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33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谢力听完之后仔细想了想道:“有了这种炸弹,看来人海战术将被彻底地淘汰了。”

  “准确地说,是二战时期那种猬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将被彻底淘汰。”谭振华道:“事实上,在现代战场上,不管是人还是坦克,再以这种方式发动冲锋,都是不明智的,完全就是送人头的行径。”

  谢力挑了挑眉毛问道:“坦克也是这样吗?”

  “再给你们看一段录像。”

  

第1413章 合成营(二)

  

  谭振华再次按下了遥控器,电视上随即又出现了一段画面。

  居然还是一架强5。

  画面短暂地切换到了靶场,众人发现,这次的靶场布置得有很大不同——背景依然还是沙漠,但在靶场的地面上却散布着好几辆坦克和装甲车。

  强5呼啸着飞抵了靶场上空,随即投下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也像刚才那样在空中就解体了,抛洒出一片小炸弹,每枚小炸弹后面还拖曳着一个张开的小降落伞。

  只是这些小炸弹都很奇怪,它们在空中并不是安静地挂在降落伞下面,而是沿着轴心不停地转啊转的,就好像……就好像在一遍遍地搜索着目标!

  接下来观众们就看到了恐怖的一幕,这些小炸弹上就仿佛真的长了眼睛,它们瞄准了地面上的那些坦克和装甲车,随即便脱开了降落伞,瞄着自己锁定的目标飞奔而去!

  被当成了靶子的坦克和装甲车遭受到了无情的攻击,而且这些攻击都来自于它们装甲防护最薄弱的顶部,于是一场悲剧在所难免,坦克的炮塔被接连掀飞,有几辆甚至产生了殉爆,装甲车中也不断冒出阵阵火光和黑烟。

  谢力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开眼了,录像还没播完,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问谭振华:“这又是什么武器?”

  “这叫末敏弹。”谭振华答道:“是一种新型的灵巧炸弹,可以由飞机、火箭炮或者大口径的火炮投送,针对的目标你们也看到了,就是这种猬集在一起的装甲集群,有了这种弹药,再发起类似二战时期那种数百上千辆坦克组成的集群冲锋,那就与自杀没什么两样。”

  谢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了想后问道:“振华,你给我们看这两种弹药的效果,是不是就是想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战争中,再出现大规模集结兵力后正面对决的场景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了?”

  “这倒也不见得,主要得看对手是谁。”谭振华笑道:“新式武器的出现必然将引领新战术的出现,也必然会淘汰掉一部分过去的战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颗星球上,能够研发出新式武器并引发新型战术变革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国家而已,这些国家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其他国家的武器系统性代差和战术思想的代差,而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一旦形成了代差,那领先的一方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就比如我们面临的这一场战争,如果真的爆发的话,那么我就认为,伊克拉将会遭受到刻骨铭心的失败。”

  “谭总你是这么认为的吗?可是看伊克拉军队的装备实力可并不弱,而且他们还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一个声音忽然响了起来,谭振华抬眼看去,却见一位老熟人走了进来,不禁失笑道:“局座你也来了啊。”

  来人皱了皱眉头道:“我说谭总,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见你称呼我“局座”了,那个,你这到底是啥意思?”

  谭振华连忙掩饰道:“就是觉得以你的能力吧,将来主管一个局是迟早的事,所以事先和你攀个交情。”

  虽然听出了这话里明显的言不由衷,来人却也没深究的意思,而是转向了会议室里的众人道:“大家好,我叫张绍中,考虑到各位现在身处利雅得,所以组织上派我过来为大家担任阿拉伯语翻译。”

  谭振华一撇嘴,心说瞧瞧,职业病犯了吧?一张嘴就半真半假的,忽悠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儿似的。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阿拉伯语翻译”,不过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看他与谭振华交谈的熟悉程度以及简单自我介绍完之后,又与那位北方工业公司的王工随意打着招呼的熟络表现就知道了,这位“翻译”的身份恐怕就没那么简单。

  谭振华笑着回应道:“张翻译你说的伊克拉军队的实力都是纸面数字,如果回到30年前,那么这份纸面数字所代表的实力确实还是相当强大的,但是,现在已经进入90年代了,是精确制导武器大发展的年代,也是电子技术飞跃的年代,现在的战场,已经与过去大不一样,就像掌握制空权的发展导致航空母舰将战列舰彻底淘汰一样,没有制电磁权的军队在现代战场上就好比一个聋子、瞎子,即便这个聋子、瞎子有着强健的体魄,却也只能被动挨打而无法还手;而如果这个聋子、瞎子还丧失了制空权,那么他的结局是完全可以预料得到的。”

  张绍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所以谭总你才会提出这个“合成营”的全新编制思想,并希望在这次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加以实践检验对么?”

