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42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穿越重生

  发展之迅速,让余思雅都吃了一惊。

  因为规模的不断扩大,余思雅给沈建东租的那块厂房明显不够用了。

  于是沈建东想到了搬家换地方这个主意,但在做之前,他还不忘征求余思雅的意见:“嫂子,咱们现在总共有四台机器,出租屋不够用了,我想租个更大的地方,你看怎么样?”

  民企都成立了,虽然关于个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争议,可历史的潮流已然到来,以后势必是国营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三足鼎立的趋势。

  沈建东既然有这个优势,又有这个能力,余思雅没有反对的道理。她说:“当然好,你看好地方了吗?”

  沈建东嘿嘿笑了笑:“我打算将我的加工厂建到你们后面那块地。那里有一座老房子,我跟屋主谈过了,他们家想出国,愿意卖房子。”

  余思雅大致知道是哪一栋房子,那栋房子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比较陈旧,不过面积够大,倒也合适。而且买房子总是不亏的,她和沈跃身份比较特殊,在正式的政策出来之前,他们不能买,可沈建东没这限制啊。

  所以余思雅对此大力支持:“可以,那个房子周围交通发达,挺不错的,你买吧。”

  于是沈建东就将他的瓜子加工小作坊搬到了新房子里。

  省城这边蒸蒸日上,宜市饲料分厂也发展迅速。

  王厂长因为是看着饲料厂建起来的,他还出了不少力,当初的这些帮忙都成了如今建厂的经验。加上他在宜市也有熟人,事情办得非常顺利。九月就把饲料厂的地拿了下来,足足一千亩,租期三十年,五十万贷款也在当月批了下来。

  10月清河饲料宜市分厂就开始破土动工,建了起来。因为资金宽裕,地皮够大,这次的厂区建设一步到位,从厂房、仓库到员工宿舍都同时建设,务必要在年底完工。

  这个工程量不小,王厂长三人一直呆在宜市,忙着建设。期间每个星期都会给余思雅打一次电话,汇报工作进度,余思雅也会给一些意见。

  但了11月,饲料厂的厂房已经建好了,接下来就是仓库、食堂和宿舍等相关建筑的建设。这些工程量也很大,但宜市那边为了让饲料厂能够早日竣工,帮忙找了十几只建筑施工队,一起开工,所以建设进度很快。

  眼看厂房快要建成了,接下来就是机器的事。目前还没有成套的饲料生产线,余思雅只能找省机械厂继续预定前面用过的机器。

  时间进入11月底,天气逐渐凉了下来后,余思雅再次接到了王厂长的电话。

  这次,王厂长的电话竟有些吞吞吐吐的:“余总,昨天有一批米国人来找我,想跟咱们合作,共同建厂。”

  余思雅诧异地问:“建什么厂?饲料厂吗?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你了解吗?”

  她是知道今年有不少外企涌入国内淘金。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很多外资选择了寻找本土企业一起合作的模式。中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够等原因,也愿意跟外资合作。

  可现在改革开放也就一年,外资盯上的应该是各大型企业才对,怎么会盯上他们清河鸭这么一家小单位。

  王厂长有点头大:“好像就加米公司,据翻译介绍,是一家谷物公司,专门生产各种饲料和食品的。”

  余思雅上辈子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饲料业比较争气,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即便有这家公司,除了相关从业人员,外行很多也是没听说过的。

  对于跟外资合作这件事,余思雅暂时不做考虑,她一口回绝了:“如果他们再找你,你就拒绝吧。”

  王厂长不懂英语,跟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打交道头疼得紧,听到余思雅说不用管,挺高兴的:“好,我明白了。”

  ——

  余思雅本以为这件事拒绝了也就完了。外资毕竟有资料、技术等优势,各地也欢迎他们投资建厂,还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犯不着一直盯着他们这个小厂子。

  可12月1号这天中午,余思雅一到门市部楼下,林红旗就迎了上来,接过她手里的包,凑到她耳朵边小声说:“余总,来了几个蓝眼睛红头发的外国人找你,陪同的还是许秘书。”

  余思雅蹙了蹙眉,低声问道:“什么时候来的?”

  林红旗说:“刚来几分钟。”

  余思雅明白了,应该是许秘书知道她的时间安排,所以将时间卡得刚刚号。

  “好的,我明白了。”余思雅摘下围巾,大步上了楼。

  待客室里坐了两个蓝眼睛的外国人,还有一个翻译。许秘书在跟对方聊天,但因为语言不通,双方交流都需要翻译沟通,所以效率比较低。

  看到余思雅进来,许秘书立即站了起来,笑着跟她介绍:“余总,这是米国加米公司的代表,莱德先生和他的助理彼得先生。”

  余思雅含笑点头,目光移到两个老外的身上。这两个人是标准的白人长相,身材高大,蓝眼睛、高鼻梁,穿着一身时髦的西装。跟她后世见过的老外没什么区别。

  不过这辈子到底是第一回 嘛,余思雅做出有一副有点吃惊的模样,用中文跟他们问好:“莱德先生,彼得先生,你们好,欢迎光临!”

