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160章

作者:興昭五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自然知道。不过这是头人的选择,我不置可否。况且我已诚心相待,是头人自己不相信我,有何后果,也当由头人自己承担。”萧宁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尹山,此后若是山民还缺粮,休想从萧宁手中拿到半粒粮食。

  人的好心不可能没有止境,至少萧宁这里也是有底线的。

  尹山哑然,心中难免羞愧,毕竟萧宁以诚相待,他却诸多提防,甚至以族人性命为后果。

  “今日我将这番计划告诉头人,也是等着头人决择,究竟要不要倾尽你山民一族,改变你山民一族日后的命运。”没有人不希望食能果腹,衣能裹体。

  饱食一顿成为奢求,也就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都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必生怨恨。

  萧宁现在是给尹山指一条明路,至于尹山能不能做下决定,或是同上回借粮报数一般有所保留,后果,同样也得自己承担。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三更,肥吗?求花花,营养液,小雷雷!

第84章 扬州不太平

  尹山纵然活到这把年纪,也算见多识广,可和萧宁对上,从未占过上风!

  他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萧宁的意料之中。而如今萧宁再次给他选择的机会,究竟他要如何选择关系着此后山民一族的命运!

  后果太严重,一时间尹山没有作声,萧宁也不着急。

  “头人可以回去仔细想清楚。这些东西给头人拓一份。”萧宁有所吩咐,一旁的人得令,连忙从秋渠手中接过图案,迅速到一旁拓印。

  尹山的迟疑,萧宁尽都看在眼里,并不急于催促人。尹山再一次感叹,萧宁这样的人物,世上难得一见。

  萧宁宽慰道:“头人有时间考虑,不急于一时。不过,梁州定行此事,开荒修渠引水,唯如此才能改民之艰辛。”

  现在大部分的土地都尚未开垦,甚至很多良田都掌握在世族手中,早年太平,百姓想动,赋税甚重,开荒亦无良政推广,且无水可引,纵然有心开,不过都是无水可引之田地,开与不开都让人看不到希望。

  时至兵荒马乱,天下不宁,更叫人心下难定,自无人愿意再动。

  萧宁出面,定要推行此事,若是来日,能有机会寻得那耐旱耐干之作物,何尝不是天下之幸。

  “小娘子心是好的,然此事不易成,容我回去同他们商量后再定。”尹山连忙向萧宁请求,望萧宁勿急于一时。

  “当如是。”尹山今日能来,不再不敢迈入梁州境内一步,证明他已经开始相信萧宁。

  有了信任的基础,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尹山议完正事,这便离开。

  秋渠为难地道:“我们做事,总不能等着山民。”

  萧宁赞同地道:“正是,是以,你瞧好诸图可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若无,趁天尚未冷,该动手了。”

  秋渠闻之面露喜色,就喜欢萧宁这样说干就干的行事风格!

  “走,随我去见各世族。”萧宁见完尹山,接下来要见的就是世族,若想修渠顺利进行,越不过世族他们这一关。

  已经有过经历的秋渠二话不说的跟上。

  其实这条渠所经之地,亦有世族良田所在之地,途经之长,可不短。

  若是不能事先达成共识,将来修渠路过,极有可能引起争论。

  不过,秋渠已经亲眼见识过萧宁如何忽悠世族们,叫世族兴高采烈地答应修渠之道不改,这一回,必也能马到功成。

  南宫致远这些日子也跟世族们打了不少交道,关于世族之事,总是不能免于带上他的。

  萧宁能说动世族们不管修渠之道如何长远,放手只管让萧宁修,那是因为萧宁以良田而还之。人损失了多少田,两倍偿还,不曾吃亏的事,世族们岂有不乐意的道理。

  是以,山民未决定,梁州却已经开始了军民一体,一致开荒修渠的工程。

  浩浩荡荡,一时间,曾让人觉得萧条无比的梁州,没有希望的梁州,似乎变得充满了生机。

  “若是山民不愿,当如何。”眼看他们动工半月,山民依然毫无动静,不过。山民无人下山惊扰百姓,久居梁州者心下稍安,秋渠作为一个专业搞工程的人,看着梯田图,那是十分忧虑山民不为所动。

  “若是他们不愿意,来日同样不犯我梁州,无妨。然,若他们敢犯,将来无论他们愿意或是不愿意,由不得他们。”萧宁现在好商量,那是因为有商量的余地,若是将来不能商量,便是直接动手的时候。

  众人都明白萧宁话中的意思,无一人敢吱声。

  好在,萧宁这话说了没几天,尹山再次出现,这一回,尹山带了一男一女,看相貌三人都有几分相似,一眼便可知他们是亲属关系。

  一男一女,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一见萧宁,女的一个箭步冲上来,乐呵呵地冲萧宁打招呼道:“这就是阿父说的,山下十分有趣又有本事的小娘子?”

