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81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他又转了回来,朝重锋低声说:“重团长,谢谢了。”

  重锋说:“周所长客气了。”

  重锋并没有进一步追问周志鸿是要找谁,又是准备做什么,反正待会儿也会看到对方。

  不过周之后已经主动提起了:“我今晚过来是约了你父亲和郑国兴师长,来见一下潇潇的那位老师。”

  重锋点点头:“这次潇潇是随粤省文工团的夏老师过来,不过潇潇跟光州军区文工团的老师更熟。”

  “嗯……”周志鸿也说,“见的就是叶君婷老师。”

  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入了会场。

  老师们这边也刚好讨论得差不多,两人进去的时候,刚好碰上往外走的老师,里头就剩下叶君婷,还有特意赶过来的重建忠和郑国兴。

  重建忠一见到自己儿子,想到上回在周宅时,这逆子将他老师气了个半死,顿时嘴角一抽:“你怎么在这里”

  重锋说:“我马上就走,你不用担心。”

  重建忠:“……”

  周志鸿朝重建忠解释说:“刚才来的路上刚好碰到他了,这苹果太重不好拿,他就替我拿过来了。”

  自己儿子跟老师竟然这么和谐,重建忠有点不适应,点点头,又催重锋说:“好了,这儿没你的事了。”

  重锋将苹果放下,很快就走了。

  叶君婷之前是被郑国兴提前通知留下的。她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几个人里面,她就认识郑国兴,以及刚刚走了的重锋。

  剩下两位,一位是可以对重团长说“没你的事了”的男人,一位可以让重团长搬东西的老人家,显然两位身份都不低。

  几个人分别坐下,重建忠和周志鸿是来之前就知道叶君婷了,于是郑国兴朝叶君婷介绍他们二人:“叶老师,这位是我的恩师周志鸿老师,这位是重建忠师长,也是重锋的父亲。”

  叶君婷连忙朝二人打招呼:“周老师好,重师长好。”

  等两人回过礼后,郑国兴才说:“今晚约叶老师,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想了解一下潇潇这两天的情况,请叶老师和周老师说说。”

  特地让她来说潇潇的事情叶君婷心里有点疑惑,但还是按郑国兴的要求,将李潇潇这两天的表现说了一下。

  周志鸿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根据她说的事情,又提了一些问题,听到叶君婷对李潇潇赞不绝口时,脸上的高兴显而易见。

  等叶君婷说完之后,周志鸿仍是意犹未尽,忽然又问:“叶老师,你觉得要是你劝潇潇考京市军区文工团,她会考么?”

  叶君婷一惊,心里自然是万分不愿意的。

  一是虽然京市军区特别,地处中心机会更多。但凡事有利有弊,正是因为地处中心,所以这边的风格更偏向稳而厚,与潇潇的性格和创作风格都不匹配。

  二是光州军区和这里说到底也是同一个级别,她也没觉得自己的话剧组比京市这边的差到哪里去。

  但这位周老师似乎很希望潇潇留在京市,于是叶君婷斟酌着开口:“周老师,我觉得这应该要以潇潇的意向为主。实不相瞒,现在不止我这边,粤省文工团也在争取她,希望她明年报考。

  潇潇这孩子有天赋,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省文工团和军区文工团都不差,不管她选哪里,都能走得很好。”

  这一点,周志鸿当然十分清楚。

  正是因为潇潇有实力,所以她不像冯宝姝那样,她可以靠着自己考上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像冯宝姝那样需要他推荐。

  潇潇不需要他的帮忙。

  即使是上一次冯宝姝到处借钱的事,源头也是因为他认错了人,导致冯宝姝有机可趁。

  周志鸿叹了口气,半晌后点点头,说:“叶老师说的是,也辛苦叶老师对潇潇的关照和帮助了。”

  “您客气了。”叶君婷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重建忠看了看手表,提醒说:“老师,时间不早了,今晚先到这里”

