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18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不禁好奇地问道:“朱所长,那你能跟我讲讲,这船,究竟麻烦在哪里吗?”

  朱英福无比坦率地答道:“船还好,结构因用途而稍微有些特殊而已,麻烦就麻烦在它上面的那一套泥水系统。”

  

第1362章 可怕的调整

  

  朱英福向谭振华解释了半天这挖泥船上的“泥水”系统是如何的复杂和麻烦,听得谭振华半懂不懂地直皱眉头,不过他也算猜出了朱英福的意思——这事儿的难度系数过高,他这里的把握实在不大,小谭总你要不再想想别的办法。

  谭振华知道朱英福如今已经是副所长了,而且看这意思很可能在不久之后接掌所长大印,可已经不是和他刚相识的那会儿无官无职一身轻的状态,他现在说话办事都得从本所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这种前途未卜的项目要贸然上马确实也犯嘀咕。

  这些他都能理解,看来,要想搞定这挖泥船,还得上魔都去找杨老爷子给出出主意。

  想到了这里,他便对朱英福道:“那这挖泥船的事儿先暂缓,朱所长你要不先看看最后那种船,你这里有困难不?”

  朱英福见他松口不再强迫自己搞挖泥船,也是心下暗松了一口气——话说,要是谭振华真的逼着他应承下来,凭着两人之间的情分,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到时候勉为其难地接下了活,但其实搞不出来或者搞不好,那样就尴尬了,反而还坏了往日的情分。

  所以看谭振华换了话题,他也是心下一松,然后就势说道:“谭总,你对第三种船的要求实在太古怪了,我没太理解,你能再仔细对我说说,你这船,是打算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用的么?”

  谭振华微微一笑道:“很好理解啊,朱所长,你就当这种船型,是专门为了撞船而生的就好了。”

  朱英福:“……”

  从朱英福这里出来,谭振华就直接奔了魔都,找杨槱商量这个挖泥船的大事。

  老爷子听完了他的絮叨之后,就给了一条意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用国内的现有资源,先想办法看能不能进行仿制,反正包括谭振华手里的两条船在内,华夏手上还是有几条挖泥船的,如果最新的技术攻克起来有难度,那就不妨退一步,先看看以前的老技术能不能仿制成功——至于技术知识产权么,这种以机械设备为主的工程应用类的产品基本不存在什么难以规避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而且就算真有,恐怕也早就过了时效,可以暂时不考虑。

  另一方面呢,自然就是要谭振华发挥他的优势,看能不能从国外搞到先进的技术回来——最好的方案其实是由华夏方面与某挖泥船行业领先企业共同设计一艘新船,这样在联合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华夏的工程技术人员,还能在与外方的交流中,充分领会他们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核心点,这些经验可是花多少钱都难以买到的。

  第一条好办,谭振华立刻表示,正好“鲁班号”轮休,目前船在香江做保养,杨院士这里要是能派出人手,那马上就能上船去做测绘,想怎么量就怎么量,时间充裕得很,不过这个第二条么,希望杨院士能给些资料给他,他对这行当不熟,杨院士最好能圈出一些重点企业,然后他来想办法公关。

  名单很快就给了谭振华,前往香江做测绘的人马也召集齐整,魔都交通大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在读研究生是主力队员,6708所也派出了一些年轻人和他们组成了联军,对他们来说,这次的机会还是很难得的,测绘一条先进的挖泥船,哪怕就将之当成为今后的课题做资料积累也是一桩好事。

  好吧谭振华不得不承认,相比起来,研究所总归会更加功利一些,更侧重于对现有已掌握技术的工程实现,而大学则更愿意在更基础的科学方面做积累和投入,二者相辅相成,才是学科发展的最佳状态,在这方面,6708所比6701所做得要好。

  当然这恐怕也与杨槱杨老坐镇6708有关。

  浏览了一番杨老爷子提供的名单,谭振华发现,上面一水儿的都是欧洲公司,排名第一的当然就是荷栏的IHC,接下来就是比利时的杨德努集团,看来这两个欧洲的低地国家因为自身存在大量的围海造地、加固海岸线等的刚性需求,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最早也最大,故而形成了领先的第一阵营。

