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80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王旭恭挂掉了电话,脸色越发古怪——不过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帮谭振华这个忙,他这是实在架不住这小子低声下气地摆功劳、讲道理兼软语相求,什么看在他过往对海军的微薄之功啦,什么他这么做也可以解决一些海军退役人员的就业问题啦,什么海军他除了王副司令也找不着人求啦什么什么的,绕得王旭恭昏头涨脑。

  不过想想其实这也是好事,从1985年开始的华夏大裁军,执行到今年在军队这方面是已经基本结束了,在这一轮裁军中,仅海军就撤裁了9.5万人之多(史实数据),但随着军队人员的精简逐渐完成,这头痛的事情也就转移到了地方——全军精简了超过一百万人,这一百万人的人事关系转交地方之后,各地都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安置,而华夏当前原本就面临着各地就业不足的巨大社会问题,这一下又压上来百万之众,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棒小伙,压力可想而知。

  谭振华这次虽然要的人不多,但好歹也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王旭恭身为海军航空兵的副司令员,也觉得这至少是为海军分忧了。再说了,很多被撤裁掉番号转业的海军官兵都是操船的好手,培养起来很不容易,这一下撤裁掉真是太可惜,而且他们掌握最熟练的技能就是操船,你让他们去做别的,恐怕一时半会的上手也难,要是谭振华的主意能奏效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还能为将来海军一旦需要动员的时候,保留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预备役老水手……

  想通了这些,王旭恭重新拿起了电话。

  

第1256章 要发达了

  

  王长松被叫到县人武部的时候,心中颇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这一次他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

  世代务农的王长松是家中长子,今年刚满30岁,从18岁入伍到去年退伍,他在海军整整服役了12年,几乎贡献了全部的青春,他在那里受训、成长,就连他刚出生不久孩子都被他取名为“海生”。

  他曾经是一名“037”艇的轮机手,他的艇舷号“282”。

  这是一艘让王长松无比骄傲的英雄之艇,隶属南海舰队,曾经在收复西沙群岛的战役中与另一条舷号“281”的同型号艇一起配合,击沉了来犯的南安南10号护卫舰“怒涛”号。

  可惜的是,那场让人心潮澎湃的海战发生在1974年,那时候他还没有入伍,所以只能在每次听到艇上参加过那次海战的老水手们吹逼的时候默默地在心里流下羡慕的口水,并暗自幻想能有一天,他也能像这些前辈一样英勇地战斗,用艇上装备的37毫米双联舰炮、14.5毫米双联重机枪甚至冲锋枪和手榴弹给那些狂妄的来犯之敌们“洗甲板”。

  虽然他知道,即便是真碰上了那样的战斗,他大概也只能窝在黑黝黝充满了机油味道的发动机舱里守着那4台小毛病不断的柴油发动机……

  但后来发生的一次意外,让他连这点幻想的快乐都没有了。

  在一次例行的出海巡逻中,他们的船再一次出了故障,身为轮机手,损管抢修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次抢修却让他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他被突然启动的柴油机飞溅出来的一个零件碎片击中,当场切断了左手的两根手指。

  茫茫大海之上,船上的医护兵只能给他做最基本的止血包扎处理,而当几天后他们回到母港再送他进医院,医生也只能遗憾地宣布,那两根手指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断指再植手术时间,他的左手也只能永远这样了。

  有了残疾,他再也不能出海了,部队经过仔细考虑,觉得他虽然有残疾,但对037艇的维护保养经验丰富,就这么放他退伍实在可惜,于是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调整了工作岗位,把他调到后勤部门,让他在驻泊港负责037艇的驻泊维护——但正是这一次的调动,让张长松上了1985年被撤裁的大名单。

  海军的撤裁动作很大,主管此事的刘司令员是个很有想法和魄力的人,正是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军队教育指导思想,也正是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海军开始着力培养具有高等学历的指挥官,自此之后,海军逐渐培养出了历史上第一代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飞行员、第一代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头衔的舰艇长,第一代“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复合型海上指挥员。

  而趁着这次大规模撤裁的机会,刘司令员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项重大改革,统一撤裁了原先三大舰队各自统属的后勤部,在海军总部增设第五大部——海军装备修理部,完成了从上到下组建体系完备的装备维修单位的机构建设,海军指挥体制和后勤装备保障体制均由四级简化为三级,大大提高了政令通达的效率,按照他自己的话形容,这是“办成了多少年来想办而没办到的事。”

  这一次对华夏海军体系建设影响深远的改革,也当然触及到了一些个体的利益,比如张长松。

  他没有高学历,70年代就入伍的他,虽然在常年的海上生涯中熟练掌握了037艇设备损管、保养和维修技术,但,这其实也不稀奇,和他同样水平,甚至比他还厉害的轮机手多了去了,而且他还身负残疾,只能在岸上负责后勤,而后勤部门则是这次撤裁调整的重灾区……