  周志鸿点点头,又朝叶君婷说:“来得匆忙,也没准备点什么,只带了点苹果,希望叶老师不要嫌弃。”

  叶君婷连忙说:“周老师您真的太客气了,谢谢周老师了。”

  周志鸿没留太久,重建忠很快就陪着他往外走。郑国兴刚准备跟上他们,叶君婷忍不住问:“郑师长,那位周老师是潇潇的……”

  郑国兴说:“替潇潇交伙食费的那位。”

  叶老师恍然:“啊,是这样。”

  这样大费周章从京市让郑师长去替潇潇交伙食费,还要让市文工团以奖励的方式,显然是不想那孩子知道。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那孩子一旦知道了,就不会接受这位周老师的帮助。

  可郑师长和重师长都对他那么尊重……

  郑国兴见叶君婷似乎在想什么,于是说:“叶老师不用想太多,平时该怎样的还是怎样。”

  叶老师回过神,笑了笑:“是。”

  李潇潇在回去的路上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跟重锋说起自己舌战群师的事情,说完后还不忘抬起脸看着重锋。

  小姑娘什么也不说,窗外路灯通明,灯光照进车里,那张漂亮的小脸映着光,闪闪发亮。

  重锋很熟悉这种情况了,由衷地夸奖:“潇潇很厉害。”

  冯露马上从副驾驶座扭过头来,一脸见鬼似地看着重锋,难以置信地说:“天哪,你竟然会夸人!”

  李潇潇好奇地看着冯露:“你是第一次听见”

  方浩明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一边开车一边说:“实不相瞒,我也是第一次从团长嘴里听到“很厉害”三个字。”

  李潇潇一脸震惊地看着重锋。

  团长的标准是有多高李潇潇开始不太确定地看着重锋,心想团长这不会是在把她当小孩儿哄吧?

  小姑娘瞳仁骨碌碌转,显然是在想着什么,重锋说:“别听他们的,他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是你很好。”

  方浩明:“……”

  他为什么要自取其辱?

  冯露:“……”

  她就不该觉得这人开窍了会说话了。

  今天李潇潇算是一战成名了,冯露今晚吃饭的时候,光州军区所有人,连着老师在内,今晚都非常高兴,还有许多其他团的话剧演员慕名过来。

  毕竟,比起老师,演员不用考虑什么署名权,更加纯粹。

  也许他们对自己老师争不争署名权没什么所谓,但对于同辈的强者,心里肯定是向往的。

  冯露想了想,又说:“今年给领导表演的节目还没定下来吧我觉得吧,说不定今年上话剧。”

  “那不可能……”李潇潇心里通透,马上就否定了,“这种大型场合,为求稳妥,十有八九都是样板戏里的京剧,估计还是第一批里头的。”

  李潇潇说得毫不犹豫,冯露有点惊讶地看着她:“期待一下也是可以的嘛!潇潇同志,做人还是要有点盼头的。”

  潇潇摊了摊手,有点无奈地说:“实事求是罢了。其实也没什么,京剧确实是最合适的。”

  毕竟是所有剧种里面历史最悠久的,而且能从古代戏剧发展到现代京剧,即使这段时间是特殊的,但不可否认,那几部样板戏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即使传到现代,依然有着许多观众。

  冯露以为能写出剧本的人,应该想法都挺多的,应该热爱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或许还坚信它们能往高处更进一步,没想到她居然这么清醒。

  众人回到大院后,各自回家。

  李潇潇洗完澡之后,走到厅里,一边擦着头发,一边朝重锋说:“团长,我待会儿想去小方那里取回我昨天那梅子酒。”

  “等等……”重锋起身走到柜子前,取了一个玻璃瓶下来,朝李潇潇扬了扬,“我拿了新的回来,喝新的吧。”

  咦,他什么时候拿回来的李潇潇又问:“那昨天剩下的半瓶……”

