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第543章

作者:漫漫步归 标签: 穿越重生

  大天师寻她么?乔苒有些意外,虽说不认得眼前这个女官,只是得益于过目不忘的能力,她还是认出了这个不管样貌、气质还是举止都十分低调不起眼的女官就是素日里陛下身边除薛女官之外的另一位女官,似乎姓马来着,听闻便是靠着资历和年岁熬上的这个位置,同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薛女官比起来委实不起眼,以至于时常被人忽略。

  “如此,请马女官带路吧!”乔苒应了一声,朝甄仕远、徐和修和谢承泽三人点了点头便离开跟上了马女官。

  两人一路往前走着,待到离甄仕远等人已有一段距离时,马女官突然开口道:“乔大人,我是张天师的人,张天师不在宫中时,有什么事,乔大人自也可来寻我。”

  乔苒愣了一愣,有些意外。

  马女官看了她一眼,转身同她相隔半个身子,继续带路,用声音低微却恰好能令她听到的声音继续道:“真真公主曾在陛下面前称臣。”

  这一句话可算证实了真真公主先前那句“半个同僚”的自称。

  “陛下并不喜欢真真公主,却似是不得不为。”

  “真真公主离开是大天师有意放走的,陛下如今昏迷不醒,大天师道应当是背后有人捣鬼,放真真公主是想将饵放出宫去,好揪出幕后的黑手,只是没想到她会在皇城宫道内大开杀戒,险些酿成大祸。”

  乔苒沉默了一刻,道:“这也怨不得大天师。”

  毕竟也没有人能料到徐和修会撞见真真公主,更没有人能算准真真公主的喜怒无常。那个伤势最重的李大人经太医署太医诊治及时,虽是断了几根肋骨要养上几个月,不过性命无忧总算是一件幸事。

  “只是有些事情还需要乔大人帮忙,”马女官说着在一处殿外停了下来,伸手指向殿内,道,“大天师就在里面,乔大人请!”

第813章 不甘

  殿内的女子正背对她而立,闻声便转过头来,清丽的容貌上自带了几分久居上位者的威严,不过在看到她的那一瞬间,威严顿时敛去了不少,不知是不是乔苒的错觉,似乎依稀还在大天师的眉眼间看出了几分笑意。

  “来了。”大天师面上的笑意多了几分,告诉乔苒这一切不是她的错觉。

  乔苒也不自觉的弯起了眉眼,上前唤了一声“大天师”。

  大天师朝她点了点头,对带她过来的马女官道:“你去忙你的吧!”

  马女官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乔苒目送马女官离去,直到再也看不到马女官的背影才收回了目光。

  “怎么了?”大天师看着她未曾收敛的举动,微微挑眉。

  乔苒默了默道:“马女官方才来的路上同我说她是张解的人。”

  倒是信任她,连这个都同她说!大天师闻言轻笑了两声,道:“马女官当时得罪了人,是解之帮了她,而后又助她做了御前女官。”

  如此,看来这位马女官倒当真是张解的人了,乔苒点头笑道:“我知道了。”

  “有戒心是好事。”大天师跟着说道,“若不管什么人跑至你面前来,拿解哥儿做幌子你都不由分说的相信,那便是傻了。”

  乔苒嗯了一声,看向大天师:“大天师,可是有话要同我说?”

  大天师这才收了脸上的笑,淡淡道:“解哥儿不在,有些事我便差你来做了。”

  “不过在此之前,你可有话要问我?”大天师说着眨了眨眼,这位经历传奇的奇女子年近三十,这一眨眼的举动间竟有几分孩童的天真俏皮,“过时不候!”

  乔苒听的心中一跳,忙道:“我问什么大天师都能回答我么?”

  “会问出这个问题便知你是个聪明人。”大天师说道,“我只能同你说我尽量都告诉你,实在不能说的便罢了。”

  得了这个答案的乔苒想了想,便开口道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此,便先问问真真公主的事好了,听马女官道真真公主是大天师有意放走的,是真的吗?”

