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9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在“光谱别墅”停留了一个多星期,在这期间,郭钊德和余彭夏也专门来了一趟,并与赶来的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总经理维诺格拉多夫进行了多轮秘密谈判并达成了最终协议——香江恒隆银行将是这笔贷款的出借方,苏俄国家政府将是这笔贷款的承借方,具体操作流程则交由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执行,同时,该银行有为这笔贷款承担违约连带责任的义务。

  虽然达成了协议,但不管是郭钊德还是余彭夏都对这笔贷款心怀疑虑,在他们的观念里,苏俄国家政府是一个不值得信赖与合作的客户,而且这个客户掌握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使得贷款回收的工作变得相当艰难,有可能面临无法预料的风险。

  对此,谭振华没有解释,只是告诉他们,这笔贷款只是个开始,未来有可能有更多的此类贷款,不过他向他们保证,贷款回收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如果这些业务将来真的产生了坏账,他可以用他自己在“红旗基金”中的应得收益进行补偿。

  郭钊德和余彭夏断然拒绝了谭振华提出的补偿方案,事实上以他们两位现在的身家,10亿美金这样的损失完全承受得起,甚至更大也无所谓,而且他们非常清楚,没有谭振华,他们根本没可能获得这些财富,这个年轻人就是他们生命中的“贵人”,他和他们的命运早已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信任他,他也从未辜负过他们的信任,每当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刻,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他当成那个够资格做出最终决定的人,就像私下里聊天中郭钊德经常说的那样:“谭振华拥有一双能看透未来的双眼,所以,有时候他做的决定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甚至完全不符合正常逻辑,但我就算再怀疑也还是会选择按照他的判断来执行,因为事情最后的发展总是能证明他才是正确的。”

  完成了与苏俄的第一笔贷款的正常发放,谭振华与“光谱俱乐部”、与“圣殿骑士团”算是有了切实的合作关系,所谓“盟友关系”也终于从纸上谈兵变成了实际操作,同时,他也终于实质上开始插手苏俄事务。

  这是一个开始,那个帝国正在崩溃,有无数的掠食者正在盯着这头奄奄一息的巨兽,毫无疑问,巨兽死亡之后的尸体将成就这颗蓝星上所有食腐动物们有史以来最丰盛的一顿饕餮盛宴,至于能从这具尸体上抢夺到多少养分,就要看各家的手段了。

  ……

  倭国,东京港区芝浦一丁目1番1号,东芝总部大厦。

  藤尾增冈再次站在这栋熟悉的大厦门口的时候,心情无比复杂。

  他曾经也是每天进出这栋大厦的无数人中的一员,从他大学毕业进入东芝开始,他在这里工作了超过20年,也无数次设想过,会和经历类似的人一样,在这栋大厦里渡过全部的职业生涯,直到他在飞往米国的航班上巧遇了一个华夏的年轻人,从此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而那,已经是5年以前的事了。

  他还记得,那年他向公司提出辞呈的时候,HR的负责人和公司的高层领导们眼神中流露出的不解和怜悯——是的,藤尾增冈肯定那是怜悯,因为那时,还没有如今名声响彻全球的“矩阵实验室”,谭振华也只不过是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天才少年,在庞然大物般的东芝公司眼中,甚至连被当做对手的资格都没有,在人到中年的时候离开东芝、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安稳的职业,离乡背井去投奔这样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这人肯定是疯了。

  而那,也已经是4年多前的往事了。

  这一切值得吗?

  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

  每当回想起这段历史,藤尾增冈甚至都会后悔于没有在那趟航班上就答应那个向他发出了邀请的年轻人!

  这绝不仅仅因为这个年轻人给了他优厚的,数倍于东芝的报酬,更因为他切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但帮他建设了一座全天下最好最先进的微电子实验室,更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无论课题的进展是顺利还是遇到挫折,都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支持他、鼓励他,但有所求,必有回应,藤尾增冈觉得,能有这样的一位老板,恐怕,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梦想吧?

