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7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第1238章 终极方案

  

  “咳咳,先生们,“红箭-8”,嗯,或者叫它“绿箭”的事暂时先聊到这里吧,我们的核心话题还没有结束呢!”

  谭振华的话提醒了还在双眼冒光围着“红箭-8”爱不释手地摸来看去的巴铁军事代表团众人,在他们的眼中,自从谭振华确认了这型导弹将能够在巴铁生产,并且愿意掏钱合资来干这件事之后,这东西就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是他们自己家里的宝贝,那自然是怎么看都看不够,越看越爱的。

  一套系统的价格10万美元,单发导弹的价格5万美元,这个价格虽然贵了点,但是,这是华夏直接以成品出口的价格,前期买上一些以备应急也就够了,后期等国产了,价格肯定可以下来不少,拿来换200万一辆的坦克,这交换比,怎么算都值,就算十发换一辆坦克也值得不要不要的,更何况国产之后,还能出口卖钱,不但能挣到钱,还能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加,大大摊薄投资成本,本国军队装备的价格还能进一步下降,简直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啊!

  这也就是华夏了,除了华夏,还有哪个国家能这样掏心掏肺地帮助巴铁建设自己的国防?

  不知不觉中,这些巴铁代表团的成员们心中对华夏的感觉又亲近了几分。

  趁热打铁,那是谭振华的拿手好戏,眼见此刻的气氛和情绪如此之好,他终于抛出了蓄谋已久的终极方案。

  “先生们,让我们回到正题,继续讨论“风暴2号”。”他环顾着重新落座的这些巴铁陆军的高级将领们朗声说道:“通过之前的对比,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风暴2号”在与T72的对抗中,可以算各有所长,交战中能否克敌制胜,关键要看战术的运用,T72在面对“风暴2号”的时候,并没有决定性的优势,最多能保证互相摧毁,而相比起来,M60就要差上一些了,以我的意见,M60不能保证在未来的几年中,巴铁方面能有足够的力量应对T72造成的威胁。”

  “但是在上次的实际试车中,“风暴2号”自身还是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能力而言,它同样也不能保证在未来几年,我们巴铁在坦克方面能有效应对印地的威胁。”尽管马哈穆德再一次被谭振华 “收买”,不过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在这种时候,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职责:“埃里克你要知道,印地装备的坦克总量数倍于我们巴铁,我们只有依靠在性能上取胜才能保持平衡。”

  谭振华点头道:“马哈穆德部长先生,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们巴铁可以先购买2-3个团的“风暴2号”正式量产型号应急,同时与我们共同开展在这型坦克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的工作,嗯,合作方式可以参照我们共同开展的“超级7”项目,准将先生,对这个项目你是非常熟悉的对不对?目前的进度你也了解吧?据我所知,首飞将在今年展开,我想,你们肯定能得到一款中意的战机,而我认为,这个模式也将适用于未来的坦克计划。”

  这又是一个出乎预料的建议,马哈穆德不由得沉吟了片刻后才到:“埃里克,你的意思,我们共同在“风暴2号”上发展出一型全新的主战坦克,同时,我们巴铁方面也能够分享这型坦克的知识产权,并能够独立生产它甚至销售它?”

  “当然,部长先生,我们是“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我们华夏对待巴铁,从来不是按照对待客户的标准,而是对待真心朋友的标准,我想你应该懂这之间的区别。”

  这时候穆沙拉夫再次插话问道:“那么埃里克,你认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呢?”

