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46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9月6日,苏俄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既波罗的海三国)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1月16日,罗刹总统叶厉卿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

  稍后,他又宣布由罗刹中央银行接管苏俄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从这个月起,西方国家调整了对苏俄的政策,各国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暗示支持苏俄各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1日,乌克栏共和国就脱离苏俄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米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栏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苏俄,则米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投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栏总统。

  12月8日,罗刹总统叶厉卿、乌克栏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罗刹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史称《别洛韦日协议》这份协议宣告“独立国家联合体”登上了历史舞台。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俄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月25日19时35分,葛尔班桥夫宣布辞去苏俄总统职务,同时把掌握发射核弹头的“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罗刹总统叶厉卿。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俄国旗缓缓降下,罗刹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1991年12月26日,苏俄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俄”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

  至此,一个存在了70年,挺过了二战最血雨腥风的黑暗日子,蓝星上曾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

  那一天,谭振华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静静地坐了一整天,不言不语。

  再见,达瓦里希。

  再也不见。

  

第1460章 良方?

  

  摆在“独联体”各新生独立国家领导人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如何摆脱前苏俄积弊多年的经济困境。

  对此,深受西方思想鼓吹影响的这一批“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们都接受了一个观点:私有化,是解决这一痼疾的良方。

  作为一个国家,苏俄已经不存在了,它的企业资产被按照属地原则被各国瓜分,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而现在,就是要对这笔资产进行“私有化”。

  在前苏俄时期,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的,或者按照官方的说法“归全体人民所有。”从法理上来说,意味着全体公民都对这些企业拥有一部分产权,那要如何在整个国家的“私有化”进程中体现这一点呢?

  “独联体”的各位国家领导人们决定接受集合了多位米国著名金融专家,并长期向前苏俄开展金融借贷活动的“光谱俱乐部”提出的建议,采用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方法:将这些企业资产全部折算成有价证券,然后按人头平均发给每一位公民!

  就以分裂后的“独联体”第一大国罗刹为例,该国有人口1.48亿,所有归属罗刹联邦的企业估值则为2.8万亿卢布,按这个分配原则,平均每一位罗刹公民可以分到大约价值1.9万卢布的有价证券,按照当时卢布对美元1:0.6的汇率,其价值超过1万美元!

  在1992年的年初,在蓝星上的任何一个国家,1万美元都是一笔“大钱”了,而且这笔钱对每一个罗刹人来说,都是外财,是一笔飞来的横财!

  在罗刹的前苏俄时期,尽管官方口径上从来都宣传这些企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但其实谁会拿这种宣传当真?除了身居这些企业最高领导岗位的寥寥数人,谁又能真的成为这些企业的主人?

  所以,这一套改革方案毫无意外地得到了全体罗刹人民的热烈欢迎,并被以最快的速度实施。

  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知道,这些拆分国有企业股权,将其化整为零的有价证券,即将成为掠夺前苏俄积累70年财富的最漂亮的金融工具。

  企业都变成了有价证券分给国民了,那,还有什么可改的吗?

  有的,而且还是一项全体国民都深恶痛绝的制度——物资计划供应体系,或者称其为“配给制”。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每天能得到的面包都是定量的,这怎么可以呢?苏俄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是“独联体”,实行的是“自由民主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鼓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所以,这些管制措施都是腐朽落后的制度,完全不应该存在,必须立即废止!

  废止一套行政制度,只需要各国的总统们签发一道命令而已,真的很简单。

  但同样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看懂了这道总统令背后代表的意义——导火索已经被点燃!

  问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问题:如果在一个市场上,实物物资供应严重不足,而货币充裕,那会发生什么?

  我的读者朋友们应该都能很快地回答出这个问题吧?

  答案是:实物物资的价格会不断上涨,而货币的购买力会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属名词——通货膨胀。

  没错,在刚刚解体的“独联体”国家中,此刻,正是这种情况——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现在有钱,毕竟刚刚得到了一大笔价值不菲的有价证券,他们想消费,想购买商品,最起码,不应该像还在前苏俄那样需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买上一点仅够充饥的黑面包,他们需要得到更多更好的食品、轻工业品来改善生活!

  人们的要求并没有错,但是不要忘了,不论是作为基础粮食的谷物和油料,还是类似衣物毛巾牙刷卫生纸之类大量以生活基础物资出现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轻工业品,“独联体”国家的自给能力都很差。在过去,还有一个“经互会”可以给前苏俄吸血,可现在,这个循环体系已经不存在了!

  所有这些商品都需要进口,而进口,需要美元!

  谷物的价格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涨到了天花板,油料也是,这些最基础物资的涨价迅速将通货膨胀输入了本就脆弱不堪的“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就好像将一颗火星丢到了油桶里……

  1992年的春天,对几乎每一位前苏俄国家的人来说,都异常的寒冷,他们才刚刚获悉自己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就立刻发现自己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深渊,食品、衣物、所有的一切都在涨价,每天、每一小时都在涨价!