  与他怀着同样复杂心情的,还有张忠谋。

  由于“矩阵”实验室与多家倭国企业结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华芯微电子”有一半以上的产能是为这些倭国企业的需求而准备的,产品种类繁多,数字的、模拟的都有。

  特别是东芝,更是“华芯微电子”的大客户之一,因为东芝公司获得了MIPS的授权,可自行设计生产符合MIPS构架的CPU产品,而他们也喜欢这种相对拥有一定自主权的方式,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计算核心CPU,就是其在购买了授权之后,自行改进调整的产物,而这些芯片除在东芝自己拥有的半导体工厂生产之外,“华芯微电子”也承担了一部分的生产任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芯微电子”还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积累有限,由其首创的这种半导体代工模式,目前也还不是业界的主流,绝大多数的半导体行业领先企业特别是占据行业头部的大公司们,首先考虑的还是自行生产芯片,交给“华芯微电子”的那些订单,要么是“矩阵实验室”拥有知识产权的一些产品,比如东芝委托的CPU、索尼委托的CCD,要么是一些通用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芯片,比如各类功放、标准接口芯片,这说明,“半导体代工”这种模式尚未被普遍接受。

  张忠谋知道,要想彻底打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突破某个特殊的产品。

  这个产品,当然就是应用和影响最为广泛的DRAM芯片。

  但张忠谋也知道,相比已经占据了绝对市场优势的倭国、行业的首创者米国甚至这些年表现得咄咄逼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南高丽,“华芯微电子”在DRAM方面的积累都太薄弱了,如果没有正规的技术来源,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会被阻挡在由无数专利堆砌而成的技术壁垒之外,几乎无可能插足这块市场。

  除非出现奇迹。

  不过有个年轻人却告诉他,今天,就是见证奇迹的日子。

  “我们进去吧。”谭振华说道,笑容里充满了阳光和自信。

  

第1288章 烽烟

  

  “武石君,对埃里克的说法,你怎么看?”

  佐波正一的脸色很不好看,不过在他问向对面那位年约50出头、气质儒雅的学者时,还是努力保持着一贯的尊重和礼貌。

  这位学者也确实配得上佐波社长的这份态度,因为,他叫武石喜幸。

  武石喜幸,倭国最顶尖的半导体专家之一、与右高正俊、中村正、饭塚隆、奥泰二、川路昭合称为倭国半导体行业的“六璧”;在倭米“第一次DRAM战争”期间,任职倭国通产省组织的“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第三研究室室长,是战役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居功阙伟。

  也是现任的东芝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

  还曾经是藤尾增冈的顶头上司、直接领导者。

  就在刚才,武石喜幸陪同佐波正一与谭振华、张忠谋、藤尾增冈进行了一轮极端秘密的谈话。

  由于讨论的话题太过敏感,因此,参加了这轮谈话的仅仅只有这5人,而且东芝公司还为此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并经过了谭振华专程调来的专业团队的复核确认。

  双方之所以对这次的会议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谈论的内容,很有可能事关一场波及世界的战争的成败。

  史称“第二次DRAM战争”,此刻,正烽火连绵、厮杀正酣。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是米国唯一原创的高科技产业,也是奠定了米国科技霸权的基石之一,但是,在从70年代末打到80年代初的“第一次DRAM战争”中,米国的半导体霸权,却被来自倭国的挑战者们凭借举国体制一举击溃,从倭国率先推出集成度为155000支晶体管的64K容量DRAM开始,米国人在正面战场上的溃败就已经无法挽回了,而到倭国首先研制成功256K DRAM芯片并推向市场为止,米国由50家公司组建的半导体联盟被彻底击败,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85年,曾经的DRAM霸主,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2.9%英特尔公司完全彻底地退出了DRAM产业。

  但是,输掉了正面战场并不代表米国人输掉了整个战役,他们立刻动用手中的其他霸权开辟了全新的战场——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大幅度降低了倭国人通过技术领先而获得的产品价格优势;通过《倭米半导体协议》强迫倭国开放本国半导体市场、没收了倭国半导体产品在米国市场的定价权。

  不过让倭国人认为最难以忍受的,却不是以上这两条,而是米国人居然扶持了另一个同在东亚的竞争对手——南高丽。

  南高丽的崛起,恐怕是令整个倭国半导体行业所有从业人员最痛恨、最无法容忍的一件事了——在他们的眼中,那就是个小偷、骗子、强盗,根本没有充当竞争者的资格!

  倭国人为啥对南高丽如此痛恨?

  因为背信弃义。

  说起来,第一个在半导体行业对南高丽进行投资和扶持的,其实还不是米国人,而是倭国人自己。

  1969年,正是东芝公司帮助南高丽人建设了该国历史上第一座晶圆厂;同年,三星通过为三洋代工12英寸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产品,第一次进入半导体电子产业,并于1975年获得了三洋公司对其的技术转移。

  技术一到手,紧接着,南高丽人的骚操作就来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南高丽政府突然修改了外资投资法规的条款,对外资及合资品牌关闭了本国市场!

