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11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李潇潇借调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决定已经下来,但流程还不会马上开始走,因为需要交接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定在了年后。

  十二月中旬会议结束,参会者们各自开始回程,李潇潇也随团回到光州军区,做好相关交接之后,已经是1977年2月中旬了。

  她在军区内留到正月十四,然后跟战友们告别,准备在正月十六那天踏上前往沪市的火车。

  在这中间空出来的一天,是军区给她批的假期,好让她回去跟家人团聚一下,并且好好告别。

  李潇潇趁着这个机会,去找了钱学农一趟。

  她和钱学农是合作关系,现在她既然要离开光州,打算跟他说明一下,并且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以此来稳固盟约。

  将来她离开体制之后,打算成立自己的配音工作室,展开的一系列业务,都需要大量资金,所以钱学农这个盟友,她得好好抓住。

  从钱学农那处回来的路上,李潇潇去了一趟G行,替李卫国取钱。

  她一进G行的门,就看到一个胖子在朝舒诚点头哈腰,不停地道歉,舒诚一脸冷淡,不为所动:“规矩就是规矩,我帮不了你。”

  胖子的脸涨成猪肝色,一副想发怒却又有所顾忌的样子,可舒诚看到了李潇潇进来,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了,不再理会那胖子。

  “李潇潇。”

  去年十月中旬的时候,军民庆祝游行,卢秀娟就说舒诚被一个胖子欺负,十有八九就是刚才那个了,真是风水轮流转。

  看来舒诚这是抓住李潇潇递给他的消息,小飞了一把,成功上位了,压当初欺负他的胖子一头。

  李潇潇笑了笑,说:“舒诚同志,混得不错啊,恭喜。”

  这会儿是工作时间,舒诚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叙旧,于是借着给李潇潇办业务的理由,亲自操作所有流程。

  舒诚朝她认真地道了谢,她摆摆手,表示自己也没做什么,还是得需要他自己本身有实力。

  “不止这个……”舒诚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我爸那事情是被陷害的,但是查案的时候有点问题,那大领导过来,刚好看重我,知道我家里这事之后,帮了我一把,我爸那案子进展一下子就快了,最后查清楚没事,公安那那边放人了。”

  居然是被陷害的李潇潇十分惊讶,可原著中并没有这件事,到底是谁这样针对舒诚的父亲呢?

  提到这件事,舒诚眼神微冷,脸上有点不甘:“现在也没人清楚,还在查。”

  这只能靠公安了,也不是她能插手的事情,于是李潇潇点点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取完钱之后很快就走了。

  她走得干净利落,舒诚看着她的背影,有点出神。

  一天时间并不多,李潇潇在家吃吃喝喝葛优躺,享受了忙碌前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就赶往火车站了。

  重锋原本还在外面出任务,李潇潇以为他不会来了,却在最后一刻,看到重锋风尘仆仆地赶到过来了。

  李潇潇十分惊讶,张了张唇:“团长,你怎么……”

  “提前完成任务了。”重锋顾不上车站人来人往,将李潇潇拉入怀里,紧紧地抱了一下,“潇潇,照顾好自己,我等你。”

  李卫国和陈红娟就在旁边,他这次也没有再瞪重锋了,只轻轻地叹了口气。

  李潇潇抿着唇,眼眶有点湿润,重锋笑了笑,抬手抵着她的肩膀,退后一步,揉了揉她的头发:“好了,该出发了,不然来不及。”

  她低低地应了一声,提起行李,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车站,重锋等人一直看着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完全被淹没在人海中。

  而在不远处,有人站在拐角边,同样看着李潇潇,将她的一颦一笑都收在了眼里,直到载着她的火车呼啸而过,他才慢慢转身离开。

  半小时后,他回到了平时上班的地方,工友看到他后笑着说:“真是稀罕,天泽你今天居然不是第一个来。”

  顾天泽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嗯,路上有点事情,耽搁了。”

  他一边说,一边开始跟国营饭店里的人开始干活,脸上仍是挂着笑容,笑意却没有抵达眼里。

  他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潇潇去见了钱学农,见了舒诚,却独独像是将他遗忘了一样。

  不过没关系,她去了沪市,而重锋还在光州,只要他们分开了,时间长了,他总能找到机会。

第148章 镁光灯

  与光州一样,沪市也是沿海城市,因为从前与国外文化常有交流,所以比许多地方都更加开放和包容。

  然而,光州是南方城市,远离权力中心,而沪市地理位置离京市更近。

  在二三十年代,沪市就已经是亚洲金融中心,国内百分之八十的银行总部都设立在这里,直到二十一世纪,这些融合了中西特色的古老建筑,依然在营业中,并且成为许多百姓的旅游打卡点。

