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 第145章

作者:她与灯 标签: 穿越重生

  “嗯,明日过了卯时,我遣东厂的厂卫送他出宫,你也一道出去。”

  杨伦摇头道:“我就不走了,老师不在,内阁总得有人在宫里守着。白玉阳那个爆性,如今也就我还能拉一把。”

  邓瑛笑了笑。

  杨伦道:“国丧之日你笑什么。”

  邓瑛垂头道:“没什么。”

  杨伦到也不纠缠,转话道:“符灵,你觉得陛下有遗诏吗?”

  “有,但是司礼监不会拿出来。”

  杨伦接道:“甚至还会写一道假诏。”

  邓瑛抬起头道:“不论真假,明日内阁一定会接到遗诏,你们事先议过了吗?如果陛下传位于皇次子……”

  “驳。”

  杨伦吐了一个字。接着又道:“内阁本就有封驳权,虽然这是遗诏,我也可以冒死一试。”

  邓瑛道:“试过之后呢。”

  “重新草诏,推立大殿下。”

  邓瑛打断他道:“如果皇后不准,你也白死了。把内阁留给白尚书,你放得下心吗?”

  杨伦沉默了下来,半晌方道:“你说得对,今日皇后带皇次子视殓,让大殿下同我们一道跪在殿外,就这么一样,就足以证明,皇后不会允准推立大殿下。”

  “所以子兮,封驳遗诏,不是最好的方法。”

  杨伦握拳道:“可是要说服皇后谈何容易。”

  正说着,齐淮阳奔来道:“杨侍郎,白阁老醒了,但值房里的炭没了。”

  邓瑛道:“去内东厂搬。”

  他说完忽然皱紧了眉,低头朝自己的脚踝看去。

  杨伦道:“怎么了。”

  “没事,旧年的脚伤。”

  杨伦道:“炭还是要烧,婉儿拼了命地给你治伤,你不要把你自己搞得像个囚犯。”

  邓瑛笑了笑,“我没有。”

  “你有没有你自己心里清楚。”

  “好了。”

  邓瑛转过身,“不是跟我斗嘴的时候,我先回内东厂换丧衣,给老师取炭。”

  他说完便朝雪里走,走了几步又回头道:“杨子兮,你的性命比我的性命重要,封驳之事不要贸然行,让我再想想。”

  “谁说我的命比你重要,你少他X地放屁!”

  “好,我放屁。”

  邓瑛说完在雪地里拱手,“但请你一定慎重,留路给我。”

第129章 还君故衫(九) 赶紧给我跑啊!……

  雪越下越大,人少行处已累至齐膝。

  邓瑛走回内东厂厂衙,司礼监已经命人将丧衣送来了。

  邓瑛点燃一只蜡烛,坐在书案后缓了一会儿神,这才脱下鞋,弯腰挽起自己的裤腿。

  受了寒冻的脚腕几乎不能碰,邓瑛忍着疼站起来,正想去将炭火移到自己脚边,却听门上传来易琅的声音。

  “厂臣。”

  邓瑛一怔,抬头见易琅立在门前,脸冻得通红,浑身发颤。

  他忙要往炭盆里添炭,却又想起大礼未行,一时不知如何,竟局促了。

  “你站那儿行你的礼,我去添炭。”

  杨婉的声音从易琅身后传来。她搓着手走进来,一边说一边合上门,转身就往炭筐边去。

  邓瑛这才跪下行礼,鞋未及穿上,脚腕处的旧伤露在丧袍外。

  易琅看着邓瑛的伤处,问杨婉道:“为什么厂臣的脚伤一直养不好。”

  杨婉抱起炭筐道:“因为厂臣他一直都不听话。”

  邓瑛忙应道:“殿下恕罪,奴婢失仪。”

  易琅摇了摇头,“是我冒然过来的,厂臣没有过错,你起来。”

  邓瑛扶地起身。

  杨婉将炭盆移到他的脚边,轻声道:“我看一眼吧,是不是又冻伤发肿了。”

  邓瑛道:“殿下在。”

  杨婉笑了笑,“行吧,那你穿鞋。”

  说完对易琅道;“殿下过来,把您的手拿来烤烤。”

  易琅听话得蹲到了火盆旁,跟着杨婉一道烤身子。

  邓瑛这才弯腰将鞋穿上,低头问杨婉,“怎么把殿下带到这里来了。”

  杨婉看着火光道:“不是我带殿下来的,是殿下自己要来见你。”

  邓瑛闻话侧身,“殿下有话要问奴婢吗?”

