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70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可重锋正在告诉她,他们都不是无所不能的,不是从一开始就点满所有技能,他们可以学习和进步,并且不必为此羞耻。

  李潇潇呆呆地看着重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我……”

  她“我”了半天,也没下文,重锋又说:“我们不是机器,会出错,也会有情感,喜怒哀乐,兴奋,恐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

  在这一刻,重锋感到有点微妙。这些话,是李彦曾经对小时候的他说过的。十几年之后,他又对潇潇说了类似的话。

  李潇潇觉得眼眶有点发热,轻轻地“嗯”了一声。

  因为她的逃避,所以团长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用他自己作为例子,朝她说起他自己的往事。

  明明是那么直接的一个人,为了她也婉转起来了。

  “我明白了。”李潇潇吸了吸鼻子,又拍了拍脸,重新露出笑容,“真的,我现在已经没事了,之前是有点阴影,不过昨晚我跟苗大师一起睡,聊完之后已经好多了。”

  小姑娘心思细腻,总是容易钻牛角尖,可一旦她想通了之后,一切就又变得轻松起来。

  重锋心里松了口气,又说:“苗秀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李潇潇一听,用力地点了点头:“对啊,她超好的!”

  重锋咳了一声,最后还是没忍住说:“以后有什么事,其实也可以和我说。”

  李潇潇飞快地眨了眨眼。

  不会吧,团长这是……吃苗大师的醋可他跟苗大师是不一样的呀!

  可难得一次看到这奇景,李潇潇非常识趣地点点头,一脸诚恳地说:“嗯,我知道啦。”

  写报告的事情就此揭过,李潇潇又向重锋仔细询问了一下钟思华的情况,得知钟思华在篝火晚会那晚,已经非常认同她的理念和做法。

  这样的情况下,李潇潇觉得要趁热打铁,待会儿也先不去文工团了,直接先去拜访钟思华。

  “要是钟老先生答应回到文工团,那我就马上给叶老师打电话。”李潇潇想了想,又试探着问,“那朱凯力老师那边……团长打算怎么处理”

  “他本身就带着介绍信的,所以才一路顺利南下,经得起查。”

  “这次你被肖恩带走,他和钟老团长也全力协助解救行动,和我们一起揭开了间谍的真面目。”

  重锋顿了顿,补充说:“等到间谍暴露之后,我们是将他从红树林中救出来,而在我们来到宝安县之前,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也不负责查清事实。”

  李潇潇一愣,像是第一次认识重锋一样,惊讶地看着他。

  确实,查清事实是有专门的人做的,尽管她和他推测朱凯力是要逃港,但朱凯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逃离,而且配合光州战士的行动。

  说是解救她,但实际上她当时根本不在红树林,而且肖恩已经放弃朱凯力,重锋哪怕找到朱凯力,也并不能抓住肖恩。

  所以,从一开始,重锋就是在给朱凯力机会,让朱凯力戴罪立功,而朱凯力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然而,朱凯力毕竟跟间谍有正面接触过,到底会不会受到处分,重锋并没有权力决定,但多了和战士们协同解救众多逃港人和李潇潇这点,只要朱凯力应对得当,很可能什么事都不会有。

  李潇潇舒了口气,低声说:“我希望朱老师没事,这里正缺人才,如果他觉得在京市憋屈,可以考虑留在这里。”

  可这些都还需要朝上级请示,他们只能先放到一边。

  李潇潇朝重锋交代完计划之后,就和方浩明一起回到院子中,叫上苗秀心,一起坐车往县里文工团出发。

  方浩明先将苗秀心送到文工团,然后又载着李潇潇去找钟思华。

  正如重锋所说,钟思华已经认同李潇潇的理念和做法,也希望能为光州军区的计划做出贡献,但他离开文工团多年,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手生了,他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小姑娘坚持请他重返岗位。

  自从光州军区的指战员们来了之后,海岸线巡守严密,逃港人没机会下水,前几天红树林的逃港人已全部撤离,没人逃港,也就没人溺亡,派出所也就不用再安排人捞尸了。

  李潇潇来的时候,钟思华就在家里,将她和方浩明都请了进去。

  因为时间紧急,钟思华也知道她来的目的,两人都开门见山地谈了起来。

  钟思华也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现在百姓们也已经融入现在的文艺生活了,凌国栋副团长的组织工作也做得特别好。其实我回不回到文工团,也都无所谓。”

  他怕李潇潇误会,又补充了一句:“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也肯定会帮忙的。”

  李潇潇想了想,问:“您是怕百姓们介意您之前打捞尸体的事情吗?怕他们觉得晦气,所以不想回到文工团。”

  钟思华脸上飞快地闪过惊讶的神色,显然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心思这么细腻。

  不错,这确实是最大的原因。

  这姑娘带着演员们做得很好,他不想因为他,而让这些年轻演员的努力白费。

  既然对方已经想到了,钟思华也不再遮掩,点点头:“这毕竟是农村,跟你们从前呆过的大城市不同。”

  李潇潇明白,虽说破除封建迷信,但有的东西根深蒂固,仅仅几年时间,根本无法根除。

  别说这个年代,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想法依然存在。

  李潇潇想了想,说:“钟老先生,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刚将红树林和山里的逃港人带出来,现在所有人都正处于兴奋和感激的状态。您从前就是文工团团长,大家对你都是有感情的。”

  见钟思华没说话,她又说:“您是以前的团长,本地人,从前打算逃港的人回来了,离开文工团的团长也回来了,这对于宝安县的恢复来说,意义重大。”

  紧接着,她再次指出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更何况,凌国栋副团长也许不会长期在这里,还有苗秀心同志,她这次只是来支援,将来会有其他任务,所以骨干职工,以及演员,都需要您来培养。”