  李潇潇抵达沪市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

  因为她和梁丹、蒙焕山最熟,孙哲绎让他们两个去车站接她,两人都高兴地答应了,早早就到火车站。

  火车晚点,两人在车站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二月中的沪市春寒料峭,可两人仍怀着如火热情,丝毫都不觉得冷。

  李潇潇一下来就看到他们两个,蒙焕山连忙上去帮忙提行李,她一脸不好意思地说:“这火车晚点,让你们久等了。”

  “嗐,没事……”梁丹爽朗地笑着说,也帮忙提了点,摆摆手,一脸满不在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刚才还正好可以练一下台词。”

  译制厂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译制《Waterle》。

  在这个世界,这电影的译制可谓是一波三折,当初李潇潇第一次去京市时,这电影就已经引进来了,在挑选合适的制片厂进行译制。

  当时孙哲绎等人还没从沪市电影制片厂独立出来,影片就是落在这制片厂上的,可他们刚接手,京市那边却又叫停了,译制工作就一直这样拖了下来,直到去年凛冬结束,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原本说是要在春节前完成,可孙哲绎找到了将陆星辉从牛棚里捞回来的机会,于是想办法申请了延期,让陆星辉回来做这部影片的译制负责人。

  二十一世纪很多电影的译制都粗制滥造,剧本翻译一晚上完成,电影配音一天内完成,所有工序仿佛上了加速器一样,毕竟更多观众选择的是原音,而译制版的排场十分少。

  可在这个年代,所有工作都尽善尽美,一部影片的译制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工序也非常多:在翻译员处理好剧本的同时,工作组反复观看原片,导演为众人分析影片,分配角色,初校,复校,试配,实录,审核,修改等等。

  在这样精细的工序之后,出来的成片几近完美。在播放原音影片时,不管什么时候突然切换配音版,画面角色说话和气口,都能跟配音版本一致,毫无违和。

  目前《Waterle》的译制工作中,翻译员已经玩成了初译,陆星辉正一字一句地进行复校。

  主要角色也已经定下来了,除了李潇潇的玛拉、陆星辉的罗伊之外,梁丹和蒙焕山也各自拿到一个主要配角,所以刚才在等李潇潇时候,两人在站台上抓紧时间练习。

  二十一世纪的录音是用电子数码设备记录,但这年代还没这个条件,用的是胶片录制,大概九分钟一张,成本昂贵,所以配音演员都必须提前熟悉自己和搭档的台词,做到随手拈来的程度,否则会拖慢工作进度。

  因此,在电影译制的日常工作中,虽然也包括配音演员间的台词练习,但很多人都私下额外再找时间加训,以此共同提高工作进度。

  各电影制片厂、译制厂都大量扩招,从各军区文工团借调了不少人。

  包括李潇潇在内,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共收到了二十七名外援,这几天他们都陆续来报到了。

  从前李潇潇到别的城市,要不就是到京市开会,要不就是到其他军区交流,一下火车站都会有吉普车等着她,可这回身份变了,目的地是制片厂,孙哲绎也还没够职级配到轿车,自然就不能像高级军官那样能派车接人。

  好在,重锋在很早之前就替她预约好了出租车。

  从五十年代起,国内就已经有出租车了,只是不像二十一世纪那样随处可见,也不能招手让出租车停下,因为出租车归公共汽车公司管,如果要乘坐,是需要打电话预约的,吉普车的租用价格是四毛钱一公里,每等十五分钟得加两毛。

  李潇潇觉得这样似乎有点高调,坐人力车也就足够了,但重锋表示人力车敞篷,坐上去吹风容易着凉,他跟她分隔两地,除了为她花钱之外,似乎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了。

  借李潇潇的光,蒙焕山和梁丹也是头一回坐出租车,不由得感叹一声重团长真有钱。

  梁丹调侃李潇潇:“你家重团长怎么舍得让你过来,我都惊讶死了,前两年他可不是这样的,凶得要命。”

  “他平时不凶的。”李潇潇有点无奈,又笑着说,“其实之前在军区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出任务,今年风向又变了,去年的计划也得调整,就算我还在军区,我跟他也是分开出任务了。”

