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成为无名氏 第44章

作者:第三只李子 标签: 清穿 穿越重生

  八月初她就出门了,现在是九月十三,出来也有四十几天了,真是不知不觉啊。既然大老板发话了,她也只能挥别这碧海蓝天,回去京城那边。以后还用机会出来的。

  “主子,赫图大人请示您:是按原路返回还是走水路下天津,从天津走运河乘船北上至通州?两种方式耗时都差不多。”

  五儿收到三爷的信没多久,没想到赫图他们连回程的方案都已经做好两套了。是三爷太过急切,还是赫图他们自己归心似箭?

  好吧,不拖时间了,这就启程,大家都开心。

  “走水路吧,乘船应该会比坐马车舒服点。天津我还没去过呢,到时候还可以顺路游玩几天。你去叫赫图准备船吧。”

  既然他能提出行船的方案,那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渤海海湾里面遇到海上大风暴的几率应该也不大。坐船出海耶,还以为到等到三爷带她南巡才能体验古代版的游轮旅行,没想到现在就安排上了。

  从说起要走,到打包行李登船出发,不过短短三天时间。五儿感觉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打包送上船带走了。

  看着对面小山坡上那座住了二十几天的宅子,在视野里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五儿来不及感伤,她晕船了!不只是她,奶娘、白秋、李德立同样也晕了。

  海上行船虽然不像陆地上坐马车那样颠簸,但是海浪大呀,船虽然也大,但是摇晃的幅度也是不小的。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有规律的摇晃像回到了羊水里,特别舒服。但是更多的人会晕上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样不间断的摇晃。

  五儿的房间被安排在第一层最中间的位置,这里的摇晃幅度是整艘船里最小的。还好有夏如配的晕车药丸,上次晕马车靠它治好了,这次晕船靠这小小的糖丸五儿也很快就适应了。只吐了一天,晚上好好休息了一夜之后她就又生龙活虎了。

  白秋她们适应起来没有五儿这么快,不过在吃了晕船药丸之后也都好多了。第一天是晕船的痛苦,第二天是解锁新地图的新奇。

  站在船上,入眼的不是蓝天白云就是碧绿海水,好像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这一艘孤零零的船。船旁边的海面上偶尔会有海豚出现,灰黑色的水中精灵有时候会跟着船一起前行,在水面上跳跃、玩耍。

  要是遇到了海豚,五儿就会趴在栏杆上,拎着一桶鱼去投喂它们。她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海豚。

  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就是好,这个时候人类还没有称霸海洋,大规模的海洋捕捞还没有出现,各种污染也没有发生,海里的生命也更加丰富多彩。

  山海关离天津真的不远,第二天傍晚他们的船就靠岸了,到了天津的直沽港。港口里往来、停泊的大小船只很多,岸上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尽管他们靠岸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但港口里的商业区还是灯火通明,商贾云集。

  “通知赫图,先不急着走了,明日咱们上岸去城里逛一圈。”算算时间,今天才十九”,三爷他们还没有到京城呢,她还可以继续在外面晃悠。

  天津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五儿记忆里好像只有狗不理包子和天津□□花。问题来了,现在狗不理包子和□□花出现了吗?明天去逛逛就知道了。

  “糖墩儿!好吃的糖墩儿!小公子要来一串儿吗……”

  一上岸五儿就听到了小贩叫卖声,糖墩儿是什么?转头向那边望去,提脚往前走了几步,巷子里有一个扛着一大把糖葫芦的褐衣小贩正在沿街叫卖。

  原来糖墩儿就是冰糖葫芦啊。

  往前走了没两步,就看到了一个茶汤铺子,接近一米高的曲嘴大铜壶特别显眼。

  “夏如我们去吃茶汤,看看这天津的茶汤和京城的有没有什么区别。”五儿还没有吃早饭,看到卖茶汤的大铜壶就走不动了,想吃糜子面了。

  去摊子上找了座位坐下,叫了两碗茶汤,再到旁边的包子铺里买了两个卖得最好的素包,这些就是她们两今天的早餐了。

  包子趁热吃还挺好吃的,面皮光滑有嚼劲,内里松软可口,里面的素馅儿清香水分足,咸盐适中。卖得那么火热不是没有原因的。茶汤的味道和京城里卖的一个样,中规中矩,过得去也没惊喜。

