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第492章

作者:漫漫步归 标签: 穿越重生

  国子祭酒虞世基为方便管理国子监,宅子就在国子监旁。

  如此,倒还真是同路。

  乔苒上了马车,同马车上的两个官员道了声谢,两个官员客气了一声便忙将马车的帘子尽数拉了起来,好让外人清晰的看到马车里的状况。

  要去国子监办事的是两个年长的大理寺官员,算是大理寺的老人了,素日里话不多,乔苒印象里这两位也鲜少对新进的案子发表什么意见。因为这二位手头处理的都是些陈年旧案,多数都已成了悬案。

  此时,负责处理经年旧案的大理寺官员突然前往国子监,乔苒笑着似是随意一问:“是什么旧案有眉目了吗?”

  这个问题让两位大理寺官员忍不住对视了一眼,而后便笑了起来:果然是大理寺的官员,好奇心如此重,那些衙门里的年轻后进也是如此的。话说回来,他们年轻时候不也是这样的么?在大理寺这等地方为官的,哪个会是没有好奇心的?再说没有好奇心也办不了案子啊!

  两个年长的大理寺官员如是想着,倒也没有瞒着她,爽快的开口说起了手头正办的陈年旧案:“这是一桩失踪案,失踪的是一位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的两个妹妹,当年的几个人证都死了,不过如今我二人仔细翻查卷宗调查,发现其中一位人证死的有些蹊跷,尸体特征与那人不大相符,便想着会不会死的另有其人,那个人还活着,是以过来问一问当年与此人熟悉的人,好推测一番这么多年过去此人的相貌、特征,再贴榜寻人。”

  这些悬案素日里鲜少有进展,毕竟案子发生的第一时刻没有发现证据,没有查出真凶,他们根据接手的卷宗能查到新线索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所以,似这等专门处理陈年旧案的官员多数是年长的老人,一则经验比年轻后进要丰富的多,二则似这等悬案虽说解决一个,政绩不小,可一个都解决不了才是常事,每一个能破获的悬案可都是能稀奇到被长安城各大茶馆的说书先生买去镇场子用的。

  乔苒“哦”了一声,阖眼想了片刻,出声道:“国子监、失踪案……我在库房卷宗里似乎看到过这个案子的记录,说是那位国子监学生的妹妹是来送饭的,那学生因着还有一堂课要上,便让他两个妹妹在外等着,结果一堂课上罢,他那两个妹妹不见了。一开始大家并未在意,只以为是女孩子贪玩,毕竟国子监这种地方鲜少有案子发生,直到寻了一天一夜都没找到,这才报了官,最终却遍寻不得了。”

  卷宗里的记录只有个大概,而女孩子一开口几乎可说是完整复述了卷宗里的记录。两个大理寺官员心中忍不住再次感慨了起来:果真是过目不忘,没想到他们不过随口一提,她便将那个案子说出来了。

  当然,因着没有看过具体的案子细节,这里头有很多是女孩子不知道的。

  左右此时离国子监还有一段路,两个大理寺官员便多说了一些:“乔大人说的丝毫不差,不过卷宗记录里其实还是有一些没有记录到的。那个国子监学生的两个妹妹是一对双生儿,长的一模一样,日常穿着打扮也几乎是一模一样,平素里总是形影不离的。”

  双生儿?乔苒听的不由一愣,又是双生儿……不过这等多年前的旧案应当与现在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大吧!只是,若是双生儿的话,乔苒想了想,道:“如此一模一样的两个女孩子,又是形影不离的,按理说应当很是显眼才对。”

  “不错。”其中一个大理寺官员闻言便本能的点了点头,道,“所以一开始失踪大家才会觉得奇怪,因为国子监这等地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出的,而且此处也不是人烟稀少之地,时常有人经过,这样一对双生儿按理说只要看到便不会忘记,最后一个见到两个女孩子的那位国子监学生的同窗说是在国子监门口见到了那两个女孩子,偏偏除却他之外,却再无旁人见到了。”

  无旁人见到……乔苒略一思索,便道:“所以大人的意思是那个同窗有可能说谎?”

  对面的同僚点头道:“那学生素日里便是个经常作弄别人的人,一开始官府问话,他也颠三倒四的,说了好几句谎话,万幸叫人揭穿了才说了这个证词。只是这个证词也是假的……”

  假的?想到他们所说的那个同窗见到女孩子是在国子监门口,乔苒脱口而出:“难道是门房揭穿了他?”