  易琅的手握了握,却没有说话。

  杨婉侧头道:“怎么了,过来又不说话。”

  “我在想……该不该问。”

  杨婉刚要说话,却听邓瑛道:“殿下问吧,奴婢听着。”

  易琅点了点头,站起身道:“厂臣,我想知道,党争败者,会如何?”

  “身死名污。”

  易琅抬起头,“白阁老和舅舅他们,也会这样吗?”

  邓瑛点了点头,“是。”

  易琅垂下眼,“我尚年幼,不知如何担负天下臣民,但在我长大以前,我不能让臣民因我而死,厂臣,如果父皇立二弟为嗣君,请你转告阁老和舅舅,我愿意离京。守一方安宁也是守社稷,我一样不会辜负他们。”

  邓瑛听完这句话,伏身跪下,向易琅行叩礼。

  易琅低头看着他道:

  “厂臣为何如此。”

  邓瑛直起身,“殿下信臣吗?”

  他换了“臣”这个谦称,杨婉不禁一怔。

  她抬头看向邓瑛,他的手按在地上,指节处微微弯曲,他没有向从前那样在易琅面前垂头,反而平和地望着他。

  杨婉知道,二十多的时候才受腐刑的邓瑛,从来没有在自己的人生里,强求过身份认同。这个不经意间的“臣”字,是他潜意识里最大一个妄念。而听到这个字的杨婉,忽然有些明白,历史上的他,为何最后会走到凌迟的刑台上。

  以文心发愿,终生不渝。

  他一定不想作为一个奴婢活着,也许是各方势力的倾轧,将他推到了下台下面,但迈步走上去的,是他自己。

  杨婉想着,心里既有哀意,又有暖意。

  她发觉自己并没有妄图去拉住他,让他不要上去,相反,她开始坦然地接受,邓瑛的身上的历史必然性,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她要对这个时代妥协。

  身为穿越而来的历史学学者,经历了割裂,挣扎,融合……杨婉庆幸的是,她尊重了邓瑛的人生,也没有因此放弃杨婉的人生。

  “我信厂臣。”

  易琅点头回应邓瑛。

  杨婉托着下巴含笑跟了一句,“我也信你。”

  说完,拢了拢易琅身上的毛氅,“见了厂臣,殿下好受些了吗?”

  “嗯。”

  “那奴婢跟您回去。”

  “好。”

  杨婉牵着易琅站起身,对邓瑛道:“邓瑛,你替他们争吧,不用想后果,你这一辈子,不论长短,我都管。”

  ——

  贞宁十四年十一初五。

  京城内外,寺观击钟三万杵,在京的文武官员,以及从三品以上的命妇,皆西华门入宫,至思缮门临哭。

  一夜之间,天下缟素。

  司礼监正堂外,内阁的阁臣,以及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皆站在正堂外面,除了杨伦以外,个个都冻得浑身发抖。礼部尚书姜鹏道:“皇次子与皇后临小殓礼,这遗诏在立储一项上,应该是明了吧。”

  没有人回应他这一句话。

  姜鹏四下看了看,自己也有些尴尬,将手揣回了袖中,脖子也缩得更厉害了些。

  杨伦拍了拍肩上的雪,抬头看向司礼监的堂门,门上出来一个随堂太监,朝诸臣行礼,“各位大人请,几位祖宗已经坐定。”

  杨伦撩袍跨进堂内,其余众人也忙跟上。

  司礼监的内堂暖如阳春,何怡贤用一只银锤敲开一块老钻茶,用帕子碾开,递给胡襄,“去泡了来。”

  说完才起身与众臣见礼,“遗诏已请在香案上,请诸位大人奉诏吧。”

  贞宁帝的遗诏通共只有百余字,算得十分简短,全文前半段安排身后事,文辞中显示的事哀民之艰,丧仪从简。后半段才书定立皇次子朱易珏为嗣皇帝,继位大统。

  礼部尚书诵念完毕,阁臣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出声。

  何怡贤咳了一声,扬声道:“请诸位大人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