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91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重锋严肃地点了点头。

  这是他们两人一起过的第一个新年,晚上有其他战士在守岁,李潇潇和重锋也一前一后往外走,参加到守岁的队列中。

  沈城的交流结束后,李潇潇和重锋继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泉城军区。

  这时春节的气氛还没散去,百姓们仍在庆祝,但各军区的官兵已经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去。

  李潇潇在抵达新的交流区后,先是跟话剧组的负责人说一下前面其他军区的情况,得知京市和沈市都起用了配音演员,加上李潇潇本人推荐,泉城这边自然也心动了。

  然而,泉城军区管辖范围内,并没有电影制片厂,这就意味着得向其他区借配音演员。

  好在,各区之间都是团结友爱的,更何况这时候还没到1976年,译制片还没进入黄金时代,配音演员们也还得小心做事,还不被重用,整个配音界都身在寒冬,所以能被借调到参加话剧工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除了配音音效之外,李潇潇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当初她在光州文工团时,临走前参演了一场演出,演的配角,但最后加了一个主题曲,当时引起了轰动,百姓非常喜欢那首歌,到现在也都还在传唱。

  如果她可以,那其他配音演员当然也可以!而且这对提高配音演员的知名度极为有帮助。

  泉城军区离京市和沪市的电影制片厂都差不多远,但京市电影制片厂之前已经抽调几名职工支援京市军区的话剧组,本身译制片的工作也需要有配音演员参与,所以只能抽出一名给泉城,其他的只能从沪市那边调。

  沪市电影制片厂来的还是熟人,正是之前给《红舞鞋》里佩姬配音的梁丹。

  李潇潇一见是她,脸上的高兴都藏不住了,好在这次并不是什么敏感场合,而且就连泉城军区自身的文工团演员们也都十分欢迎配音演员。

  除了协助泉城军区的老师创作剧本之外,李潇潇还从她前世里买了版权的小曲库中找到了合适的,重新填词,并且朝军区老师提议,由配音演员梁丹来演唱。

  军区老师原本还以为这主题曲需要重新找人作曲填词,正有点发愁呢,毕竟京市和沈城那边还没主题曲,那泉城这边可就赶上热乎的了,但话剧组里没人能搞,然后就发现李潇潇同志直接把现成的送到她眼前了!

  至于李潇潇同志指定谁来主唱,那当然是没问题!

  李潇潇同志都能作曲填词了,看人的目光也肯定是准的,她说谁合适,那谁就是最合适的!

  于是,借着调整词的理由,李潇潇就有了和梁丹单独接触交谈的机会。

第126章 勇与谋

  在六十年代中期之前,许多国外影片被引进来,都需要由各电影制片厂进行译制,第一代配音演员应运而生。

  而在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后期,配音界进入了寒冬,人才凋零。

  实际上,国家并没有断绝与外界的联系,每年都有国外影片引入,只是不对外开放放映权限,改为特定单位的人员观看,也就是所谓的内参片。

  这些单位的职工大多都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他们在看完后,要进行反思,坚决反对里面的坏思想。

  因为这样的隐秘程度,出了放映室之后,观众都不能再讨论相关影片内容,而那些为角色配音的幕后人员,自然也不会为他们所熟悉。欞魊尛裞。

  对于此时的配音演员们来说,他们要在诡谲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平衡。

  他们配完音后会按要求写心得,哪怕愿意写,也不一定有多少角色可配,因为引进的数量并不多,随时都有可能要到乡下牛棚学习。

  然而,有的人哪怕身在牛棚,制片厂一个通知让他们回城配音,他们也会二话不说赶回去,配完之后再写心得,再回到牛棚里。

  也正是因为这种在艰苦条件下,配音演员们仍带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才在寒冬中留下了火种,在未来几年中,再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让所有百姓都爱上了他们的声音。

  “老蒙前段时间出了点事儿,差点被下放,他家现在在想办法,说是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调去其他组,老蒙不愿意,他家里在跟他闹,都请了好几天假了。”

