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结婚 第14章

作者:洲是 标签: 打脸 快穿 穿越重生

  第十天清晨,秋小婵浇水时发现褐色的泥土里探出了白色的小点点,她惊喜的喊家人来看。

  张大英眼神不好,背光处越发看不清,弯腰细看了半晌,确认冒尖后,整个人都洋溢着喜气,顾闻骞的表现则含蓄的多,跟培育成果比起来,他更在乎的是妻子的心情。

  成功妻子高兴,失败妻子难过,这样算起来,他自然是期盼着成功的。

  他揽着妻子的肩说,“这就证明你的思路是对的,再观察几天,长势不错的话可以继续增加。”

  “嗯,第一步最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妈,蘑菇的事千万不能透露给别人,还有蘑菇放在这里不够安全,得再加一道门挡着才行,万一有谁不小心进来了咱们解释起来也麻烦。”

  顾闻骞点头,“交给我吧,上次打家具还剩了点木料,安个挡门足够了。”

  接下来的几天,秋小婵认真观察着蘑菇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终于在第十五天蘑菇完全长开,可以从根部切下来吃,更方便的是,根部继续生长,类似于韭菜,一茬接一茬,直到土壤中的营养全部消耗为止。

  现在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同的菌种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秋小婵还得再试验几次,争取培育出更多品种的菌菇来。

  十一月初,顾闻骞收到了母亲的信,知道他要带着妻子回首都探亲,母亲和舅舅一家都特别高兴,言语间满是期待,并在信中专门写了一段话给秋小婵,表达了她作为长辈的关爱和祝福。

  读完后,顾闻骞将信纸折好放回信封,转头征求小婵的意见,“我们得尽快确定出发的日期,你看哪天合适?”

  秋小婵翻看桌上的日历本,选了十一月十号这一天,日历上写着宜出行。

  “就这天吧,咱们出发前也需要几天准备一下。”

  大老远的回去肯定不能空手,何况秋小婵还是第一次跟丈夫的家人见面,得尽量给大家留下好印象才是。

  顾闻骞算了算还剩六天,甚至来得及写信告知家人他们到达的时间。

  “好,我明天先去寄信,再去县城买火车票,买到票了回来找队长请假。”

  秋小婵对他的安排很满意,“恩,就这么定了,这几天我的任务就是收拾行李。”

  除了换洗的衣服外,最紧要的就是各类土特产,还有他们路上的干粮,算下来要坐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呢。

  一夜好梦,第二天小两口就跟张大英说了探亲的打算。

  “那挺好,现在天气不冷不热适合出门,往十二月过就越来越冷,那时候出门才费事呢。”

  碰上下雪光从家走到镇子上都不容易,运气差的连火车都发不了。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今天闻骞先去买票,现在的票应该不难买。”

  张大英关切的问女婿,“咱们镇上往县城的车一小时一班,要不我去给你借辆自行车?”

  从家到镇上就需要半小时左右,坐公交去县城路上也得耗费五六十分钟,一来一去起码花费三小时。

  顾闻骞没有拒绝,骑自行车去确实比走路、等公交快些。

  “好,谢谢妈。”

  顾闻骞出发后,秋小婵跟她妈商量着去首都带什么,“家里有之前晒的核桃、山菌、板栗、榛子这些山味,要不我再找人收几只山鸡山鸭?”

  上尧村靠山靠水,山上没有野兽,野鸡野鸭兔子之类的不少,明面上不允许上山打猎,但总有人偷偷摸摸的去,秋小婵打猪草的时候就碰见过好几次。

  “也行,咱虽然是农村的,比不上城里什么都有,但咱们礼节不能差,得让人明白咱们的心,闻骞看你这么懂事只会对你更好。”

  秋小婵嫣然一笑,眼里自然流淌出甜甜的爱意,“他对我已经够好了,只要一辈子不变我就满足了。”

  张大英也欣慰的笑着说,“那倒是,现在谁不羡慕你?闻骞长得俊,又有文化,性子又好,还有做木工的手艺,反正我是很满意的。”

  说完她仔细端详着女儿的穿着,皱着眉道,“你身上的这身还是去年做的,虽然干净但出门穿就寒碜了,你结婚的时候亲戚送了几块布,趁着还有几天时间赶紧送去做两身,给闻骞也做件厚外套。”

  “不用,结婚前做的衣服还能穿呢,再说了,我们什么条件人家都清楚,不用打肿脸充胖子。”

  她想的是,在村里找人做的衣服样式老气,不如去首都买成衣带回来,家里的布留给张大英用,反正那些颜色谁穿都合适。

  顾闻骞过了饭点大家,秋小婵把温好的饭菜端给他。

  “事情都办好了?”