  一边喝茶,顺道还听了一耳朵旁边茶馆里的评书。和在现代一样,她对评书还是没有耐心去仔细听,再加上说书人用的是本地话,她听起来稍微有点儿费力,所以更喜欢自己去看故事。

  喝完了茶汤,她继续逛街,寻找美食。锅巴菜、八珍羊腿、驴肉火烧、崩豆儿、果仁儿、糖炒栗子……连吃带打包的,好吃的就打包让护卫帮着送到船上去给柳嬷嬷他们尝味道。

  一路上吃饱了就出去逛街消食,消完食了就继续找美食,秋天是个养膘的季节。不吃饱一点,不多储存点能量,北方寒冷的冬天要怎么过呢?

  结结实实在天津城里逛了一天,早上六七点就出去了,到晚上吃完晚饭才回船上。

  不知道是不是三爷那边在催,晚上等她睡着了,船连夜就出发,沿着大运河往通州方向行驶。

  第二天五儿醒来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在运河里行驶了,繁华的天津港早已经不知道被抛在了多远的地方。

  日夜兼程地往京城那边赶路,主要是两岸也没遇见特别繁荣的城镇,五儿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她每天多睡一会儿就行了,早点回京也好,出来一个多月了,她也想回家了。

  家里的狗狗们和白白它们一家三口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人带它们出去溜溜弯?

  第三天中午他们的船终于到了通州崔家楼码头,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就要坐马车回园子了,也不知道三爷他们到了没有?据他信上说是要月底才能抵达,现在离月底还有六七天呢。

  一下船,五儿就看到停在船前码头上的来接她回园子的大马车。有那么一瞬间她想转身逃走,可是下一秒就冷静下来了。她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康熙帝不允许的话,她哪里都去不了。

  抬起脚步慢慢往马车门口走去,踏着小楼梯进了马车,掀开帘子,五儿抬眼一望,“三爷!您怎么来了?”

  他从草原回来应该没几天吧,怎么不好好在宫里休息还亲自跑到通州来逮她?不就是因为贪玩多拖了几天嘛,至于吗?

第61章 日食 “来接你。嘉嘉这次玩得开心吗?……

  “来接你。嘉嘉这次玩得开心吗?”

  康熙向五儿伸出了手, 示意她坐过来。许久都没见她了,想念得紧。

  见他朝自己伸了手,五儿把手递到三爷的手里。顺着他手里施加的力道往里走了两步, 然后被一把拉入他怀里。随即,熟悉的味道盈满了鼻间,好久都没闻到了。

  “很开心呀!我这次在海边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就看看海都觉得心情要开朗很多。三爷您以后要是得空了, 一定要去海边住几天, 放松放松心情。

  对了, 还没感谢您呢。特意安排了赫图他们来一路护送我, 之前没多想就突然决定要出去走走, 还好有您替我周全一切。”

  看着两人紧紧握在一起的手, 五儿心里在想: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 他是不是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她不想入宫, 他就特意搬到园子里陪她。知道她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他就吩咐不许人来园子里打扰她。她不想去草原,他也随她的意自己单独过去。她突发奇想地想离京出去玩儿,他不仅不阻拦还特意安排了人一路照顾……

  如果她是土生土长的清朝人, 此刻是不是会更加高兴一些?一位帝王的宠爱啊,现在她所拥有的,正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既然嘉嘉喜欢看海, 那我以后多找机会陪你去看看。我想想看,嗯, 就在大沽海口那里吧,沿海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个庄子。到时候我们从京城走水路过去,二三天就能到。”

  既然嘉嘉喜欢,远的地方不能常去, 那就在天津那边儿靠海建个山庄吧,以后得空去那边也方便。

  “不过玩归玩,嘉嘉要注意不要晒伤了。上次在塞外你脸上都被晒脱皮了,那个教训可不能忘了。这次还好吧?看着好像晒黑了不少,有没有晒伤?”

