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62章

作者:青色兔子 标签: 宫廷侯爵 青梅竹马 甜文 快穿 穿越重生

  这是为当初牛乃棠的旧事。

  穆明珠问道:“姨丈满面怒色,意欲何为?”

  “臣要掘了那禽兽的坟,再缉拿城中散布流言者。此后该领何罪,臣都服气。”

  穆明珠沉稳道:“这是解气的法子,却未必是明智的法子。”

  牛剑微微一愣。

  穆明珠看向一旁擦着眼泪追上来的牛乃棠,含笑道:“姨丈还是多陪伴郡主。惩治凶手之事,便交给朕好了。”

  牛乃棠已经走上来,拉住了父亲的衣袖,一如她还是幼年那个小女孩,小心道:“父亲莫要冲动,我现下已经好了……”

  牛剑低头看向女儿,心情复杂,最后只是轻轻一叹,道:“你说怎么办,便怎么办。”

  穆明珠为牛乃棠感到高兴,她有一个为她奋不顾身的父亲。

  牛乃棠是牛剑唯一的孩子,当她母亲还在的时候,父亲也是每日陪伴在侧的。旁人看牛乃棠的时候,只看到她现下亭亭玉立的模样,可是在牛剑眼中,他看到的是那个从襁褓中的婴孩开始,一路成长,到牙牙学语,到黄发垂髫,再到如今长大成人的整个集合。这其中的心血时光,非为人父母者,不能明白。

  穆明珠眯了眯眼睛,望着眼前父女二人。他们之间的温暖感情,正提醒着在她生命中永远缺失的那份父母之爱。

  她转过身去,没有惊动他们,望一眼高远的天空,缓缓向外行去。

第249章

  黑刀卫已经清查出推波助澜的世家,也知背后的主使人乃是谢钧。

  但在大周对外用兵之时,并不是立时动手惩戒的好时机。

  关于牛乃棠的流言,在到达鼎盛之后,便被新的消息取代,那就是梁国皇帝驾崩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这则消息立时压倒了其它所有传闻,占据了大周臣民的心。

  外界并不知道是贺兰贵妃毒杀了梁国皇帝拓跋弘毅。

  在外面的人看来,那就是梁国皇帝忽然病笃,后宫的事情由贵妃贺兰氏掌管,而前朝的时候由贺兰部族的人主理——据说是皇帝授意的,但独孤部却声称圣旨是伪造的。两族纷争不休,数日之后,独孤部族等不下去了,率兵闯宫,未能突破,反而在长安城中引发了一场大的混乱。而在内部混乱之时,原本在周国境内的吐谷浑雄也受到了影响,被三方夹击而败退,只领三万精兵逃出,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梁国皇帝还在,他也不敢冒然回去。而没过多久,便传出梁国皇帝驾崩的消息。吐谷浑雄带着这三万兵马无处可去,而人吃马嚼却一日不能停,恰遇到从吐谷浑国出发攻打梁国的兵马,他索性投了原本的国家,领着三万骑兵拜倒在了吐谷浑国首领的帐前,转过身来要攻打梁国了。

  吐谷浑雄虽然投诚了吐谷浑,但他手下的精兵,只有几千是吐谷浑人,剩下两万多都是货真价实的鲜卑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对梁国动武?于是跑的跑,逃的逃,十几日下来,吐谷浑雄手中的精兵便只剩了不足一万之数,难成气候。

  而这时候齐云领周国大军已经杀到了梁国首都长安城外,而城内各部族纷争不休,独孤部与贺兰部更是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

  眼见大敌临城,梁国长安城中,众部族只好团结起来,不能两个脑袋说话,要从独孤部与贺兰部中选一个出来主持大局。

  此时最强大的拓跋部族,也是皇帝所出的部族,因为战争留在长安附近的兵马已经很少,只能算是次于独孤部与贺兰部的第三股力量。

  最终贺兰部凭借大皇子的优势,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压过了兵力最强的独孤部,成了长安城中暂时的首脑。大皇子被扶上了储君的位置,贺兰氏贵妃也摇身一变,被立为皇后。独孤部一看这种情况,自然不答应了。他们不愿意跟城中众部族两败俱伤,却也不愿意为贺兰部出力,而且得到了内部消息说是皇帝已死,族长独孤利一合计,眼见大军压城,而四方诸国都派兵打来,索性便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既然大家选择了贺兰部,那就要贺兰部迎战周国大军吧,他们独孤部在皇帝手中当了一回傻子,却断然不会再做第二回傻子了。

  独孤部一撤,人心动摇,他们撤的时候也不会替贺兰部遮掩,把皇帝已死的消息宣扬出来。

  一时之间长安城中谣言满天飞,关于皇帝拓跋弘毅的死众说纷纭。

  原本支持贺兰部的几个小部族,尤其是原本忠诚于皇帝的,都动摇起来。

  可是皇帝唯一的儿子,便是大皇子。

  便是疑心,又能如何?