  重锋说:“方夫人也爱喝,留着给他们家吧。”

  李潇潇有点搞不明白团长这操作,但他都这么说了,她只好点了点头。

  没关系,反正有得喝就成。

  她兴冲冲地回到自己房间里,把杯子拿了出来,洗干净后擦了擦。重锋坐在沙发上,正拿着那瓶酒,已经开好在等她。

  李潇潇抱着杯子跑到他跟前,在他旁边乖巧地坐下,抬起杯子往他那边送了送,一脸期待地说:“谢谢团长。”

  这瓶新酒是重锋托王晓东买回来的,度数最低的一款。

  他拿着酒瓶,并没有马上倒给李潇潇。他朝她说:“潇潇,你昨晚喝的梅子酒度数太高了,以后喝果酒也要先看一下度数再喝。”

  昨晚她一张脸都是红扑扑的,显然是上头了,只是她自己不知道。

  李潇潇“嗯嗯”两声:“我知道了。”

  重锋这才给她倒了满满一杯,十来度的小甜酒,确实多喝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李潇潇抿了一口,像是想起了什么:“哎对了,团长,下星期我们去爬长城,你听说了吗?”

  重锋点点头,说:“嗯,每年这个时候,安排的基本都是爬长城。”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全都在开会,因为长时间这样坐着开会,脑子反应容易变慢,所以中间也会安排一些活动穿插其中,让参会者放松放松,也好促进交流,而爬长城是最省事又有意义的活动。

  对于话剧分会场的参会者来说,其实也还好,因为今年的学习内容是全新的,而且跟他们的前途息息相关。

  毕竟学的是新剧,来参会的本身就是团里有实力的话剧演员,相当于比其他人提前一个月研究剧本里的角色,甚至在实战环节进行演练,如果学得好,回去之后马上就可以当主演了。

  交流会又进行了几天,话绝分会场热情不减,李潇潇却有点提不起劲,因为这两个剧本她都太熟悉了,于是她时不时就继续写一下系列剧的剧本。

  一天上午散会时,众人仍旧到餐厅用餐,李潇潇刚坐下,冯露就马上凑到她跟前,兴奋地说:“潇潇,咱们院里今晚放《红舞鞋》!”

  李潇潇愣了一下,随即心里也涌起一阵狂喜,兴奋度不比冯露少,马上低声问:“《红舞鞋》女主角是芭蕾舞演员的那部电影么?”

  冯露飞快地点点头,高兴得都快哭出来了:“对对,就是那部!天哪,我都想看好久了!在光州军区根本看不到!”

  冯露之所以兴奋,是因为这是一部国外关于芭蕾题材的电影,而芭蕾起源于西方,现在国内公演的芭蕾剧,只有样板戏里的几部。

  她在光州军区时,因为不是干部,住的是普通宿舍,内参片在大院放,而她在光州军区连观看的资格都没有,这次碰巧回来京市军区大院就碰上放映,这才终于有机会看到。

  而李潇潇兴奋,是因为这其实是一部英国歌舞电影《TheRedShoes》,被国家引进,是需要经过译制之后,才会放给大院和少数单位观看。

  译制片的黄金时代,确实是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但并不是说七十年代中就没有译制片。

  这个时期,在样板戏当道的时期,译制片虽然进入了寒冬,但不是完全失去了生命。

  现在的沪市电影译制厂还没从沪市电影制片厂分出来,还只是一个翻译组,但也从未中断过制作译制片。

  译制片中有不少西方国家的非军事类电影,像《红舞鞋》就是爱情片。

  社会上没有“靡靡之音”,李潇潇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也不敢直接触碰这个底线,否则容易惹祸上身。

  但是内参片里有不少这类题材,大院、部分单位的放映室内外,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正是因为这种靡靡之音不能公开,所以这时期的配音演员非常艰难,各种意义上的难。

  李潇潇在光州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能看得到译制片,因为她根本拿不到内参片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