  张长松光荣退伍了,回到了家乡,按照政策,他可以得到组织上为他安排的一份工作——但,这一等,就是大半年。

  张长松知道自己的事情难办在哪里,他入伍前是农村户口,这就是一道坎,而且他擅长的是机修,可左手的残疾又让他无法像常人那样在工厂正常工作,而这两年退伍回乡的人又实在太多……

  有时候他也这样想:大不了,就像父亲一样,种一辈子地算了,工作虽然还没安排上,但至少生产队里给每家每户分责任田的时候倒也没少了他的名字,再说少两根手指,对种地的影响也不大,至少锄头还是拿得稳的——但这些话连他自己都骗不了,12年的风浪洗礼,他真的还能甘心在家种一辈子的地吗?

  他踏进了县人武部的大门,一进门就看见霍主任脸上的满面春风。

  平心而论,霍主任真是个不错的人,这大半年来也没少为他这工作的事操心,也曾经帮他联系了好几家单位,虽然最后都没成,但张长松心里还是感激他的。

  “长松,你来啦,坐,坐。”霍主任热情地招呼道:“今天找你来啊,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

  “天大的好消息?”张长松疑惑地问道:“霍主任,我能有什么 天大的好消息啊?”

  “当然是你工作的事情落实了。”霍主任一边笑,一边郑重地递给他一张纸:“长松你看,这是你的入职通知书,哎呀长松你是不知道啊,为了能帮你拿到这张通知书,我的腿都跑细了好几圈,嘴皮都说干了好几回呢,你知道吗?为了争取这次的几个名额啊,我们附近的好几个县,那都打破了头了!”

  张长松知道这是霍主任在他面前故意邀功,一份工作而已,能有这么夸张吗?

  心里这么想,不过嘴上他还是连声说着感激的话,直到他接过了那张通知书,凝神一看,顿时就傻眼了。

  在他的耳边,霍主任还在喋喋不休地絮叨着:“长松啊,这回你可真要发达啰,啧啧啧,去香江工作哎,人家都说了,这回的工资直接发港币,一天200,如果出海还有另外的补助,这一个月就有6000港币了呀,哎,6000港币,我得算算值多少人民币,哎呀,你这一个月比我两年挣的都多了啊!而且那可是外币哦,可以到省城的免税店里直接买东西的,长松,你这下算是发达了啊,将来可不能忘了我老霍……”

  

第1257章 来者不善

  

  张长松已经忘了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他只觉得,自己的脑子一直是晕乎乎的,完全不听使唤。

  这些,都是真的吗?自己这不会是在做白日梦吧?

  大腿上都被他自己掐出了淤青,那刺痛的感觉告诉他,这不是在做梦,他又一次拿出了揣在怀里的那张已经被他翻看了无数遍以至于内容都能背下来的薄薄纸片,再次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霍主任管这张纸叫入职通知书,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他,过几天去市里办手续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可千万不敢弄丢了。

  他的奇怪举动引起了妻子秀珍的注意,她走了过来,关切地问道:“长松哥,你怎么了?今天去县里是什么事啊?是不是工作的事情落实好了?”

  秀珍比他小两岁,也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按照文化人的说法,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玩伴,不过两人的结合却是在他参军之后,一次返乡探亲时,邻居李大妈撮合的产物。

  两人的恋爱经过平平无奇,双方家庭也知根知底,于是,在举办了一场既热闹又平凡的婚礼之后,秀珍成了他的媳妇,一名军嫂。

  张长松对媳妇秀珍既心怀感激,又有些愧疚,由于他的级别不够,秀珍没有随军的资格,结婚后只能留在家里,一边分担家里的农活,一边还要照顾两位老人,而他只有在休假期间才能回家陪伴她几天,让她真正享受到家的温暖和夫妻之间的温存。

  对这样长期分居的生活,妻子从来也没有过一句怨言,而在得知他因公负伤之后,也没有任何的抱怨,既没有嫌弃他,更没有撺掇他去向组织上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当知道他退伍之后,才表现出了一点欣喜,可这点欣喜,很快又被对他落实工作的困难程度的担忧所冲淡。

  “落实好了。”他答道,声音缥缈,仿佛不是发自自己的嗓子。

  “是什么工作?哪家厂?做什么的?一个月能给多少钱啊?”秀珍继续问道。

  “你自己看吧。”他将那张纸塞给了妻子。

  秀珍接过了那张入职通知书,然后,他就看见,妻子脸上的表情从平淡到惊讶,从惊讶到惊喜继而喜极而泣,然后不管不顾地大叫起来:“爸,妈,你们快来看啊,长松的工作落实了,天哪,这份工作的工资怎么会那么高啊……”