  “也不尽然。”大天师闻言回她道,“我先前确实想阻她离开,只是过去的公公晚了一步,她已经出了静心殿,我若当真想拦她,想办法调动皇城禁军也未必拦不住……”

  乔苒想到先前殿中的“伤者”,连徐和修磕破的鼻子都是自己上的药,显然若是真真公主当真发起狂来,今日皇城之内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可后果一则死伤太大,二则眼下局面已然成了一局死局,我等一步接一步都被对方提着鼻子走。原本陛下想办法将李真真留在宫中便是想破局,只是不曾想自己先出了事。”大天师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是以,我便干脆反其道而行,将饵放出了宫。”

  短短一句话内的消息多的乔苒都有些意外,不过大天师所言确实证实了她先前关于陛下留真真公主的猜测,陛下果然是想借此破局。一介天子若当真窝囊的只受人制掣也不可能坐稳十多年的天子宝座了。

  “她手中带走了陛下昏迷前的圣旨,必然会想办法回到封地奉旨征兵。”大天师说着微微挑眉,“对了,谢家那个孩子可曾告诉你陛下那道挽留真真公主的圣旨了?”

  乔苒点头道:“谢承泽方才说了。”

  大天师“嗯”了一声,缓缓走了几步,行至窗边推开窗,看向大雨之下的皇城,神情肃穆:“这皇城里很多消息都不是秘密,谢家知道也是自然的。”

  乔苒看着大天师的背影,默了默,忽道:“陛下可否想过除去门阀世家?”

  高高在上的天子想要的自然是绝对的权利,不管是崔王谢这等改朝换代不倒的门阀政客世族还是朝中骤然涌出的手握重兵文臣的新贵,这些权利都在无意间蚕食着皇权的掌控力。

  一方想要制掣天子的“一言堂”,一方想要做个真正“金口玉言”的天子,从一开始就注定这两方是对立的。与人无关,不过是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立场而已。

  “初登基时想过,后来明白此事不是想便能做到的。”大天师说话间,长叹了口气,“陛下确实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天子了!”

  乔苒垂眸,沉思了片刻,忽问大天师:“陛下昏迷的原因,大天师可知晓?”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陛下突然昏迷绝对不是什么“疲劳过度”的关系,否则当真以为太医署的那些太医是吃干饭的不成?若是“疲惫过度”的缘故,陛下已足足昏迷了几日了,如此无能的太医署太医们早该被下大狱了。

  大天师沉默了一刻,片刻之后,看向她笑了:“你那么快便问到了我暂时答不得的问题倒是令我有些惊讶。”

  这个问题居然答不得么?乔苒想了想,又道:“那个让真真公主回京以及指示她离京的与先前操纵徐十小姐与乌孙人案子的是同一个人,哦,不,或者说是同一势力么?”

  大天师盯着她看了片刻,而后移开目光再次看向大雨之下的皇城:“你自问了一个我不能答的问题之后,又问了一个连我也尚且不知答案的问题。”

  原来大天师也不知答案啊!乔苒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不过大天师却又道:“我虽然还无法确定,不过倒是与你的想法一致,应当是同一个人或者是同一势力。”

  至于他们又“救”真真公主,又让真真公主“千夫所指”成为嫌犯自然有自己的目的,而这目的自也是对上陛下的。

  先前徐十小姐与乌孙案中,真真公主或许此时正被百姓暗骂,可背后护着真真公主的陛下焉知不会被人私下里骂“昏君”?只要稍加引导,看似对真真公主的辱骂便有可能变成对陛下的质疑。

  乔苒沉默了下来,顿了片刻之后再次开口问大天师:“那个人的目的可是让陛下之位不稳?”

  大天师没有看她,依旧看着被大雨冲刷下的皇城道:“既然是冲着陛下来的,自然便是为了那个位子,难道还会是冲着陛下本人来的不成?”