  “细分的技术有很多,我无法一一描述,不过坦克最主要的无非也就是所谓的“三大件”,火炮、装甲、动力三大核心,我们的发展计划也自然是围绕着这三方面进行的。”

  谭振华现学现卖、摇头晃脑地说道:“首先是火炮,经过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对T72上这门2A46火炮的研究,我们认为,这门炮的基础非常好,所以,我们有意对其进行仿制,经过初步测量计算和分析,我们认为,以当前华夏的能力,完全可以造得出来,甚至在升级了我们的制造能力之后,我们有可能造得比苏俄人更好!当然,随着这门炮共同推进的,还有一系列125口径的标准弹药的研制工作,这些我们都已经有了计划,很快就将按期开展,我说的火炮,包括T72上的那套全自动的装弹系统,实话实说,这套自动装弹系统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华夏已经决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一旦我们攻克了这个技术,我们的坦克上就可以减少一名乘员,实现3人车组,这对减小坦克的投影面积、增加其战场生存能力有非常大的好处,还能适当消减装甲兵的编制数量。”

  “那2A46的瞄准系统呢?你们没有计划吗?”

  “苏俄人的瞄准系统就是个笑话,到目前为止连行进间射击都做不到,他们来仿制我们的还差不多。”谭振华逮着机会自然要狠狠黑毛子一把:“我们的“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领先苏俄人整整一个时代,再给我们一点时间,解决一些车长协同、故障率高的小问题,T72在我们的坦克面前就是一盘菜。”

  谭振华的话再次引起了一片善意的笑声,其实巴铁人心里很清楚,华夏这次展示的这套“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的确很先进,其性能足以与西放主流产品抗衡,就是稳定性还不够而已,但这其实是可以解决的,需要的是加工工艺的提升,而这需要的是时间。

  “再说装甲。”谭振华继续说道:“在这里我需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兵器工业部申请、国家批准,我们将放开对你们巴铁的复合装甲的出口,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同意共同开发新型坦克的话,这型坦克将装备上复合装甲,在这里我可以透露一个数据,经过我们的实弹射击测试,这种装甲材料等效600毫米均质钢板,也就是说,哪怕交战距离到了1500米甚至1000米之内,装备了这型装甲的坦克也大概率能够正面抵御T72以2A46发射的3БМ42弹,先生们,我想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顿时骚动起来。

  

第1239章 本性难移谭振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发生坦克大决战那样的战役场景,双方数百辆坦克在数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对冲,那么,装备了这种复合装甲的巴铁战车可以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边把对面的T72挨个按在地上摩擦而只当对方打来的炮弹是在给自己挠痒痒!

  而由于T72无法在行进间射击,那么它就必须在高速运动中先停车再进行瞄准射击,这个动作的转换时长,可能需要十数秒甚至更久,那样一来,只要地形合适,看似威风凛凛的T72,可能连架在吉普车上的“绿箭-8”袭击小队都打不过……

  啊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啊!

  马哈穆德忽然想起了一场发生在缅玉的经典战役,那一次,巴铁有一个秘密技术支援小组曾经出现在战场上,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某支队伍学会驾驶并使用从伊克拉搞来的名为“石勒喀河”的秘密防空武器,尽管在那一次的战役中,这种秘密武器并没有出场,以至于缅玉政府军方面至今还不知道这件大杀器的存在,不过他们还有一些附带的小任务,比如,教会那些擅长丛林作战的战士们使用米制“毒刺”地对空导弹,比如,教会他们使用“红箭-73B”反坦克导弹。

  而就是那场战役,巴铁派出的技术支援小组成员们目睹了这些丛林战士们对“红箭-73B”的另类用法——他们驾驶着有一定越野能力的212吉普车,勇敢地向对面的钢铁洪流发起了冲锋,并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中,将其杀得落花流水……