  家中顿时喧闹起来,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围拢了过来,他们传阅着那张纸,一边看一边交头接耳地议论,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不一会儿,家里的亲戚和街坊四邻也被惊动了,屋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再过一会儿,就连老村长都拄着拐杖颤悠悠地进了门……

  张长松只觉得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太过不真实,他也说不上来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情,而且越聚越多的村民们都很奇怪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张薄薄的纸片上,却对他这个当然的主角选择了无视,他默默地站起身,走到摇篮边,看着里面熟睡的那个粉嫩小娃娃,心中涌起了一阵无比复杂的感觉。

  他抱起了自己的儿子,也许是因为动作有些粗暴,儿子扭动了几下身体还张了张嘴,仿佛想要用哭泣宣泄自己的不满,他连忙将这个小人儿搂在了怀里,一边轻轻地拍打他一边向着门外走去,免得屋内越来越嘈杂的人声惊扰了他的睡眠,一边走,还一边用只有他自己和怀中的儿子才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呢喃:“海生啊,爸爸又要出海啦,这一次爸爸是为你出海,爸爸要去挣钱,挣很多很多钱,等爸爸挣到钱了,就给你买许许多多的玩具,等你长大了,还要送你去上最好的学校,咱们老张家,将来一定要出一个大学生……”

  张长松告别了妻子秀珍,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又亲了亲尚在熟睡的儿子海生,挥了挥手,转身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自己的眼眶中有一点湿润,而他透过车窗看见,刚才还表现得无比坚强的妻子秀珍,早已泣不成声……

  ……

  当张长松和与他同样一批被改变了命运的人一起来到了香江,看到了他们将来要在其上工作的那两条特殊的船,“鲁班”号和“墨翟”号,并惊叹于这两条船的古怪时,谭振华已经离开了香江,紧急飞往了伊堡。

  因为他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齐亚﹒哈克总统已经批准了由陆军和装备部联合提出的“85III式”坦克采购案、“红箭-8”反坦克导弹采购及生产线引进案,并同意与华夏方面就联合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方案展开进一步谈判,他甚至亲自将这款即将开始研制工作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命名为“哈立德”,其倾向性意见已经表露无疑。

  坏消息则是,在瓜达尔港口的开发问题上,他遇到了竞争对手。

  而且一来就是两个。

  米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简称“Unocal”,米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全球石油公司排名第46位,按照其股票价格,目前市值大约100亿美元。

  星家坡港务集团,简称“PSA”,全球第二大港口运营商,拥有遍布蓝星的250条航线并有全世界123个国家600个港口的经营管理权,旗下运营管理的“星家坡港”是这颗星球上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其控股股东为星家坡著名投资集团“淡马锡”。

  这两家实力雄厚、名声显赫的公司联袂而来,公开向巴铁政府提出要竞标瓜达尔港的开发权!

  谭振华在飞机上匆匆浏览了一遍这个由两家大型企业组建的竞标托拉斯的概况,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冷笑。

  来者不善啊,呵呵。

  PS: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网络上关于80年代末美国介入瓜达尔港项目竞争的企业都被描述为“大名鼎鼎的美国Uncol公司”,经多方查证,美国没有这样一家大名鼎鼎的公司,名称简写最近似也最符合逻辑的公司就是“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也有媒体译为“优尼科”公司,简称“Unocal”,纽交所股票代码“UCL”,网络资料疑似笔误再被“复制粘贴”后以讹传讹。

  另外,该公司还引发过二十一世纪初,中海油集团对其收购案,当时中海油为其报价185亿美元,当然,喜欢本书的睿智读者们都知道,这样的收购案根本不可能成功。

  本书中就以该公司为背景展开故事,是否合乎历史,嗯,且将就着吧。

  

第1258章 一拍即合

  

  再见到谭振华的时候,马哈穆德是有点尴尬的。

  虽然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他自问没做什么对不起谭振华这位异国兄弟的事情,还尽力促成了齐亚﹒哈克总统对谭振华参与的几大军工项目的合作,在他看来,这才是巴铁国家能保持稳定,走向强盛的正确之路。

  但可惜,巴铁国内有一些人并不这样想。

  他们认为,与华夏保持良好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只有紧靠米国这一世界第一军事和政治强国,才能保证巴铁的安全,而且他们还例举了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在苏俄入侵阿福汗之后,正是米国给了大量的军援以及通过其影响力为巴铁争取到了大量的联合国难民署以及各类民间慈善机构的援助,这才稳定住了边境线上的紧张局势、养活了难民营里那几百万张嗷嗷待哺之口。

  这一些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受到了以米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巴铁国内鼓吹的是全面开放、自由经济、言论自由、全民投票式的选举,对外则认为巴铁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是与米国的关系,在马哈穆德看来,这些人完全忘记了当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铁差点亡国是因为什么!