  发生在国子监门前的事情,有几件是门房不知道的?

  “不错。”见到女孩子不过听他们稍稍复述了一番便猜出了门房,两个官员对视了一眼,也忍不住多了几分兴致。

  讲案子这种事也是要看兴致的,对方若是一窍不通,光说,对方没有反应也没了兴致,而若是像乔大人这样,听案子还能举一反三的,这兴致自然就起了。

  “门房说那个时辰他就在门口怎的没有看到人?而且那个时辰经过的还有几人都道不曾看到过两个女孩子。”同僚说道,“所以这人极有可能说了谎。”

  确实有这个可能,乔苒点了点头,接着问了下去:“之后呢?”

  “之后官府便把这人抓了起来,那丢了两个双生妹妹的学生还亲自来大牢里跪下求他把妹妹还回来,”开口的同僚说道,“听说那时候这人无比愤怒,双目赤红,挥着拳头大喊道他说的是实话怎的没有人信他,是不是只有他死了他们才会信云云的。”

  乔苒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了一下,脱口而出:“然后这人真的死了?”

  她没忘记这是一件悬案,若是把这个撒谎的学生作为嫌犯严加审讯或者干脆送到刑部的话,总会有一个结果的。

  可事实是这个案子成了一件悬案,所以定然是之后出了什么事。

  “没错,时正值四季之秋,天干物燥,当晚大牢里老鼠翻了灯油,起了大火,虽说几个狱卒勉力救火,可到最后还是有几个关在大牢里的犯人被烧死了,他就是其中之一。”开口的同僚说道,“当时大理寺都以为死的就是他,可之后案子里的证据却又前后矛盾,唯一的嫌犯死了,很多事情无从得知,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桩悬案。”

  乔苒没有错过那句‘当时大理寺都以为死的就是他’那句话,看来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这个人,想了想,乔苒却又有些不解:“封仵作没有发现异常来?”以封仵作的手段,不应该啊!

  开口的同僚听闻忙解释道:“封仵作那时候还未到大理寺,我们大理寺的仵作同外头的仵作也没什么差别,封仵作是之后才来的,这一次也是封仵作根据先时仵作的验尸结果推测出死的那个人可能不是我们以为的嫌犯,那个人可能还活着。”

第751章 有趣

  封仵作虽然时常不说人话,不做人事,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的能力,毕竟能将下九流的仵作行当做成官身的,大楚此前还不曾有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便是仵作行当里的状元了。

  所以,根据之前仵作的验尸结果,封仵作能推出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封仵作发现的问题是牙。”同僚道,“那人喜食糖,牙口不好,曾经因为牙口问题看过好几次大夫,我等去了城东专看牙的黄大夫那里调出了过往的单子,确认了这一点,可那具尸体却是一口好牙,这显然与我们所发现的不符。”

  牙疼这等事不光是百姓,就是权势也不会认为这是什么大毛病,自上而下的轻视便使得在大楚,专治牙疼的大夫不多,若非疼的受不了了,寻常人是不会为了这个去看大夫的。

  黄大夫可说是整个长安城里唯一一个仅看牙病的大夫,毕竟看牙这种事是细致活,黄大夫也是个细致人,过往经手过的诊治记录也都在家中堆放着,所以万幸,他们上门拜访之后找到了嫌犯的就诊记录。

  一口烂牙被火烧焦了居然成了一口好牙,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变戏法也没得这么变得,也因着这个原因,他们怀疑嫌犯当时并没有死,而是借这一场火逃了。

  原来是这样,乔苒恍然:“所以如今发现嫌犯没有死,这案子便要重新审理了?”