  接下来当然就是西汉斯的企业,这是因为汉斯人在机械方面确实有着“种族天赋”,这类大型的复杂机械系统正是他们擅长的领域。

  谭振华拿着这张名单琢磨了一会儿就决定了自己的目标——其实他也没什么选择,荷栏和比利时,他目前在那两个国家一丁点儿可靠的社会关系都木有,也就西汉斯那边他现在越来越熟了,而且正好,时候也差不多了,很多事情需要尽快布置起来了,要不然自己惦记了很久的那些好东西被人先下手抢走了可不行!

  当然在去西汉斯之前,得先确认一下郭钊德那边的情形如何,从倭国撤离资本的行动进行的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最近要花钱的地方可太多了,得先盘算盘算钱包够不够鼓。

  “埃里克,你当初说得真准,还真是“昭和谢幕”啊!”

  这是郭钊德一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

  就在今年的1月7日,倭国用了64年的年号“昭和”终于落下了帷幕,新人新气象,改年号为“平成”,不过这种只具备象征意义的人物和年号更替其实对倭国的经济并没有任何影响,有影响的是倭国内阁的调整。

  “里库路特丑闻”的持续发酵给执政的倭国自民党造成了严重信任危机,而竹下登内阁强行推行的“税制改革”也引发了国民的普遍不满,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终于导致竹下登于5月25日辞去自民党总裁和倭国首相职务,由宇野宗佑继任;两个月后,倭国举行了每隔3年一次的参院选举,在这次选举中,社会党扬眉吐气,执政的自民党惨遭失败,这次选举终结了自民党30多年来在参院一直占据过半数席位的优势地位,社会党等在野党席位的总数超过了自民党。

  参院选举结果给政局带来了动荡,刚刚取代竹下登上台的字野宗佑首相,因自民党在选举中失利而引咎辞职,字野政府仅存两个月就倒了台,风雨交加的自民党政权又不得不“走马换将”,由自民党内小派首领海部俊树出任新首相,这是1989年第3个自民党政府。

  不过在郭钊德看来,最可怕的调整却是,1989年5月31日,一个名叫三重野康的人接管了倭国中央银行。

  

第1363章 统一思想

  

  三重野康上台伊始就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他表示,目前倭国的经济已经处于明显的过热状态,通货膨胀率过高,必须得到有效的抑制;他甚至还毫不留情地批评他的几位前任都是首相经济政策的“马仔”,只知道迎合而不会按照实际经济形势所需而调整政策,是造成倭国目前这种经济过热状态的帮凶!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任第二天,他就公布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其中对整个倭国金融市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加息,而且第一次加息就达到了0.5%,导致倭国商业银行的同业间拆借贷款年化利率从1%骤升至1.5%。

  但是,如此明显的信号并不能让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无数金融投机客们冷静下来,他们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技术性调整,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依然按照之前的节奏坚持着对资产给出极高的估值,为自己的投资加上杠杆,以期望获得更大的利益。

  “以目前股票市场的火爆,企业完全可以在股票市场完成大规模的融资,这导致他们对于向银行贷款申请经营性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小,但银行的盈利方式和对其人员业绩的考核还是传统的贷款导向,这就导致银行要么对企业将获得的贷款重新投入金融市场进行投机套利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要么选择将个人发展成他们的重点优质目标客户,但个人能够拿出来向银行进行抵押的资产种类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都知道,房屋产权几乎是绝大多数人所能拥有的最主要的大宗资产和主要投资渠道之一,相对其他资产来说,房屋产权也是相对更加安全的,这直接导致了倭国整个社会旺盛的房屋需求,也造成了该国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对比1956年,倭国的土地价值已经上涨了80~100倍!从我们拿到的数据来看,从1985开始计算到今年,倭国的银行贷款规模扩大了43%,其中对于房地产的贷款扩大了95%,根据大藏省发布的统计数据,这几年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为120兆日元,而其中一半来自银行。”

  郭钊德念完了这些分析资料,余彭夏立刻问道:“那么钊德,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就是,倭国整个金融业各领域已经高度契合在了一起互相影响,银行的钱大量流入房地产,企业的钱大量流入股市。而受日元升值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普遍出现了萎缩,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基本面每况愈下,以金融投资手段获利来弥补公司业绩下滑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做法,更有很多企业选择在海外低成本借钱,然后资金流入股市,再通过炒高股票价格后获利。这种明显的“carry trade”模式将整个社会经济的景气度与资产价格高度绑定,而后果就是,一旦资产价格出现问题,那就是山崩地裂式的连锁反应!”