  巴铁投资联合委员会主席艾克塔特﹒谢里夫就是这群人中的代表。

  艾克塔特﹒谢里夫,看姓氏就知道,他出生于巴铁著名的两大政治豪门之一,谢里夫家族。该家族的大本营和根基是巴铁全国最富裕的省份旁遮普省,旁遮普省号称巴铁“粮仓”,其在巴铁国家中的地位类似华夏的江南省。

  谢里夫家族掌控的伊特法克集团是巴铁国内首屈一指的财团势力,业务遍布钢铁、纺织、制糖、农业等行业,几乎控制了整个旁遮普省的所有优势产业并延伸到全国。

  本书的读者们都知道,经济与政治,从来就是一体两面的,根本不可能分家,所以谢里夫家族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巴铁政坛上的一股重要力量,甚至还不止这些,谢里夫家族是巴铁第二大政党,穆盟中最大的派别——谢里夫派的领导者,这个派别的政治领袖名叫纳瓦兹·谢里夫,是现任谢里夫家族族长米安·穆罕默德·谢里夫的长子,同时他本人也是旁遮普省的当选首席部长(类似华夏省长的职务。)

  而这位现任谢里夫家族族长米安·穆罕默德·谢里夫,则是齐亚﹒哈克总统的座上宾、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之一。

  之所以演变成这种状况,当然是因为,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对抗巴铁国内的另一大政治豪门——布托家族。

  前文曾经介绍过,哈克总统是政变上台的,而且上台之后,还不顾国际国内的一片反对,执意处决了前政府首脑阿里﹒布托,为此与布托家族结下了血海深仇。

  其实深究起来,哈克他这也是无奈为之,因为布托家族的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如果不能铁腕处置,那,他这政变得来的总统,恐怕将面临政令不出总统府的尴尬状况。

  布托家族,巴铁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政治豪门家族,其根基在巴铁经济比较发达的信德省,是该省最大部族的首领家族,这个部族有多庞大呢?嗯,仅直系亲属成员就高达几十万人!

  这个家族的从政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巴分治之前,时任家族族长沙阿·纳瓦兹·布托是信德省的前身,尤纳加德邦的总理,并被不列颠国王乔治六世册封为爵士。1947年巴铁独立,纳瓦兹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这个家族走上了巴铁政坛,到1967年12月,在沙阿·纳瓦兹·布托之子,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的领导下,巴铁人民党创立,阿里﹒布托当选巴铁人民党党魁,他领导的人民党很快就成长为巴铁第一大政党,1971年阿里﹒布托参加大选,并连任巴铁总统、总理,直至1977年被齐亚﹒哈克发动政变推翻。

  尽管阿里﹒布托政权被推翻了,本人也被处以绞刑,但,其家族在巴铁国内经营几十年形成的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掌握了各级政权中的无数要害部门,并不时给齐亚﹒哈克推行政令设置各种障碍,无奈之下,哈克总统也只得认真学习华夏文化,来个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那么排名第二的谢里夫家族自然就成了他联合的主要对象。

  正好,谢里夫家族还和布托家族有仇……

  虽然出生大地主家族,但阿里﹒布托当年的治国理念其实挺理想主义的,在他执政期间,颁布了新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权,禁止种族和教派歧视,与此同时,他还是国有化政策的积极推进者,想要把银行、交通运输、钢铁等重要行业收归国有,还打算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这些政策的推行,无疑触动了身为大资本家的谢里夫家族的根本利益,在阿里﹒布托当政的那几年,也确实给谢里夫家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起亚﹒哈克刚伸出联合的橄榄枝,米安·穆罕默德·谢里夫就毫不犹豫地接了过去,而因为有了谢里夫的帮助,齐亚﹒哈克终于可以放心地清算布托家族遗留在巴铁政治体系中的残余势力了。

  当然,作为回报,哈克总统必须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给予谢里夫家族一定的好处。

  艾克塔特﹒谢里夫,谢里夫家族族长米安·穆罕默德·谢里夫的堂侄,就是这些好处的具体体现之一,他得到了“巴铁投资联合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掌管起了巴铁与国外资本接洽沟通和投资管理的具体事务。

  显然,这是一个美差。

  更显然的是,开发瓜达尔港这么重大的项目,其决策肯定会经过巴铁内部主要政治、经济领导者和实权人物之间的充分讨论,齐亚﹒哈克总统虽然是事实上的独裁者,也绝不可能真正做到一言九鼎,而只要这个计划曝光,就一定会迎来无数利益相关方的觊觎。

  因为但凡这种举国工程,其中必然蕴含了极大的利益和机会!

  这是一块肥肉,谢里夫家族怎么可能不动心?

  艾克塔特﹒谢里夫行动了,与找上门来的西方利益集团一拍即合。

  

第1259章 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