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33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穿越重生

  可见,并不是每个打电话来的人都抱着善意,有些甚至是想来捡便宜,坑她的。

  余思雅在电话里没翻脸,客客气气地说要考虑一下,挂断电话后就将这家厂子从备选名单中划掉。

  连续打了四个电话,结果都不大令她满意,这些车子要么是开了很多年,要么是价格太贵。

  等楚玉涛来的时候,余思雅都还没选到一辆相对还可以的车子。

  “余厂长,你还有事要忙吗?那我晚点过来。”楚玉涛见她还在打电话,便说道。

  余思雅将电话放了回去:“不用,就打电话问问有没有合适的车子,这个事不急,你进来吧,账本带来了吗?”

  “带来了。”楚玉涛将两本账本放到办公桌上,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二门市部虽然是上个月才开业的,但上个月的业绩已经超过了一门市部。”

  两个门市部都是买的,属于厂子里的固定资产,没有租金,开业后就只剩人力成本。余思雅将他们的工资提到了三十块一个月,年底的奖金另算,所以两个门市部目前看起来,大致的成本就差六十块,可销售额却差了五位数。

  余思雅接过账本翻开,边看边说:“很正常,火车站这边人流量更大,消费能力更强。”

  她看了一下账本上的数字,扣除掉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四月两个店铺有七万多的盈余,算是纯利润。这个数字对他们只有几百人的小厂子来说不错了。

  “很好,上个月的盈余,留五万块,其他的打到厂子的账户上,用作厂子里的流动资金。”余思雅很快就将钱安排好。

  楚玉涛点头,问余思雅:“我听杨会计说,你这边上次也从厂子里拿了五万块,咱们厂子是要有什么新计划吗?余厂长,我没质疑你的意思,就是想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问。”

  楚玉涛不是多话的人,主要是他现在在省城,消息也不大容易传回公社。余思雅便没瞒他:“没什么不方便说的,我答应了高市长,要在省城建分厂,这笔钱是建分厂的启动资金。”

  她放谁鸽子也不能放高市长鸽子啊。

  “啊?”楚玉涛吓了一跳,“这……咱们厂子,这是要搬到省城吗?这,这太突然了!”

  余思雅淡淡地说:“这个事梅书记也知道,领导们都没意见。”所以你们也别废话了。

  好吧,楚玉涛没话说了:“那就好,我只是太吃惊了。地址选好了吗?”

  余思雅摇头:“还没有,过几天我去找高市长要地。”

  楚玉涛看着她淡定的表情,有些无语,她可真敢说,当然,更敢干。

  “要我陪你去吗?”

  余思雅想了一下答应了:“也好,咱们乡下建厂房,二门市部建房子,你都参与了,大致知道各种材料的价格和人工费。回头你跟小元同志打听一下,咱们要是建一个一万平方米的厂房大概需要多少材料,你做个预算出来,回头见了高市长,有数据好说话。”

  “好的,正好今天星期天有时间,我下午就去找小元同志。”楚玉涛也是个行动派,他平时要上课,很多工作也只能抽周末的时间处理。

  余思雅点点头,将账本还给了他,捞起电话继续打。

  又打了八个电话,将前阵子凡是有意向出售车子给他们的单位都打了个遍,余思雅初步挑选出两家。

  但这两家单位都不在省城,而是省城下面的县市,去一趟至少要花两天时间,她实在是没空。

  犹豫了一下,余思雅决定去找伍常安同志。

  余思雅运气比较好,到了省运输公司,伍常安正好没出去,呆在运输队捣鼓他的车子。

  “余厂长,你怎么来了?”他从车子下面爬了出来,拍了拍手,发现手上都是机油,根本拍不干净,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外面太阳晒,你去里面坐一会儿,等我洗个手?”

  余思雅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的车子还没弄完,便说:“不用了,你一会儿还要修车吧,咱们就在树荫下说会话就行了。“

  伍常安跟她是老熟人了,知道这个余厂长是干实事的,不讲派头,从善如流地说:“成,去那边的香樟树下吧。余厂长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余思雅跟了过去,笑道:“还真有个事要麻烦你。伍同志,我记得你们公司要经常跑四新那条线路吧,你要是最近去那边,能不能顺路去帮我看看四新县农机厂的一辆货车。他们有意要出售,我没亲眼看过,不知道是什么状况。”

  那条线路伍常安他们经常跑,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成,回头我让跟队里换换班,下周去一趟,回头给你消息。”