  所以凭借大皇子的存在,贺兰部艰难地稳住了长安城中的局势,仓促间要大皇子登基为新君,而贺兰氏再度摇身一变、这次成了垂帘听政的太后。而太后父兄在朝中的话语,宛如皇帝的旨意,不容置疑。

  当周国大军秣马厉兵、整顿齐整开来的时候,长安城中的梁国各不部族却在勾心斗角。

  可想而知双方真正交手后的战况。

  梁国士卒因为皇帝突然驾崩,人心惶惶,战场上风声一旦不对,便立时溃败,贺兰部的勇士在后方斩杀逃兵,仍不能止住溃逃之势。

  战场继续到第三日,已经成了太后的贺兰氏听着朝中一封封战败的文书,恐怕周国的兵马立时便要打进来,到时候就是她儿子岂不是要做阶下囚?甚至送了性命!

  她不能承受这种风险,与朝中主和派联系起来,跟她主张血战到底的父兄站在了对立面。

  贺兰氏的父兄需要新君,却未必需要她这个太后。

  贺兰氏想得很明白,趁着父兄在外作战,联系主和派的官员,带着新君趁夜出逃,一路渡过黄河,至于上党郡才停下来。她虽然不是很懂打仗的事情,但从前周国能凭借一条长江苟安那么多年,如今他们为什么不能退回到黄河以北求安呢?

  等贺兰氏的父兄发现太后带着新君跑了的时候,已经追之不及。

  梁国长安作战的士卒本就人心惶惶,如今听说太后带着新君跑了,还跑到了黄河以北,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作战?几乎所有部族的士兵都在减少,入夜之后或三个两个人一起,或十个八个一组,悄无声息就从林间逃跑了。这么几日下去,梁国长安城外的士卒竟是四个里面就跑了一个。

  而随着夏天来临,有些临时征调的士卒,又或是运送粮草的农夫,开始惦念家中的夏收,乃至秋收。

  与之相对的,却是周国士卒第一次冲破梁国的封锁,回到父辈被驱赶离开的中原,士气高涨。

  如此一正一反,很快梁国兵马便受不住长安了。

  贺兰氏父兄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失败,安排一批兵马殿后,他们则领着本部族的士卒,先行撤退,离开时带走了长安城中的大量金银细软,乘船渡江,逃到了黄河以北。

  可是出乎他们意料,周国早就算到了这一点。

  水师都督邓玦早已领战船在洛州沔水准备,提前夺取了梁国在渭水修建的战船,紧追其后,也渡过了黄河。

  梁国兵马不擅水战,被早已在上游等候的周国水师迎头痛击,渡江中流,被击落无数,皆沉于水中。

  贺兰部渡过黄河之后,没来得及喘口气,停下来与追兵战斗,便打便退。

  太后贺兰氏一看连上党郡都不再安全,距离最近的交战地只有不到三百里,忙又带着新君北上,这次一直到冀州才停下来。

  梁军败势已经很明显,柔然、吐谷浑、党项等国都不再掩饰,如饿狼般扑上来分食,就连萧渊当初未能说动联合的高车国也派了兵马。

  三个月下来,中原地区整个黄河以南,都重新归入了周国的版图。

  而随着周国大军渡江深入,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往来信件的输送所需用时也越来越久。

  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大周的皇帝再留在建业这东南一隅,已经不合适了。

  永平四年夏末,穆明珠做了迁都的决定,将周国的首都从建业改到黄河之畔的洛阳。

  将国都定于此时的战场前线,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决定,可是这一决定强有力透出了大周皇帝的信心。

  假以时日,洛阳将成为大周的腹地,而不是最北边的地方。

  而迁都洛阳之后,朝廷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可以更好兼顾前线的战事。

  穆明珠威势愈重,她做了迁都的决定,虽然有部分立场不明的人私下发牢骚,但整体上大家都是支持的,甚至有老臣激动哭泣。

  这将是自梁国南下,侵夺大周土地后,周国原本生于北方、却因战乱南逃的臣民第一次回到故土。

  从做出这个决定,到各方面都调整到位,乃至于洛阳的宫殿、民居都安排好,还需要一段时间。

  永平五年春,皇帝穆明珠在动身迁都前往洛阳的路途中,与从柔然一路南下归来的萧渊终于相见。

  萧渊离开的时候,周国正在梁国的威胁下瑟瑟发抖。

  如今他回来,梁国却已经快要消失,而周国正快速行进在北定中原的路上。

  这期间萧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此时天下百姓可能还不清楚,但穆明珠却异常了解。

  在辘辘行进的马车上,穆明珠望着多年未见的好友,却见曾经率性随意的少年,已经完全长成一个大人了。他的肩膀宽厚了许多,面色也因风霜变黑了,可是笑起来的样子,仍是没有丝毫改变。

  “快坐下。”穆明珠笑道,好像也回到了从前在南山书院的日子,“从接到你的信,朕就算着你回来的日子,想着这一迁都,大约要到洛阳才能见到了。没想到你聪明,半路找来。”

  萧渊坐下来,因面色黑了,一笑更显得牙齿白净,“可以啊,我这出去一趟,你都把国都搬到黄河边去了。若是我再出去一趟,你是不是得把国都搬到冀州去啊。”

  穆明珠知他是调侃,笑道:“冀州虽然丰饶,却不适合做国都,只适合做大周的国土。”言下之意,推进到黄河畔还不够,她要一直打过黄河去,连冀州也纳入周国版图。

  萧渊笑道:“当初我去扬州跟着你,可见是跟对了。天下谁人能有我这样的好眼光呢?”