  同僚点头,此时马车也停了下来,到国子监了。

  他二人去国子监办事,乔苒便要去国子监旁的虞家登门拜访了,挥别同僚之后,乔苒便带着唐中元去向一旁虞家的宅子。

  宅子在国子监旁这等不错的地方,可虞家的宅子并不大,虽是打理的干干净净,可从外来看还是有些逼仄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之前去裴相爷那里,裴府只住了裴相爷一个主子的宅子就同住着虞家上下几十口人还有下人随从之类的宅子差不多大。

  当然,相爷手头自然颇丰,而且,裴家又是金陵名门,不缺钱财,可裴相爷的宅子并没有穷尽奢华,就连大小在朝堂文武中也不算太大。如此一对比,虞家的宅子确实小了些。

  唐中元上前敲门,敲了几声之后很快便自门后传来了门房的声音:“祭酒在国子监,不在家中。”

  素日里来虞家敲门的十之八九是找虞祭酒的,不是国子监那些教学博士,就是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们,是以,门房早已应对出经验了,这句话之后,门外的学生或者教学博士多半会道个歉,而后迅速离开。

  这般想着,便听门外一道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我们是大理寺的人,有事前来拜访。”

  什么?大……大理寺?门房惊的一个哆嗦便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大理寺有事上门能是什么好事?真要比的话,在京城各部衙门里,大理寺也就比刑部衙门的人上门好一些而已吧!

  门房想着,忙小跑着上前抽了门栓,打开了大门。

  在看到面前女子身上的大理寺官袍时,门房很快便意识到了乔苒的身份,唤了声“乔大人”,毕竟大理寺就一个女官,除了那位不作他想。

  对上惊慌失措的门房,乔苒笑了笑,道:“我是前来拜访镇南王妃的。”

  先前阙楼的案子里虞家的虞是欢便牵扯其中,难怪门房听到大理寺的人前来如此惊慌失措了。

  门房闻言忙磕磕巴巴道:“好,大……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去传话。”说罢便慌忙跑开了。

  目送着也不请他们进去,只让他们在这里候着的门房远去的背影,唐中元脸色也有些微妙:特别是同先时进裴府时遇到的门房和管事相比,这虞家的门房简直可以用呆来形容了。

  对此,乔苒倒是并没有太过在意,所幸门房很快便去而复返道:“王……王妃请大人进去。”

  即便是王妃,在虞家所住的院子也不过是个寻常的二进小院而已,乔苒跟在门房的身后走入院中,入目的便是院中一棵躯干粗壮的槐树。

  除了槐树和院子角落里自己冒出头的零零散散的几朵野花外,院中便再没有别的花草的踪迹了,乔苒想起先时裴相爷那里的花团锦簇,心道这位镇南王妃似乎与自己想的不大一样。

  在她想来,如今只一人留在世上的镇南王妃既没别的念想,深居简出,大抵会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身边的事物之上,一花一树都是寄托,可看院子里的迹象,这位镇南王妃似乎根本没有兴致放在身边的事物上。

  如此,她的精力又是放在了哪里?

  乔苒想着,跟着门房走入屋内,见到了那位镇南王妃。

  那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镇南王妃此时正拿着针在绣一块帕子,一旁的绣桌之上还叠放了一些未曾绣好的帕子、袜子等等。

  乔苒走过去,施礼道:“下官见过王妃。”

  “不必多礼了。”镇南王妃开口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漠而疏离的笑了一笑之后,说道,“坐吧!”

  一旁的侍婢引乔苒入座,而后上了杯茶。

  乔苒端起茶盏看向面前的镇南王妃。

  开口道完“坐吧”之后,她便复又低下了头,开始绣起花来。

  乔苒的目光便也随之落到了她手边那些绣了花的帕子、袜子之上。

  “王妃绣的很漂亮。”乔苒看向那精致的几乎同现代机器刻画出来一般工整的绣图,由衷的道了一声。

  美有很多种,或许比起真正的绣花大师,镇南王妃的刺绣缺了不少灵气,可这样对称到几乎分毫不差的也算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生长在现代,因为时代的便利,她有幸见过不少巧夺天工的作品,却不会因此而抬高心里度量的尺度。就她身边人而言,红豆算是绣的不错的,可比起镇南王妃的却显然没有那般工整。

  一个人的性子总会在所做所行中展露出一二来,红豆性子跳脱,虽说天赋尚可,可绣的针脚若要以严格的眼光来看的话,也是“跳脱”的,做不到王妃这等好似现代机器刻画的一般。

  绣品如人品,如此工整的作品,乔苒暗自揣摩着眼前这位镇南王妃骨子里应当也是个严肃恭谨之人。

  “多谢,”对于乔苒的夸赞,王妃道了声谢之后便再次开口了,“不过真正手艺高超的绣娘却道我的绣品虽工整,却始终欠缺些灵气。”

