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07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非常美妙,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一刻,并且在多年后,当他们成为德高望重的话剧大师后,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一天。

  整个一月份,光州市文工团都忙得脚不沾地,进入二月之后,才渐渐减少演出场次,因为2月10日就是除夕了。

  一到年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收入最丰盛的时候。

  因为光州文工团在1974年下半年以来,在话剧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年底下来的奖金津贴也比往年多了不少,还有一份是直接从京市那边直接拨下来奖励李潇潇的。

  光州文工团的奖金计算一直都很公正,按个人贡献和成绩来发放,于是李潇潇除了拿到京市的直接奖励之外,团里的奖金也拿了不少,两份加起来竟然有230块。

  李潇潇家就在本地市区,但很多演员家都在偏远地方,一年就过年回家一趟,所以有的人一月底就请假回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李潇潇年后就要考部队了,也许他们过完年从老家回来之后,她就已经被招进部队,大家告别时都依依不舍。

  而对于李家,今年过年也意义非凡,李卫国和陈红娟忙前忙后,买了许多东西。

  尽管放了假,可李潇潇还是坚持早起,六点钟就起床,保持和部队作息一致。

  到了除夕这天,李潇潇跑步时经过邮局,心里在犹豫要不要给重锋打个电话。

  从京市回来后,重锋最开始还是有往文工团里给她打电话的,但后来有一天,他说自己要出去一段时间,不在军区。

  这自然就无法给她打电话了,一直到她在文工团的最后一天,她都没有再收到过重锋的电话。

  李潇潇心想,团长一直这么关照她,她给团长打个电话,祝他新年快乐,这是基本社交礼貌吧?

  她好歹是个社会人,要是这点礼貌都没有,从前那些年就白混了。

  她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最后一圈时跑进了邮局,兴冲冲地跑到电话亭中,拨通了重锋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一直没人接,就在她准备挂线的时候,对面有人接了起来——

  “您好,光州军区。”

  李潇潇认出了是方浩明的声音,高兴地说:“小方,我是潇潇,新年快乐呀!我想找一下团长。”

  “啊,潇潇啊,新年好。”方浩明爽朗的声音从话筒里传了出来,“团长不在军区呐,还没回呢!”

  “啊……”李潇潇有点失望,但马上又意识到她这个反应不太好,于是只好问,“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呀?”

  方浩明说:“很快的啦!”

  李潇潇撇撇嘴:“你一个勤务兵倒是先回来了,团长居然还没回来,团长也太辛苦了。”

  方浩明一噎,干笑两声,打了两声哈哈,李潇潇以为他是不好意思了,也没太在意,跟他又随便聊了两句,这才挂了电话。

  她刚走出邮局,忽然又想起一个事情,心里有点疑惑:之前在莫雨家吃饭的时候,小方不是说过年要回家的么这都除夕了,为什么他还在光州军区?

  而另一边,方浩明听到电话里的忙音后,松了口气,把话筒放了回去,大步走出了办公室,下楼后朝冯露跑去。

  冯露抱怨说:“让你拿个文件,你拿半天。”

  方浩明苦着脸说:“我也不想啊,刚好潇潇打电话过来。”

  冯露一惊:“你没说漏嘴吧?”

  “没有没有……”方浩明连忙说,叹了口气,“我哪敢啊,团长昏迷前最后一句就是说“不要告诉潇潇”。”

  方浩明是重锋的勤务兵,重锋出任务的时候,他确实就是要跟重锋在一起的。

  任务早在几天前就已经结束了。

  原本在出发前,方浩明是想着任务之后就休假,可重锋任务期间中了毒,病危通知书下了一张又一张,连重师长都亲自过来了,方浩明哪敢在这种时候走开,于是和冯露留在了京市。

  也幸好重锋身体素质强悍,竟然硬生生挺了过来,现在人就在基地医院,虽然还没醒,但情况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两人一边往基地医院走,冯露又说:“这不是早晚都知道的吗?重锋的脑子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我看到时候潇潇哭给他看时他要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真的卡成狗了,差点登不上后台。

第58章 考部队

  七十年代的百姓以劳动为荣,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全民为国家贡献劳动力。

  而在一年之中,春节是人们难得可以喘口气的时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不管平时家里过得多紧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拿出家里的存货,尽可能地让这几天过得高高兴兴。

  许多人一年到头沾不到多少肉味,但过年是必定能解一下馋的,因此最近市场里的肉店里、鱼摊前总是挤满了人。

  大家都往前递着肉票鱼票,脸上都一片喜庆,大声而底气十足地朝销售员喊——

  “同志,来三斤猪肉!”