  泉城军区部队文工团中,李潇潇和梁丹坐在排练室的舞台边,两个人一边晃着腿,一边互相交流着近况。

  能到京市开会的必然都是团队里最优秀的,去年沪市电影制片厂,代表翻译组参会的组员是梁丹和蒙焕山,可这次借调里,蒙焕山竟然不在名单中,李潇潇感到有点意外。

  听梁丹这么一说,李潇潇终于知道了原因。

  电影制片厂也会拍红色电影,包括样板戏的片子,也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

  目前京市正在进行的那个秘密项目,就是京市电影制片厂负责拍摄录制。

  在这些电影制片厂里,负责译制国外影片的翻译组,只是其中一个组别。

  比起单位里的其他小组,大家按一个制度评等级,但显然翻译组的组员处境更加艰难,也更容易触雷,这也是蒙焕山家里人着急的原因。

  梁丹有点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声说:“也是可以理解的,说得好听是在大单位里吃皇粮,实际上还不如在工厂里安稳。”

  在厂里,埋头就是干,只管动手不动口,少说话少出错,不说话干脆就还不出错了。

  可配音演员不行,工作时配音靠的就是一张嘴一把嗓子。不止这样,他们还要跟翻译员去交流台词上的翻译。

  因为外语和中文的说话方式不一样,需要保证翻译出来的台词与电影画面同步,画面中演员嘴唇什么时候动,配音演员就什么时候也开口,以此达成话音同步的效果。

  从翻译到配音的过程,他们一直都在接触西方文化,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尽管梁丹是一个十分开朗的人,但客观环境如此,说到这里,她也有点低落沮丧。

  李潇潇把手叠在她的手背上,说:“会好起来的,相信我。”

  去年孙哲绎带着梁丹和蒙焕山找这小姑娘,本来是想拉她入伙翻译组的,主要也是因为翻译组缺人,而且她的身份摆在那儿,也没那么容易出事。

  现在这么一看,他们抱着这心思,可这小姑娘现在仍在为配音演员们打点,在话剧上拉他们一把,这让梁丹感到有点羞愧。

  “哎……”梁丹握住李潇潇的手,又羞愧又感动,“潇潇,谢谢你啊。”

  “之前我也看到报纸了,京市那边的新话剧上演了,我看报导里面有提到京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

  “这还是咱们配音演员第一次见报呢!虽然没写具体是谁,当时咱们组里还在说,“配音演员”这四个字能登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梁丹提起这件事,脸上又重新燃起了兴奋。

  一直以来,配音演员都活在幕后,在外国电影的角色中。正因为这样,她曾经想过,也许这一辈子,出了录音棚,除了同一个厂里的,根本不会有百姓知道她做了什么。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心得中批评电影,但他们心中都会为影片中那些凄美爱情感慨,那些鲜活的角色吸引着他们,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哪怕她走到他们跟前,他们也不会知道,她就是他们梦寐中的那个声音。

  配音演员是什么?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是,因为京市、沈市军区的新话剧,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行业,尽管百姓们不是通过电影的方式来认识,但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而且,令梁丹更加惊喜的是,比起京市、沈市军区,泉城军区的话剧竟然还会加上主题曲,而且由她来演唱。

  李潇潇这次到各区交流,是响应京市交流会的安排,今年的方向是文工走向前线,不再单纯为官兵表演,而是直接为百姓传播正确思想。

  这意味着,所有军区的新剧本,一旦产出后,排练成型,就会到百姓中去表演。

  在泉城军区这边,梁丹的名字将会在海报上出现,标注的是“人声音效主题曲沪市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梁丹”。

  也就是说,她不用再站在幕后,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到台前,告诉百姓们,她是配音演员梁丹。

  梁丹像是想到了什么,有点不好意思,又一脸期待地问:“潇潇,到时候话剧上演,你能帮我跟他们要一张海报吗?我想留个纪念。”

  这可是她人生里的一件大事,要是拿到了海报,她是要拿回家裱起来的。

  李潇潇点点头,笑着说:“当然没问题。”

  梁丹欢呼一声,用力地抱了她一下:“潇潇,谢谢你!”

