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44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一个月后就是逃港高峰期,即使我们小分队照常推行《回家》这部剧,哪怕能成功赢得百姓的喜爱,但以目前宝安县文工团的情况,完全无法做好承接工作。”

  “所以……”李潇潇最后总结道,“请军区考虑开除当前宝安县文工团失职人员,同时马上从各地县级以下文艺队,挑选合适的人优秀的演员给予县级文工团演员编制。”

  叶老师那边一直没有出声,但李潇潇能听到她时重时轻的呼吸,知道她这是在强忍着怒火。

  半晌后,叶老师才说:“我知道了。”

  “按照你说的情况,你的任务难度增大了很多,但现在军区这边各个任务小队的人员已经分配好,你师姐她们过两天也要出发去自己的任务地了,军区这边暂时抽不出人去协助你。”

  叶老师直接说明现在的情况,又马上说:“但三天内,三天内军区文工团这边会从各地抽调好人员,送去宝安县,替代现在的县文工团成员,至于新的团长……”

  叶老师有点犹豫。

  李潇潇等了几秒,试探着问:“老师”

  叶老师问:“潇潇,你现在能找到原来宝安县文工团的老团长吗?”

  李潇潇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关注这个:“老师抱歉,我没留意过这位,老师是想让原来的老团长接回”

  叶老师嗯了一声:“是,我以前跟老团长见过面,他是一位很好的老艺术家,后来管理文工团也管理得很好,但是十多年前他请辞了,当时他是说自己身体不好,但是后来我从其他人那里听说是有内情,好像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你……”

  李潇潇马上说:“那我去打听一下,尽量说服他再次上任。不管他答不答应,我都给您回复。”

  叶老师说:“好。”

  文工团团长这个职位,合适的人可遇不可求,老团长毕竟对本地情况最熟悉,如果能重新请他出山,当然是最好了。

  军区这边可以先暂时将县文工团团长的职位放一放,把主任和老师都配齐,这样也暂时能带动文工团运转,等到老团长来了就可以上任,如果老团长不答应,军区这边再找人也没问题……

  叶老师又吩咐道:“宝安县文工团的管理员肯定要全部都换了,至于演员,你看一下是不是所有都不能用了。”

  李潇潇连忙应了下来:“好。”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后,才结束通话。

  重锋已经放开了廖文,办公室外面的职工已经跑开了。廖文不敢轻举妄动。

  办公室里的两名年轻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军区这次的代表。

  李潇潇让廖文召集所有人要马上开一个会议。

  因为她还要去找老团长,所以打算将演员筛选的工作,交给文艺兵里的其他人因为大家都有鉴别能力。

  整个县文工团的演员和老师都集中在大排练室里的。

  李潇潇的目光不动声色地看了场地一圈。

  通常戏剧排练,都会安排在这种大型的课室,但这个大排练室甚至连边上的椅子都是铺尘的,还带着一股陈腐的味道,显然已经很久都没人用过了……

  众人都一脸不安地看着她,她平静地开口:“我是光州军区文工团李潇潇,受委暂宝安县文工团。除演员以外的所有管理人员,即将受到冬莞文工团专员调查,核实情况会上交至光州军区文工团,后续将会出具处分结果,请各位做好相关准备。”

  这话一出,文工团的老师们都慌了。

  “怎么突然这样啊?”

  “对啊,我们做错什么了吗?”

  ……

  重锋冷冷地吐出两个字:“安静。”

  原本还七嘴八舌的人们,被重锋锐利的目光一扫,顿时就像是被提住脖子的肥鸭,声音戛然而止,大气都不敢出。

  团长真是太给力了。李潇潇心里一阵感叹,随后又朝其他目瞪口呆的演员们说:“至于演员同志们,光州军区即将从其他地方调遣真正的演员来加入县文工团。

  编制有限,明天会有光州文工团的文艺战士来为你们考核,如果考核结果在调遣人员水平以下,将会受到开除,请各位今日回去好做好考核准备。”

  演员们也慌了……

  军区那边调配的人那水平肯定很高了!