  因为十年凛冬的结束,文工的方向再次调整,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重锋的重心回归到之前侦察工作,带尖兵出任务,也就不会跟文工团演员配合做任务了。

  这样一来,即使李潇潇在军区,其实也是经常看不到重锋的。

  外地来支援的文艺战士对沪市人生地不熟,制片厂自然是要包吃包住的,给每个人都分配了职工宿舍,李潇潇还拿到了个三十平的单人间。

  梁丹之前就已经帮忙打扫收拾过了,职工宿舍附近也有餐馆,三个人吃了一顿之后,将行李提上楼,梁丹和蒙焕山见时间也不早,没多久就离开了。

  李潇潇将行李箱打开,摆放好东西,简单地收拾一下。因为前世就经常到处去,所以她适应得十分快,也没什么心理不适。

  第二天一早,她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译制厂。

  部队里本来起床就早,被调过来的文艺战士仍是保持了部队的作息时间,第一批到达了单位,让在他们后面才到的配音演员们自愧不如。

  单位进行热烈的欢迎仪式,这些支援者们来自各军区,其中有一半是分军区过来的,个别人强颜欢笑,配音演员们都很兴奋,孙哲绎为表示重视,亲自带他们参观单位。

  李潇潇对译制厂的期待都写满整张脸了,其他人搞不懂她为什么兴奋。

  有的人是当任务过来的,平常心,虽然不沮丧,但从人人挤破头都想进去的文工团,调到人都没几个的译制厂,心里总归是高兴不起来的。

  因为大部分支援者都没有配音基础,所以孙哲绎安排配音演员们每人带一个,毫无保留地将所会的都教出去。

  短暂的欢迎仪式后,译制厂就开始了日常工作,所有职工都瞬间进入了状态。

  厂内的配音演员和导演都是灵活搭配的,一旦成立了译制小组,那在作品完成之前,配音演员就暂时归导演管。

  《Waterle》已经定好角色,陆星辉已经将剧本台词校对好了,把配音演员们都召集起来,直接拉去放映室里看电影。

  一天内,他们重复地看,在最后一遍的时候,陆星辉开始讲解这部电影,分析里面的每个角色。

  上回在京市私下见面的时候,陆星辉并没有讲这些干货,李潇潇心想,真是幸好来了,能听到这么好的讲解,简直赚大发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组内的配音演员们开始练习,陆星辉不时来检查他们的试配情况,如果碰到不及格的,直接当场就提出,语气严厉又精准,除了李潇潇外,每个人都怕他。

  李潇潇对这电影很熟了,而且职业素养放在那儿,即使闭着眼睛,只听着原音,都能准确说出台词。

  连轴转了三个星期,大家的周末都用在上面了,陆星辉难得心慈手软地把周末还给大家,李潇潇趁着下班时,去了一趟外滩。

  这里跟李潇潇印象中的差不多,外滩边挤满了人,多数都是年轻男女勾肩搭背或者搂腰,身体力行地响应恋爱新风。

  四周都是情侣,李潇潇在这其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将近九点的时候才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她忽然感到余光处有什么轻轻一闪,她眉头一皱,马上看了过去。

  暗处有黑影一闪而过,那是一个巷子,李潇潇追到巷口,但没有靠近,里面黑漆漆,她并不打算进去。

  那是老式相机的镁光灯,有人在偷拍她。

第149章 小流氓

  这边的巷子互相连通,即使白天追也不一定追得到,现在晚上就更不好追了。

  附近能让人隐藏的位置很多,但对方偏偏选在巷子里,很可能是想到万一被发现,就打算逃跑。

  要逃跑,肯定要先对路线熟悉,所以对方对沪市地形也许很了解。

  原本十年凛冬结束后,许多古典话剧再次登上舞台,而军区文工团又不时面向百姓演出,很多光州的工人每日都要三问单位宣传队:部队文工团有要演出的消息没李潇潇同志什么时候登台你们宣传队不能再去打听一下吗?

  然而,因为李潇潇调到制片厂,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的所有话剧演出,演员表上都不会再有她的名字,这消息在剧迷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且登上了报纸。

  这年头老百姓的娱乐生活还不那么丰富,各种舞台表演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粮食。

  李潇潇同志被调去沪市的制片厂,不演话剧了,这要是搁在二十一世纪,相当于一个影后级别的演员宣布退圈。

  一时间,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飞出了光州,往全国扩散,引起了极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