  顾闻骞喝了口汤点头,从口袋里拿出车票递给妻子。

  “好了,买的下午一点的车票,我算了时间,到车站差不多是晚上十点十一点,时间不算晚。”

  早上的车票他们来不及从家里出发,再晚的时间面临的问题就是,火车可能凌晨到达目的地,人容易疲惫不说,家里人肯定也睡不着一直等他们,这些他全都考虑到了。

  “我跟妈商量,想找人买些野味带回去,你觉得怎么样?”

  顾闻骞明白妻子的意思,其实准备什么带回去并不重要,舅舅一家虽然受到了一些波折,但生活质量并不差,但他作为丈夫,应该站在妻子的立场为她考虑。

  “好,听你的,咱们下午一起去看看。”

  傍晚下工后,两人抄小路去了村尾的一户人家,姓郑,只有母子两,儿子打猎的手艺是从小跟当猎户的父亲学的。

  郑婶子佝偻着背,脸色蜡黄,看到他们来紧紧看着他们问,“来我们家有事啊?”

  儿子听到母亲说话,从屋里出来,他中等个子,人很瘦,眼睛尤其有神。

  秋小婵往前一步笑着解释,“大娘,我是一大队秋长根的女儿,我想找您打听个事,您知道谁家有野味没有?”

  之所以秋小婵来开这个口,因为顾闻骞一开口就不像本地人,看这对母子的神情,是很警惕外人的。

  果然,听到秋小婵的话,郑婶子的皱起了眉头,这时候她儿子走了过来。

  他说,“我见过你们,怎么,是你们想要?”

  秋小婵忙点头,“是,我们要去外地探亲,想买些野味带过去。”

  她指着顾闻骞背上的竹篓道,“你放心,我们不会到处宣扬的,放在篓子里别人看不着。”

  对方点头打开了篱笆让他们进屋,“进来说吧,你们站在外面挺招眼。”

  小伙将他们领进屋,郑婶子要给他们倒水喝,秋小婵拦住了。

  “婶子,我们买了东西就走,用不着麻烦。”

  郑婶子并不强求,她跟着一起坐下,仔细打量着小夫妻两问,“你是长根家的?”

  秋小婵点头。

  郑婶子又指着顾闻骞问,“那他是?”

  秋小婵笑着回,“他是我丈夫。”

  说完,转头给了顾闻骞一个微笑,顾闻骞也笑着点头。

  郑婶子的神情不自觉缓和下来,说了句挺好就不说话了。

  大约五六分钟后,小伙提着一串野味过来,目测有鸡有鸭,还有兔子、鸽子之类,都是处理好风干的。

  他将东西放在桌上,扬着下颌道,“都在这了,你们看要多少。”

  夫妻俩一起走了过去,秋小婵看肉的品质都不错,处理的也很干净,所有的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她问丈夫,“你看呢,要不咱们多选几样吧。”

  已经风干的肉不会坏,不管炖也好煲汤也好,味道非常鲜美,连秋小婵自己都馋的想吃了。

  最后他们挑了四只野鸡,三只野鸭,还有两只鸽子。

  “好了,你算下这里一共多少钱。”

  小伙子很爽快,“鸡鸭五块钱一只,鸽子就当送的,算你三十五。”

  这个价位还算合理,毕竟猪肉也要七毛二一斤,这几只目测净重都能达到三斤左右,何况对方还添了两只鸽子。

  秋小婵很爽快的付了钱,“感谢,以后有需要我们还来找你。”

  顾闻骞将妻子选好的几样装进竹篓里,用茅草盖上,跟小伙子点头招呼一声后离开。

  十一月十二,两人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行李和干粮出发了,搭了队上的牛车去镇上,再从镇上坐公交去县城,到达火车站十一点五十七分,如果火车不晚点的话还有一小时发车。