  “同志,咱要肥的那块儿!”

  ……

  买卖声此起彼伏,肉类供应有限,平时买的人不多,但这会儿得靠“抢”,每个人都是被家里派出来买买买的主战力,像沙丁鱼一样往前挤,只求买到最肥的猪肉。

  即使平时吃惯青菜豆腐,大家这时也像个腰包鼓鼓的有钱人,手里拽着家底的票票大气出手。

  李家人少,往年买菜的任务都是李卫国夫妇和李宝珠三人行动,今年李宝珠是不在了,少了一个主战力。

  李卫国和陈红娟前一晚就商量要怎么打配合,李卫国甚至还拿出笔和纸,规划该走什么路线,才能高效地买到最新鲜最优质的肉和菜。

  这名前精英侦察兵,竟然把战术用在买菜上了,李潇潇昨晚一边坐着仰卧起坐,一边说其实她也可以帮忙买的。

  李卫国大手一挥拒绝了,让她好好锻炼,锻炼完回家等着吃就可以了。

  他的腿经过几次康复手术之后,虽然无法回复到伤前的状态,但他从前当兵时也自有一套平衡技巧,自己也摸索出一些门路,拄着拐杖或扶着其他东西时,走得也并不慢。

  他还拍了拍胸口朝李潇潇说:你爸我还没老,买个菜小意思!

  李潇潇好说歹说半天,最后还是陈红娟帮忙劝了一下,李卫国才勉强同意让她加入买买买行动。

  她这会儿刚从邮局出来,就直接往市场飞奔,在入口处等着李卫国和陈红娟。

  过年讲究有鱼有肉,这年代很多人喜欢买肥肉,因为性价比最高:榨了油之后剩下的猪油渣加点花椒、八角煮一下,又是一道美味下饭菜。

  李潇潇之前给陈红娟整理了好些菜谱,原料都是这个年代不值钱的猪下水,在这之后李家就都没花“冤枉钱”了,还能吃上大口荤菜,把票都攒了下来。

  市场一大早就非常热闹,李潇潇没等多久,就看到了陈红娟骑着自行车,载着李卫国来了。

  李潇潇连忙跑了过去,李卫国夫妻俩都下了车,陈红娟从衣兜里拿出个油纸包给她:“先吃点东西,待会儿买菜可得好长时间呢,可别饿着了。”

  “好嘞!”李潇潇拆开油纸包,咬了一口菜包,汁水鲜嫩滚烫。

  她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咱们先去买鱼呗反正咱们也不用抢猪肉,买了鱼之后我先提回家放水里养着。”

  “当然要买猪肉!”李卫国直接往肉店走得飞快,边走边说,“买精瘦肉,还得多买几斤!”

  一家三口在人潮中穿来穿去,李潇潇一脸不解地问:“买瘦肉做什么煲汤吗?煲汤买猪肚嘛!”

  说起猪肚,李潇潇也馋了,刚刚跑完步消耗了很多能量,菜包子毕竟不是肉,她只能把它想象加工了一下,假装自己吃的是肉包子。

  她摸了摸肚子,笑嘻嘻地说:“做胡椒猪肚鸡也成,熬了汤,好喝又好吃!”

  猪肚也是猪下水,但整鸡可不便宜,所以李潇潇之前并没有跟陈红娟说过这道菜。

  陈红娟也是爱下厨的,一听她这么说,兴致勃勃地问:“是新菜式吗?”

  “对,很简单的。”李潇潇大致跟陈红娟说了一下,陈红娟听完后也跃跃欲试,这种补身体又好吃的菜,是她最喜欢的。

  “那行,咱们今晚就吃这个!”陈红娟拍板决定,但还是笑着跟李潇潇解释,“不过瘦肉还是要买的,买了做猪肉干,这会儿做刚刚好,风干一段时间,你入伍的时候刚好能带去部队吃。”

  “对……”李卫国点点头,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了平时攒下的肉票,一边说,“新兵训练时要是来不及吃饭了,就吃点肉干,饱肚!”

