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39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原本只是无意间说起的一句话,谁也没想到,他准备了这么多年的计划,忽然出现了要实现的契机。

  第二天一早,重锋仍是准时五点四十五醒来,睁开眼时,李潇潇还在睡梦中。

  他在她脸颊上轻吻一下,悄无声息地起床了,洗漱后到饭堂打包了份早餐回来,放到锅里热着,写了张字条压在饭桌上。

  出操刚结束,重锋就被叫到郑国兴办公室。

  郑国兴面前堆了一叠文件,抬起头看向重锋:“刚野训结束,给你放两天假,好好陪一下人家姑娘。”

  重锋心里觉得有点莫名:这两天事情确实不多,但郑国兴很少管他的私事。以前潇潇不跟周家来往,明知道他和潇潇有联系,也没有找他谈话,要他劝潇潇。

  郑首长主动提出让他去陪潇潇,这还是头一回。

  郑国兴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说:“现在让你抓紧时间,后面见面的时间可就少了。”

  郑首长顿了顿,又说:“重锋,李彦当年的想法没能实现,你一直执着到今天。”

  重锋前面还在想会不会是什么任务,没想到他突然提起这个,目光微动,眼里闪过种种情绪,又慢慢地沉归眼底。

  “这是趋势……”重锋说,“我们早晚都要跨出这一步。”

  郑国兴点点头:“上面也有这个想法。”

  重锋马上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郑国兴。

  “南边那地儿仗着A国佬撑腰,是越来越嚣张了,咱们要进入备战状态,一旦发生战事,就是你的侦察尖兵上场的时候。”

  “给点颜色让那些外国佬看看,也让上面看看你们的实力。”郑国兴缓慢地说,又提醒道,“重锋,你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就一点,战前保密这是铁规,哪怕是对潇潇也不能说。”

第177章 C&L

  目前国内有几大制片厂,从前年起,各大厂都分出了独立的译制中心,像沪市的新老制片厂一样,独立出来的新制片厂专门负责美术片和译制片。

  而在几家新译制中心里面,南方的比较特殊,因为它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跟粤省话剧中心并在了一起。

  其他新制片厂都有“历史成绩”,目前也趁着凛冬结束,正在筹备美术片,有的是动画片,有的是木偶片,都准备来一份让观众惊艳的电影大餐。

  然而,只有粤省话剧中心这边,因为制片等人才太少,暂时还没有制作美术片的准备,甚至外国片译制也比较少,只专注外国动画译制。

  因此,跟其他正儿八经的制片厂相比,它甚至不能称作制片厂,只能叫译制中心,在其他单位的光环之下,显得有点平平无奇。

  不过,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最近粤省话剧中心爆红,因为《淮海街探案》中的背景音乐,就是这个“吊车尾”译制中心制作的。

  李潇潇当初为了这第一部广播剧,下了很大的功夫。其中,这里面每一首背景音乐,全是她前世工作室里被剧粉成为“神仙BGM”的精品,而卫东甚至在这基础上作出调整,出来的效果更加好。

  这些是中西结合的精华,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交集产生的音乐新鲜又好听,百听不腻,而且还容易入脑,不管是骑车还是刷碗,许多人都喜欢哼上几句。

  在每一季的广播剧结束之后,李潇潇开放了当季的BGM播放权。

  一时间,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安坐家中,都能听到里面的经典配乐。

  也正是因为这样,背景音乐本身与广播剧绑定,在广播剧结束后,由背景音乐延续广播剧的热度,让广播剧常年拥有百姓的最高关注度,甚至说得上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从“吊车尾”地位,一跃成为热度仅次于沪市新制片厂的译制中心,粤省话剧中心的院长陈国弘非常感激卫东。