  这是什么直男发言!什么叫晒黑了?还不少?

  五儿低下了头避开三爷仔细端详她面颊的目光,晒黑了不好看了,那他还一个劲儿看什么?她也是要面子的好吧。

  之前大家都是一起晒太阳、吹海风的,都是一起慢慢变黑的,谁也没意识到晒黑了这个问题。直到听三爷说起,她才想到。

  “没事,我平时出去都戴了遮阳帽的,没有晒伤。”按理说她也没怎么被阳光直射啊,怎么可能会像他说的那样严重。

  哎!之前光顾着享受海边灿烂阳光带来的好心情了,却没想到紫外线也会让皮肤变黑。世事总是难两全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五儿决定尽量不要出门了,当务之急是好好把皮肤养回以前白皙透亮的状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也不例外。

  不过,五儿伸出手和旁边三爷的手比了比,明显还是她的腕子比较白呀。他自己从草原回来已经变成了一块黑炭了,是怎么好意思说她黑的!

  偷偷摸摸白了他一眼,她还白着呢!

  “哈哈,嘉嘉又在心里说我的不是是不是?黑点就黑点,以后慢慢养还能养回来。我是怕你光顾着出去玩儿,不注意防护。海边的太阳可毒辣,嘉嘉你这一身细皮嫩肉的,经不起折腾。”

  知道嘉嘉介意被人说黑,康熙还是又刻意提了一嘴,他成心的。

  虽然现在的肤色衬得嘉嘉更加健康有活力,但他私心里还是爱极了她那一身白皙胜雪的冰肌玉肤。出去游玩可以,多活动对她身体也好,但是还是尽量少去太阳底下晒吧。

  “三爷您也是,下次去塞外骑马最好还是在一早一晚,太阳不那么毒辣的时候比较好。听说被太阳晒多了,不仅会变黑,而且人还老得快。”

  来啊,互相伤害啊!

  嗬!一段时间不见,嘉嘉的脾气见涨啊,这都敢撅他了!伸手拧了一下她的脸颊,“你这是哪里听来的歪理?”

  紫外线辐射是会引起皮肤老化啊,这是常识。可惜不是清朝的知识。不过机智如她,可以举例子来说明。

  “三爷您看啊,那些每日顶着大太阳去地里劳作的农民和出海捕鱼的渔民,通常是一身黝黑的皮肤。他们有些年纪可能才三四十岁,脸上的皱纹一般就已经很深了,而且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斑点。

  而那些不用下地出海的人,就算平日里也要辛苦劳作,但是同等的年纪看起来就是要比常晒太阳的人显得年轻一点。不信的话,您以后可以派人去调查一番。”

  康大爷,为了抗衰老,您也少晒点太阳吧!

  马车一直在晃晃悠悠地前进,身若无骨般靠坐在三爷的怀里。他一手揽着她的肩背,一手不时喂她喝茶吃糕点,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五儿觉得旅途中的疲惫渐渐涌了上来,眼皮变沉了,人低洼精神渐渐恍惚。三爷看到她想睡了,没有强行叫醒她,而是侧身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她睡得更舒服一点。然后一手环住她,一手拿起公文默默地看。

  再次醒来应该是在半夜,她的头正靠着他的肩膀,身旁睡着的三爷正打着小声的呼噜。五儿以前从来没有听见过他打呼,现在这样应该是太过疲惫导致的。

  他才从塞外一路赶回来,在外奔波了近两个月,没有休息又去了通州码头接她回京。想来就算他身强体健,应该也是撑得很辛苦。

  真的是同床共枕久了,人会渐渐习惯身边的人。看着熟睡中的三爷翻了一个身,手臂反射性地往身边划,直到搂住她之后才继续安睡,五儿觉得挺神奇的。

  影响是双向的,静静地躺着听着他小声的呼噜声,她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吵,睡意又慢慢上来了。要是搁在以前,她睡觉的时候耳边一直有人发出声音的话,她铁定烦躁到不行。

  接下来休生养息了几天,某人又生龙活虎了,五儿的夜生活很是丰富。现在他倒是不打呼了,五儿觉得每晚打呼的应该是她自己……三爷的体力精力旺盛得简直不科学!