  李卫国从前服役的时候,做的都是一些尖子兵任务,要轻装出行,为了避免中毒都不轻易吃外面的东西,随身带的都是高热量食物,比如压缩饼干、猪肉干等。

  在现代特种兵带的肉干一般是牛肉干,但这年代里汉族人民通常是吃不到牛羊肉的,只有回族同胞能凭证买牛羊肉,所以李卫国只能买精瘦肉自制猪肉干。

  李潇潇对军区的印象,还停留在去年到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当时饭菜都是荤素搭配,还带汤,味道也不错,能吃得很饱。

  她有点疑惑地说:“部队饭菜挺好的呀,不用带吧?”

  好是好,就怕根本吃不上。部队讲究集体精神,新兵连训练有的项目一个错全部罚,罚完就不一定能吃上饭了。

  李卫国并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女儿心理压力,于是只含糊地说:“万一训练完饿了呢带着又不坏事,当个小零嘴也行。”

  新兵连体能消耗大是肯定的,夜训后说不定还真会饿。养父就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他肯定最清楚。

  于是李潇潇又点点头,说:“那我带一点,一点就够了,用不着把肉票都花了,你们得留一些平时用,我再带点番薯干,跟肉干一起吃。”

  番薯干好吃又管饱,性价比也很高的。

  “我跟你爸每个月都会发肉票,你不用担心咱们呐……”陈红娟叹了口气,说,“咱们更怕你在部队吃不好,咱们又进不去,你多带点,我听说部队文工团还得到处跑去演出哩!”

  去那些个山角旮旯,他们就更不放心了,带点肉干,起码让他们知道她是能填饱肚子的。

  李卫国和陈红娟都非常坚持,李潇潇没法,心里又感动又过意不去,幸好之前她在光州文工团都是吃饭堂,钱和票几乎都没怎么动,于是想着入伍前把一部分钱票都留家里。

  一家三口分了任务,李卫国和陈红娟去肉店,李潇潇去鱼摊。

  这会儿买鱼的都是整鱼买,销售员会直接用稻草往鱼头一穿,就能整条鱼提起来,但要是还在市场逛很久,拿回家时鱼肯定是已经凉透了,所以陈红娟出门的时候还挂了个小铁桶在车上,李潇潇到手问鱼摊要点水,就能先勉强把鱼养一下。

  鱼摊前人也不少,李潇潇提着小桶往里挤,旁边有人认出了她:“嗐,这不是李潇潇同志吗?”

  这话一出,原本都只盯着鱼和售货员看的人们,一下子都看了过来,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粉丝追星的表情,热情地朝李潇潇打着招呼。

  “还真是!李潇潇同志好!”

  “李潇潇同志也来买鱼呢!”

  “都让让都让让让,让李潇潇同志先买!”

  “对对对,李潇潇同志,你先你先!”

  ……

  《半边天后传》固然掀起一阵新潮流,大家对里面的正面角色都非常喜欢,连带着喜欢出演的演员。

  这种系列剧模式打破了以往长期重复同一部剧的模式,一个星期一集新剧,一个星期内演同一集,极好地照顾到人们“追剧”的需求。

  而与周更剧相匹配的,是海报也每周一换,上面的演员名字经常变换,但编剧一栏,排在头位的始终是李潇潇,于是人们知道,这个创新之举又是出自于李潇潇之手。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她再次登上舞台,可从十一月中到现在,这位神奇演员再也没有登上过光州文工团的舞台。

  大家都自觉地让开,李潇潇觉得很不好意思,连忙说:“不不不,你们先,我排队,跟在你们后面。”

  现在不挤,排队买,其实也很快就能轮到她了,其他人见她坚持,于是又按着她说的,几个人先快速买了,然后李潇潇才上前买了几条鲫鱼。

  “李潇潇同志,你什么时候演出呐咱们单位里都在等着你呢!”

  “是啊是啊,您每个角色都演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