  “那就麻烦伍同志了。”余思雅高兴地说。

  搞定了一个单位,还有一个,余思雅打电话让潘永康去看看。同时也跟小李打了电话,让他再在厂子里招两个小伙子送去县里培训考驾照。

  安排好了这些事,星期天又过去了,余思雅继续白天忙学业,晚上忙工作的事。

  相比余思雅的惬意,唐局长这边的日子就有点不好过了。

  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三天两头上门问他什么时候能安排工作,他媳妇儿也经常催他。他一直等余思雅再次找上门,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连余思雅的人影子都没见着。

  真是奇了怪了,她都安排丁家那小子去火车上卖了一个月的东西,不是应该很着急吗?怎么丢下一个粗略的计划,然后就不见人了,小年轻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唐局长不肯承认,自己是因为家属院这些三姑六婆逼得太紧,心里不痛快,想杀杀余思雅的锐气,让她也跟着提心吊胆。

  等了又等,这清河鸭养殖场的人还是没来。

  唐局长脑壳痛,不得不委婉地提示秘书:“小周,有清河鸭的电话吧?问问他们余厂长在忙什么?”

  小周……

  人家厂长还是个学生,当然在念书了。不过这话不能说,闻弦音而知雅意,作为一名称职的秘书,周秘书立即表态:“我这就联系余厂长。”

  回头他就找到了秦朝华:“秦列车长,清河鸭想跟咱们铁路局合作,这方案怎么一直没出来?是改变主意了吗?”

  秦朝华哪懂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啊,大大咧咧地说:“我回头帮你问问。”

  周秘书只好说:“你快点,局里面已经开过会了,要是清河鸭迟迟不把方案交过来,这个事搞不好就黄了。”

  秦朝华有了危机感,我一会儿就让我们家小舜去找余厂长。

  于是等余思雅下课就在楼下看到了丁舜。

  “你怎么来了?门市部有事吗?”余思雅走过去问道。

  丁舜连忙摇头:“不是,余厂长,咱们跟火车站合作的方案呢?铁路局开会同意跟咱们合作了,你得把方案交过去啊。”

  还方案呢!这个事用得着什么方案?直接拟定一份采购合同不就完事了,毕竟铁路局怎么招工,怎么分配那些名额,跟养殖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余思雅问他:“谁让你来找我?”

  丁舜虽然聪明,但经历毕竟少,不懂官场中的弯弯道道,直说道:“是我舅舅,周秘书找他,催他交方案呢。”

  余思雅懂了:“你回去让你舅舅问问周秘书明天方便吗?我明天上午九点去拜访唐局长,将这个事定下来。”

  “好。”丁舜一口答应了。

  ——

  第二天,余思雅熟门熟路地来到了铁路局,等到九点多周秘书才过来。

  “余厂长,不好意思,刚才唐局长有个会,让你久等了。”

  余思雅站起来笑道:“没事,我也没闲着。”

  她举起手里的课本。

  周秘书看到大学教材,摸了摸鼻子,讪讪地说:“余厂长真会利用时间,跟我来。”

  余思雅进了办公室,掏出昨晚临时做的方案,笑道:“唐局长,我又来打扰你了。这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改了四五遍才做出来的方案,你看看行不行?”

  唐局长翻开,看了起来,整整三页纸,都是在讲将“清河鸭”加到销售名单中的意义和作用,跟第一次见面讲的大同小异。到最后一页,是一张合同,双方拟定以清河鸭对外的批发价采购清河鸭食品,清河鸭尽量保证省城铁路局的订单。

  “余厂长,你这上面价格,数量都没写啊!”唐局长扬起合同,不大高兴地说。

  余思雅笑道:“唐局长,我们清河鸭目前的出厂批发价都是统一的,我也按照省第二百货的价格出货给你们。所有商品批发价都是零售价的八折,至于数量,如果唐局长想定下来,我也是没意见的。”

  要是火车站这边能提前将数量说死,他们养殖场还好办一些。但谁知道在列车上的销量会是多少?丁舜这样的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估计要个几个月,才能大致弄清楚每个月销量区间。

  唐局长也清楚这点,他放下合同,没接先前这话:“那咱们就达成个初步的协议?可万一清河鸭卖不好怎么办?知青们回来了,总不能回头又说没岗位,将他们赶回去吧。”

  这也是唐局长顾虑的主要原因。省城火车站始发的列车都配上两三名售货员,那可是涉及几十上百人的工作,如果东西没法卖出去,到时候这个烂摊子还是得他收拾。请神容易送神难,怎么安置这些知青又成了问题。

  余思雅含笑道:“唐局长的顾虑有道理,这样吧,可以先在两辆列车上试点,第一次的时候可以从我们门市部调两名同志去协助售货员销售。先试一个月,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推广,唐局长,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想想也有道理:“余厂长,是不是没什么能难倒你的?你总是能想到办法?”

