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56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计时员也没有过多关注。

  张三拿起话筒,拨了一个号码,对面很快就接了起来,一把男声传了过来:“喂”

  张三背对着玻璃门,在计时员看不到的角度,他脸上的憨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阴沉。他压着嗓子低声说:“我是三刀。”

  对面的男人只一个简单的字:“说。”

  “宝安这边情况有变……”张三说,“那群绿衫守得很严,一个人都逃不出去,但他们也没有去搜山和搜红树林。

  现在那群文艺兵联和文工团,搞了几场表演,那些农民就跟喝了迷魂汤一样。”

  短暂的沉默之后,另一边的男人再次开口:“三刀,说话说全,不可能看几场表演就改变什么。”

  张三脸色一阵涨红,又迅速地补充了一些信息——

  “文艺兵的领队人是李潇潇。”

  “李潇潇除了指导文工团的表演工作之外,还带绿衫们给农民干活,哄得那群蠢货开开心心。”

  “他们还教小子们游泳。”

  听到教游泳的时候,男人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张三以为他要下什么指示,连忙停了下来。

  教农民游泳,看来是相当自信能将人留下来,觉得就算教了也没关系,反而能让现在军民关系更进一步。

  男人漫不经心地问:“还有呢?”

  他每个一段时间就会跟三刀这家伙联系,可今天这家伙居然提前打电话过来了,显然是突然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

  张三马上又把李潇潇刚发出的公告说了一下,然后说:“这李潇潇搞了一堆花里胡哨的动作,现在那些村民都很喜欢她了。”

  “现在蛇口公社里情况也有变,现在生面孔都不太好进来了,那些农民现在也成了绿衫们的帮手!”

  “接下来她就会开始推话剧,还是在海边,他们不搜红树林,就是要让红树林的人看到,看到公社的人吃肉看表演。

  到时候他们要是再宣布一句,出来的既往不咎,也能一起吃吃喝喝,那咱们在宝安县的情报网就废了。”

  如果觉醒的人越来越多,那就意味着特务很难再浑水摸鱼。

  宝安县是一个重要地点,对面就是香岛,是国际中转站,一旦特务不能在宝安县活动,南北间情报人员流动也会变得困难。

  张三负责经营宝安县情报多年,原本逃港乱象越严重,他的工作就越好开展,原本重锋一个就已经够麻烦了,现在又冒出个李潇潇,简直就是致命打击。

  在特务这一块,宝安县算是他的地盘了,他还指望着通过这工作攒到养老钱,等到时间了,就也逃到香岛,在香岛买洋楼养番狗。

  如果宝安县的情报网被破坏,那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之前他觉得,李潇潇有背景,所以他们不能动她,否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毕竟他们也不清楚,她背后的光州军区会不会地毯式排查宝安县,从而破坏A国的情报网。

  但现在,任由她这样一直带着那群演员到处跑,情报网一样会受到破坏,而他后面的日子就不好过。

  可这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

  而在电话另一头,年轻男人从资料柜中抽出一个文件夹,翻开其中一页,一张桃花眼少女的黑白照片被夹在上面,旁边是她的资料介绍。

  他的手指移到照片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点着。

  三刀的声音带着催促的意味,从话筒里传过来:“顾先生”

  年轻男人慢慢地问:“那按你的经验,应该要怎么处理呢?”

  张三一听这话,心里一喜。

  这顾先生是新来的,张三没见过对方,连照片也没看过,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甚至连对方全名都不知道,但张三能听得出来,对方年纪应该在二十出头。

  二十出头的小子,初来乍到,果然还是什么都不清楚,得靠他张三这老将吧?

  张三咳了一声:“顾先生,肖恩那小子对李潇潇很感兴趣。”

  年轻男人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脸色一冷,但声音仍是没什么变化:“怎么说”

  张三心里美滋滋,仍在积极地献计:“您看,肖恩他本来就跟重锋有梁子,肖恩那小子一向都管不住自己的,咱们就当是跟他做一桩买卖,让他去处理李潇潇。”

  “这样一来,肖恩能成功最好,咱们也不要他弄死李潇潇,吓一吓她,给她弄点伤,最好让她以后都演不了话剧,让她离开宝安县。就算最后肖恩失败了,落到重锋手里,折损的也不是咱们的人。”

  “让肖恩去办。”顾先生声音微冷,“告诉他,不能碰李潇潇,也不能让她受什么伤,让她消停一个月。肖恩知道怎么做的。”

  这跟张三的预料差太远,他心里不太高兴,但对方的权力比他大,他也是没有办法,只有照办的份。

  通话结束后,张三付了钱回到蛇口公社,继续盯着李潇潇等人的行动。

  自从各公社的百姓开始接受演员们之后,李潇潇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尽管大家都十分忙碌,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甚至已经开始上演话剧,让话剧和京剧交替上台。

  百姓们当然是喜欢看文艺表演的,但相比起来,他们更加期待那顿“大餐”。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大餐当晚将是一场盛宴。

  舞设组们早就忙着在海边搭建舞台,十几个战士也协同作业。

  因为是几个公社一起合办,人数多,而且观众只能在岸边,到时候会严着海岸线铺开,所以舞台搭在海里,离岸上有一段距离,方便大家都能看到。

  而最重要的主角——肉,则是光州军区那边从各处调过来的猪下水,猪蹄、猪心、大肠等,已经提前处理好了。

  李潇潇撸起袖子,指挥着炊事员和一群战士,一起炮制今晚的主菜:焖猪蹄、豉汁大肠、脆爽猪心等等。

  重点是要多做点汁,因为猪下水毕竟有限,但是带着肉味的汁,对于这年代的人来说,也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中途李潇潇回去喝点水,出来时看到重锋也刚好从物资车那边回来,正要去找她,没想到就正好碰到她了。

  重锋手里拿着什么,李潇潇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眼神都亮了起来:“酒心巧克力!哪儿来的?”

