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228章

作者:青青小艾 标签: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林阡无奈:“我只是想要提醒你们,这榨油过的废料不要扔掉,用来喂猪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饲料。”

  管事一顿,当即就要道歉。

  林阡却摆摆手:“这有什么?”

  将榨油机以及使用方法都告诉厨房后,林阡便直接回到了主殿。

  嬴政正与治粟内史说话,见林阡进来,便直接将她叫了进去。

  林阡与孙内史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听嬴政开口:“这榨油机不但可以从大豆当中榨油出来,还能从芝麻、油菜与花生等物中榨油带。百姓吃不起猪油,植物油总能吃得起。”

  孙内史点头:“微臣明白。”

  两人又说了些话,孙内史便直接告辞离开了。

  林阡没有多问。

  孙内史便是之前的孙太仓,当初与林阡做同事的时候,孙内史便负责了好些农作物的推广与种植,之后的甘蔗榨糖也都是孙内史一人负责,成功将其推广到了全国,如今各大郡县的商铺内还摆着各种糖果在卖呢。

  所以见嬴政将此事交给孙内史,林阡非常放心。

  而与林阡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寻常百姓。

  比起林阡,寻常百姓对孙内史甚至更加信任,尤其是在听说这榨油机是谷丰侯拿出来的后,百姓对孙内史的信任程度更是直接翻倍。

  孙内史刚在咸阳城内开了间榨油铺子,刚找到张良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之后根本就不需要孙内史多做什么,那门外便排起了长龙——

  百姓乖乖带着自家种植的大豆,呼朋引伴地前来排队,一个个脸上笑眯眯的,眼里满是对榨油机的好奇,嘴里却说着对生活即将发生的改变的向往与期待。

  这榨油是按照重量收费,一百斤作物一个钱,价格相当便宜。

  不过这价格针对的是炒熟之后的作物——

  为了减少排队的时间,孙内史在开业之前便直接让人在大门口张贴了布告,直接让所有百姓将作物炒熟之后再送到榨油坊。

  于是很快,这油坊内便传出了让人口水直流的香味。,

  香味吸引了更多百姓,于是很快,那队伍就变得更加长了。

  孙内史担心百姓白等一天,算了算十斤植物种子榨油需要多少时间,又算了算一天能榨多少重量的植物种子后,便亲自带着人、拿着笔记本与笔墨并专门给作物称重的称给百姓登记。

  就这么一个个地登记过去,等到发现种子的重量已经达标甚至超过之后,孙内史立刻与那人后面的百姓说明缘由,然后才回到了榨油坊。

  百姓见状,愈发信任孙内史了。

  ……

  阿春成婚没多久,便与丈夫生了个孩子。

  不过朝廷缺人,她那个当兵的丈夫很快就被征召去了前线打仗。虽然几次遇到危险,也受了不少伤,但她丈夫运气不错,每次都及时敷药,最后成功回到了咸阳,

  他带着功勋与爵位回来,一家子的生活自然愈发好了。

  但条件再好也有限,他们怎么也不可能敞开了吃肉,炒菜也不能敞开了放油。

  毕竟,阿春肚子里又揣上了一个。

  为了孩子着想,不单单是夫妻二人,就连两家的长辈也都不敢敞开了吃喝,都想着要为孩子积攒一些家底。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让孕妇吃苦不是?

  于是在阿春怀孕之后,两家人一改之前节俭画风,不说顿顿都让阿春吃肉,至少一天能吃上至少两颗鸡蛋——

  都是自家养来专门下蛋的母鸡,两家供养一个孕妇,问题不算大。

  可每天吃鸡蛋,也总有吃腻的时候。

  阿春倒是没说,她丈夫却从阿春的进食速度与频率中看了出来。

  然后,阿春就吃到了一顿肉。

  可肉也不能顿顿吃啊,他家虽然在百姓中条件不错,但还没到经常吃肉的地步。

  没肉,那就吃猪油。

  可这年头的百姓用猪油做菜,可不像是现代那般直接挖一坨放到锅里面化开:这时候的百姓用猪油炒菜,大多只会弄一点点热个锅,让菜里面多一点儿油味儿就够了,味道虽然比不放油好,但要说多美味……

  反正阿春不喜欢。

  饭菜不喜欢,胃口就不好,人难免就会变得消瘦。

  阿春的丈夫急得不行,最后到底还是决定瞒着阿春,直接用攒下来的钱去买肉买油——

  就算会因此被阿春责怪,他也认了。

  只是不等他来到屠夫卖猪肉的地方,便看见有人提着一袋子东西往某个方向跑。

  他一把将人拦住,问过之后才知道城内开了家榨油坊。

  油坊?

  他赶紧跟着人一起跑了过去,然后便从油坊伙计的口中知道了大豆榨油的消息。

  但凡家里有几亩地的人家,谁家里会没点儿大豆呢?