  东芝也好三洋也罢,当初肯转让技术,那是因为大家谈好了用市场换技术,现在技术我给了,市场呢?你特么的说关就关啊?这生意是怎么做的?还有没有王法了?

  然而思密达一贯的做法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们高喊着“身土不二”的口号,把当初客客气气请来的倭国人又生生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东芝、三洋只好全面退出了南高丽,前期巨大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两家公司也因此损失惨重。

  所以吧,要说倭国谁对南高丽人最感冒,肯定非东芝和三洋这两位莫属,也连带着整个倭国的半导体及电子行业对南高丽人恨得咬牙切齿。

  因此,当“第二次DRAM战争”拉开序幕,米国人换了打法,雇佣了南高丽充当冲锋在前的炮灰之后,倭国人立刻就下了狠手,打算借机一举将南高丽的半导体产业彻底扼杀——他们利用手中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发起了“闪电战”,对当时市场主流的256K芯片突然降价20%,以低于南高丽行业成本线的价格大规模抛售。

  这一战术几乎酿成了南高丽半导体产业的灭顶之灾,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年也就是1986年,仅三星一家公司在DRAM产品线上的亏损就高达3亿美元,整个公司都被连累得差点倒闭!

  俗话说,打了小的,出来老的,被打得半死的南高丽人当然要哭着找爸爸去的……

  这时候就看出米国人的老辣来了,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和硅谷的科技巨头联手,演绎了一幕又一幕让人叹为观止的大戏!

  首先,趁着三星遭受重创的机会,华尔街资本大举入侵,以极为便宜的价格拿到了三星大量股权,让这家公司变成了一家“总部在南高丽的华尔街企业。”

  这一幕可以叫做“趁虚而入”。

  既然已经是“自己人”了,那一切都好说,英特尔既然已经决定退出DRAM产业,那么,在该领域内拥有的所有知识产权对公司来说就不再有价值——全部卖给三星好了,至此,三星终于拥有了完整的DRAM产业基础知识产权。

  光有基础技术并不能解决企业的亏损问题,不过米国人有的是办法,他们一边无条件向三星开放半导体需求全球第一的米国市场,以IBM为首的DRAM采购大户将一张又一张的巨额订单甩向了南高丽;一边拿起了法律武器——《倭米半导体协议》中关于米国市场定价权的条款被祭了出来,倭国人杀伤力最大的那一招——价格优势,顿时被废。

  这一幕可以叫做“拉偏架”。

  于是在战争进行到第二年,也就是今年,1987年的时候,南高丽现代半导体(同学们更熟悉它现在的名称——海力士)、三星电子两家成功占领了米国30%的市场,价格也恢复到了南高丽企业的成本线上,两家企业借此实现扭亏为盈,度过了最艰难和危险的时刻。

  “第二次DRAM战争”,在米国人不择手段的干预下,胜负的天秤正向着不利于倭国半导体联盟的方向渐渐倾斜。

  这一点,不管是武石喜幸还是佐波正一都看得清清楚楚,东芝公司,可是倭国半导体联盟中的绝对主力,在1987年的当下,其半导体产业规模仅次于NEC,位列全球第二。

  “你觉得,埃里克他是在危言耸听吗?”佐波正一继续着自己的问题。

  

第1289章 他有钱啊

  

  “不,社长先生,我认为恰恰相反,埃里克说的那种情况,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武石喜幸严肃地答道。

  “哦?”佐波正一的眉头皱了皱,问道:“为什么?”

  “社长先生,在阐述我的理由之前,请先允许我对您,对公司说一声抱歉。”武石喜幸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冲着佐波正一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上身弯曲的程度绝对超过了90度。

  “武石君,你是为了藤尾君那件事吧。”佐波正一轻轻叹了口气道:“那件事不能完全怪你,是我们整个公司在决策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太看重眼前而忽略了未来,所以错过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且刚才藤尾君也亲口承认了,在遇到埃里克之前,他其实已经打算离开了,只不过他当时首选的目标是英特尔,遇到振华君完全是一个巧合。”

  “虽然您这样说,但我还是不能原谅我自己。”武石喜幸道:“毕竟我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是藤尾君的上司,对这件事负有直接责任。”

  “武石君,请不要再自责了,而且藤尾君虽然不再为我们东芝服务,但他现在是“矩阵”实验室的一员,微电子实验室的主任,我们的盟友,所以flash技术并未对我们东芝关上大门,刚才振华君也说了,这项技术对“矩阵”实验室的核心合作者是开放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其已经取得的成果上开发我们的产品,所以你就不必再纠结了,我们还是谈谈振华君对未来的预测吧。”

