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181章

作者:青青小艾 标签: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嬴政接过,打开后确认,郡守确实不曾有半句谎言。

  他转头看向最开始说话的县令,将布告转交给了最开始说话的那位县令。

  明明嬴政不曾多说一字,那县令却已经冷汗涔涔:“陛下,在、卑职绝非有意诬陷郡守,我……”

  嬴政抬手打断对方的话:“现在需要做的是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到掰扯你与郡守孰是孰非的时候。先看看布告上的内容是否有假,再告诉寡人,你们为何觉得寡人不允许你们进入学校学习。”

  这些匈奴人于嬴政而言,虽然比百越族恶劣,却完全比不得燕赵韩等六国之人。

  他既然能对六国百姓一视同仁,甚至同意六国贵族遗民当老师、去学校读书,就不可能阻拦这些刚归附大秦不久,正需要安心的匈奴部族的孩子到学校读书。

  嬴政脑中闪过无数想法,却无一不是怀疑背后有阴谋。

  却不想那县令闻言尴尬地红了脸:“陛下,微臣……不懂秦国文字。”

  嬴政:“……”

  县令见嬴政表情不好,担心他误会,赶紧解释了一句:“微臣已经在学了,真的,但是……秦国文字真的太难学了。”

  林阡听着这话,莫名觉得好像现代哀嚎英语难学,汉语难学的那些人。

  她有些好笑,不由开口问道:“你们十几个部落,就没有一个人能看懂秦国文字?”

  嬴政皱眉,转头看向那几位草原上的县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县令看了眼林阡,又小心看向嬴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般。

  嬴政看他:“有事说事!”

  县令不敢再隐瞒,忙不迭开口:“一开始还是能看懂的,后来就看不懂了……”

  林阡看向嬴政,毫无意外地发现他眼底也有几分疑惑。

  其他人也是一脸茫然。

  这话是什么意思?

  已经开口了,县令也没想隐瞒,很快就开口解答了在场众人的疑惑:“我们匈奴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且与秦国的并不相同,所以一般人并未想过要学其他人的语言和文字。但由于以前常常与赵国打交道,才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特意学了赵国的语言和文字。”

  但是,赵国与秦国的语言和文字并不完全一样!

  语言还好说,即便是赵国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方言,为了与当地官员打交道,所以一般都会把当地方言与官话一起学了,故而即便在秦国拿下赵国后,匈奴人也仍旧可以与当地人并秦国派遣到九原郡等地的官员交流。

  可文字这东西,平日也用不到啊。

  更何况……

  那县令有些委屈:“可后来赵国灭亡,赵国文字被秦国文字取代,我们那时候就已经没办法看懂秦国的一些政令了。”

  匈奴本就没多少人学赵国文字,秦国拿下赵国后,赵国文字更被直接废除。

  倒也不是没人想过学习秦国文字。

  大篆还好,虽与赵国文字有一定差别,但字体相差不大。

  可秦国这些年一直在搞文字改革,先后推出了小篆、隶书、楷书三种字体,小篆还在刚推出没多久后就被更简单易书写的隶书全面取代,基本已经无人使用。

  偏偏匈奴人并不知道,只以为三种字体都是秦国正在使用的文字,所以只能一样一样地学。

  学不会就罢了,最怕的是将几种字体混淆,或者将一个字认成另一个字。

  挫折积累多了,也就没人愿意学了。

  所以,如今的匈奴是真的没一个能看懂布告上文字的人。

  林阡有些错愕,很快反应过来,会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这些年字体更新换代的频率太高的原因在,应该也有匈奴刚归附大秦不久,又正好遇上学校开学,所以没来得及进入学宫学习拼音与简单汉字的原因。

  像是中原各地在扫盲班与字典出现后,这些年也习惯了隶书与楷书,并不曾出现这些匈奴的情况。

  嬴政突然问道:“你们自己不认识字,难道不会问?”

  那县令与同伴面面相觑,而后略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除了在集市与互市当中,我们出现在其他地方只会造成恐慌,当地百姓更是对我们避之不及。而且我们平日生活在草原上,到其他郡县也是为了交易,一个月也就会去两三次,也不爱凑热闹,担心招惹了麻烦,所以……”

  嬴政看向郡守:“他说的情况可属实?”

  郡守顿了顿,虽然不想承认,却还是点了点头:“大家都知道他们与过去不一样了,但之前几百年的遭遇与长辈灌输的印象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忘记,这种事情只能慢慢来。”

  嬴政听了,愈发觉得一定要让这些匈奴的孩子入学。

  不能让这种割裂的情况继续存在。

  匈奴人个个身强体壮,青壮年可以如百越般和当地人混合在一起兵役军训,相处多了就会产生感情,自然就能忽略彼此身份视作一体;而让小孩子与当地人融合的契机,最好的自然是学校。

  他直接问道:“可存在你们想要带着孩子去报名,却被人拒收的情况?”

  那县令赶紧摇头:“没有没有,我们是在来了郡城之后,才知道学校的存在,但同时也知道了学校已经招收完学生,都已经开始上课了。”

  郡守忍不住开口:“其实微臣想过派人给他们送一份布告过去,但微臣派去的人在草原上转了两天,愣是没找到他们人影,最后只能带着布告空手而归。后来想着报名时间这么久,他们每个月也都有人会带着货物到到各个郡县去交易粮食物资等物,定然可以看到布告上的内容,所以便没再多管此事。”

  在学宫开设了“扫盲班”后,如今整个九原郡认识隶书、楷书的人比懂得篆书的人多很多,郡守在写布告内容的时候还特意全用的学宫老师教的简单文字。

  谁能想到,这群匈奴当中竟然根本就没人认识布告上楷书的人呢?