  而且他还知道,就在今年初,CIA的某个游手好闲,但与他和谭振华都关系不错的探员,刚刚因为一次成功的出谋划策而得到了晋升和一枚勋章,以表彰他做出的杰出贡献——

  威尔·史密斯先生几乎原样照抄了缅玉这场战斗的战术,并将其提供给了CIA非洲局参考,而非洲局则因地制宜,将212吉普换成了在非洲大陆更加常见的丰田皮卡,把“红箭-73”换成了高卢制“米兰”反坦克导弹,哈桑﹒贾德将军就是采用了这种看书鲁莽而不讲理的战术,指挥着4000多连拖鞋都凑不齐给每只脚套上一只的,叫花子一样的“乍得国民军”,将来犯的由8000名士兵、300辆坦克、无数火箭炮(不要问我华夏产107火箭炮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的,毕竟这玩意号称游击队三大神器之一,满世界的哪儿哪儿都是)以及数十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和60余架固定翼战斗机组成的利笔亚入侵者杀得屁滚尿流……

  事后,西方军事专家门不但专门为这场战役起了一个“丰田战争”的名号用以纪念,更大吹特吹米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表现出的杰出的因地制宜制定战术的能力,并将其赞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战役之一,更有那不要脸的声称自己就是这种战术的原创作者……

  而听过从缅玉战场回来的队伍汇报的马哈穆德和在座相当多的巴铁陆军高级将领们却知道,这种战术真正的发明者,其实就是眼前这位正在卖力地向他们推销着新型坦克计划、“红箭-8”导弹的谭振华!

  鉴于在本时空,真正将这种战术首次运用于实战的人是谢力,而出主意的人是谭振华,所以二少爷也并没有否认的意思——他总不能说,他那主意是抄袭了发生在前世1987年的“乍得丰田战争”吧?

  一念至此,马哈穆德再看向谭振华的眼神便复杂古怪起来,这么缺德到冒烟的战术都能想得出来,这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坏主意是这位小朋友琢磨不出来的?

  而在他琢磨着这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念头的时候,穆沙拉夫已经开口问道:“埃里克先生,你的提议很有诱惑力,不过我想,这种即将开放给我们巴铁的复合装甲既然有那么好的性能,必然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吧?能说说代价是什么吗?”

  谭振华微笑着点点头道:“准将先生,你考虑问题非常全面,的确,这世界上的所有事都必须遵从这样的客观规律——想要得到更好的性能,必须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么,通常意义上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字——贵。”

  就知道这家伙本性难移。

  “不过目前这种复合装甲我们尚未进行大规模的量产,所以我现在也不能准确地预测批量装备后的价格,这个事恐怕还需要等一段时间以后再谈。”谭振华并没有现在就纠缠价格的意思,而是顺着自己的节奏往下走:“事实上在我们的计划中,除了在关键部位换装复合装甲外,我们还打算对“风暴2号”的整体防护性能做一次彻底的升级,目标是对比目前的状态,提高50%的战场生存能力,使其达到周边地区最顶级的防护水平,嗯,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除了贵之外,按这个计划,新型战车的作战重量我们估算要达到45吨左右,这是包括了升级成125毫米口径火炮增加的重量和弹药携带量的状态。”

  “45吨?!可是那样一来,你们的发动机怎么办?12150ZL只有537千瓦730马力,用这台发动机拖动45吨的坦克,这实在太不现实了,而你说的你们的新型发动机尚处于预研状态,这就表示,即便我们其他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也必须等待你们的新发动机成熟,埃里克,我记得刚开头的时候你就说了,新发至少需要4-5年,这么长的时间,这要是万一……”

  “穆沙拉夫准将阁下,就是考虑到有这种可能,我才会尽力说服了兵器工业部向你们开放了“红箭-8”的出口,甚至同意向你们转让生产线并进行技术授权。”谭振华诚恳地说道:“科研工作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不过也有好消息,据我所知,我们的液压传动、液压辅助转向与液压悬挂三大分系统最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我个人判断,传说中的“三液坦克”未来必将会变成现实,到时候我们的装甲兵会发现,他们驾驶这种坦克,会像驾驶一辆汽车那样的简单,不,应该说,仅就通过性和灵活性来说,将远胜于越野汽车的能力,先生们,我觉得即便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等上几年也是值得的。”

  “三液坦克,埃里克,你又一次让我吃惊了,这是真的吗?”