  他这一问,屋内的“红旗安保公司”军官团成员们才知道,原来,这个“合成营”的新玩意居然是这位大名鼎鼎的谭振华捣鼓出来的。

  谭振华答道:“张工你说的对也不对,其实“合成化”作战思想早已有之,只不过呢,过去我们华夏通常在这种部队番号前冠以“加强”两字,目的就是让这样的小股部队能够自主遂行作战任务,我现在呢,只不过是将这种临时性的“加强”措施加以具体地编制化、正规化,这样一来,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就会常态化,也能在训练中培养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同时,也逐步培养适应合成部队作战方式的参谋和指挥人才,避免临战时的匆忙和疏漏。”

  张绍中点了点头,没再说话,而是若有所思地坐到了一边,谭振华则说道:“好了,我作为一个客串者已经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下面还是请上王工来为大家讲解你们即将要接收的新装备。”

  王连生闻言站了起来,走到了主讲的位置,接过了谭振华的位置笑道:“看了刚才的录像,听了谭总张翻译的对话,我想在座的诸位应该已经明白了,在现代战场上,再像几十年前那样大规模猬集的军队不但不会给敌人造成威胁,更很可能变成对手的好靶子,这是我们组建“合成营”这样的能遂行一定作战任务,控制住区域战场的小规模作战部队的出发点。这样的分散部署的部队也能大大降低敌面覆盖式武器的毁伤效能、增强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同时,由于武器系统特别是精确打击武器的发展,就以我们现在探讨的“合成营”为例,其配属的火力已经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十几公里宽、几十公里纵深的战场,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少的部队完成同样的作战效能,这也是降低战场伤亡的有效措施。”

  望着会议室里一众聚精会神的听众,王连生继续道:“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这次运抵壕沙的这些最新装备。”

  

第1414章 合成营(三)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这款最新型号的坦克。”王连生展开了一张大大的挂图,拿着一根教鞭指点着介绍道:“合成营的最主要突击力量,2个连的主战坦克。按照我们的规划,连以下还是按“三三”制编制,一个连9辆主战坦克加连部一辆指挥车,一辆备用车,共计11辆战车,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型战车的剖视图。”

  “90-I坦克是我们华夏为出口而专门研发的型号,基于85式发展而来,不过对比原型,现在你们即将装备的这型战车已经经过了重大升级,该型坦克全长9.86米,车身长6.48米、宽3.5米、高2.37米,全重46吨,采用了一部12缸895千瓦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标准战斗重量46吨,由于功重比达到了19千瓦/吨,使得该坦克具有相当良好的机动性能,公路最高时速达到了70公里/小时,从0加速到30公里/小时仅需10秒,对比在座诸位可能比较熟悉的59式坦克,机动性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该型坦克装备了自动装弹机,因此采用了标准的3人制车组,对比西方很多坦克采用的4人车组,该坦克能用较小的尺寸重量实现相同甚至超出的战斗效能和防护能力。”

  顿了顿,王连生将教鞭指向了挂图上的坦克炮塔继续道:“大家看这型坦克的外形就知道,它采用了6对负重轮的设计,全焊接炮塔,装备了一门48倍口径的125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其中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超过了1700米/秒,这使得该型坦克配合出口型APFSDS一期弹时,能够在2500米的距离上依然保持足够的杀伤力,经过我们的测试,完全可以正面击穿苏俄出口型T72坦克的正面装甲。”

  他说到这里,谢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连忙问道:“王工,我想请问一下,这型坦克能边行驶边开火吗?”他这是想起了自己当年在战火镇外以吉普车加反坦克导弹的组合一举将缅军的59式坦克冲锋集群击溃的辉煌战绩——不过现在好像风水轮流转,按谭振华今天给弄来的这些装备的意思,今后要轮到他们蹲在这些铁壳壳里了,那,要是别人也用当年那招来对付他怎么办?