  从对政府新政策欢欣鼓舞到切齿怒骂,他们的情绪转换只用了几天时间。

  这样不行,这样下去会丢掉选票的!

  作为全体“独联体”国家的领袖和老大哥,继承了前苏俄绝大部分遗产和债务的罗刹需要做点什么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国家经济,也挽救现政府的声誉。

  叶厉卿搜检了自己的夹带,想找到这么一个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解决当前这种经济困局的人才。

  有一个人闯入了他的视线。

  叶戈尔·盖达尔,今年35岁,莫斯科大学研究生学历,精通英语、西班牙语和塞尔维亚语,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主任研究员、前苏俄科学院和国民经济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最关键的是,这位叶戈尔·盖达尔与西方金融界的关系非常良好,曾经为前苏俄葛尔班桥夫政府多次解决了临时筹措巨额美元贷款的事宜。

  在现在这种要命的时刻,这种关系网显然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

  叶厉卿很快召见了叶戈尔·盖达尔,而盖达尔也不负他的希望,提出了一个已经被实践证明过非常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案,他甚至还推荐了一位米国专家并表示,这位专家就是这种方案的发明者,也是在拉美地区成功实行了这一方案的实际操作者,他可以通过他的私人关系请这位专家来罗刹具体操刀运作。

  1992年2月,叶戈尔·盖达尔被任命为叶厉卿政府的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与此同时,著名的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拉美经济的“拯救者”,被誉为“国际金融界金童”的杰弗里·萨克斯抵达莫斯科。

  罗刹版“休克疗法”正式启动。

  

第1461章 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了经济领域,引入这个词的人,正是米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当时,他正受聘为玻利维亚政府担任经济顾问。

  玻利维亚是南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而又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1984年的外债为50亿美元,应付利息近10亿美元,超过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面对这样一种险恶的经济形势,受聘于危难之际的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可控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

  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萨克斯将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1986~ 1987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为21.5%,1989年为16.6%。国民经济经过短暂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实行该疗法的第一年,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9%,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势头;同期,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玻利维亚由此走出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杰弗里﹒萨克斯的初战便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世人甚至称之为“玻利维亚奇迹”,其名声自然而然地传遍了全世界,因其当年临危受命之时年仅30岁,在金融界,30岁只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年纪,他因此也就得到了一个绰号:“国际金融界金童”。

  当然,这个“金童”的称号在对比“红旗资本”那牢固的“金三角”之时,未免显得有些成色不足,不过呢,一个是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一个是为自己赚钱,境界还是不一样滴。

  “玻利维亚奇迹”之后,杰弗里﹒萨克斯声名鹊起,拉美很多国家有样学样,纷纷邀请这位“金童”来为本国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他成了阿根蒂娜、巴茜、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多国政府的座上宾。东欧剧变之后,他更频繁出没在这些因骤然改变颜色,而对进入所谓“自由竞争的金融和商业世界”还有些茫然无措的东欧各国政府的经济学老师。

  “杰弗里﹒萨克斯的那套理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他在罗刹推行的改革,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当郭钊德不远万里飞赴圣何塞与谭振华见面,探讨当前苏俄局势的时候,谭振华是这么评价的。

  紧接着他解释道:“我看过了萨克斯经手的案例,概括地说,所谓的“休克疗法”其实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从而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在我看来,萨克斯的所谓成功,有大半倒是被吹出来的。”

  “埃里克,我发现你越来越不谦虚了。”

  “呵呵,钊德,因为你没有在华夏大陆生活过,所以你才会被那些为萨克斯教授的经济政策吹嘘所迷惑,我告诉你吧,新华夏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在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从而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不过新华夏使用的手段叫做“凭票供应”,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想要购买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必须在货币之外还支付另一种限量发行的票据,正是在这种双重制约下,新华夏建国40余年,一直未发生大规模的恶性通货膨胀,所以在我们的眼中,萨克斯教授的理论并没什么新鲜感,我告诉你吧,这种东西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计划经济”罢了。”

  郭钊德仔细想了想,忽然失笑道:“给你这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可按理来说,前苏俄的人对这一套也很熟悉啊,为什么他们还那么热烈地欢迎这位萨克斯教授,并对他的理论报以希望呢?”