  李潇潇又说:“等这些新话剧推广了之后,你们的工作就不再只是给外国电影配音了。这些新话剧的内容都很正,你们参与进来,比写多少篇心得都有用。”

  梁丹一愣,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

  这姑娘说得对,他们配音演员之所以一直自嘲走钢丝,就是因为总是接触西方文化,甚至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内容。

  百分百的工作时间,都沾着这些“糟粕思想”,能让人放心吗?

  而这些新话剧,本来就是作为新式武器,来对方敌人的糖衣炮弹,为百姓的思想增添保护层。

  当配音演员参与进去的时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接受思想的洗礼。

  梁丹看着李潇潇,满眼都是不可思议:“你……”

  这难道也是这姑娘的目的之一?她在争取改善配音演员们的环境?

  果然,李潇潇再次开口了——

  “话剧组的负责人唐云笙老师,她除了跟我学写剧本之外,也要记录整个过程,写成报告。”

  “这个报告会包含成果。现在六大军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谁都想做得最好,成果自然也要越多越好。”

  “外面的百姓没什么机会看内参片,但职级高点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都知道看完之后防思想腐蚀的重要性,而翻译组又是制片厂的重要部分,配音演员又是翻译组的重要人员,如果新话剧的思想保护层,也覆盖到配音演员上,这也是新话剧的功劳之一。”

  “所以……”李潇潇朝梁丹眨了眨眼,瞳仁里闪过一丝狡黠,“有机会的时候,就去找唐云笙老师交流交流,肯定参与新话剧的工作,比写什么心得都有用,往我刚才说的那个方向谈就好。”

  这样一来,领导们能看到新话剧对配音演员的积极影响,而新话剧本身也需要配音演员,也许会给配音演员更多的相关工作。

  而且,配音演员们主动交代自己的思想状态,也能让领导们更加放心。

  总而言之,把握好这个机会,配音员们能让自己的地位稍微提升一点,并且因为工作内容的变化,比起以前走钢丝一样的日子,现在能让他们更加安稳。

  在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很多话剧演员和配音演员都不是全职的,他们大多时候都是身兼这两个职业,因为行业环境在一直变差,只专职一行,他们无法养活自己。

  而现在,虽然这不是温饱问题,但面对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对于配音演员来说,他们需要有支撑自己的信念,让他们平稳地走过今年前十个月,才能在随后几年迎来最辉煌的时候。

  而在这剩下的几个月,环境即将更加诡谲多变,所以李潇潇尽可能地让他们往安全区靠。

  梁丹之前只想着配音演员能不能被百姓看到,可这小姑娘想的是更高的事情。

  梁丹再一次感叹:难怪所有军区都在争着抢这姑娘,在文艺上,她都太聪明太周到了!

  能正式在台前露面,还能调整工作内容,让领导们安心,梁丹觉得自己今天的心情简直说得上跌宕起伏。

  她兴冲冲地表示,得找个机会给蒙焕山打电话,让他有信心面对家里人——

  尽管工作内容还是不好跟家里人说,但只要他自己知道前面不是绝路,正是柳暗花明,他自己有信心了,自然能想办法说服家里人。

  有了前两个军区的经验,在协助泉城军区编写剧本上,李潇潇已经熟门熟路了,很快就协助唐云笙老师写出了泉城军区的专属剧本。

  演员们经过一番排练后,文工团内部安排了试演,正式上台时加入了梁丹的人声配音和主题曲,效果非常好。

  文工团那边报告陆军首长,区内统一安排了观看,首长看过后也十分满意,让文工团着手安排在百姓中推广。

  兵贵神速,从与鲁省大剧院协商借用场地,到各项宣传工作等等,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泉城的百姓看到海报后,也十分期待,泉城都在热议,等着话剧的上演。

  这是泉城军区第一个自己编写的剧本,而且事关军区今年的工作方向,不止文工团,整个军区都非常重视这第一场演出,务求打响第一炮。

  之前京市和沈城的新话剧上演,李潇潇也都有去看,而且对于她来说,新剧上演的场合,她已经经历过不少了,但到了上演的那天,她也一起紧张。

  因为,跟前两个军区不一样,这次的配音演员要走到台前了。

第127章 故人来

  李潇潇随着话剧组演员们来到大剧院,以观众的身份坐在观众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