  王连生看了看他,又意味深长地撇了谭振华一眼才道:“谢总指,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在这型坦克上,安装了一种名为“双向稳定系统”的装置,能保证坦克在不高于40公里的行驶速度时,依然具备瞄准及射击的能力,而且这套系统是具备“猎-歼”能力的,也就是说,在锁定目标后,在先进的中心火控计算机的调度下,坦克的炮塔和炮口将自动跟踪目标的行进轨迹并计算出射击诸元提供给炮长同时自动瞄准,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也被控制在6秒之内。”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自动装弹机还有弹种选择功能,对付高速机动目标的时候,可以选择榴弹,而弹道弯曲的榴弹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

  谢力顿时松了口气,心中也暗道侥幸,当年面对的缅军坦克是笨拙落后的59式,他能想象得到,有了这些新系统的加成,吉普车就算跑得再快再灵活,也不过是这款90-I式的盘中餐而已。

  “接着再来介绍一下这型坦克的装甲。”王连生答完了谢力的问题之后继续道:“90-I式坦克是目前我们华夏制造过的最重的坦克,就像我刚才介绍过的,整车的战斗重量达到了46吨,因此可以想象得到,其防护能力必然对比之前的型号有了重大提升,仅以坦克最重要的正面装甲为例,其采用了倾斜安装的陶瓷复合装甲,等效于600毫米均质钢板,经过我们的测试,超过1000米,出口型T72坦克就无法对其击穿,而且该型坦克在正面和侧面都预留了外挂式爆炸反应装甲的安装接口,如果加装上了这些爆反,那防护能力还将得到大大的加强,你们所熟悉的“红箭73B”反坦克导弹甚至无法在800米的距离内对其构成任何威胁。”

  “红箭73B”可是在座这些人的“老伙计”了,特别是对参加过当年战火镇外那场战役的人来说,这型导弹当年对缅军坦克砍瓜切菜般的屠杀给他们留下了此生都难以磨灭的印象,更是他们拿来对别人吹嘘的本钱,现在听说连这型导弹都很难奈何得了这坦克,不由得很多人都动了心思——开坦克的滋味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还从未尝试过呢!

  也有人马上举手提出了疑问:“王工,我们过去从未有过坦克的驾驶经验,现在时间又那么紧张,你看我们现学还来得及吗?”

  谭振华这声音有些耳熟,不由得抬眼望去,就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原来是波涛兄弟中的一位——话说,他至今也分不清楚这两兄弟谁是谁,不过反正这两位他都算认识,于是向着他微微点了点头,也算是打过了个招呼。

  王连生不答反问道:“那你们中会开车的多吗?”

  那人答道:“会开车的那就多了去了,不过我听说,开车可和开坦克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用的是方向盘,还有助力,不费太大劲儿,可开坦克用的是操纵杆,那玩意不好学吧?”

  “那都是老黄历了。”王连生笑着答道:“这型坦克虽然还未能完全做到所谓的“三液”标准,不过,其悬挂系统已经改成了扭力杆加液压减震器的模式,使得乘员的舒适性大大增加,还有,方向操纵也改为了带液压助力的方向盘,有开车基础的人,很快就能适应基础的驾驶,不过要想开得好,那还得下一番工夫,毕竟与开车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因为两侧的行星传动模式与汽车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他的这番解答顿时就让会议室里热闹了起来,很多人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会开车就能上手坦克,坦克哎,开起来多拉风啊!

  王连生跟着火上浇油:“而且这型坦克上的火控系统也是比较先进的,达到了国际第三代坦克中的较高水准,最起码对比苏俄的T72,也就是伊克拉装备的最先进的坦克还要领先很多,比如安装有数字化的指挥仪、刚才介绍过的稳像式火控、炮手有双轴稳定双倍放大瞄准仪、车长有双轴稳定车长瞄准仪;这两种瞄准仪都自带红外和微光夜视功能。先进的中心计算机、车长控制板、激光侧距机、横风传感器、倾角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跳频式通讯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设备使得坦克能够昼夜捕获目标,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概率而且车长可通过车长周视瞄准镜捕获目标,并进行超越射击,这么说吧,90-I型坦克已经完全具备了与国际主流第三代坦克一较长短的能力,T72在它的面前,恐怕只有挨打的份儿。”