  话说着,更是围着萧宁转起圈,不断的打量。

  她这转悠,其他人可不由人如此冒犯萧宁,正准备阻拦,萧宁先一步拦下想说话的人,轻声道:“不过打量我一番而已,我何时成看不得的人?”

  问得那女子呵呵直笑,“正是正是,长得这般好看的小娘子,有什么不能叫人看的。我这雅言说得不错吧?”

  夸完萧宁的人,这会儿又向萧宁问起话,等着萧宁也夸夸她。

  “确实不错。比有些人还要好。”萧宁并非虚言,如他们一般纵然是世族出身,不少人的雅言说得那是十分的不规范。

  这就难免让萧宁想起了普通话的推广。沟通的必要性,绝不能忽略。

  “我叫尹依。小娘子叫什么名?”女子端是自来熟,一会儿的功夫更是好奇地问萧宁的名字,迫不及待地等着萧宁回答。

  “萧宁。”萧宁说着话,朝她郑重地作一揖,姿态优雅,看得人赏心悦目。

  “长得好看的人,就连举止也十分好看。阿父,这小娘子我甚是喜欢,咱们往后就跟这小娘子交好。”自称尹依的女子,名不副实。

  乍听其名,定以为这是一个娇弱的女子,不想这等豁达,自来熟得让人以为她跟萧宁有多熟。

  尹山嗔怪地扫过女儿,与萧宁赔罪道:“小娘子勿怪,我们山上的人,一向不拘小节,与你们山下略有不同。小女自来叫我宠坏了,难免对小娘子略有不恭。”

  萧宁笑着不以为然地道:“尹娘子是爽快人,我甚喜。”

  所谓的恭与不恭,难道就凭一朝面的几句话?

  与其说是表露尹依对萧宁的恭与不恭,萧宁更相信这是他们对萧宁的试探。

  这人啊,不可能一照面便相信一个人,想要探对方的底,岂能不出手。

  萧宁笑着迎对尹依的打量,尹依这会儿挑起眉头轻快地道:“小娘子果然爽快,我亦甚喜。”

  “我们山上的规矩,无论是男或是女,只要有本事,都能为山上出力。小娘子提出的改变山民之举,小女甚喜,我尚犹豫,她却吵着闹着非要下山见见小娘子,将此事定下。”尹山无奈之极,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的亲近萧宁,萧宁沉稳不动,不难看出两者间的差距。

  萧宁道:“纵然此番不能定下,我也打算寻头人一回。梁州事宜已然安定稳当,不日我将离开梁州。临行前,理当与头人说一声。”

  不错,萧宁眼看该办的事办得七七八八了,这就准备走人,扬州那边有些事需得萧宁亲自去处理。

  “小娘子要走?”三道声音齐齐响起,都透着惊愣。

  声音出自尹家三人,惊愣过后,显得有些慌乱了。

  尹山先一步反应过来,带着几分诧异地问:“先前小娘子让我们可以细思,不急,如今小娘子要走,那与我们山民诸事,岂不是就此搁置?”

  萧宁面色缓和地道:“怎么会。头人是忘了,你可是借了我10万人过冬的粮草,我还得找你讨账。就算你想同我们再无往来,我们都不能答应。”

  此言不虚,萧宁大手笔的借粮,那是说过必须得有借有还的,谁能大气的说不要粮的话

  反正将心比心,尹山是说不出这番话来,也就让尹山本来因为萧宁丢下的消息心惊肉跳,慢慢得以平和。

  “头人放心,纵然我离开,梁州诸事照样有人负责,这位,来日便是梁州代刺史,是我手中得力之人,我与头人商量要办的事,往后由他接手。头人只管放心,从前我在时如何,他在时亦如何。”