  “保房价还是保经济!”

  这是谭振华的脑海中刹那间闪过的念头,合着华夏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整个社会都在热衷讨论的问题,不过是倭国80年代末所遇到问题的重演。

  郭钊德严肃地说完了这个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的结论,随即举例道:“就拿倭国著名的乳业巨头“养乐多”举例,其金融信托资金从1984年的19亿兆日元上升到了1987年的651亿兆日元,今年更是超过了1000亿兆日元,以其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其金融理财获得的利润超过了主营利润的3.7倍!说明这家公司已经从一家乳制品公司变成了一家实实在在的金融投资公司!”

  谭振华的脑海里顿时又闪过了一个前世耳熟能详的词汇“脱实向虚”,心中不禁感叹,金融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利用它、掌控它,让它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然而更多的人却会自觉不自觉地沦为它的奴隶。

  “要小心啊!”他暗暗地告诫自己,同时对郭、余二人说道:“货币只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货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货币只是发行方的信用凭证而已,会随着发行方信用的变化而变化,在我看来,真正的财富应该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农作物、淡水、矿产等这些基本要素,也包括人类利用这些基本要素的能力也就是科技实力,更包括研究和利用这些科技的人本身,所以我坚持我上一次的观点,我们从倭国撤出后,需要将手中掌握的这些货币尽快投资到这些真正的财富中去,那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更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自从上次谈话之后,我已经在这样做了。”郭钊德答道:“我们已经基本清空了在倭国的房产,正在逐步清空手中的股票,目前手里掌握了大量的日元现金,这些现金的数额比较巨大,所以兑换成美元以及其他国际储备货币并陆续从倭国撤出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我个人建议我们在倭国保留一部分资金,就像我之前分析的,如果倭国央行的政策导向不发生改变,那么多次加息以抑制通货膨胀是其最可能采取的手段,而加息的结果将导致融资成本的大幅增加,继而影响到人们对资产类产品的投资行动,我们都知道,目前倭国的资产类产品存在一个加了巨大杠杆的超级大泡沫,而这个泡沫的破灭会导致非常残酷的后果,整个倭国的经济都有可能因此而陷入难以自拔的衰退,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手里掌握的这些现金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倭国有不少企业掌握了领先的科技,也就是振华你说的真正的财富,我们也许有机会用极为便宜的价格将这些财富买下来。”

  谭振华再次为自己这位被业内外称之为“妖刀”的合作伙伴点了个大大的赞,郭钊德仅通过对经济数据和政策的解读,就得出了倭国将在不久之后陷入长期衰退的结论,很显然,他已经从当初那个企图宰自己一刀的金融“小骗子”成长了起来,进化成了真正的高手——也就是“顶级骗子”了。

  “我同意这个建议。”他答道。

  “我也同意。”余彭夏应道。

  “那么,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郭钊德道。

  统一了思想之后,自然是要讨论实际行动的,于是,谭振华终于抛出了他琢磨了很久,也令余彭夏和郭钊德张大了嘴几乎无法置信的方案。

  “既然苏俄已经在今年开放了银行业,那我们还等什么?钊德,我们是不是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拓展我们在那里的业务了?”他丢下了这颗石破天惊的炸弹。

  

第1364章 谈钱

  