  翻译连忙将她的话翻译成英语。

  然后这两个老外夸了余思雅一番,说她长得漂亮等等。

  余思雅装作没听懂,等翻译成中文后才露出有点腼腆的表情。东方人本来就显年轻,更何况余思雅年纪又还比较小,这么一看,更小了。

  两个老外叽里呱啦,一副吃惊的样子。

  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就是麻烦,说什么都要翻译。双方寒暄了几句,总算进入了正题。

  翻译根据两个老外的意思说道:“余总,加米公司是米国排名前三的谷物商,资产规模达数亿美元。他们拥有先进的饲料生产线和各种成熟的配方,打算在国内投资建厂。但因为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他们打算在国内找合作厂商,经过考察,莱德先生非常看好清河饲料的发展,有意跟清河饲料合作建厂。”

  余思雅含笑点头:“我明白了,不过莱德先生能为我们清河鸭提供什么呢?”

  翻译侧头将她的话复述给了两个老外。

  过了两分钟,翻译说:“莱德先生说,据了解,清河鸭在宜市建的饲料厂是从银行贷的款。加米可以为清河鸭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建厂费用,这样清河鸭就不用贷款了。”

  敢情是以为他们没钱啊?

  当然,清河鸭对上这种国际巨头,那肯定算是穷的。但他们建厂房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不过这种事不必向他们解释。

  至于技术,饲料生产线难度并不是特别大,而且肯定也要进口买,最后将这笔钱算到成本里,加米不可能给他们生产线的技术,算来算去清河鸭也占不了多少便宜。饲料配方嘛,他们也有了,综合考虑,余思雅不觉得有必要跟加米合作。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外资进入国内,是为了攫取利润,跟他们合作,有利有弊,但就目前清河鸭的状况来说,所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而且在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的情况下合作,稍有不慎,清河鸭就可能会被外资吞并了。国内多少民族品牌就是这么陨落的,他们当初以为能借着外国资本、技术的力量腾云直上,壮大做强,最后却落得个销声匿迹的下场。

  所以只思考了几分钟,余思雅就再次郑重地重申了一遍自己的立场:“请你转告莱德先生,他们的来意我已经清楚了。不过目前来看,我们清河鸭集团运转正常,资金方面的问题也能自己解决,暂时没有跟外资合作的意向。如果以后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会第一个考虑加米公司,谢谢。”

第152章

  余思雅态度出奇的坚决,让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犹豫一下,许秘书主动道:“余总,咱们单独聊聊?”

  余思雅微笑着点头。许秘书这样的身份亲自带两个老外过来拜访她,已经说明了市里对这两人的重视。是该私底下先交个底,免得自己人为了两个老外闹得不愉快。

  见她同意,许秘书微微侧头,微笑着说:“莱德先生,彼德先生,我跟余总单独聊几句。”

  翻译转达了许秘书的话。

  两个老外叽里呱啦几句,脸上是放松的神情,侧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不用翻译,许秘书也看懂了意思,冲两人笑了笑,率先起身出去。

  余思雅紧随其后,但出了门,她就快了许秘书一步,将其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微笑着说:“许秘书,坐。”

  许秘书现在没坐的心情,他双手抵在办公桌上,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只剩下浓浓的不解:“余总,加米公司实力雄厚。他们非常有诚意,愿意在我市投资,这是一件对你们集团非常有利的事,你再考虑考虑!”

  从许秘书说要跟她单独谈开始,余思雅就料到他要说这个了。笑了笑,余思雅笑意不达眼底:“许秘书,他们也可以投资其他的嘛,咱们市有很多产业,也不一定要投资咱们清河饲料厂。我们厂子在偏远的乡下,短期内也没迁移到市里的打算,他们找其他单位更合适。”

  许秘书苦笑着说:“可加米公司本来就是做饲料的,他们非常看好你们饲料厂。”

  不然许秘书也不会将人领过来。

  余思雅点头表示了解。现在各地对外资都持欢迎的态度,因为现阶段我们实在是太穷了,基础太落后,不借助外部的力量想要快速发展很难。外国人想要我们的市场,我们也想用他们的技术和资金快速积累,实现工业化。

  所以余思雅也不排斥外资,甚至是欢迎的。只是他们清河鸭现在委实没这必要。

  她抬起头问道:“许秘书,你觉得外国人会做慈善,白白来撒钱吗?”