  他们就是来混日子的,这岗位是他们家里花钱买的,怎么能说撤就撤,那他们家的钱不是白花了吗?

  他们一肚子埋怨,但一看到重锋那肃杀的表情,又一个个都不敢开口。

  老师们和演员们都看向了廖文,他们平时就看他办事。

  可此时廖文都是泥菩萨过江,自顾不暇,而且如果他们不配合,到时候他的罪状就又再添一条了——管理不当,导致演员不听从上级安排。

  廖文现在就想着要怎么尽量减轻处分,当然是要全力配合李潇潇和重锋的工作了,当即呵斥了众人一番,义正词严地说:“平时让你们好好训练,你们不听!一个个都在混吃等死。你们这是想干嘛啊还不听从李潇潇同志的安排,回头好好准备!”

  县文工团的师生们一脸呆滞:“……”

  李潇潇:“……”

  李潇潇还赶着去打听老团长的事情,而且要先回营地找人。

  当明天的考官,于是也不再管这里的闹剧,反正明天一到,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要被清走的……

  她朝重锋说:“团长,我们走吧。”

  重锋点点头:“好。”

  两人一路往外走,刚出了县文工团门口不久,后面就有人叫住了李潇潇。

  李潇潇转过头,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追了上来。

  女人挡在了她的前面,像是怕她会走掉一样:“李潇潇同志,我有事要跟你说。”

  李潇潇也有点好奇,于是点点头说:“请讲。”

  女人咬了咬牙,脸上闪过一丝恨意:“我要告诉你所有关于舒国华和廖文的恶行,你让他们自己朝冬莞的人说,他们肯定会说谎的!”

  其实对于像廖文那样的违规人员,都是有专人调查的,不止是询问这么简单,都会查得一清二楚,撒谎也没用。

  李潇潇想了想,说:“这位同志,口说无凭,凡事都要讲求证据的。你说的内容,我可以转述给冬莞的调查员,但他们会根据内容核查。”

  “查,你们尽管查!”女人狠狠地说,“我就怕你们不查,我爹是这个团的上一任团长,他们两个做的好事,很多村民都知道!”

  李潇潇一愣,这女同志的父亲居然就是她要找的钟思华!

  她试探着问:“你是钟同志”

  女人回答说:“钟君卓。”

  李潇潇点点头,见钟君卓也不是扭捏的人于是开门见山地说:“是这样的,钟同志,刚才你也看到了,光州军区这边下了决心整治宝安县文工团,文工团将会大换血,除了演员之外,管理人员也会全部换新的,我们希望能重新请钟老团长回来。”

  钟君卓脸上一阵激动眼眶微红,那种像是受尽委屈后被理解的表情:“你们觉得我爹能做干好这工作啊?”

  李潇潇看得也是一阵心酸:“当然。”

  钟君卓抹了抹眼睛:“可是他可能不愿意了,他总自责。”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是短小的一章,明天多更点,小天使们七夕快乐,七夕后也要天天快乐呀=v=

第82章 老熟人

  在十多年前,保安县文工团不是现在这样的,它也曾经受到县百姓的欢迎。

  当时的文工团团长,就是钟君卓的父亲钟思华……

  钟老团长在文工团上倾尽心血,很多事情都亲历亲为,甚至倒贴工资,修补文工团一些破了的设备等等。

  钟家原来有两个孩子,之所以说是“原来”,是因为除了钟君卓之外,她的哥哥钟君来已经不在人世了。

  钟君卓兄妹原本都是文工团的演员。

  钟君来跟团里一名女演员相恋,后来女演员被县里一个家庭好的男人追求,女演员变心了,钟君来去挽留无果,发誓要让女演员后悔,于是动了歪心思想去香岛赚钱,结果溺死在海中,而且还是钟思华亲自去打捞的尸体。