  这事儿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乌龙!

  但即便是乌龙,这件事也透露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匈奴即便已经归附了秦国,也仍旧与秦国少有交流;比如匈奴与各郡县来往不便,所以才会一个月才去交易两三次;比如两方想要交流只能等匈奴主动前往郡县,郡县官员却没办法找到匈奴,朝廷下达的政令也没办法第一时间送到匈奴手中……

  嬴政自然也想到了这点,而他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解决办法——

  在草原上修路。-

  但除了修路,还应该想一些其他措施。

  林阡提议道:“可以在路边开一家驿站,由各部落派人镇守。一旦朝廷下达政令,便由郡守派人将其抄录一份后送去驿站,再由看守驿站之人送达各位县令手中?”

  秦国的“邮政”业因战争而发达,开一个驿站也算轻车熟路,并不麻烦。

  嬴政尚未开口,那县令便忙不迭点头道:“可以可以,我们很愿意派人到驿站镇守。”

  都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他们可不想再因为这些原因而错过更多机会。

  嬴政一顿,点头:“等水泥路修好后,郡守立刻派人去各县路边开设一个驿站。驿站里的人需仔细挑选,如其他驿站般给予正经职位,靠朝廷发俸禄。”

  那县令眼睛一亮,更是兴奋地连连点头。

  不过……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斯开口:“若匈奴真的无人认识隶书楷书,今年这些匈奴孩子恐怕不能入学了。”

  那县令面色一僵:“距离学校开学也没多久,真的不能通融一二?”

  李斯无奈:“并非不能通融,只是即便准许你们的孩子到学校去学习,他们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内容。这些已经入学的孩子,都在学宫内至少学习了一年的拼音与简单文字,学校的教材也都是按照这些孩子的水平编撰,匈奴的孩子不曾学过拼音与简单文字,上课恐怕很难听懂。”

  这话一出,所有匈奴县令都愣住了。

  张良见状笑道:“这对你们而言是好事儿啊,学宫开设的拼音文字课程主要是为了给当地百姓扫盲,讲课内容其实不多,三四个月就能教完了。你们的孩子既然不曾学过拼音与文字,就算之前报名了也没办法读书,还是要去学宫学习。现在后悔还不如尽快将人送去学宫,明年开学便可报名,也不算耽误了孩子。”

  匈奴县令们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震怒·==

  嬴政一行人在九原郡待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亲眼看着那些匈奴人将孩子送到学宫读书,并正式开始修路之后,这才满意地准备离开。

  离开之前,嬴政到学校去看了眼冒顿与韩信两人。

  韩信自不必提,他天生脑子聪明,学起东西来快得惊人,而且基本不偏科;冒顿竟然与韩信相差不大,而且在政治上面还更有天赋,语文方面却有些拖后腿。

  嬴政看过两人的成绩,又亲自见过了两人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心里有了数。

  不久,嬴政一行人离开九原郡。

  那日正好是休息的时候——

  林阡原本想要推行双休制,但意外遭到了从大臣到百姓的全部反对,最后只能为这些可怜的学生争取到了一个月休息两天的“特权”。

  冒顿与韩信两人站在城墙上,看着嬴政一行人离开。

  韩信只觉得高兴,冒顿却看着秦王的背影怔怔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等人走远后,韩信拽着他就往楼梯方向跑:“好了好了,陛下都已经离开了,我们就不要在城墙上打扰叔叔伯伯们守城了。”

  -

  他们很快又去了中部地区。

  这边土地肥沃,有着相当广袤的平原地区,百姓生活喜乐安康,当地官员也算尽忠职守——

  虽然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都在嬴政指出后立刻调整好了。

  一行人在中部几个郡县待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然后才继续南下,他们一路从九原郡途径上郡、太原郡、巨鹿郡、邯郸郡、东郡,然后来到了砀郡,再取道陈郡,抵达了泗水郡。

  嬴政等人还面见了这些地方的官员,亲自去看过了当地的学校。

  一开始众人只觉得这些地方的百姓安居乐业,学校也办得有声有色,完全让人挑不出错来。

  但随着巡游的郡县越来越多,林阡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

  这感觉就如隔靴搔痒般让人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却让人如鲠在喉,总是提不起劲儿来。

  一直到他们在参观泗水郡学校的时候,看着那教室里面清一色的男孩儿时,林阡才终于找到了原因:“陛下,这教室里面怎么全是男学生?”

  嬴政定睛一看,果然没在教室里面看到一个女孩儿。

  林阡皱眉,有些记不清了:“我们之前路过的几个郡县,教室里面也是这般情况吗?”

  嬴政转头看向其他官员。

  李斯与冯去疾二人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其他官员也都记不清之前情况,只能低头躲避嬴政视线,唯恐被他选中回答问题。

  就连张良,也只能隐隐约约记住一些情况。

  但不确定的事情,万万不可拿出来说,因为一旦后续调查的时候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他这种“信口雌黄”之人可是会被追究责任的。

  不过,他转头看向自己的属官:“我记得,你记忆力不错?”

  那人点头:“卑职记得。”

  张良便直接向嬴政举荐了对方:“这位是微臣手下属官,名为萧何,之前被奉常调去为几位公子的婚事帮忙,因做事有条理且博闻强识,特意被微臣调到了身边。”

  博闻强识?

  嬴政将视线落在萧何身上:“你记得之前几个郡县的情况?”

  萧何立刻站出来:“回陛下,记得。陛下带着我等从九原郡离开之后,一共经过了上郡、太原郡等七个郡县,泗水郡为第八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