  在 “红旗资本”香江总部召开的只有三人参加的这次秘密会议结束之后,谭振华就与郭钊德一起联袂飞往了慕尼黑,名义上当然是出席“红旗资本”欧洲总部的落成仪式。

  自从1987年“黑色星期一”事件发生以来,以西汉斯为主要突破口,“红旗资本”以及其旗下的“恒隆银行”就像“救世主”一样空降慕尼黑,并以该市为前进基地,趁着市场现金紧缺的时机,以金钱开路、挥舞着支票本大肆开疆拓土,很快就在欧洲腹心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西汉斯银行业内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按其营业规模来算,可以排进西汉斯前十五位,特别是在慕尼黑,“恒隆银行”与慕尼黑的主要企业几乎都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合作关系,而“红旗资本”更是成为了慕尼黑多家重量级企业的股东,有些甚至成为其董事会成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红旗资本”在此设立地区总部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好,BMW新总部落成,原先的老楼就被谭振华顺手接盘,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装修出新之后,于1989年11月8日正式揭幕,“红旗资本”的欧洲总部将和“恒隆银行”欧洲总部一同迁入这栋大厦,联署办公。

  对于慕尼黑市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大事件,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上,还第一次有来自华夏的企业在此设立如此庞大重要的机构,别的不说,仅“红旗资本”和“恒隆银行”在此设立欧洲总部后,直接提供的2千高薪工作以及间接带动的超过5千余工作岗位,就能让慕尼黑以及巴伐利亚州政府都为之弹冠相庆。

  要知道失业率和新增工作岗位这两个指标在西方社会经济学中是相当重要的数据,更是衡量官员执政政绩以及当地经济景气程度最直接的数据,当然也是影响他们能否在下一届的选举中继续执政的重要因素。

  再加上谭振华和郭钊德这两位,那现在都是在全球商业和金融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此次联袂而来,也体现了他们对这座欧洲总部的重视,是以,巴伐利亚州长和慕尼黑市长在受邀之后,都欣然出席了这座装修一新的总部大厦的揭幕仪式。

  只不过出乎谭、郭两人的意料的是,除了慕尼黑当地的主政官员、社会名流之外,在这次的揭幕仪式上,还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不速之客”。

  西汉斯新上任的财政部长西奥﹒威格尔居然也从首都波恩赶了过来并代表西汉斯政府、总理科尔以及他本人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并在揭幕仪式上即兴发表了一段简短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表示,这座总部大楼的启用是华夏与西汉斯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重要成果,也是两国之间的友谊日渐深厚的证明。

  台面上讲的都是场面话,不过谁都知道,这位财政部长此时此刻不期而至地出现在这里,其目的肯定不是参加一场揭幕仪式、说几句无关痛痒的漂亮废话那么简单。

  果然,在揭幕仪式之后“红旗资本”举办的答谢酒会上,西奥﹒威格尔就找上了谭振华并表示需要和他单独谈谈。

  这种要求当然是无法拒绝的。

  那么,和一国的财政部长能谈什么呢?

  当然是谈钱。

  准确地说,是谈借钱。

  有同学就要问了,西汉斯,那是整个欧洲大陆经济最好的国家了,在即将过去的1989年,其GDP总量有望超过1.6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而且其经济是建立在各种高附加价值的高端制造业基础上,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与财富,也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几个政府财政有盈余的国家之一、全球主要债权国之一,它怎么也要借钱了,而且,还是向谭振华这样一个外来户借钱?

  这就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谁让本届政府总理科尔胸怀大志,憋着一定要干成一桩名留青史的大事来着?

  科尔总理的理想当然就是实现两汉斯历史性的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说服5个与此有关的国家——米国、苏俄、高卢、不列颠以及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东汉斯。

  看起来这是一件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但科尔总理却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他手里掌握着一样非常重要的筹码——钱!

  科尔开始了他历史性的外交努力,首先要说服的,当然是本阵营的老大,米国。

  米国人对两汉斯的统一其实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们最初的条件只是,统一之后的汉斯必须留在西方阵营、加入北约、米国驻军;因为实现了这几条,东西两个汉斯的统一就可以视之为西汉斯对东汉斯的彻底吞并,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来说,是以米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对东方阵营的战争中获得的大胜,只要统一后的汉斯还在北约的框架之内,还有米军基地、有米国大兵驻守,以米国现在的国力,他还会怕汉斯人反上天去么?