  

第1240章 我这是不是错觉

  

  “三液坦克”,指的是采用了液压传动、液压辅助转向与液压悬挂三大分系统的坦克,关心军事的读者们可能在某些视频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辆巨大的战车在原地缓缓转向,以自身为轴心,旋转过180度甚至360度。

  毫无疑问,具备这种能力的坦克,一定是“三液坦克”,其实这种能力也是衡量该坦克否踏入国际标准“第三代坦克”的硬指标之一,具备这种能力的坦克在战场运动和部署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复杂地形的通过性能更好,同时驾驶起来也更容易,最起码它的驾驶改为方向盘操控了,而不是需要搬动好几根操纵杆。

  你可别小看从操纵杆到方向盘的这一点进步,这是采用了液压辅助转向的工程体现,不但代表着坦克的操纵将更加灵活、操纵起来更加省力,也代表着培训一名合格的坦克车手将更加容易,而当真正遇到需要进行大规模动员的国战之时,这一点点的优势将使得新兵能够更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这种优势的累积,无疑对保持国家的战备能力是有巨大现实意义的。

  再说液压悬挂,简单来说,采用了液压悬挂仅仅一个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底盘高度的能力就是传统采用机械悬挂的坦克比不了的,而能够调节底盘高度也就意味着障碍地形的通过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而且采用液压悬挂后,车内乘员的舒适性与采用机械悬挂的坦克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异。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你乘坐三蹦子和奔驰高级轿车之间的区别……

  当然同时受益的还有安装在战车内的各种精密仪器,越是先进的坦克,其中安装的各种精密仪器就越多,其中有电子的,也有光学的,这些仪器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其实挺高的,当然要是你觉得你在飞驰的三蹦子里依然能做出完美的PPT就当咱啥也没说过……

  而液压传动则更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跨代式的。

  谭振华是这么解释其优越性的:“相比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至少具备8大优点。

  第一,液压传动能够在运行中实行无级调速,调速方便且调速范围比较大,可达100:1~2000:1。

  第二,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惯性小,结构紧凑,而且能传递较大的力或扭矩,这对重达40余吨且主要工作在低速大扭矩状态下的坦克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第三,液压传动工作相对平稳,反应快,冲击小,能高速启动,制动和换向。

  第四,液压传动装置的控制、调节比较简单,操纵比较方便、省力、易于实现自动化与电气控制配合使用能实现复杂的顺序动作和远程控制,在这里我可以透露一点最新的信息给你们,华夏研制的液压变速箱,从开始就是采用电气化控制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整车的动力系统数据化管理。

  第五,液压传动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系统如果超负载,油液经溢流阀流回油箱即可解除负载,且由于采用油液作为工作介质,能自行润滑,所以寿命长,且失效是下降曲线,基本不会像机械传动那样因为某个零件的损坏而出现突然失效的情况,这对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第六,液压传动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只要突破了技术门槛,更便于设计,制造和维护。

  第七,液压传动在回转、直线运动中的传动效率很高,高于机械传动且元件排列布置灵活。

  第八,液压传动中,由于功率损失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流动着的油带走,所以可避免在系统某些局部位置产生过度温升,这有益于坦克能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提高了其使用摩托小时数。

  有了这8大优点,液压传动系统才能够成为国际标准第三代坦克的标配。其实,这也是老毛子号称自家的T72是“第三代坦克”却被西方集团集体嗤之以鼻,说其最多只能算个“二代半”的根本原因。”

  对于谭振华时不时地黑毛子一把的言论,在座的各位巴铁军事代表团成员已经见怪不怪,而且他说的其实是公认的事实,只不过他们此刻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这方面,他们更关心的是“三液坦克”这种划代式的升级,什么时候能真正成为巴铁的装备,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对此,谭振华的解释是两手一摊:“很遗憾先生们,对我们华夏来说,突破“三液坦克”的技术瓶颈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项技术不但门槛高,花费的研制费用也高,将来搞成了能否出口,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定论,所以,我无法给你们一个准确的答复你们巴铁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技术,或者应该是我们华夏能够大批量装备之后吧,嗯,我觉得,以现在的进度,也许,十年?”