  乔苒一哂:“是我糊涂了。”

  说罢这一句话,女孩子便沉默了下来,面前的大天师也不催促,依旧静静的看着雨中的皇城出神。

  也不知安静了多久之后,女孩子终于再次开口了:“有一件事我斗胆想问一问大天师。”

  大天师偏了偏头,看向她道:“你既斗胆问,那我看看能不能斗胆答上一答。”

  乔苒闻言顿时笑了起来,道了声“好”之后便问出了口:“陛下的皇位来路会不会被人大作文章?”

  先皇虽然才能平庸,可并非没有皇子,之所以轮到先皇嫡女继位,是皇子相继出事之后群臣妥协的结果。

  “此事当年既然无人提及,自然不会再有了。”大天师淡淡的说道,却看向乔苒,仿佛在等着她接下去的问话一样。

  “那先皇的皇位来路呢?”女孩子又问。

  大天师掀了掀眼皮,道:“无可置疑。”

  “那先皇的先皇呢?”女孩子接着问道。

  大天师终于不复先前淡然的模样,看着她,眼神幽深,似是探究,只是眸中似有光芒闪过,仿佛终于多了些兴致。

  “你何以会这么问?”默了一刻,她开口道。

  乔苒道:“大理寺衙门库房里有一桩百年前的案子。”

  大天师“嗯”了一声,接着道:“说说看呢?”

  “库房有案卷记载永昌十年,当时的太师府千金出城上香遇了劫匪,香消玉殒了。”乔苒说道,“劫匪据传是山西路传来的劫匪。当然不管是不是,这整个大楚也没有比山西路劫匪更有名的了,路遇的劫匪十个有九个都号称是来自山西路的。当时的大理寺破案神勇,劫匪却在抓捕的过程中被杀的被杀,自尽的自尽,最后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同年不久后金陵道水患,朝廷赈灾,赈灾银途径山西路被流匪劫走,朝廷派兵剿匪,将士表现神勇,很快便抓了匪首,而后从寨中搜出了赈灾银,却发现寨中的官银与劫走的相比多了八千两。官银来自永昌九年,太师府千金和匪首被抓则是永昌十年的事。”

  “丢官银的永昌九年,永昌帝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那位近百年来赫赫有名的明君明昌帝在管银钱的户部当差;抓匪首使得匪首没撑过暴毙而亡的永昌十年,那位后来的明昌帝在刑部历练。”

  大天师面上的若有所思已转为淡笑:“好了,那些细节什么的你便不消说了,我知晓你有见微知著,有一点线索便能抓出一整个故事的本事,如此我倒想听听你的猜测,”大天师说着看向眼下除了她二人再无旁人的宫殿,“你放心说便是,今日所言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乔苒抿唇笑了:“好,我信大天师,信张解,也信您的……”女孩子话说到一半,微微挑眉,“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大天师面上笑意顿时盛了不少:“好,你说便是!还是那句话,能答的我定然答,过时不候。”

  有了这句承诺,乔苒心中大定,开口道出了那个早已埋在心中的猜测:“根据永昌帝皇后诞子的线索和日期,我猜当时正同后妃争宠的永昌帝皇后诞下的并非太子,而是一位公主。为保后位,皇后一家便作了一个荒唐的决定,拿太师府的公子换了那位公主。所以,那位后世明君明昌帝根本不是真正的帝脉,而是太师府的公子。”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然出手果决,皇后希望明昌帝娶自己的女儿,以保自己的血脉,毕竟侄子再好总不是亲生的。”

  “且不说明昌帝本人对那位公主喜欢不喜欢,从一个杀伐果断,不沉溺于儿女情长的君王的角度来看,那位真正的公主身体羸弱,很难诞下子嗣,自然非一国之后的绝佳人选。我猜大抵是皇后的坚决不肯让步让他做出了这等决定。这一点上,明昌帝的狠辣无可辩驳,即便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来遮掩,依然不能掩饰他狠辣的事实。”