  许秘书当即否认:“怎么可能。他们又不傻。”

  “是啊,他们不傻。那你说说,他们三番五次找上我们清河鸭,想跟他们合资建厂是为了什么?”余思雅反问。

  许秘书想了想说:“你们清河鸭是目前国内做饲料最大的厂商,跟你们合作对他们有益无害。”

  余思雅点头:“你只说到了大面上。他们实际想要的是我们的这块牌子和渠道,这也是我们清河鸭集团目前最重要的两块资产。”

  清河鸭这块牌子是她花了好几年时间,一点一点打造起来,在全省乃至周边省市都有不错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在目前这个电视还不普及的年代,报纸也只是知识分子才能接触到的东西,外国人哪怕拥有雄厚的资本,要想快速打开市场,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像再过十年,可以大规模的电视广告轰炸,让品牌迅速进入国人的视野,目前还没这客观条件。

  可惜现在的人还没有品牌的概念,国人还不知道这个无形的资产价值有多高,往往会轻忽。可外国人是老手了,他们懂啊。

  其次就是渠道,目光国内的零售行业还掌握在国营商店和供销社手上。清河鸭虽然是一家地方性集体所有制企业,但怎么也是姓公,跟体制内的单位好打交道,他们能够迅速拿下各养猪场的订单,顺利将饲料推广到全省,换个纯外资的企业就没那么好使了。

  这才是加米不惜两次找上他们的真正目的。

  许秘书虽然懂一些经济,可此前接触的都是集体经济,对市场、品牌、销售渠道这些并不了解。他还没认识到这两块的重要性:“但他们能够提供更优质的配方,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帮助清河鸭迅速扩大,这对清河鸭并没有坏处。”

  余思雅叹了口气:“许秘书,配方的优劣可不好说,目前我们清河饲料厂的配方就不错,也适合我们的国情。如果他们能够有更优秀的配方,我们以后也可以学习嘛,然后改进自己的饲料配方。至于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这块我已经在考虑中了,资金嘛,我们清河鸭暂时也不缺钱。我不觉得我们双方有合作的必要。”

  许秘书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余思雅竟然还是无动于衷,不禁有些泄气:“余总,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会放弃一个多么重要的机会?咱们不答应跟他们合作,他们肯定会去其他地方找合作的单位,到时候你们会平白多出一个竞争对手。”

  许秘书觉得,与其将来多个竞争对手,不如现在就将竞争扼杀在摇篮里。

  余思雅听后笑道:“许秘书,就算没有加米,也会有其他公司,该来的总会来。只要赚钱的行业,总不会缺少竞争对手,这是迟早的事。”

  他们清河鸭已经保留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提前站在了起跑线上,如果还惧怕即将到来的竞争,那这样的单位迟早要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是永恒不变的,谁也不可能永坐钓鱼台,处于安稳的位置。

  许秘书算是明白了,余思雅就是冥顽不灵,绝不会听劝的。他无奈地摇摇头:“余总,外资投资建厂,能够为我们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抢外资,你有这个机会却放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你好好想想吧。”

  余思雅没拂他的面子,含笑点头:“好,我知道许秘书你是为我们好,希望我们能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不过我们集团也有自己的考量和发展目标,我得对集团的四千名员工负责,请你谅解!”

  许秘书脸色稍霁,长叹了一口气:“好吧,余总,我知道你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但这个机会真的很宝贵,请你再认真考虑考虑。”

  “嗯。”余思雅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两人重新回到会客室,正在笑着聊天的莱德和怀特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微笑着看向许秘书和余思雅,笑容里充满了笃定,似乎是觉得许秘书一定能说服余思雅。

  但许秘书注定要他们失望了。

  “抱歉,莱德先生,怀特先生,清河鸭集团有自己的规划,目前没有在省城合资建厂的意愿。咱们市里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欢迎两位考察。”许秘书笑着说。

  听完翻译的转达,莱德和怀特两人的笑容都维持不住了。他们可是来送钱的,结果余思雅连他们的条件都没听就这么直白又坚决地拒绝了,连政府部门的人去说项都没用。

  余思雅用歉疚的眼神看着他们,轻启红唇:“抱歉,目前我们清河鸭发展良好,暂时没建新厂的打算。”

  看到余思雅这种态度,两人意外之余也意识到,今天别想成事了,只能遗憾离去。

  余思雅笑容满脸的将四人送走,回来后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林红旗跟在身后,见她变脸变得这么快,不禁有些担忧:“余总,拒绝了他们不会有事吧?

  余思雅轻嗤:“能有什么事?红旗记住了,老外不会白给钱,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更大的收益,跟他们合作一定要多留几个心眼,不然被卖了再后悔就晚了。”

  这是民族品牌的血泪教训,多少品牌在这个过程中被吞噬被雪藏,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及至四十年后,虽然民族品牌已经在很多领域站了起来,但像大家平日里接触最多的日化洗护用品,啤酒汽水等等行业,几乎全被外资垄断了。

  林红旗连忙点头。

  余思雅也不管她将自己的话听进去没有,大步走回办公室,从抽屉里掏出一封信,看了看邮戳的日期,又放了回去。

  林红旗明显感觉到了余思雅的焦躁。她知道自己帮不上忙,没有多说,只是悄悄倒了杯热水放到余思雅面前。

  好在余思雅一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几分钟后,她就平静了下来,拿出信纸写信,最后拿出一个空白的信封装进去,递给了林红旗:“这封信给田主任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