  凌国栋本身就是大团过来的,是光州军区直接选人,这种其实就是下放锻炼,等做出成绩来了,也许就会赋予更大的责任,不可能长期守在宝安县。

  李潇潇理由十分充分,钟思华思索再三,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好。”

  至此,叶老师交代的任务,李潇潇总算是完成了。

  李潇潇朝钟思华道别之后,马上又赶去了县文工团,给叶老师打电话。

  昨晚重锋就已经电话通知了郑国兴,告诉郑国兴已经找回了李潇潇,郑国兴第二天一早就将消息带给了部队文工团。

  叶君婷等人之前得知李潇潇失踪时,担心得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会儿刚放下心来,就接到李潇潇的电话,顿时既高兴又心疼。

  叶老师连忙先问了一下李潇潇的个人情况,听到她亲口说自己没事,而且声音听起来也十分有精神。

  李潇潇将钟思华答应复出的事情告诉叶老师,叶老师没想到她刚回来,第二天就将钟思华给搞定了,不由得感慨又自豪。

  “我这边会尽快把任命函发过去……”叶老师说,“潇潇,以后务必要注意安全。”

  李潇潇连忙说:“我会的,叶老师,您放心。”

  尽管李潇潇今年才考进来部队,但她在话剧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这次任务艰难危险,但意义重大,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就是解决了让粤省头疼了几十年的问题。

  而且,这不单止是粤省的难题,全国各地想要去香岛的人,都是要经过宝安县的,这已经是关乎各省的问题了。

  现在任务进度喜人,学生做了那么多,叶老师自然不会让学生白白付出。

  她在电话另一头说:“潇潇,平时多注意一些细节,多问,多想,报告要写得详细一点。要是你不知道怎么写,就问一下重锋,那小子报告写得不错。”

  李潇潇一阵心虚,心想哪里需要问团长,团长直接替她写了。

  不过,想是这么想,但给她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告诉老师的。

  叶君婷又叮嘱了几句,两人才结束通话。

  这会儿除了李潇潇之外,其他文艺兵也都在文工团,各自进行着李潇潇分派的任务。

  文工团原本今晚就安排了演出,虽然明天的《回家》是由李潇潇这边的人演出,但很多前期工作仍需要朝文工团借人。

  文工团这边一听说文艺兵明天要连演三场,马上一口答应出人出力。

  李潇潇等人原本从光州那边出发时,就已经带了全套《回家》里所需的布景板、道具、服装等。

  现在比较急的事情是宣传,通知村民们明天来观看表演,同时因为人数较多,如何安全有效地组织观看,也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凌国栋是从大文工团过来的,对组织观看演出也十分有经验,主动提出可以负责宣传和组织的事情。

  这就解决了最大的问题,等战士们各自完成了任务后,众人在文工团里吃了午饭,然后直接到了第一个演出场地,准备在那边排练。

  整个县分成三批人观看,要求的场地自然就十分大了,只能选择在户外。

  演出地临近田野,于是整个下午,在田野上劳作的村民们,能远远地看到文艺战士们在排练。

  所有人都觉得有点奇怪:明明今晚和后天的演出都是文工团,难道再往后一场,是文艺战士们负责表演?

  将近收工时,各村的大队长拿着大喇叭来喊话:“各位老乡,明天文艺战士们会为咱们表演话剧,咱们看第一场,就在隔壁那地,八点半开始,咱们明天放假半天看表演咯!”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是李潇潇同志主演吗?”

  “对头!”

  “太好了!”

  ……

第105章 新想法

  自从逃港人们从红树林出来之后,就暂时在宝安县各公社里安顿下来。

  重锋一边安排下属给他们登记好人口信息,一边向军区汇报相关事宜,并给出自己的建议:从宽处理,在宝安县接受完思想教育之后,遣返原地,后续做好跟踪观察,如果有异常,再另作处理。

  虽然这次的行动由光州军区牵头,但逃港人来自全国各地,遣返问题需要相关地区协商好,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因此,在上头协商好之前,这批逃港人只能先留在宝安县,粮食也需要光州军区那边协调,否则光靠宝安县本地,大家都得饿肚子。

  在走出红树林那天,好几个逃港人被肖恩用枪射伤了腿,所有人都目睹了那个场景,没有不后怕的。

  而军警们保护他们,让他们十分感动,并且感到很羞愧——

  他们原来想着背叛家乡,可那些公安和战士却没有将他们当成犯人,还尽心尽力地掩护他们。

  逃港人们在各公社住下后,村民们也都十分好奇红树林种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逃港人们将那天惊心动魄的枪战告诉大家,听得村民们都捏一把汗,纷纷骂着那间谍不要脸,同时都为军警们的英勇表现感叹不已。

  经过这件事之后,宝安县的本地村民,已经彻底打消了逃港的想法,原本每天去河涌里练习游泳的少年们,也都重新拿起了锄头镰刀,和家里人一起到地里开工,老老实实地去赚工分了。

  “臭小子,你去哪儿啊活儿干完了吗?”

  陈小军今天分到的任务是除草,整整三块地,为了早点弄完,顶着太阳一刻都没停过,小麦色的脸都透着红色,满头大汗,连衣服都湿透了。

  他裤腿上都是泥,刚踩着田埂从地里上去,就被自家老娘刘翠花喊住了。

  刘翠花也在附近除草,陈小军朝她喊了一句:“我搞完了!弄得可干净了,队长刚刚都看过了!”

  队长陈济东刚刚确实检查完,还在记账簿上登记了公分。

  他还记着中午那会儿,文艺战士们刚到演出场时,李潇潇同志抽空过来找他聊了两句。

  那姑娘提到原来天天游泳的年轻人现在回归到地里,正是需要被鼓励,建议他平时找机会多夸夸他们,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