  “至于那位才能平庸的永昌帝我猜虽才能平平,可眼光还是有的。”乔苒说道,“从他在此案中和稀泥的态度足可以猜到他或许已经知晓了什么,之所以纵容明昌帝的所作所为,我猜是这位虽才能平庸却有容忍雅量的帝王在血脉与贤才中选择了贤才。只是他以为此事就此了了,却没料到有人在其中不依了。”

  “那位当年争宠换女的皇后眼看爱女惨死,知晓杀人凶手近在咫尺却不能手刃,却偏还要认仇做子,这等痛苦之下自然心心念念的想要解决明昌帝。我猜这位英明帝王年不到三十暴毙而亡或许也与此有关。”

  “陛下这一脉上溯至明昌帝的话,此时的大楚自然早已不姓李了。”乔苒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又道,“如此,有人想拿此事大作文章自然可以质疑陛下的皇位。”

  来路不正的不是陛下,是陛下这一脉的明昌帝,而明昌帝正是陛下的曾祖父。

  若是这件事当真如她想的那样又被爆出,这整个大楚怕是顷刻间会陷入内乱。

  其位不正的只有陛下这一支,那些宗室皇族却是实打实的李姓族人,自然比陛下更有承位的理由的。

  “而且在明昌帝短短七年的为帝生涯中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事关真真公主的祖父。”乔苒道,“真真公主的祖父曾被明昌帝称为累己堪为太子可最后却又被封了王等同是绝了为帝的念想,我便多查了一些,发现真真公主的祖父是由明昌帝后宫贤妃所出,这位贤妃的母亲乃是永昌帝的妹妹,算起来也有些李氏皇族的血统。”

  “既是斗胆了,那我便多猜了些。譬如明昌帝曾想过还位李氏后人,只是真真公主的祖父并未表现出多少治国才能倒是更似个富贵闲人,是以明昌帝很是犹豫,在他还未犹豫出结果时,便暴毙而亡了。”

  “那些百年前的孰是孰非,暂且不表,若是以血脉来看,真真公主那一脉确实比陛下更符合所谓的天子血脉。”

  女孩子说到这里,不由笑了:“若是真真公主知晓了自己的身世,我想她大概也是不甘的吧!”

  只是光不甘也还不足以真真公主的自称以及对陛下的态度。

第814章 真正的身份

  “据我所知,除却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乔苒说着,心道譬如裴卿卿和她爹这样的,“大多数内家功夫的高手除了体质适合之外,还需要人领路教导以及付出数倍于寻常拳脚功夫高手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自小开始练武的。”

  “真真公主贵为公主,找到一个内家功夫的高手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小小年纪便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这是一件极苦极累的事,天生的金枝玉叶以及权贵鲜少为之。”乔苒说道,“我看真真公主的性子激怒无常,行为随性,这样的人多半不会在一物上坚持太久。”

  这倒不是贬低真真公主,而是人的行为多数是和性格相符的,除非特殊情况不得不为,大多数时候,人皆是随心而为。

  一个肆意随意的人,你要她坚持做一件极累甚至可说痛苦的事,没有特殊的原因,她是不会去做的。

  另外,张解听闻八岁之后才开始习武,虽说这些年勤勉外加天赋不错,却也只是尚可而已,离顶尖的高手还有一段距离。

  可真真公主,乔苒虽然不懂武功,可方才见她对追上来的禁军毫不惧怕的张狂,怕是没有几分本事也不敢这般狂,或许自小便开始习武也不一定。

  “她为什么会武?又为什么会同禁军是半个同僚?”女孩子说着若有所思,“这一切会不会与她对陛下的态度有关?”

  大天师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她看向窗外,反问她:“你觉得呢?”

  没想到居然得了一句反问。

  乔苒想了想,问大天师:“我若是猜对了,大天师可会告知于我?”

  大天师偏了偏头,看她道:“你先猜,且先要看你猜对了多少,若是猜对的多了,我便告诉你,若不是或者猜的少了便无可奉告了。”

  看来能不能知晓实情全看她知晓或者说猜到的筹码够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