  虽然听说过男人四十一枝花的说法,但是三爷这支花也太秀了!她有点跟不上……

  今年的秋天到来得不缓不急,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不像去年,几场秋雨连绵不绝,气温快速下降,直接就快进到了冬天。

  五儿能看到园子里的树慢慢由绿变黄、变红的过程,到后面整个园子的色彩都变得明艳爽朗,层林尽染。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翠绿的松柏。

  等变黄、变红的叶子都掉了之后,林间橘红色的柿子树就显露出来了。发现这一树的果子,五儿怎么会错过机会。当即就挎了篮子,带着奶娘她们往树林里面钻去。

  没人告诉她柿子树是这么高的啊?望着眼前七八米高的大树,五儿傻眼了。这么高,爬起来有一定难度啊。

  “你们谁比较会爬树的?不行,太高了,就算会爬树也太危险了。”五儿不能让别人为了自己一口吃的去冒险。

  不过,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会思考,会利用工具来解决问题。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很快,奶娘她们就捣鼓出了采柿神器——一个带网兜儿的超长柄小镰刀。作为镰刀柄的竹竿有四米多长,人站在树下举起竹竿,柿子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果子都能够得到。

  “哈哈,还是奶娘见识广、办法多!这样一来,就省事儿多了!”

  先用网兜儿把目标柿子兜住,然后转动竹竿,用镰刀狠狠一划拉,柿子就掉进兜儿里了。用这种方法,接连扫荡了四颗柿子树,当然,每棵树都留了一小部分果子给鸟儿过冬啄食。

  轮流出力,她们很快就摘了两大筐柿子。

  时常因为事情太过顺利而没有成就感,虽然用工具站在树下摘果子挺爽的,但是五儿其实挺想尝试一下爬树去摘果子的。不过她也没任性,谨记安全第一。

  “好了,收工。”今天收获已经够多的了,可以打道回府了。

  刚摘下来的柿子虽然外表颜色已经是红彤彤的了,但是捏起来大部分都还是硬硬的,没熟,不能吃。按照奶娘说的土方法,把它们埋进了大米里面,等待几天后它们自己变熟变软变甜。

  花时间去耐心等待,等到甜甜的柿子入口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吃过煎的、油炸的、烤的、蒸的……不同方法的柿子饼、柿子糕、柿子包之后,五儿还是最爱把它当成水果那样撕了皮直接吃。

  在这一点上三爷和她是完全统一立场的,都好那一口。但是柿子吃多了也不好,糖分太高好像还听说容易引起结石什么的,所以两人相互监督,提醒对方每餐不能多吃。

  现在每日的诵读经书,是三爷和她一起完成的。不知道他在草原到底做了什么,反正结果就是五儿被告知至少在最近的五年里他们都不用担心她会有什么变故了。当然,该念的经还是要念。

  “嘉嘉,据钦天监推算明后两日极有可能出现日食,到时候你不要怕啊,我会赶过来陪着你的。”晚上散步的时候三爷突然对她说到。

  “日食?”现在的天文观测就已经这么发达了吗,连日食都能提前推算出来?

  “就是白日里太阳会短暂消失,天会变暗,就更到了晚上一样。但是嘉嘉不要担心,不到半刻钟就会恢复正常的。”

  以为五儿是不懂日食为何物,康熙解释了一番。

  “到时候我们能看到日食的全过程吗?要怎么看?”

  她还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日食呢,现在没有专门的观看日食的眼镜,古人是怎么观看日食的全过程的?不可能是直接用肉眼对着太阳望吧!

  “不能对着天上直接望。到时候用倒满油的陶盆,或装水的铜盆,看里面的倒影也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