  尼玛你小子刚才吹得天花乱坠的现在把我们的胃口吊起来了然后告诉我们要等十年?

  这是听见了谭振华回答的一众巴铁代表团众人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在这其中,只有对他最为了解的马哈穆德心中叫苦:“卧槽,这人随随便便的,就又下了一个套啊,谭振华啊谭振华,你已经吊起了陆军这些大爷们的欲望,现在这么说,明显是……那个华夏成语怎么说来着?嗯,想起来了,是欲擒故纵啊,这是准备开口要钱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那个笑眯眯的小奸商开口了:“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不用等这么久的,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特么的我就知道!

  ……

  在回国的飞机上,穆萨拉夫忽然问马哈穆德:“部长,我怎么觉得这次来有点不对劲儿啊?我感觉和以前的几次大不一样。”

  马哈穆德心中跟明镜似的,不过,他现在可没办法说破这次的不一样完全是因为多了那个小奸商的原因,而是装傻反问道:“你说怎么不一样了?”

  “你看啊,我们这次来,原本是来看T72并再次考察“风暴2号”性能的,但结果呢,我们现在谈成的协议,不但要买下3个团的“风暴2号”,哦,现在叫“85III”型坦克应急,还买下了2千发“红箭-8”和一条生产线,另外我们还同意加入新型坦克的研制计划并愿意为此支付一大笔科研费用,虽然这些都是好东西,最后的协议也还需要总统阁下同意,但按照我的估计,总统先生十有八九会批准的,这样算下来,我们可一下子草签了4个多亿美金的超大采购单了啊?我怎么忽然有种上了当的感觉,部长先生你告诉我,我这是不是错觉?”

  ……

  

第1241章 心肠稍微黑了点儿

  

  疯狂shopping之后满载而归的巴铁军事代表团此刻的心情应该是痛并快乐着的,不过在5617厂的会议室中,此刻正是人声鼎沸、一片欢声笑语。

  一口气以一百万美元的单价卖出去三个团276辆“风暴2号”的正式量产型号“85III”型主战坦克,2.76亿美元的合同总额,这妥妥的是兵器工业部最近几年接下的最大订单了,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谭二居然还忽悠着巴铁人参与了在“风暴2号”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升级的计划,5年2500万美元的投资,条件是共享部分知识产权以及在新型号通过验收后,帮助巴铁在其境内建设一条该型坦克的组装线——这不是别人花钱,帮自己家搞技术研发和升级的好事吗?

  还有原来根本没想到的,出口500套“红箭-8”全系统、2000枚导弹外加一条组装线的价值1.25亿的生意!

  到了此时此刻,包括祝宇森在内的众人才完全认可,李立清副部长千方百计找来的这位“外援”,那是“真﹒带货小王子”,一出手,就搞定了巴铁且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他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看破并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介绍商品卖点时的推销技巧以及亲自下场“拿生命装逼”的职业精神,都让众人叹为观止。

  就是心肠稍微黑了点儿……

  这笔生意,谭振华明确提出不要任何报酬,就连那三辆他自己掏腰包买来的T72都算奉送,只是要求了两条——第一,那条准备在巴铁境内建设的“红箭-8”生产线,兵器工业部得免费赠送;好吧,这倒也合情合理,那只是一条装配线,并不包括最核心的那几样部件比如导引头、控制盒、火箭发动机等的产线,所以算起来其实真心不值几个钱,至少没有3辆T72来得值钱,更别提谭振华狮子大开口一样的向巴铁报价1千万美金了,真算细账1千万人民币都不一定值,这个条件完全可以答应,可第二条就有点让人肉痛了。