  在那女演员变心之后,钟君来无数次朝钟思华抱怨,说钟思华总倒贴文工团。身为文工团团长,钟思华是团里工资最高的人,但他总存不到钱。

  钟君来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父亲一分钱都不剩,他们家里日子又怎么会比挖墙脚的那个男人差他心爱的人又怎么会离他而去钟思华觉得自己儿子思想出了问题,父子俩因此起了争执,但这一切都随着钟君来的死亡而结束,剩下的只有钟思华无尽的痛苦。

  钟老团长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他的爱人早亡,所以他将心血都倾注在了文工团,因为他与爱人就是在宝安县文工团相识相知最后结婚生儿育女的。

  钟君来去世之后,钟思华终于察觉到,自己一心扑在文工团上,忽视了自己儿子的内心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他心灰意冷,提出了请辞,于是文工团团长的位置就此换了人。

  钟思华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去当地武装民兵队帮忙,因为总有逃港人溺亡,他会帮忙打捞尸体。

  虽说破除封建余孽的口号喊了好些年,但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法一下子除掉的。

  比如说,百姓们到现在还觉得人死了会带来晦气,更别说直接碰触尸体了。

  可逃港人千千万,溺亡人数不少宝安县派出所总不能让这些尸体一直漂在水上,于是就请人打捞尸体,而这些人被称为“拉尸佬”。

  只要打捞并埋好一具逃渡客的尸体,派出所会为此出具证明,让拉尸佬到县里领五块钱。

  在这个年代五块钱不是一笔小数,城里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按这个算法,一个拉尸佬打捞几具尸体,就能顶上工人一个月工资。

  然而在这“高薪”之下,做拉尸佬的人却并不多,因为一旦做了,邻里亲人都不愿意再来往,所以拉尸佬一般都是孤家寡人的多。

  钟思华之所以加入,并不是想赚那点钱,而是因为这些逝去的生命让他想到钟君来,想到也许那些浮在水里的年轻人,也跟他儿子一样,跟家里有矛盾,他希望尽一份力,让这些年轻人的家人们见他们最后一面。

  他变得沉默寡言,完全不再管文工团的事情钟继君还在文工团,恨死那名女演员了,也恨现在将文工团搞得乌烟瘴气的廖主任。

  “这舒团长和廖主任根本不懂艺术!”钟君卓愤愤地说,“他们两个原来就是会计和管饭堂的,后来钻了空子,就坐了上去,逼走了很多原来的老演员,把职位卖给家里有钱的,整个文工团都废了。”

  “怎么会这样……”李潇潇听完后也十分震惊,“这手续是怎么通过的?”

  钟君卓说:“他们往上报,报的是老演员自己不想干了,然后把新来的替补吹得天花乱坠。唱歌,大合唱就把人给忽悠过去。”

  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李潇潇严肃而认真地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们会给宝安县的百姓一个交代的,还你们一个正常的文工团,会演京剧和话剧的那种。”

  钟君卓也听过李潇潇的大名,听到她的承诺,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之前李潇潇说要找她的父亲重新上任,但她父亲这样的情况,怕是很难劝得动,于是她把自己父亲的经历告诉了李潇潇。

  钟君卓其实怀着一丝希望,希望李潇潇可以劝动她父亲,让她的父亲从悲伤和自责里走出来……

  钟君卓把她父亲的住址告诉了李潇潇,犹豫了一下,又说:“自从我哥去了之后,我爸话就变少了,做了那行之后,你也知道的,大家都很忌讳这东西,跟他来往也少了,他话就更少了,有时候我去找他,他都不一定见。”

  虽然钟君卓是这么说,但李潇潇心里觉得,钟老团长不一定是不想见女儿,大概只是不想女儿因此受到非议,所以减少来往吧……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儿子已经去了,为什么不珍惜唯一的亲人,不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呢。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钟老团长到底在想什么,李潇潇也不得而知。

  她点了点头,朝钟君卓说:“我明白的,你放心,我们不会强求的,但也不会轻易放弃,直到他愿意见我们为止。”

  如果钟思华能走出来,钟君卓就能放下长压在心头的大石了。她一脸感动地看着李潇潇,眼里也有点激动:“那就拜托李潇潇同志你了。”

  李潇潇再次点点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