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60章

作者:银河灿烂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见他们父子两玩的开心,张羡龄原有的少许担心也抛之脑后。说起来,朱祐樘是真的格外疼爱寿儿,金淑都曾经与她感慨过:“万岁爷对寿儿当真是万分疼爱,这架势,我从前都未见过。就是你爹那么疼你那两个弟弟,也未必有万岁爷对寿儿那么尽心,至少,你爹可从来没给你弟弟换过尿布。”

  想来太子册封仪上,朱祐樘定然会全程抱着寿儿,如此,倒也不用过于担心。

  张羡龄笑着看他们父子玩了一会儿,忽然想起来:“对了,我命宫人新做了一套亲子装,趁现在有时间,咱们拿来试一试。”

  “亲子装?”朱祐樘虽从未听过这个词,但从字面上也大致了解这是何意,大约就是一家人穿的衣裳。

  张羡龄走到金淑身边,亲昵的挽起她的手:“我出的主意,娘负责把样子画出来的。”

  金淑笑道:“也不知好不好,万岁爷也别太当回事,就是听笑笑的意思,玩闹着制了一整套衣裳。”

  说话间,宫人已经将衣裳端了上来,一件道袍,一件罗制对襟衫,样式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所用布料却很新奇。

  朱祐樘看一看那两件衣裳,又低头一看寿儿身上穿着的百家衣,道:“原来亲子装是这个意思。”

  呈上来的道袍与罗制对襟衫,与百家衣一样,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小块布料拼制而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纷乱,合在一起,却别有一种凌乱的美感。

  张羡龄将那件罗制对襟衫往身上穿,指点着几个不同颜色的小块:“这在民间也叫做水田衣,你看着布料的颜色互相交错,彼此相邻,与南方的水田很像。”

  朱祐樘想得更深一些,这水田衣是用零碎布料拼补而成,倒是正合节俭之意。

  他赞道:“笑笑真乃吾家贤后,这水田衣很好。”

  说着,朱祐樘将寿儿交给金淑,自己亦换上了那件水田衣道袍。

  三人站在一块,衣裳的款式如出一辙,都不用讲,只要有眼睛的就能看出这是一家三口。

  下玄月逐渐升至中天,寿儿有些吵瞌睡了,乳母保母们便领着他回房休息。金淑见状,也告辞,回住处歇息去。

  梳洗之后,帝后两个也打算就寝。宫人们将靠外的宫灯一一熄灭,只留下床头的两盏小灯,而后全部退了出去。

  宫灯淡黄,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张羡龄盘腿坐在榻上,向朱祐樘道:“我有一个想法,想说给樘哥哥听一听,不过,也许涉及前朝之事。樘哥哥若不喜,就权当我没说过这话。”

  朱祐樘转头看了她一眼:“你说便是,我知你向来有分寸。”

  他倒有些意外,猜测着笑笑打算说什么。既然和前朝有关之事,莫非是笑笑想给两个弟弟封官?也是他疏忽了,忘了提这事。

  结果笑笑一开口,朱祐樘就知道他想错了。

  “郑旺妖言一事,因为发现的早,倒没酿成多严重的后果。但我后来想一想,也觉得后怕。”张羡龄正色道,“这事,还好是燕京小报的人先察觉的,倘若是别的小报,不顾体面不辨真假的就抖落出来,那岂不是会闹得满城风雨。”

  “如今民间也开始时兴办报纸,这风头真要追溯起来,源于我,是以我不能不提。《国语》有言,’为民者,宣之使言’。报纸能让民众畅所欲言,但有时候,也会伤人,尤其是一些无良小报,为求热度不辩真假,随意乱发新闻,所以一定要有适当的监管。”

  张羡龄起先也没意识到这一点,但郑旺发疯这件事,倒真给她敲了警钟。新事物出现,一定要有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否则多半会引起混乱。

  她提议:“是否可以让朝廷设一个新闻司,专门出台条例,管理报纸书刊,引导其正常发展?”