  “社长先生,这就是我要说的,从藤尾君这个教训上,我看到了振华君对行业未来的把握是非常敏锐的,他能在几年之前就准确预见到了flash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利用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不惜代价地招揽了藤尾君,并且为此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巨额投资,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了成果,这种能力,实在让人不得不佩服。”

  “是啊,振华君是一个非常让人敬佩的人。”佐波正一叹道:“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所以,我才会如此慎重地对待他的意见。”

  “而且他刚才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武石喜幸道:“南高丽之所以能在我们不惜代价的打击下缓过气来,无非是因为米国人从市场、技术、资金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支持,换句话说,我们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对手是由米国人和南高丽人组成的联军,从目前的形势看,南高丽企业已经在米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使得其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市场大后方,而在那个市场,我们倭国企业面临的是完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除非出现奇迹,这种情况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扭转,从趋势上来看,我们面临的经营环境只可能越来越恶劣,如果我们没有改变战局的手段,那么失败,的确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半导体产品,特别是DRAM,是需要巨大的销量来摊薄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佐波正一点头赞同道:“对这方面,我完全同意振华君的观点,我们急需开辟米国之外的市场立足点,否则,我们会越来越艰难。”

  “振华君认为,除米国市场之外,欧洲虽然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二大的需求市场,但这个市场因为国家众多、各国市场准入机制不统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同的原因,开拓起来非常复杂、需投入的成本也高,我方和南高丽方虽然都在竭力争取,但将其建设成大后方的可能性比不大,最后很可能形成相持的局面,谁都无法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对一点,我也非常赞同。”

  “看来,这就是你赞同振华君观点的主要原因了,你也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建设一个稳固的市场大后方,这是我们改变战局的最佳战术,而且,你和他都认为,华夏是最好的选择。”

  “是唯一的选择。”武石喜幸补充道:“社长先生,华夏显然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这个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其统一性,这一点与米国非常类似,而且对比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在这个市场上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华夏,至今尚未与南高丽建交,因此,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尽管一直在升温,但受到的限制依然很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少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在这一根本性的情况发生改变之前,做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我们将来的优势就越大。”

  佐波正一轻轻点了点头,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才又问道:“但是武石君,你知道振华君的条件的,说实话,那才是我为难的地方。”

  “社长先生说的是转让技术这件事吧。”武石喜幸道:“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开始解释道:“对于DRAM产品来说,从它被发明出来开始到今天,其工作原理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其实是制造它的工艺,随着工艺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在同样面积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以达到更大的容量,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是推动DRAM进化的主要动力,我们的基础技术知识产权,也是围绕着这些制造工艺而获取的。”

  佐波正一微微点头,对武石喜幸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于是武石喜幸继续说道:“那我们来看一看振华君旗下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华芯微电子”的状况,应当说,这家公司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起点很高,在为MIPS制造CPU、为索尼制造CCD以及为其他一些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制造各类芯片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强的工艺能力,它们所欠缺的,其实是突破DRAM行业多年累积起来的知识产权壁垒的手段以及为DRAM制造而专门研发的部分工艺,这是振华君找到我们合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与“华芯微电子”能够进行平等谈判的基础。”

  “这么说来,你认为,如果我们拒绝了振华君,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寻找别的,可以替代我们的合作者?”

  “虽然我这么说很不礼貌,但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武石喜幸无奈地答道:“在今天的会面之前,我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振华君过去的历史,发现他很少会执着于单独的解决办法,他今天既然如此郑重地与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可以想象得到,他必然在事前准备好了从我们这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时的备份方案。”

  佐波正一回想了一下与谭振华多次谈判的经过,不由得点头认可了武石喜幸的这个判断。

  “而且我得提醒您,社长先生,DRAM的制程工艺其实早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散了,仅我们倭国就有6家企业在从事DRAM的生产,我们东芝也只不过是在最尖端部分还保持领先而已,但这个领先优势正在慢慢变小;在米国,曾经被我们击败的50家半导体联盟已经有好几家的财务状况非常不好,本轮的金融危机又给了其重重的一击,而我们都知道,振华君有钱,他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武石喜幸的最后一句话击中了佐波正一的心事,他沉默了良久,最后发出了一声叹息:“是啊,振华君,他有钱啊!”

  

第1290章 尽力

  

  有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只要谭振华挥舞起支票本,全球这么多家基础技术潜在供应商中,一定会出现几个为了将手中的资源变现而不惜铤而走险的人物。

  意味着“矩阵实验室”有足够的资金维持高级别的投入水平,支撑起DRAM领域愈演愈烈的技术进步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