  萧宁顺势将南宫致远拉出来,好好地为双方介绍。

  尹山的视线落在南宫致远的身上,南宫致远已然往前迈了一步,与尹山作一揖,“头人。”

  目光清明,神色坦荡,尹山算是阅人无数,自知这是一个正直之人。

  可是,一个梁州刺史和萧宁相比,谁都知道纵然再得萧宁信任,绝不可能如萧宁一般,行事便宜。

  “刺史有礼。”无论心中有多少想法,这一刻的尹山都不可能将心中那一份不信任暴露出来。

  南宫致远听着尹山的话,何尝不明白,尹山定在衡量他和萧宁间的差距。

  话,说得再漂亮都是没有用的,须得将事情做得漂亮,才有转寰的余地。

  “头人既然来了,正好,让代刺史与秋公同你们再确定修渠开荒之事宜。”萧宁何尝不明白,想要帮南宫致远赢得尹山对他的信任,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那就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来。

  闻萧宁之言,尹山并不反对,伸手道:“请。”

  愿意听便是给南宫致远机会,无论是萧宁或是南宫致远都明白。

  “请。”萧宁客气相请,纵然是不说话的那个人,同样以礼相待之。

  尹山有了第一回 入梁州见萧宁,再来第二回,第三回,再无忧心。

  萧宁若是有意取他性命,就凭手中黑衣玄甲的武力值,易如反掌,可是,萧宁从无动手之意。

  若说之前尹山忧心,萧宁爽快借粮定有所图,事到如今,萧宁所图为何,早已明了。

  为安梁州百姓,萧宁可助山民,如此心怀百姓之人,何须一而再,再而三的与他算计?

  人家有那份算计他的时间,早已准备不少事宜,这一点,尹山看得分明。

  萧宁请人入内,上水酒,更以美味招待。但比起之前萧宁亲自上前与尹山讲解,这一回萧宁居于之后,且由南宫致远出面。

  期间多有争论,无论是尹山也罢,一直不作声的郎君,亦或是尹依,都对其中之事提出问题,南宫致远皆应对如流。

  纵然尹山怒气外放,南宫致远依然不卑不亢,温和地劝说,尹依确实是一个极看脸的人,观至于此,最后都说不出为难人的话。

  待双方不再言语,萧宁含笑而问,“头人以为,我这代刺史可否?”

  “上佳。”无论尹山如何的挑衅,南宫致远由始至终不见慌乱,且从善如流。对于修渠之事,南宫致远同样了如指掌,比起萧宁对诸事的了解,不相上下。

  萧宁道:“如此,此后梁州事宜都由南宫代刺史处理,头人有事可寻他。望我们能结为邻友,共领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这一份希望是天下间许多人的希望,尹山既然心怀族人,必然也盼望能够通过努力让族人衣食无忧。

  “吾之所愿。”尹山郑重的点头,向萧宁保证,这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期望。

  “如此说来,修渠开荒事宜可以推行?”南宫致远在这个时候轻声问了一句,也是想从尹山嘴里得一句准话。

  尹山的视线落在萧宁的身上,又转到南宫致远的身上,最后落于存在感强大,眼神充满企盼的秋渠。

  不难看出秋渠有多希望能够修渠开荒。这一位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踏遍梁州的山水,做出这样一个方案,十分难得。

  “阿父,这是为了族人的未来。”尹山依然没有最后做下决定,还是旁边沉稳的男子提醒一声。

  很多事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更应该想想未来。

  之前他们没有能力为族人的将来谋划,现在有人为他们谋划好了,只是需要发动各个部落,甚至可能要辛苦五年十年,可一旦做成了,将是利于族人千秋万代。

  “小娘子将来不会过河拆桥?”尹山在这时候问出了最担心的一件事,害怕萧宁一旦将来利用完他们,直接舍弃,彼时他该怎么跟族人交代?

  “梁州在此,我梁州百姓在此,难道山民们是逆来顺受之人?”萧宁有此问,谁受了欺负都不可能一味承受,山民一向彪悍,敢欺负他们的人,哪一个不是打回去的?

  萧宁就算想利用完他们就扔,山民们断然不会允许,到时候战事一触即发,如今梁州境内的太平将付之东流,一去不返。

  “我只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此生以此为志,永不更改。”萧宁也不知道应该跟对方说些什么,才能够取得对方的信任。只能真挚的望向尹山,再一次喊出心中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