  谭振华提出的第二条就是,正在研发的“三液坦克”中的“三液”系统,必须共享知识产权,他享有民用市场的独家使用权限,换句话说,东西搞出来了,他有权对其民用化并在市场上销售。

  谁不知道这“三液”都是好东西啊?这“三液”可不光能用在坦克上,非铺装路面使用的各类工程和矿山机械也全都用得着,还有大吨位的载重卡车上也用得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份协议一落地,谭振华就算为将来拿到通向这片原先完全被进口产品垄断市场的通行证铺就了一条坦途。

  但这本来也是兵器工业部希望将来能进军的领域,现在一把都让给了谭振华,能不肉痛吗?

  好在谭振华一向的原则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他提出,如果兵器工业部将来想要进军该领域,那么,双方可以探讨各种形式的合作,技术授权、合资这些都是可以的,当然言下之意,想抛开他单干,那是不行滴。

  李立清权衡了良久,最后终于痛下决心,同意了谭振华的这两个条件,他认为,将来兵器工业部真的要将这“三液”的技术民用化、产业化,说不得还真得借助谭振华的力量,别的不说,就凭他的资金实力、人脉以及在这次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货能力,合作,说不定才是这些技术真正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正确选择。

  如此,皆大欢喜,于是在九原这个风格粗犷的西北城市,谭二再一次酩酊大醉、人事不知……

  第二天早上醒来,谭二扶着头痛欲裂的额头,懵懂了半天才终于回忆起了一点昨晚抱着马桶疯狂呕吐的惨状不由得心中苦笑,这华夏的酒文化还真是,让人无可奈何啊,好在今天终于结束了,可以走了吧?杨院士还在魔都等着自己呢,这几天也没通个电话,不知道宜昌船舶柴油机厂那档子事儿他帮忙沟通得怎么样了,要不等会儿就飞魔都?

  不过他的行程总是这样,七岔八岔的,总有人来插队,这也怪他投资的项目是在太多了,需要他关心的事情也实在太多了。

  这一次插进来的,却是一件大好事,而且,是他已经盼望了很久很久的大好事。

  哈冰市,王集山见到他的第一句就是:“振华,我们终于成功了!”

  与初次见面相比,王集山显然苍老了不少。

  岁月不饶人,王教授今年60有1,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是因为他手里有一个重要的,而且能为学校带来持续可观科研经费的课题,所以哈工大在他退休那年对他“返聘”,不但保留了所有的待遇,还特别给他单辟了一座实验室,这座实验室门前的铜牌上铭刻着“王集山电化学实验室”的醒目字样,显示着实验室的主人在学校内非同一般的地位。

  老归老,王集山的精神头可是越发健旺了,满头白发之下是红光满面,他的实验室里也是一片兴旺的景象,穿着白大褂来来往往的年轻面庞少说也有十几个,这些都是他的嫡传弟子,跟着他攻读研究生的,比当初小猫两三只……好吧其实就两跟班的凄凉场景强出了千里万里,由此可见,王集山现在两边的事业都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顺便提一句,王集山当初的两个跟班,其中一个心眼灵活的魏旭,现在已经正式接任了新成立的“闻州华青集团”下属的“华青电能”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而另一位岳乐则在毕业之后,留校当了老师,接过了培养下一代专业人才的教鞭。当然,谭振华既不会忘记他的功绩,又想与王集山的这系人马牢牢绑定,以获得一个稳定的人才获取通道,所以,早早就与岳乐签订了另外的一份合同,聘任岳乐为“华青电能”与哈工大联合组建的“华青电化学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在去年刚刚获批为国家级实验室,同时也是哈工大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

  这些都是题外话,能让现在真当得上“日理万机”这词儿的谭振华急匆匆而来,并能让王集山兴奋如厮的,当然只有那件让他们魂牵梦萦多年的,能够彻底改变人类科技发展史的划时代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