  卫东是《淮海街探案》的背景音乐的负责人,当初没有选择留在京市,而是回到了光州。

  尽管京市的各个剧团,水平普遍都比同级的高,但作曲家是珍稀动物,而在这些宝贵人才中,暂时还没有人能比得上卫东。

  粤省话剧中心是光州里唯一一个拥有录音棚的单位,卫东要完成李潇潇交代的任务,也只能选择它,通过它来录制背景音乐,最后出品单位的名字,自然标的也是它。

  除此之外,当初李潇潇在准备制作广播剧的时候,周冬阳特意打过招呼,让各相关单位无条件配合,因此卫东提出的要求,粤省话剧中心都是有求必应。

  最近第三季广播剧已经开播,这几季下来,各方也都对李潇潇的节奏有了大概印象,知道第四季的准备工作还没那么快开始。

  然而,粤省话剧中心那边却收到了李卫东的电话,说是最近会过来一趟,商量第四季背景音乐的制作,并且有事情要和院长陈国弘商量,询问了一下陈国弘最近的时间安排。

  卫东这么说,话剧中心那边自然就觉得,他找院长也是商量话剧的事情,因为京市那边特意交代过全力支持广播剧的制作,话剧中心那边马上就询问了院长,很快就给出了时间,双方约定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八点见面。

  这可是比正常上班都早了半个小时,陈国弘七点四十五分就到了单位,进门的时候还能看到演员们在操场练早功,办公区内一片静悄悄。

  陈国弘回到办公室,翻出一只搪瓷杯洗干净,连同自己平时的茶杯一起端到茶水间,打了两杯温水,回到自己位置上等待。

  他打开了今天的报纸,边看边喝水,还没看完第一篇新闻,就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猜到是卫东来了。

  他抬起头,往门边看去,果然没几秒后卫东就出来在门边。

  卫东朝陈国弘微笑点头,陈国弘刚想说话,却看到紧着卫东身后又走出了另一个人——

  “噗——”

  陈国弘一下子就被呛到了,震惊地看着门边的人。

  那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姑娘,长了一双漂亮的桃花眼,眼角一颗标志性的泪痣,让那双眼睛即使在翻着惊讶的神色时,依然显得纯良无辜。

  那、那是……陈国弘捶了捶胸口顺气,连忙扯过纸巾,飞快地擦了擦,马上站起来,努力平复了一下,热情地伸出手:“李潇潇同志!你好你好!”

  来的正是《淮海街探案》的配音导演和女主角配音演员李潇潇,因为有她,才有了这部剧,才有了那些让话剧中心声名鹊起的背景音乐。

  现在,李潇潇本人就在他面前,陈国弘怎能不激动呢?

  李潇潇笑着和他握了握手:“陈院长好!感谢您对《淮海街探案》广播剧的帮助,话剧中心录制的背景音乐非常棒,我一直想来拜访您,亲口说一声谢谢。”

  这姑娘可真会说话!又有能力又懂世故,到哪儿都能混得开。

  陈国弘心里感叹一声,马上说:“客气了客气了,都是分内事!”

  卫东跟话剧中心这边早就混熟了,调侃说:“陈院长这差别待遇也太明显了。”

  陈国弘哈哈一笑,连忙让了让,说:“我的不是,来来来,二位请进!”

  他又去接了一杯水,招待两人坐下之后,双方寒暄几句,卫东就直入正题了:“陈院长,实不相瞒,今天我主要是来找您的,广播剧的事儿也没多少,还没开始做呢。”

  陈国弘一脸恍然——他就说呢,都还没到时间开始制作,敢情只是个过来的借口。当着李潇潇的面说,那看来十有八九是跟她有关系的了。

  果然,卫东紧接着就说:“我就是搭个线,李潇潇同志想来拜访您,所以托我带她走这一趟。”

  “哎唷……”陈国弘摆摆手,朝对面两人说,“这么见外,以后想来就来,李潇潇同志能过来,也就外面那些小崽子们还在操场练早功,你们要是换个点来,这外头就该挤满人了。”

  他说着,随后又马上反应过来,一拍脑门,说:“我就说,你小子这么早过来,就是为了避开他们吧?”

  办公室门刚才就已经被关上了,李潇潇咳了一声,说:“因为我不想影响大家工作,所以想着早点过来,可能会比较好。”

  她今天七点才起来的,前一天重锋知道她今天要出门,提前给她找好顺风车,让她蹭了出去办事的团长级干部的车,来到市区才下车,好跟卫东会合。

  “陈院长……”她说,“我打算两年后申请调回光州,希望能进粤省话剧中心,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接收我的档案?”

  什么?!陈国弘一脸震惊地看着她,心想他没听错吧?

  这可是各个军区部队文工团、各新大制片厂抢着要的香饽饽,粤省话剧中心就算最近因为背景音乐出了名,但底子跟其他单位没得比,她怎么会想到来这里?

  然而,道理陈国弘都懂,知道他这地儿跟别的单位比,毫无吸引力,但谁不想自己单位能多一名出色的职工呢?