  有了更好的选择,他当即带着积蓄跑回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与妻子,然后便在家炒了一锅大豆,装好后便拎着往油坊的方向冲。

  也是他运气不错,明明来回跑了一趟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在孙内史登记大豆数量的时候,他愣是挤到了最后几个名额当中,没有被孙内史直接劝回去。

  虽然排队很麻烦,他心里却像是有一把火在烧一般,温热滚烫。

  一直到当天傍晚,才轮到了阿春丈夫榨油。

  他一边将大豆交给负责此事的小吏,一边掏钱交给另一个小吏,然后便听见一阵榨油机运作的声音,大豆榨出来的油很快便装满了木桶。

  阿春丈夫乐呵呵地带着一桶油与一袋子榨油后的废料就往家里走。

  有了这些油,阿春肯定能好好吃饭了。

  ……

  百姓的生活因为榨油机的出现而有了不小的改变——

  不单单是炒菜放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引发林阡想到植物油的路边小摊烤串儿的问题,对百姓来说,最大的改变其实是因为产量太低,以及味道不好而被渐渐淘汰的大豆种子数量,再次有了增长。

  粮食向来是国家根本,是以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被治粟内史记录下来进行核查,若其中真有什么问题,还会直接上报嬴政,甚至被拿到朝堂上与文武百官商议。

  像是大豆的种植数量突然增长这么明显的变化,孙内史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调查得知原因后,孙内史也直接给嬴政上书陈明了缘由。

  嬴政看过后,将其当做一则趣闻告诉了林阡。

  林阡愣住:“之前百姓很少种大豆吗?”

  嬴政比林阡还疑惑,但见她表情不似作伪,当即失笑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百姓手里的田地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种植粮食的根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地里面种植的粮食与蔬菜都必须在种植之前仔细斟酌,一切都必须以吃饱为前提。”

  “所以在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出现之后,大豆等五谷的种植面积与数量降低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小麦因为你之前让厨房做的各种面点,种植面积倒是没有降低太多,但大豆这种当粮食味道非常不好,而且除了做一些咸菜便再无其他按作用的作物,若非可以与玉米套种,给玉米增加粮食产量,只怕根本无人愿意种植。”

  林阡傻眼:“竟然是这样吗?”

  嬴政无奈:“寡人还以为你知道才对。”

  林阡看向嬴政:“我倒是知道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也预料到了这件事,但大豆的种植面积竟然已经低到了这种地步……我完全没想过。”

  嬴政疑惑地看着她:“大豆又没什么用,味道还不好,你为何会认为百姓不会降低,或者不会降低太多种植面积?”

  林阡无奈失笑:“大概是因为,大豆其实非常有用?”

  大豆有用?

  嬴政看向林阡:“大豆能做什么?”

  林阡毫不犹豫地开口:“豆腐。在我所在的时代,豆腐早已经融入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华夏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华夏的一面招牌。”

  “尤其是麻婆豆腐,简直世界闻名。”

  “除了豆腐之外,还有豆腐衍生出来的豆皮豆干豆腐脑……”林阡一口气不停歇地说了十好几种豆腐的衍生品,“若是没有豆腐,华夏美食的数量都会大打折扣。”

  嬴政好奇:“既然豆腐这般重要,你为何之前不曾提及?”

  林阡眼神发懵:“我没提及?”

  嬴政点头。

  林阡皱眉:“怎么可能事呢?我记得当初给厨房的那些菜谱当中,就有不少是以豆腐为原材料的菜品。”

  她记得非常清楚,肯定是写了的。

  嬴政见她说得信誓旦旦,干脆让人将厨房的管事叫了过来。

  管事看看嬴政,又看看林阡,而后小声开口:“可是,谷丰侯给的菜谱中有好些东西都是大家不曾听说过的,不单单是频繁出现的豆腐这样的食材,还有如酱油、醋、耗油、味精等调料。”

  林阡愣住:“那你们为何不找我询问?”

  管事见二人没有怪罪的意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因为陛下与夫人都在忙大事儿,我们便想着自己研究……陛下与夫人还请放心,我们根据菜谱上提及的味道、颜色与其他细节,已经将醋与酱油研究了出来。”

  林阡一顿:对了,这酱油也是用大豆做的来着。

  她有些无奈:“那豆腐你们做不出来吧?”

  管事点头,神情异常沮丧:“经过大家的努力,许多调料与原材料我们都找到或做了出来,唯有豆腐,我们用尽了所有办法,也没办法做出菜谱中描述的……白色方块。”

  是的,他们至今连让大豆变成白色的方块都做不到。

  林阡无奈:“这也是没办法的是……”

  【毕竟,这豆腐几乎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道分子料理了。】

第103章 279~280

  嬴政好奇,分子料理是什么意思?

  所谓分子料理呢,就是在食材原有基础上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将食材解构、重组以及运用,做出与人们印象中的食材外貌完全不同甚至迥然相反的食物。

  比如荔枝做的鱼子酱,芒果做的荷包蛋,拉成丝的棉花糖……

  而显然,必须通过物理化学变化才能成型的豆腐完美符合这一定义。

  但也正因为豆腐用到了化学知识,本事在高超的厨师用尽了自己所知道的无数方法后也没能将豆腐给还原出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豆腐本就不是可以通过正常处理食物的方法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