  “谢总指,我想调去坦克连!”这是突然变得闹哄哄宛如菜市场的会议室里响起最多的声音。

  

第1415章 合成营(四)

  

  “还有很多好东西呢,各位别急啊。”

  挑起了大伙儿欲望的是王连生,负责灭火的自然也得是他。

  “在我们规划的合成营中,除了两个坦克连之外,还有3个装甲步兵连,这是在过去的“步坦协同”作战中,步兵的升级版本,其基本装备为每个连装备ZBD-86A型履带式步兵战车11部,这型步兵战车是我们华夏于1986年研制定型的,现在又应用新技术进行了一轮改进,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型战车改进后的出口版本。”

  王连生一边说着,一边换过了一幅大挂图,用教鞭指着说道:“简单介绍一下这型战车,该车型以苏俄经典的BMP-1步兵战车为蓝本参考研制,并根据我们华夏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技术调整,该车实行3人车组,分别是车长、炮手和驾驶员,另可携带8名乘员,车上安装有一具30毫米的机关炮,备弹400发,同时还安装有一具大家所熟悉的“红箭73B”反坦克导弹。”

  有人提问道:“红箭73B我们都很熟悉,对付“59”式坦克的威力我们也都见识过,不过伊克拉那边听说还装备了不少的T72,这个,能应付得来吗?毕竟听下来这型战车可是要配合刚才的“90-I”坦克打冲锋的,那难免也会出现遭遇到敌人坦克的状况,这要是打不透敌人的装甲,不就要糟糕了?”

  王连生答道:“对这个,其实我们做过测试,“红箭73B”在1500米的距离上还是有把握能针对伊克拉装备的“猴版”T72的,不过么,既然是实战,那么“料敌从宽”也是应该的,所以针对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临时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个。”

  他说着,展开了另一张挂图解释道:“这是我们最新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为“红箭-8”,不过你们将要拿到的是巴铁授权生产的版本,他们给起了一个名字叫“绿箭-8”,两个版本在操作、使用和威力方面没有任何区别,2000米之内足够正面穿透T72的前装甲,而且这是便携式的设计,我们已经在ZBD-86A战车内为各位都标配了一具发射器,因为是放在车内,所以还不占编制,至于弹药么,标配4发,当然你们要是嫌不够想多拿点,只要车里还放得下,那就没什么问题,对了,除此之外,车里还可以放几具40火,这就看作战任务的实际需求了,反正也不需要人扛着跑对不对?”

  看起来这步兵战车也挺威风的样子,单论火力也不怂,至少比当初扛着枪钻老林子要强太多了,而且毕竟坦克连就2个,竞争这两个连指挥官的人看上去却有好几位,有人已经在琢磨要不要退而求其次了,这可有3个名额呢。

  “说完了机步连,得再说说这个炮连。”王连生继续献宝一样道:“在这里,我向大家隆重介绍这具我们华夏最新科研技术的成果——PLZ89履带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换了一幅挂图,指着图中的庞然大物说道:“我听说,你们过去有70-1式自行榴弹炮的使用经验?”会议室里有人举起了手闷声答道:“王工,我们有,我就是70-1式自行榴弹炮的指挥官李大明。”

  谭振华听见了这位自报家门便偷眼看去,就见到了一个胡子拉碴的壮汉,心说好么,这老话说得可真对,只有起错的人名,没有叫错的外号,这位的身板的确够得上“秤砣”二字了,看样子少说也有180斤上下,而且身高体壮,黑黝黝一身的腱子肉,又想起他身边那几位说起这位黑大汉畏林双喜如虎的种种事迹,心中不由得一阵暗笑。

  王连生看了看这位的身形心中也暗赞了一声:“好一条大汉”,随即笑道:“那你们既然用过70-1式,自然就知道自行榴弹炮的好处了,可以随军机动,履带式的底盘越野能力也好,从行军状态转换到作战状态的时间短。”

  李大明随即附和道:“是啊,那个炮是真心好用,口径大、威力猛,可是我们队伍上的大杀器。”他说到忽然就说不下去了,心中掠过了一抹些黯然,那几门炮伴随着他从金三角一路杀到了抹谷,又参加了最后在31号公路上举行的大规模“武装游行”,算得上功勋卓著,可现在,他却已经和它们永远地告别了。