  “这……沪市的制片厂比这儿要大得多,各方面都要更成熟一些。”

  陈国弘工作也有二十来年了,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他看着李潇潇,说:“李潇潇同志,说实话,你愿意来,咱们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就是怕屈才。毕竟咱们这儿比不过其他制片厂。”

  “怎么会?”李潇潇笑了笑,说,“只要粤省话剧中心愿意接收,将来就能将其他制片厂比下去。”

  这话要是换成其他人来说,陈国弘都要板着脸说一声“狂妄”,但这是李潇潇,她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

  她能说出这句话,陈国弘就相信,粤省话剧中心真的能支棱起来。

  “好……”陈国弘点点头,说,“只要李潇潇同志愿意,我这边随时欢迎。”

  李潇潇一脸真诚地说:“陈院长,太感谢了。”

  陈国弘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我们这儿缺乏美术片制作的人才,译制的大多都岛国的动画片,作品数量比别的单位少,我们这儿也一直在向上面申请调人,但你也知道的,这些人才一直就不多。”

  李潇潇想了想,说:“沪市戏剧学院有专业生,我会带完第一届再回光州,到时候我会问一下有没有人愿意一起过来的,到时候再跟周冬阳主任给他们申请定向分配。”

  “学生大四的时候,可以到制片厂实习,学习一下怎么制作美术片。”

  粤省话剧中心是以译制外国动画片为主,从香岛那边引进的岛国剧版动画,而沪市那边的动画电影,两者不一样。

  在观众粘性上,剧版动画能让人追下去,欲罢不能。

  其他制片厂大多往动画电影发展,粤省话剧中心可以往动画剧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而这条新道路,也是未来动画的发展趋势。

  李潇潇将自己的想法大概说了一下,陈国弘越听,眼神就越亮,恨不得时间马上快进到两年多后,看到李潇潇带着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加入他们这里。

  未来构想说完之后,李潇潇说出了今天的目的:“陈院长,到时候可能需要你们这边发起调岗申请,以支援动画剧制作的名义,才能顺理成章。”

  陈国弘爽快地应下了,双方就此达成一致。

  从话剧中心出来之后,卫东这才问李潇潇:“潇潇,你这不会是偷偷过来的吧?你单位要是知道的话,会不会有麻烦?”

  李潇潇根本不担心这个:“你不说他不说,谁知道我来这里不是跟他聊背景音乐?”

  也是……卫东不再纠结这个事情,看了看手表,又问:“快到饭点了,咱们去吃饭?”

  “不了……”李潇潇说,“你先去吧,我还有个地方要去。”

  这就是不需要他跟着去了,卫东不是听不懂话的人,识趣地点点头:“行,那有空再约,到时候叫上文海燕跟陆一鸣他们,还有吴芳跟白杨,他们都很想你。”

  李潇潇想到市文工团的熟人们,心里一暖:“好。”

  卫东也不再多少,挥挥手告别,往国营饭店的方向走去了。

  李潇潇转过身,往另一个方向走,沿着大街转入小巷,七转八绕走了将近二十分钟,这才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门前,敲了敲门,三长一短。

  这地方她不是第一次来,早在几天前,她刚从沪市到达光州的下午,就已经来过第一趟。

  木门很快就被打开了,门后站了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一脸警惕,看到是李潇潇时,也没有丝毫放松。

  他两步跨出门,朝巷子两边看了看。

  李潇潇说:“放心,没人跟着,很安全。”

  男人名叫范铁,家里祖上是有名的首饰匠人,据说以前家里老人做的是贡品,宫廷贵族看了都爱不释手。

  这样的背景,在过去十多年里,后代当然不好过了,但范铁也已经习惯了,并在钱学农的关照下,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所谓“所谓关照”,自然就是接点小私活了。

  范铁把李潇潇让进来,把门关上,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木盒子,递给了李潇潇:“你要的东西,做好了。”

  “辛苦了……”李潇潇接了过来,说,“谢谢。”

  她摩挲了一下木盒,慢慢地将它打开。

  盒子里面是用一块薄竹片弯成一个浅浅的拱形,中间两道缝隙。

  竹片上铺了一层丝绸,两只不锈钢戒指隔着丝绸,镶嵌在缝隙中,内里还能清晰地看到两个花体英文字母——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