  “让郑首长顺带帮忙捎过来的……”重锋笑着把巧克力递给她,说,“给你的。”

  李潇潇一头冷汗:“团长,你这样不会被郑首长骂么?”

  “是骂了……”重锋说,“不过他还是让人送过来了,还托我转告你一声“李潇潇同志辛苦了”。”

  嗐,郑首长也怪可爱的!李潇潇有点不好意思,又高高兴兴地接过这袋不一般的酒心巧克力,说:“等我今晚表演完之后,回来再吃!”

  她好久没吃巧克力了,辛苦了这么久,但今晚才是重头戏,在海上舞台表演完之后,她一定要好好犒劳自己!

第93章 偷袭者

  大餐日晚上包括吃饭和看剧,需要留足时间给百姓吃饭,吃饭的时候气氛热烈,也更好促进军民间的感情。

  吃饭的时间肯定会比百姓在家时的长,所以吃完饭之后,剩下给表演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李潇潇选择了时间较短的话剧《蜕变》,而不是两个小时的京剧。

  这个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用来动摇藏在红树林中的逃港人的决心。

  因此,即使宝安县各公社都会轮流参加这个活动,但举办的地点,一直就是定在蛇口公社外面。

  这样一来,海上舞台是要长期备着的。为了将电线拉到舞台上,舞设组组员们忙活了好几天,而解放军战士就像一块可靠的砖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给舞设组组员搭把手。

  将近傍晚时,不管是外出打渔的男人们,还是留在村中下地的妇女们,所有人都提前收工,免得错过吃肉的机会。

  夕阳西沉,柔和的红光洒落在海面上,波光闪闪。

  一座舞台扎根在海水中,海水温柔地拍打着支撑舞台的柱子。舞台边连着一座木桥,通往岸边。

  岸边人声鼎沸,非常热闹,战士们和村民们一起点燃一个个篝火。

  这年代用电还不是很发达,城里早晚都通电,但这里的村民们平时晚上只能点煤油灯,只有在过年时,村里才会早晚都通电。

  不过,在海边点篝火,围着篝火吃晚餐,这样的搭配,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也非常流行,许多旅游景点也会搞篝火晚会。

  木杆堆砌成垛,被火舌蔓过,腾起耀眼的光。从第一个篝火沿岸边看过去,一团接着一团的火花冒起,照亮了整个海岸线。

  火光映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都十分高兴,孩子们围着篝火绕圈,兴奋地拍着手。

  组织多人吃饭,一直都是个难题,但是炊事员小王十分有经验。

  这里聚集了几个公社,每个公社都有人维持秩序,公社里各村也都分得清清楚楚。

  小王拿着扩音器,朝村民们喊:“同志们,咱们准备要吃大餐了,请大家围着篝火坐好!”

  话音一落,村民们就互相招呼着坐下,忙着将自家乱跑的孩子也抓了回来,让他们都老实坐好。

  “快坐好快坐好,炊事员同志说了,等大家都坐下来再开始分吃的!”

  “就是,快快快,别磨磨蹭蹭的!”

  每个村队长管好自己的村,村民们既兴奋又期待,按家庭分好,每家的大人都拿着大汤盆,孩子们也都各自拿着碗筷,笑嘻嘻地用筷子敲碗,就等着开饭。

  炊事员见安顿得差不多,指挥着一排排战士们开始分发大餐。

  食物早就一桶桶分好了,战士们也都分好组,一组里有负责提烤土豆的,提酱汁的,提猪蹄的,提豉汁大肠的等等,沿着坐得整整齐齐的村民们,给每家每户分下去。

  土豆都是各家自己出的,当初宣传海报上就说了,出土豆,拿酱肉。

  每家每户都分了一大盆烤土豆,人们都迫不及待地将微焦的皮剥去,那嫩黄的芯就露了出来,再浇上浓郁的酱汁,爽脆的大肠等,那原本寡淡的土豆顿时染上一层咖色,散发出一阵诱人的肉香。

  “唉哟我的妈,太香了!”

  “这是什么真好吃!”

  “这不像肉啊,但是比肉还好吃!”

  “这不是猪蹄儿吗?这肠子啊!”

  ……

  平时人们最爱吃的是肥猪肉,谁也没想到,原来猪下水也这么好吃!

  而且,谁都知道,猪下水够便宜。于是,离炊事员最近的那个村民马上就问:“小王同志,这煮猪下水的秘方是啥也教教咱们呗”

  这话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都想着:要是知道配方了,那他们平时不就能自己买了做吗?

  村民会问配方的情况,李潇潇之前跟炊事班讨论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

  他们并不是吝啬给这配方,只是在目前来说,这个每月一次的“大餐”活动,对于凝聚宝安县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李潇潇和重锋需要百姓对宝安县有归属感。

  只有有了归属感,百姓们才会意识到,宝安县是他们的家园,他们要爱护和珍惜它,不能让特务寄生在这片土地上,更不能眼睁睁看着各地赶来的人前赴后继地跳下海。

  可如果直接告诉他们不能给,那可就太伤感情了,毕竟李潇潇最近的工作,重点都是围绕着融入百姓的中心思想。

  所以,李潇潇给炊事员小王准备了一套说辞,用来应对这个情况。

  “嗐,那可老复杂了……”小王朝村民们乐呵呵地说,“这些猪下水啊,为什么平时大家都不爱吃因为处理起来麻烦!就说这猪蹄吧,要现在炭火上烧一烧,这样才好去毛。”

  “大肠就更不用说了,生的时候那是臭烘烘的,洗都要洗好久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