  王连生没有看出李大明情绪上的变化,而是笑着说道:“你们连70-1式都觉得好用啊,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等会儿你们听完我介绍PLZ89式,恐怕会立刻就觉得70-1式就是个废柴。”

  说到这里,他教鞭一敲挂图道:“来,看看这门炮,炮的口径虽然还是122毫米口径,但这门炮其实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整个身管的材质都更换成了我们华夏最新研制的新型炮钢,强度大大提升,再加上使用了全新的身管自紧技术、最新的身管加工手段和炮膛镀铬工艺,因此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所以这门炮的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就以射程来说,操过70-1的肯定知道,那门炮最远也就能打11公里左右,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门PLZ89炮呢?随随便便就能打个15公里,要是使用杀伤爆破底凹榴弹的话,那射程能达到22公里!”

  他这些数据一报出来,李大明顿时就将刚才还有些伤感的小情绪抛到了九霄云外,憨笑着搓手问道:“还有什么改进,王工不要卖关子,一起都说出来吧?”

  “改进的地方可太多了,这两门炮要是放在一起,你都不会认为是一个物种。”

  王连生笑道:“比如这门新炮不再是敞开式的了,其装甲是与装甲输送车一个级别的,完全可以抵抗12.7毫米重机枪的袭击;比如这门炮的旋转式炮塔结构使火炮实施360度全向射击和高射界射击;比如采用了新型水冷式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330千瓦,地面时速达60千米且具有较强的越野能力,可以伴随装甲部队行动;比如配备了红外夜视仪可在夜间不暴露灯光的情况下,供驾驶员观察道路和目标;比如车载的新型通信设备不仅保证了炮内和炮外通信,还可用于自动化指挥数据传输;再比如配备了全自动的装弹机可以无需人力搬运沉重的炮弹且保证了6发/分钟的发射速度;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这门炮按部署要求每连还会配属一辆安装了炮瞄雷达和中心通讯节点设备的指挥车,有了这部雷达,只要侦测到敌军来袭的炮弹,很快就能自动解算出敌人火炮的位置,前后不超过十几秒钟,也就是说,敌人的炮弹只要胆敢发射炮弹,它的阵地坐标就暴露了,我方可以立即据此发动反击!”

  “我靠,这可太爽了。”李大明两眼放光地搓着手说道:“诸位,诸位,我可是老炮手了,由我担任这个炮连的连长,你们都没意见吧?”

  

第1416章 合成营(五)

  

  李大明的主权申明获得了一致默认,这当然与他常年掌管队伍视若珍宝的70-1式有关,恐怕更多的还是基于他那副身板天然的威慑力——讲真,除了林双喜林大侠,队伍里还真没谁敢和这位叫板。

  接下来的重头戏自然就是合成营中的防空部队——防空连了。

  “在这里,我首先得感谢谭总为我们这部全新的营级伴随防空系统做出的贡献。”王连生先小小拍了一把投资了挂图上这部看起来古古怪怪的武器的投资金主的马屁,然后才开始了正经的讲解。

  “这是应谭总的委托特别研制的一型武器系统,出口专用,名称也是谭总给起的,叫做“陆盾90”,凭心而论,这真是个好名字……”

  谭二听得一撇嘴,心说我这名字就是抄的,你要是知道十多年后华夏服役的主力伴随防空系统名叫“陆盾2000”就不会这么夸我了。

  王连生继续道:“这套系统是专为小规模部队的近距防空需求而研制,虽然是新系统,但因为采用了大量成熟的分系统部件,所以研制的时间很短但可靠性却很高,下面我就为大家来做详细的介绍。”

  他点了点挂图道:“先说武器,这套系统是新型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其中的炮是前几年我们华夏从瑞仕引进的“厄立孔”双35毫米高射炮的华夏授权生产版本,我听说你们有苏俄产“石勒喀河”的使用经验,那将来你们上手这门炮的时候也不会太难,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厄立孔”的这门炮虽然在理论射速上比不上苏俄的“石勒喀河”,但在技战效能上却大大的超出,而且我还要说明一点,1987年底年我们引进“厄立孔”时,只引进了部分火控、爆破燃烧榴弹、身管制造等生产技术以及部分散件和少量关键工艺设备和测试仪器,因为这门炮的出品方瑞仕厄康公司也并未拥有双35高炮全部系统的知识产权,所以当年达成的协议是不包括雷达、激光测距仪、火控计算机软件、火炮陀螺测速瞄具、火炮初速测量装置、炮闩润滑装置、三种曳光弹、发射药、火炸药等火工品的引进的,这些关键部件其实都是我们华夏科研人员随后自研的产物,同时我必须再次感谢谭总在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走出的杰出贡献。”