  余思雅含笑说:“那倒没有,是唐局长信任我。信任是咱们合作的基石嘛,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我希望能将我们养殖场扩大,创造更多的岗位,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唐局长也一样,希望能职工谋福利,咱们之所以考虑这么多,不都是为了让咱们的单位更好吗?”

  唐局长本来对余思雅心里有点小疙瘩,听她这么豁达的语气,顿时笑了:“小同志很有理想嘛,成,就按你说的办。先弄两条线路试点。”

  余思雅知道,唐局长处在这个位置上,办很多事还没她自在,受到的掣肘更多。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唐局长,既然是试点,最后要不要额外增加售货员还不好说。这试点的时候咱们就先不招了吧,从内部选四名年轻的同志去卖货,如果成功了再推广出去,按照我们先前的计划行事,你看怎样?”

  唐局长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余厂长,你这办法好,小周记下来,就这么办。”

  这样也不用头痛让哪四个知青回来了。

第88章

  只是拿两条线路出来做试点对铁路局来说并不难,很好操作,加之下面的职工对这个计划也非常支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几天后,计划就下来了。

  不过定的两趟车并不是特别热门的线路,一条通往南边,一条通往西北,两趟列车往返都需要差不多一个星期。四个售货员是省城铁路局搞后勤的同志,比较年轻的那种,都是二三十岁身强体壮的。

  铁路局那边安排好后,余思雅这边也分别派了丁舜和林红旗跟车,带四个新上岗的售货员在火车上兜售清河鸭。

  因为只是小范围试点,这个事情也没通知其他人,悄无声息地启动了。

  八天后,也就是丁舜和林红旗回来的第二天,余思雅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门市部,了解情况。

  到了门市部,余思雅把丁舜和林红旗叫到了办公室:“你们这趟还顺利吧?销售额多少?”

  丁舜喜笑颜开:“顺利,余厂长,我那趟车,来回共卖了5400块,你是没看见,铁路局的两个同志最后盘点账目的时候都傻眼了,完全想不到,仅仅一个星期,三个人就赚了一千多块钱。”

  林红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成绩不如丁舜同志的亮眼,只卖出了4600块。”

  “正常,丁舜已经在火车上泡了一个月,他比你熟练,更有经验。”余思雅安慰了她一句,遂即扬起笑脸表扬两人,“你们做得不错。”

  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今天,这个利润足以养活几百个职工,有了这个成绩,想必唐局长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果然,还不到一个月,大概就二十来天的样子,这个计划实行三周后,唐局长主动要见余思雅。

  周末那天,余思雅再次去了唐局长办公室。

  这次唐局长的笑容多了几分真诚:“余厂长,来,尝尝,今年新采的碧螺春。”

  作为一个上辈子天天灌咖啡的社畜,余思雅对茶并不了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痛痛快快地承认说:“我不懂茶,倒是要浪费唐局长的好茶了。”

  唐局长第一次遇上这种装都不装的干部,愣了一下:“余厂长还真是个爽快人。”

  “哪里,不懂就是不懂,我要在唐局长面前装,那岂不是要出洋相。”余思雅很放松地说。

  唐局长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但很多,尤其是坐到他们这个位置的干部,除了大老粗,但凡文化人恐怕都不会这么直接地承认自己对茶一窍不通。

  “余厂长还真是洒脱,每次你都让我们这些老干部自愧不如,难怪能把偌大的厂子搞起来。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谈谈咱们合作的事。两趟线路的试点成绩,余厂长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笑道:“丁舜他们去的那一趟,成绩我有所了解,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块的销售额吧。后续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后面的成绩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将一张表格递给余思雅:“我们的同志没你们门市部的售货员有经验,销售额有所下滑,不过成绩也很喜人,这是销售额,你看看。”

  余思雅接过表格一看,后面这四个售货员还跑了两趟,成绩都维持在两三千元左右的销售额。算下来铁路局的净利润大约维持在五六百元左右一趟,这可是差不多十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挺不错的,就是他们四位同志马不停蹄地跑,挺累的吧。”余思雅将表归还给了唐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