看向林阡:“夫人觉得,寡人应当如何处置张良?”

  【嗯?】

  【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

  林阡瞄了嬴政一眼,小心回答:“妾身不懂朝政,为免造成不好后果,陛下还是自己决定为好。”

  【要我说?我当然觉得将张良留下来比较好啦,毕竟张良可是汉初三杰之一,其本事不言而喻。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的张良应该还是个毛头小子,还没有遇到黄石公,不曾受其教导,也没学到《太公兵法》,只能算是个可造之材……】

  嬴政皱了下眉。

  《太公兵法》又称《六韬》、《太公六韬》,是黄老道家的著名典籍《太公》的《兵》篇章,因此前有不少名人从中习得本事,在各国也算有名。

  这书不算广为流传,但在贵族中也不少见,只是能从中学习成才的是极少数。

  可问题是……

  秦国不缺武将。

  秦国缺的,从来都是能辅佐君王打江山、治理江山的谋臣、能臣。

  如果张良是武将,那嬴政完全没必要留下他。

  他敛眸,道:“张良祖上既出了“五世相韩”的奇事,他自己应当也有异于常人之处,那些士兵看守的这段时间,可曾发现什么?”

  蒙恬愣了下:“只听说张良喜欢独自一人坐在屋子里发呆,偶尔也会试图找士兵借几本书来看,但更多的就……对了,听说公子扶苏成婚的次日,张良与同住之人起了争执,二人似乎吵得厉害,甚至差点儿打起来。”

  “也是那次吵过之后,张良就跟丢了魂儿似的,整个人木呆呆地躲在自己房间,一次也没出来过。”

  嬴政好奇:“吵什么了?”

  蒙恬认真回忆片刻:“看守的士兵没听清,只依稀分辨出了什么百姓、贵族、秦国、六国、令尊、聪明、变法、亡国之类的字眼。张良似乎很激动愤慨,其同住之人反倒语气颇为无赖,似乎不以为然。”

  百姓贵族?秦国六国?变法亡国?

  啧啧……

  这可不像是武将会考虑的东西。

  嬴政忍不住看向林阡,没想到这还真是个可造之材。

  但怎么培养与用人,又成了问题。

  毕竟那张良似乎对自己颇为仇视,对秦国也没什么好感,想要用他可没那么容易。

  不过,张良毕竟还年轻,可以慢慢图谋……

  嬴政一开始是这样想的,但架不住那群韩国贵族喜欢给他当助力啊!

  就在此事发生后过去没多少天,颍川郡(韩国)那边便送来了一桩需要让嬴政亲自判定的案子——

  因为其中一方,是以前的韩国旧贵族。

  虽然韩国以前的贵族在失去私人武装、大量奴隶与钱财后,大多日子过得连寻常百姓都不如,但千百年来养成的观念与习惯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就比如,仍有不少旧贵族自恃身份,不将以前的奴隶与百姓当人看。

  在这期间难免发生冲突,进而发展为刑事案件。

  这桩呈到嬴政面前的案子,就是因此而来:某位旧贵族在失去爵位与财产后,仍旧不愿放下身段参与劳作,甚至仍旧花钱大手大脚,连妻子最后藏起来的些许首饰都被他偷走变卖后花费一空。然后,他便第一次品尝到了饥饿的滋味儿。

  可这人饿肚子后不是想着赚钱买粮食,而是想着……抢劫。

  当然,他自己并不认为是抢劫。

  因为他抢的人,是他家以前的奴隶。

  在奴隶没有得到平民身份前,个人不能拥有私产,他赚取的所有钱财乃至于他本身,都是主人的财产。

  所以那位旧贵族抢劫抢得理直气壮。

  可对方自然不愿意啊,他如今又不再是奴隶身份,那些钱财也都是他自己卖力气赚回来的。而且,他还有妻儿老小要养呢,怎么可能让以前对他动辄打骂的前主人抢走?

  好在对方力气足,没有让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旧贵族抢劫成功。

  但同样的,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也觉得自己以前虽然受了不少苦,却也真的吃了旧贵族不少粮食,所以一番纠结后,到底没有去报官。

  然而男人顾念着旧贵族仅有的一丝“好”,旧贵族却反倒怀恨在心。

  旧贵族很快拿出所有积蓄买了包毒、药,花钱哄骗了一个小乞儿说那药只会让人腹泻,让他偷偷钻进那人家中,给他们家中饮用水下了毒。

  等到小乞儿察觉不对再次进去查看,一家七口人早就七窍流血而亡。

  小乞儿吓得惊恐大叫,惊动了男人的邻居报了案。

  按照秦律,这位唆使未成年杀人的旧贵族只有车裂一个结局,但因为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是从以前的韩国贵族阶层提拔起来的人——

  这年头知识被垄断在贵族阶层,普通百姓很难获得识字的机会。

  处理政务,总不能大字不识吧?