  (以上“厄立孔”引进的技术内容为史实,而并不是网络上众多谣传的那样华夏全套引进再山寨的结果,特别是最关键的所谓“零梯度发射药”,既瑞仕“威美思”公司研制的能够在不同温度下发射,膛压都能够保持平稳的发射药,实际上最后是由本书中一位老朋友的原型人物,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团队研发完成的,且与“威美思”公司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该项技术成果也在第三代坦克发射药上得到了重大应用。笔者注)

  “我特么的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掏钱。”谭二心下嘀咕,不过脸上却满脸地微笑,一幅对王连山的恭维十分受用的样子,同时也在心下盘算,这回吧,怎么也得让谢力他们好好操作一番,让这套花了他不少小钱钱的装备好好在狗大户家里露上一回脸,争取卖个百把十套的出去——要不他就亏大发了。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为这门原先的牵引炮适配了履带式底盘,同时还在同一套旋转炮塔上联动了一套近防导弹系统,这型导弹就是“前卫-1型”单兵防空导弹,关于该型导弹的具体参数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因为我听说你们有挺丰富的“毒刺”导弹使用经验,那我只要告诉你们,“前卫-1型”与“毒刺”的性能、工作原理、工作方式都非常接近就可以了,我们这次只不过是将其与双35的高炮整合在了一个履带式底盘上,并可以在同一套火控系统的指挥下协同工作,使用了一部JY-9型S波段三坐标空勤雷达做目标搜索和一部灵敏度极高的X波段火控雷达负责引导和控制,我可以保证,这套雷达组合比你们操作过的那部“石勒喀河”要灵敏好用上很多!”

  王连生拍着胸脯做出了如是保证——谭二确信他这不是吹牛,这部火控雷达可是4014所荣誉出品,而4014所在得到了他那本“秘籍”之后,雷达的研发能力简直可以用“开了挂”来形容,要不是因为某些关键元器件的限制,说不定再过几年就能把机载AESE给弄出来了,至于这部X波段的火控雷达,其性能绝对可以甩毛子货N条街!

  “说完了防空连的装备,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自然是为营部和支援保障连全新引入的一种新式装备,它的名字叫方舱。”王连生又翻过了一页挂图然后开始了讲解。

  “简单的说,方舱类似于集装箱,其尺寸标准也是参考集装箱标准制定的,只不过根据用途的不同,装载了不同的设备及装置。与集装箱对比,方舱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气密性、隔热性等,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就是我们这次将投入使用的一些不同功能的方舱——这是指挥舱、这是通讯舱、这是油机舱、这是医疗舱、这是食品舱……由这些功能不同的方舱,我们可以快速地搭建起一整套指挥及通讯系统、战地医疗单位甚至包括食品供应在内的后勤系统,而且这些舱全部都是标准尺寸,可以由卡车牵引快速展开或者收起,也可以跟随部队快速行动,这些方舱的功能模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随意拆分和组合以适应部队规模的变化,有了这些,部队就可以以极高的效率行军、收拢、展开,大大提高了机动能力。”

  谢力一边听一边感叹,原来自己在缅玉的深山老林里钻了这么几年的山沟,当时还觉得自己已经是个百战百胜的人物了,可出来这么一看,原来自己只不过是一只井底的青蛙,世界军事科技和作战理念的发展已经到了如此现代化的程度!

  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由得开头问道:“王工,你刚才一口气介绍了那么多全新的装备,听起来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对比起来,之前我们用过的那些也就跟烧火棍差不多了,东西好是好,可也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啊!”

  王连生道:“谢总指有什么问题?”

  “就是一口气给我们全部换装了这么多先进的装备,如何组织、如何协调、如何联合运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战效能,我们一点门道都没有,我们在这方面的力量实在太差了,也没有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参谋,这可怎么办?”

  “这个啊,早就有人帮你想到过这个问题了,谢总指,你现在要做的是立刻准备好足够的参谋团人选。”

  

第1417章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