  这个提议,虽在朱祐樘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也是情有可原。报纸可教化万民,若非万不得已,他并不想一刀切,禁止民间私自办报。

  既如此,设立新闻司之事,的确可以一试。

第79章

  考虑到民间报纸是新生事物, 虽然要管,却不能太严。参照后世的新闻管理条例, 张羡龄提了几个建议:

  “若有想办报的,需呈报至新闻司,将办报人姓名籍贯,报坊地址一一写明。办报人需有一定财力,报纸售价也需在合理范围之内。内容可各有所选,不加限制,但不许妄议乱议皇家事, 不许造谣生事。若有犯者,初犯则罚款, 再犯便从重罚款。”

  朱祐樘深思熟虑之后, 采纳了这些建议,召来掌管通政司的大臣, 要他们依令设置新闻局。

  设立一个新衙门,不仅不分权, 还能多掌管一些事, 多几个官位, 通政司哪有不乐意的?半点没拖延,便开始着手办此事。

  造办处太监蔡衡原来就管着宫内的新闻司,曾经又帮着通政司改进过邸报,这一回通政司设新闻局,也常常叫他去帮着参谋。

  蔡衡往通政司跑了几日,回到宫里, 向张羡龄请安时,特意说了说新闻局筹备的情况。

  “基本的规章制度倒与万岁爷和娘娘之前所说大致相符,也没什么名额限制, 只要达到了办报标准,申报之后,拿到新闻刊号,就可以办报了。”

  张羡龄听完,放下心来,如此适量的管理便很好。

  宫外为新闻局的成立忙得团团转,宫内也有一件大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皇太子册封仪的日期已定,就在三月末。

  因皇太子年纪太小了,犹在襁褓之中,册封仪也随之减省了一些。饶是如此,一来一回也花了小半个时辰。

  除了前朝文武百官朝贺皇太子,内外命妇也要朝贺中宫。

  坐在坤宁宫宝座上,张羡龄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担心寿儿会哭闹。

  直到朝贺完毕,朱祐樘将寿儿抱回来,张羡龄才松了一口气。

  她上前一看,寿儿竟然睡着了,还睡得很香。

  “这小子倒是个胆子大的,以后一定有造化。”朱祐樘声音压得很低,唯恐吵醒了孩子,“方才百官朝贺,我还担心他会吓哭,结果他竟然笑了起来。”

  “笑总比哭好。”张羡龄道,“放到内屋摇篮里,让他好好睡罢,咱们好吃饭。”

  册封礼要戴凤冠穿大礼服,为了防止更衣的情况发生,张羡龄与朱祐樘打早上起就没怎么吃东西,不过略用了些点心,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当下便要膳房进膳。

  不一会儿,一个一个膳盒捧上来。因提前没点菜,所以送上来的多是一些宫里常有的菜品,很丰盛,什么莲子八宝鸭热锅,青笋爆炒鸡,银葵花盒小菜等等。

  丰盛是丰盛,但看着有些腻。

  张羡龄还好,夹了一筷子鸭肉吃,但转头见朱祐樘没怎么动筷,她便问进膳的内侍:“膳房可还有什么清淡一些的点心、粥之类的?累了半日,吃不下油腻腻的东西。”

  膳房内侍心下一惊,立刻回道:“还有香米粥和榆钱糕。”

  “榆钱糕?”张羡龄还没吃过这个,问,“是怎么做的?”

  “春日新摘的榆钱,合以糖面,蒸制而成。”

  听着倒不错,张羡龄点点头:“就拿榆钱糕和清粥过来。”

  少顷,膳桌上便多了一味榆钱糕和一大钵清粥。

  那榆钱糕乃是白绿相间的颜色,瞧着就极其清爽,更有一种榆钱的草木清香。朱祐樘这才愿意动筷子,吃些榆钱糕,喝几口清粥。

  看来以后这些典仪过后,要常常让膳房备些清粥小菜才好,张羡龄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隔日,朱祐樘用过早膳去上朝,张羡龄便命梅香去和膳房田公公说了此事。

  用过早膳,寿儿还没醒,今日不必去清宁宫仁寿宫请安,六尚女官又是午后再来回事,因此张羡龄一时间倒闲下来。她索性卧在蒹葭堂里,翻宫报看,专门挑后头的故事看。

  看了一会儿,帘外文瑞康向她请安:“娘娘容禀,有张家的消息。”

  张羡龄有些纳罕,张家有什么要紧事,还得通传到内廷来?

  “什么事?”