  王妃说话间弯了弯唇,似是莞尔,又似是自嘲。

  乔苒的目光也随着她的举动落到了她的唇上,有些苍白,这位镇南王妃的身体似乎不是很好。不过,这倒也不是说不通的。先后失了丈夫和儿子,孑然一身。看王妃这里似乎也鲜少有外人踏足的样子,不是天生喜静之人便是心情不佳。

  镇南王妃显然是后者,所以,身上总是带了些郁郁寡欢的味道在里头。

  “寻常人如我不懂那些灵气什么的,只是觉得好看而已。”乔苒看向镇南王妃的绣品,认真的说道。

  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说,镇南王妃略略一愣,随即便又笑了,她道:“既如此,这帕子便送给你把!”

  王妃说着,落下了最后一针,打结断线之后便将帕子递了过来。

  乔苒道了声谢,伸手接了过去,看向手中的帕子,帕子上绣的是一株兰花,优雅而恬淡,端详了片刻之后,乔苒收了起来,再次看向面前的镇南王妃。

  镇南王妃接过侍婢递来的茶水轻啜了一口,抬头回望了过来与她对视:“乔大人,今日你来寻我可是有事?”

  乔苒点头,没有遮遮掩掩,开口便道了实话:“大理寺这两日接手了一桩案子,是今年年宴上陛下带来的贵客乌孙人的小族长失踪了,找了好几日也未找到,直到今日上午才有人看到乌孙小族长的尸体被人吊在了真真公主府前。我听闻真真公主此次回京的宅子是镇南王府的,是以过来问一问。”

  原来是这个缘故,镇南王妃平静的端着茶水,垂眸:“乔大人若是想问我为什么会将宅子租给真真公主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她出了钱,虞家缺钱,作为外嫁虞家女,家里不曾薄待过我,如今家中有难,自然是要倾囊相助的。”

  这个理由挑不出什么问题,而且此前也听裴相爷提过了,乔苒嗯了一声,笑道:“好,多谢王妃解惑。”

  镇南王妃听罢便复又低头看起了手边未完成的绣工,若是大理寺的人上门是为了这件事的话,她自诩这个回答不会有错,毕竟这是个连裴相爷这等人都挑不出岔子来的回答。

  女孩子也如她所愿的应了之后便没有再发问了。镇南王妃专注挑着手里未完成的绣品,思虑着接下来要用的色泽。

  她上门既是为了此事,那么解决完答案之后,便会离开了,接下来便是面前这位乔大人开始寻找借口离开的时候了,自己届时只需要顺着她的意思说下去便好。

  她虽深居简出多年,可同人打交道的那些并未忘记过。

  女孩子的目光落到了镇南王妃手边的绣品上,顿了片刻之后,她指着一双还不曾完成的袜子道:“王妃,你上头绣的可是相思子?”

  虽然还未绣完,不过大体轮廓已成,再者相思子也是乔苒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种中药草之一,是以只略略一看,她便认了出来。

  镇南王妃点了点头,将那双袜子拿起来,摩挲着袜子上的相思子,道:“你说的不错,是相思子,乔大人原来还略懂一些医术。”

  没想到女孩子闻言却笑了,坦言:“我不懂医术,相思子不止好看,也因寓意好,不少人都认得。”

  镇南王妃“恩”了一声,抬头看了她一眼:“你这个年岁,难怪认得。”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镇南王妃叹了一声,她却在这个年纪已嫁给了体弱多病的镇南王,成了镇南王妃。

  虞家在京城可以用不显眼来形容,族中最厉害的官至国子祭酒,虽是国子监的长官,可论官位不过四品,按理说,一位世袭的王爷是绝对看不上虞家的家世的。可恰逢镇南王府摇摇欲坠,朝廷更是需要一位出身低微又有清名的王妃,所以素有才名却无权势的虞氏女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所幸王爷虽体弱多病,人却不错,可有些事情仿佛是注定了一般,王爷因病早早便去了。于这件事上她看的很明白,若不是王爷体弱多病,镇南王妃也万万落不到她的头上。

  原本以为女孩子是想谈情才提及相思子,可没想到女孩子听她这般一感慨却笑了笑,开口却是另有其意:“那位走丢的小世子,王妃可相思?”

  相思子,思子,原来这才是她提及相思子的目的。镇南王妃惊讶不已,猛地抬头向女孩子看来,脸上的惊讶之色还未来得及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