  县城火车站只是一个很小的站点,候车室里早就没了可以休息的座位,顾闻骞将行李箱放在地上让秋小婵坐着休息。

  “我不累,到火车上坐的时间长呢,先活动活动。”

  卧铺票肯定是买不到的,顾闻骞如今只是个下放到上尧村的“黑五类”,连坐票也是好不容易淘换来的。

  只有他自己的话怎么回去都无所谓,甚至买过站票回家,但现在结了婚,不想让妻子那么辛苦。

  即将远行的秋小婵心情不错,她是个厌烦一成不变的人,总待在一个地方也是很闷的。

  她笑着问顾闻骞,“你饿吗?饿了咱们就先吃饭。”

  顾闻骞环顾四周,看到不远处的空地上有几个树墩能坐,建议道,“要不我们去那等吧,今天没风,晒晒太阳也不错。”

  秋小婵欣然同意,“好啊,那就去吧。”

  说完她想提个行李过去,顾闻骞没让她动手,两手提着就过去了。

  秋小婵抿着唇角笑的高兴,虽然她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娇娇女,但有个男人愿意这么宠着自己感觉确实不赖。

第十九章

  三十多个小时的路程, 秋小婵从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困顿萎靡,但不管怎么样她好歹休息了十多个小时,顾闻骞却是忙于照顾她、看行李, 一直没有合过眼。

  秋小婵心疼他让他眯会儿,他只摇着头笑了笑,“马上就到了, 车上这么多人, 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暗黄的灯光中, 秋小婵静静倚在他的肩头, 心里无比平静,顾闻骞握着她的手, 唇角自然上扬,偶尔垂眸看她一眼,嗅着她发间淡淡的馨香。

  天色越来越暗, 直到一片漆黑,夜里十点多钟,火车缓缓在终点站停下, 整个车厢瞬间热闹起来, 顾闻骞从头顶的架子上取下行李,护着妻子让其他乘客先行一步,等喧嚣归于平静后,这才带着秋小婵下车。

  首都火车站看上去比县城火车站气派的多,车厢外人头攒动, 顾闻骞对车站已经非常熟悉, 直接领着秋小婵往出口处走,边走边说,“我每次回来舅舅都在出口等我, 想来今天也是,你跟着我别走丢。”

  秋小婵乖巧的“嗯”了声,跟他两手提着行李不同,她全身上下就只有一个随身的挎包,包里装着零钱和票证,原本带的吃的一路上已经吃光了。

  走了大约七八分钟,秋小婵终于看到了前方标有“出口”字样的指示牌,顾闻骞则突然停下脚步笑了,放下行李朝着对面挥了挥手。

  “是舅舅和表哥,我们赶紧过去。”

  他笑容舒展,显然与家人久别重逢是真的高兴,秋小婵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就见到了同样在挥手的一对父子,只是隔的太远看不真切。

  “舅舅,泽庭,这是我妻子秋小婵。小婵,这是舅舅,这是表哥。”

  秋小婵笑着跟问好,舅舅和表哥也很温和的关心了几句他们在路上的情况。

  简略含蓄后,舅舅拍着顾闻骞的背道,“好了,我们回吧,你母亲自从收到信就一直盼着,这几天吃不好也睡不好,今天晚上恐怕能睡个好觉了。”

  说完,几人一起往停车场去,表哥为了接他们,特意找朋友借了一辆车。

  舅舅家位于二环内的崇文区,毗邻天坛公园,一座具有老首都风貌的四合院。青瓦灰墙,朱红小门,据说是祖上传下的,民国时祖辈弃文从商又翻新过,因此整个院子既有古典美,又有近代特色。

  推开门,厚重的铜门没有发出任何吱呀声,但屋内的人还是感知到了,纷纷从屋里出来,秋小婵就在这样一个深夜里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婆婆何素玲,穿着素色的外套,披着条黑色的羊绒披肩,头发整齐挽在脑后,浑身上下透着种说不出的雅致韵味。

  秋小婵在观察婆婆的时候,何素玲也在关心这个儿媳,虽然相信儿子的眼光不会差,但没有亲眼见过到底是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