  这人看过秦律,但因为本身是贵族阶层,并不觉得旧贵族的所做所为有什么不对,再加上韩国的贵族以前不是没犯下过比这更严重的案子,但最后犯事儿的贵族仍旧什么事儿也没有,所以那位负责此案的官员一番纠结后,便将案子送到了咸阳。

  案子最后层层上递,来到了嬴政面前。

  犯人,也送到了咸阳牢狱关着。

  此案的处理结果,极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官员对那些前韩国旧贵族犯案后的判案结果,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后打下其他国家后,对那些旧贵族的态度。

  嬴政能如何处理?

  他秦国贵族犯下如此大罪,也只能被车裂,难道一个区区亡国之奴还能获得特权?

  嬴政根本没犹豫,直接判了车裂。

  为了杀鸡儆猴,他甚至让人将咸阳城内的所有前韩国旧贵族们全都带到了行刑现场——包括韩王安,以及张良——亲眼目睹那位旧贵族,是如何被处刑的。

  一开始,张良看完行刑现场后,只觉得秦律严苛。

  但很快,他得到了一个消息——

  被毒死的一家七口人其实并非所有受害人,他留在新郑的家人,在此事后和其他旧贵族一起被群情激奋的老百姓包围了起来,不少人甚至蠢蠢欲动地想要将他们这些旧贵族弄死偿命。

  直到嬴政的判决传回韩国,激动的百姓才终于散去。

  但凡结果不如意,张良那些手无寸铁的亲人们怕是只能落得惨死下场。

  回过神来,张良全身冷汗。

第31章 037~040

  ==·困境·==

  刀子不落在自己身上,人是不知道疼的。

  张良在此之前从未想过,自己的家人其实也有可能遇到危险,甚至被人害去性命。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张家地位超然,即便家中没有顶梁柱,靠着往日荣光也无人敢惹的时候。

  这件事就如一记重击,彻底将他从过去的美梦中打醒了过来。

  张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成了往日从来不屑于关注的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意识到身份转变之后,即便张良仍旧痛恨害他张家至此的嬴政与秦国,他却也已经可以用相对冷静的态度来审视秦律的优缺点。

  毫无疑问,秦律是严苛的。

  不仅仅是因为秦律出现了无数的酷刑,也因为秦律一直对犯罪秉持着零容忍的态度,连最轻微的偷盗,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比如偷盗的人数达到以及超过了五个人,这在秦律中便会被视作有组织犯罪,即便这些人只偷盗了一钱的财物,所有涉案人员也会被砍掉左脚,脸上刺字,还要被发配去修补城墙;

  不满五个人,但偷盗钱财超过了六百六十钱,涉案人员除了不会被砍掉左脚而是割掉鼻子外,其他惩罚与超过五人的同等;

  二百二十钱以上,而六百六十钱以下,涉案人员刺青发配修城墙;

  一钱以上而二百钱以下,流放……

  这还仅仅只是偷盗而已。

  可乱世用重典,在这个游侠儿习惯于“侠以武犯禁”,为胸中义气而视律法于无物的时代,秦律的出现很好地遏制了这些人的出现与犯罪。

  再者,秦律也不仅仅只有这等骇人听闻的刑罚,也有不少保护见义勇为者、保护弱势如未成年人、女性、老人等群体的法律。

  如家暴伤人者会被剃掉胡子,在胡子长出来之前,家暴者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指指点点;比如唆使未成年人犯罪,唆使者全责;比如儿女不孝,只要父母上报官府,官员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事,严重的甚至会处死儿女……

  张良毕竟是个聪明人,而且有着足够的大局观。

  所以当他脱离贵族身份去看秦律后,便立刻看出了秦律出现的必然性与优越之处。

  张良甚至生出了想要认真研究秦律,吸取其中优点以便……

  以便什么呢?

  张良有些茫然,他如今不过是个阶下囚,就算将秦律研究透彻,并能学以致用又有什么用呢?韩国已亡,他即便学得治国之才,又该为谁效力?

  -

  嬴政并不知道张良已经改变了想法,他也没工夫去关注一个尚未长成的张良。

  他只是突然从这桩案子上发现了一件事,若是在攻打下其他国家后继续任用六国贵族为官,不但会大大降低各郡县判案的效率,还极可能影响到秦律的推行。

  而无法推行秦律,就会影响到秦国对六国遗民的统治。

  这是涉及国之根本的大事儿。

  嬴政将王绾、尉缭、李斯三人请到宫里商议此事。

  王绾很理解嬴政的忧虑,却略有些疑惑:“陛下,秦国不是一直设有学室吗?一般而言,大秦的百姓只要不曾犯罪,又认识一些文字即可报名入内学习秦律,若达到要求即可成为秦吏,做得不错也有升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