  不过支持归支持,条件还是要谈地么,现在米国正在发起对整个东欧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战争,要收买那些国家的“精英”;要发动各种形式的罢工、游行示威;要开动各种宣传机器一面鼓吹西方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一面造谣抹黑现在的政府;要向各 “社会活动家”以及那些国家的社会各阶层许诺各种好处——虽然事后肯定可以赖掉一部分,但总归还是要支付一些的对不?

  这也是为了摧毁东汉斯人对本国的制度信心么,当然是对两汉斯统一有利的,西汉斯你不得掏点钱赞助一下?

  科尔表示:“……有道理,我给!”

  接下来就要说服苏俄。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要知道东汉斯可是整个东方阵营与西方阵营对峙的最前线,是苏俄人经营了几十年的堡垒和前进基地,光其在东汉斯的驻军就达到了惊人的38万之多,更在此修筑了无数永久、半永久性的工事、堆积了无数战争机器,“东汉斯国家人民军”号称整个华约之中战斗力仅次于苏俄的军队,更有威名赫赫的KGB座下第一大情报组织“史塔西”为耳目,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科尔表示:“……我加钱!”

  

第1365章 开源节流

  

  西奥﹒威格尔明确地告诉谭振华,西汉斯方面已经与葛尔班桥夫的特使有过多次接触,双方就苏俄军队撤离东汉斯已经达成了默契,其他事项也正在谈判中,同时,科尔总理预计将于明年3月访问莫斯科与葛尔班桥夫当面商谈此事。

  重生而来的谭振华当年对这段历史还真下过点功夫研究,无他,那几年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东欧阵营集体变色、苏俄一夜之间崩溃,这些都给华夏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本人也不例外,只不过有些事,身在局中之时很难看清,但等过了十年、二十年再回头看就能发现,当初的很多想法未免太过片面与幼稚。

  所以虽然西奥﹒威格尔没有明说,但谭振华其实是知道的,为了换取苏俄不反对两汉斯统一,西汉斯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比如,承诺向苏俄提供了一笔高达200亿马克的无息贷款,比如,为苏俄军队撤离东汉斯而支付了超过150亿马克的“行动经费”,再比如,永久放弃对“东普鲁士”(原属汉斯,二战后被苏俄占领,苏俄称之为加里宁格勒,现为罗刹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海外飞地,笔者注)的领土要求等等。

  光摆平这两个国家就花掉了那么多钱,可你别忘了,还有欧洲的两位邻居呢!

  先说高卢,这是一个与汉斯紧邻的欧洲大国,两国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但大家都知道高卢人战斗力的啊,如果没有女性或者外国英雄带领,高卢人就是实实在在的“欧洲战五渣”,两次世界大战都被汉斯欺负得不要不要的,举个白旗什么的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对两汉斯统一重新成为大国,那肯定是心怀疑虑的,高卢现任总统密特朗就公开宣称:“两个汉斯实现统一就是与整个欧洲作对,一切将会以战争结束!”而且除了口头警告外,密特朗还在今年密集出访欧洲各国,意图建立一个阻挠汉斯统一的联盟。

  比高卢人更坚定的反对者就是不列颠。众所周知,不列颠一向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简而言之,就是绝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以免对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它一贯的做法就是:一定要在欧洲搅风搅雨,闹得各国都不得安宁,而且惯于联弱抗强,因为一个分裂的欧洲才最符合不列颠的国家利益。

  这其实挺符合不列颠甘当“全球第一搅屎棍”的一贯做派的,所以萨切尔夫人与密特朗总统一拍即合,也向汉斯发出了“统一既战争”的恫吓,这两个国家也成为了“欧洲反汉斯统一战线”的核心。

  显然,要“收买”这两个国家,让他们在两汉斯统一这件事上闭嘴,也是要花上极大的代价的。

  除此之外,由于东汉斯与西汉斯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科尔政府还必须准备好一大笔钱来收买东汉斯1660多万人口的民心,免得统一之后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并引发政局动荡,这,显然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就算西汉斯这几年颇有积蓄,科尔政府也有捉襟见肘之感。

  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