  不管穆明珠要推行什么政令,他都是坚定的支持者。

  穆明珠看着他,真心实意笑起来。

第250章

  虽然数年不见,但老朋友的感觉很快便回来了,尤其是在萧渊自带亲和力的情况下。

  他与穆明珠谈起建业的南山书院,城外的济慈寺,北郊的马场……这都是曾洒满两人回忆的地方。

  “原本在建业的时候不觉得,如今离开了倒是念着它的好了。”萧渊笑着调侃自己,又问道:“听说我叔父被留在建业了?陛下莫不是怕大将军多心?”

  自渡过黄河之后,因往来书信用时增加,前方战事千变万化,所以穆明珠给齐云封为了天下兵马大将军,由他在前线统一调度。

  而这次迁都,相对比较仓促,穆明珠作为皇帝,象征意义更重,她的到来可以稳定整个黄河南岸的百姓,激活当地的耕作,为前线的兵马缩短后勤供给线。但是迁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通人搬家千里尚且要忙碌上好一阵子,更何况是皇帝?又牵扯着朝中千头万绪的事情。所以这次迁都,穆明珠带着重要的职能部门官员先行离开,而右相萧负雪留在建业负责善后工作,待后续一切稳定之后再北上洛阳。

  此时萧渊拿穆明珠留萧负雪在建业的事情打趣了一句,倒是也侧面反应出其实早在数年之前,萧渊作为穆明珠的亲近之人,已经看出了她与齐云之间的端倪。

  穆明珠笑眯眯看着萧渊,不理他这一茬,道:“你这趟出去周游列国,就没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人?”

  萧渊很少见她这样强调说话,身上寒毛乍起,警惕道:“陛下想问什么?”

  穆明珠“和气”一笑,道:“也没什么,就是想起当初怀空大师待朕颇为慈爱,你是怀空大师唯一的子嗣,朕也该关心一下你的终身幸福。”

  “不必,不必。”萧渊打个哈哈混过去,便捡这一趟出行有趣的事情讲来,穿插着带出了党项、吐谷浑、高车、柔然等国不同的风俗与执

  政

  者不同的风格来。

  穆明珠听得仔细,不时追问细节,最后又问道:“秦氏兄弟跟着你,可还算忠心?”

  当初太上皇突然要她离开建业、万里取经,派出了身边的宿卫校尉秦氏兄弟。后来穆明珠夺权成功,收服了秦氏兄弟,要派萧渊出使异域时,便命秦氏兄弟跟随左右。

  萧渊道:“就像陛下说的那样,只要看好了秦燕,哥哥秦烈便也翻不起风浪。最初在外,秦烈还有些不稳定的心思,时常会趁我不备,去见那些经过建业的商队。不过大约一年之后,从建业来的商队带来的消息,都说你已经坐稳了皇位,他也就慢慢歇了心思。待到如今,他们便跟陛下留在身边的宿卫一样,是真心实意服气陛下了。”

  穆明珠点点头,道:“如今咱们对梁国的战争,形势不错。可是越往北边去,梁国的抵抗便越顽强,而且地方越来越小,到最后难免要与柔然、高车等国派出的军队碰面。这件事要早些准备,你曾周游列国,国内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应该怎么跟这些国家打交道。”

  萧渊笑道:“陛下要臣渡江北上?”他方才与穆明珠叙旧讲故事的时候,用的是你我之称,如今讲到家国政务,便换成了君臣的称呼。

  他有亲和力却并不逾矩。

  穆明珠看着他,道:“不过你刚万里迢迢赶回来……”他出外这几年,其实是在危险的境地中,虽然他在故事里只是轻描淡写一提,但经历的时候未必不是提心吊胆的许多个夜晚。

  萧渊却是笑道:“这算什么?臣正有意北上呢。毕竟周边这么些国家都去过了,臣却还从未到过中原的黄河以北。”

  因为以前这是梁国的腹地,萧渊再怎么能跑,再怎么爱自由,也不会跑到梁国腹地、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穆明珠拍拍他的肩膀,道:“有你过去,朕便安心了。”

  周国对梁国的战争,乃是为了收复失地,也是杀死枕边的敌人,否则年年都要防备梁国南下,会空虚国库、危害民生。

  但是在对梁国战争的后期,要尽量避免与高车、柔然等国家起不必要的摩擦。

  这需要执政者极大的克制,否则很容易被对梁国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天纵奇才、乃万世不出的明君,然后穷兵黩武,又对起摩擦的这些国家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