  “因为毛子的脑子里原先只有伏特加,现在又被人灌进了威士忌,米国人现在说月亮是方的他们也会同意的。”

  谭振华忍不住吐了一口大槽,顺了顺气才继续说道:“想要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更重要的其实在于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债务的增长,同时提高社会总供给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尽可能多地生产出足够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钊德你看,新华夏最近这几年正在陆续取消我刚才说的那些限量发行的票据,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已经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商品了,供需关系大致平衡,这些票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种方式是渐进式的,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影响比较平缓,人们可能都察觉不到某种票据的消失——在我看来,这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可你看看萨克斯教授,在他的方案中,我只看到了对社会总需求的抑制,却对如何提高社会总供给无所建树,完全是一副放任自流的形态,这样都能搞好,呵呵,我才不信。”

  “可是振华,他在南美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而且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他提出的建议都获得了政府的采纳,现在看来这些国家的经济也有好转的迹象,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教授先生是有能力的。”

  “玻利维亚是一个小国,人口只有1千万出头,而且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号称“坐在金矿上的驴”,只要别脑子进水地乱搞,通过消减政府开支、大量出口矿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最简单的举措,就能轻易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所以萨克斯能够非常简单地获得成功,这完全是走了狗屎运,而且我认为,钊德你并不是在担心这位教授的能力,你真正担心的是我们用高昂的利息借来的那些卢布吧。”

  

第1462章 我有了

  

  郭钊德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当然,我们付出的成本太高了,如果萨克斯的方案获得了成功,那么,我们会蒙受非常严重的损失。”

  “他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而且他的使命也不是帮助那些“独联体”的国家获得经济改革的成功。”谭振华毫不在意地说道:“对这一点,我有十足的把握。”

  “哦?他的使命?”郭钊德疑惑地问道:“难道他不是叶厉卿政府聘请的经济顾问吗?他还有什么使命?”

  “他有的。”谭振华答道,顺手扯过了一张今天发行的《华盛顿邮报》,在这张报纸的第二版上刊登着一张大大的照片,照片中,“国际金融金童” 杰弗里﹒萨克斯教授抵达莫斯科机场,并向前来欢迎他的人们挥手致意。

  在他挥动的右手上,戴着一枚小小的,不起眼的戒指。

  罗刹版的“休克疗法”被以最快的速度推行,按照萨克斯的建议,叶厉卿政府实行了严厉的货币发行及政府开支的“双紧”政策和物价改革,力图增收节支。

  增收方面,所有商品一律需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也推行了大规模的节支行动,削减了公共投资、 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

  罗刹央行同时开始紧缩货币,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试图以此控制市场的货币供给量以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

  这些看起来不错的政策却导致了局势的进一步混乱和恶化,因为,其中的一些措施产生的效果原本就是相互违背的,也未从根本上解决引发这场恶性通货膨胀的矛盾。

  比如,引起这次大规模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之一在于供给侧失衡——前苏俄的工农业体系偏科严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大量物资依赖进口,而进口商品的价格却很大程度掌握在国际炒家的手中,正是这些人在有意识地向前苏俄境内各国输入通货膨胀,可本次改革并未触及这一领域,或者说,“独联体”各国根本没有办法影响这些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而随着关税的提高,这些商品在到达消费端的时候,价格又被进一步推高,反而助长了通胀进一步提升。

  再比如,这次推进的新经济改革极大增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税负,导致这些企业的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无数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自由竞争时代的企业经验和积累都不足,无力应对这种局面,很多企业面临破产。

  “休克疗法”执行才短短几个月就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通胀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进一步恶化,才到1992年4月,消费品零售价格就比1991年12月上涨了65倍,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负责推进此次改革的叶戈尔·盖达尔试图重启原先的国营商业流通渠道,通过增加对这些渠道的政府补贴来平抑物价,但这种尝试很快就被现实打肿了脸——渠道拿到了高额的政府补贴,然而这些渠道的负责人们却和大大小小的黑市商贩们相互勾结,被补贴过的商品未能摆上这些渠道商场的货架却大量流入了黑市,再被黑市商贩们以更高的价格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其结果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被高额的补贴费用侵占,而老百姓却未能获得任何实质上的好处,只是肥了中间上下其手的那一小撮人。

  面对这种情况,萨克斯开出了又一剂猛药,他的新建议甚至违反了当初他向叶厉卿政府推销的“休克疗法”中最重要的“双紧”原则——他建议放松银根。

  就像谭振华评价的那样,这一届的“独联体”领导人们脑子里除了伏特加之外,又被人掺进了威士忌,这种明显前后矛盾的政策居然被他们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叶厉卿政府开动了印钞机,有数据显示,1992年全年,罗刹央行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

  天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供应量却在不断下滑,这将导致什么?

  导致“独联体”各国面临着高达2000%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说在1992的年初,1万卢布还可以让一家人舒适地生活一年的话,那么到1992年年底,1万卢布只够全家吃一顿勉强够饱的晚餐!

  普通人只能感觉到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而有一些更加敏感的人则察觉到了风向的另外一些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际舆论,包括“独联体”内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开始唱衰卢布和前苏俄的国有企业,这些舆论引用了很多国际知名的金融及经济界权威专家的“研究陈述”,他们认为, “前苏俄国有企业根柢没有自生能力”、“前苏俄国有企业债券被严重高估”、“卢布需要从头定价”、“卢布应该采纳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浮动”……

  这些舆论开始只是零星,渐渐的就呈现出一种星火燎原之势,到后来简直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充斥在人们的视线中,特别是“独联体”国家内部的媒体上,渐渐变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