  “寿宁伯之妾汤氏亡故。”

  汤氏?张羡龄想了一会儿,才记起这一位是谁,是张峦的小妾,安静的像影子似得,只有给张羡龄打帘子的时候有些许存在感。

  汤姨娘的事,与张羡龄关系不大,从前接触的又少,因此如今人没了,她也难过不到哪里去,只是有些惋惜,叹红颜薄命。若是她记得不错,这汤姨娘比娘亲金淑还要小七岁呢,结果如今便去世了。

  等金淑来了坤宁宫,张羡龄便把汤姨娘病故之事说给她听。

  金淑扶着椅子缓缓坐下,静了好一会儿,才叹息了一声:“离家前,她还向我请安来着,没想到,那竟然是最后一面。”

  “世事无常。”张羡龄道,“不过她骤然离世,家中想必暂时也无料理家事的人,我想父亲的意思,是想让娘回去。”

  金淑点点头:“确实得回去,你和小爷我如今是一点不担心了,只是鹤哥儿还没成婚,延哥儿还小,我得回去照看着。”

  她低垂着眼眸,慢慢转起手腕上的翡翠镯,忽然道:“大姐儿啊,娘想求你一件事。”

  “怎么了?”

  金淑有些难为情,轻声道:“你汤姨娘膝下无一儿半女,又是妾室,若按常理,连牌位都进不了家祠,没有香火供奉。倘若……倘若能给她追封个名头,就是一个七品孺人也好,至少到了阴司里,也不会受小鬼们刁难。”

  张羡龄闻言一愣。

  金淑连忙补充道:“当然,要是太过为难就算了。”

  “那倒不是。”张羡龄见无外人,便道,“我以为,娘亲很讨厌汤姨娘呢。毕竟,当年若是没有汤姨娘,您与父亲也不至于生出这样大的嫌隙。”

  金淑轻轻摇了摇头,鬓边钗环悉悉邃邃的响。

  “没有汤姨娘,也会赵姨娘,李姨娘,根子不在她身上。”

  说句心里话,当年汤姨娘初进门的时候,金淑恨之欲死,心想要不是这个贱人,张峦怎么会背弃山盟海誓。

  她曾经也寻过一个由头,狠狠的罚了汤姨娘一回,让她在庭外跪了一整夜。

  张峦从庭前过去,看都没看跪着的汤姨娘一眼,径直回了书房。

  反倒是金淑内心有些焦躁不安,卧在榻上辗转反侧,很久都未能入眠。

  第二日清晨,汤姨娘罚跪完,人也病倒了,烧得很厉害。

  金淑过意不去,请了大夫,给汤姨娘看病。大夫诊脉的时候,汤姨娘仍是迷迷糊糊的,边哭边喊娘。

  这使得金淑越发自责,觉得自己过分了。说到底,汤姨娘也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被家人卖了的女孩子。

  汤姨娘昏迷了整整一日,金淑就陪了整整一日,倒是张峦一直没见人影。

  过了几日,汤姨娘身子好了一些,在金淑面前是十二分的恭敬,甚至有些畏惧。

  金淑寻了机会,试探着同张峦提起:“之所以要汤姨娘罚跪,是因为她失手砸碎了我一根玉镯。哎,说起来也是我的不是,毕竟人比玉镯重要,所幸她如今大好了,不然我非得日日给她烧香才能心安。”

  张峦敷衍的应了一声,将手中的书翻了一页:“你是妻,她是妾,立规矩是应当的。”

  他这话说出来,金淑觉得自己应当安心,可是她越想越觉得茫然。前些天张峦高兴起来,也曾执着汤姨娘的手,教她写字。那时的情意绵绵,难道是假的么?还是说从头到尾,在他眼里,汤姨娘只是一个玩物?

  不能再想下去了,金淑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家中无宠妾灭妻之事,这样就很好。

  一年年下来,她生了鹤哥儿,又生了延哥儿。张峦再没到汤姨娘屋里歇过几回。

  汤姨娘也从来不争不抢,金淑需要她帮忙料理些家事,她便帮忙;金淑不提,她就每日为金淑打帘子,安安分分的。

  金淑情绪有些低落,抬眸看向女儿:“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说到底,大家都不容易。”

  张羡龄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娘放心,我夜里就同万岁爷提这事,看能不能为汤姨娘请封。”

  夜里,张羡龄同朱祐樘说了汤姨娘的事,问:“若是追封汤氏为孺人,不知合不合规矩。”

  “这倒没什么,一个最末等的外命妇头衔,封了就封了。”朱祐樘道。

  追封汤氏为孺人的旨意很快便下来了,像是落尽海里的一滴水,一点波澜都没有。

  金淑听了这道旨意,倒是稍稍心安了些,四月方至,她便收拾行囊出宫。

  来的时候,金淑带了许多东西,一半是给外孙用的,一半是给女儿用的。如今回家去,原以为会轻松一些,谁知张羡龄又给她添了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