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5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好吧,这也是一个“技术性”说法,其实就是他打算躺倒了挨锤,无非就是琢磨一下用哪一个姿势挨锤能舒服点而已。

  “首长请指示,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一定做到。”谭振华铿锵有力地回答了林琥,那表情无比的真诚,不过对他非常熟悉的陈义坚还是听出了这话里的言下之意——谭小子明明说的是:“真要做不到也不能怪我啊,那肯定是超出了咱的能力范围了。”

  第一次与谭振华打交道的林琥对这个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于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鹞这款战机,当年胡克爵士第一次到华夏来的时候,就曾经向我们推销过,不过,当时我们认为,这款战机不太符合我们作战体系的要求,价格也稍微贵了点,所以没有将其作为重点考察的产品,不过现在看来,这型飞机也有其适用之处,比如,对前线机场的环境要求比较低,而且我们知道,印地方面已经装备了这型战机40架,所以,我们空军方面也有意多了解一些这型战机,这不正好你已经买了一个大队的战机了吗?我们就打算派几名飞行员过去试飞一下这飞机,这事绝对在小谭总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吧?”

  听说是这么个要求,谭振华顿时大大松了一口气——这12架宝贝战机可是接下来他执行某项出格行动的杀手锏,他是真怕空军方面忽然要他转个手啥的,现在听说只是要试飞,那有什么问题?顶多消耗一点飞行小时罢了,这对谭振华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至于不列颠方面,更恐怕会对这次华夏空军组织的试飞行动抱有十二万分的支持和期待——这要是万一,华夏空军在试飞之后觉得这飞机不错,也买上一些呢?可不就做成一笔大买卖了?

  正当他就准备顺嘴答应下林大首长的这“半个人情”好凑齐一个整数的时候,一边的王大首长却抢先开口了:“振华啊,林首长说的这个事其实我也正想找你呢,结果被他抢了个先,不过这事按理来说其实还是我们海军的事——我听说你买的是“海鹞”对不对?嗯,有这个机会,让我们的飞行员也去试试呗?”

  林大首长一听就不乐意了,立刻道:“我说王首长,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啊,这次明明是我先向振华提出来的,怎么就又变成你们海军的事了?你这不明摆着是来截胡的么?”

  王大首长好整以暇地答道:“怎么就不是我们海军的事了?林首长我问你,印地装备的“海鹞”,它是陆基的呀还是海基的呀?”

  “这个,好像听说是装备在他们的航母上的。”

  王大首长一拍大腿道:“着啊,你看,印地购买的“海鹞”战机,是装备在他们的“维拉特”号航母上的,说起这“维拉特”航母吧,其实就是印地人买的不列颠海军退役的“竞技神”号航母,这艘船乃是1953年下水,参加过1982年的马岛战役,1985年从不列颠海军除役,接着卖给了印地……算了,跟你说这些你也不明白,最关键的是,印地人买的是“海鹞”战机,而我听说了,小谭总买的也是“海鹞”战机,你看看这飞机,啧啧,“海鹞”哎,名字起得明明白白的,就是海军的战机,我说这是我们海军的事有什么问题?”

  被王旭恭这么一番抢白,就连林琥都觉得有那么一点道理——不对,咱们可是空军,是事事争先的空军哎,怎么能在天上飞的家伙什上落在海军的后面?那还要脸不要了?

  于是,林大首长大手一挥道:“王首长,我不跟你扯这些有的没的,这事是我跟小谭总的事儿,与你没关系,你要是也想派人去飞这飞机,自去和小谭总慢慢商量,但今天是我先向小谭总提出来的要求,所以得他先答应我,你啊,慢慢后面排队去。”

  得,这位明显还惦记着要报买“飞豹”不得不在海军后面排队的“一箭之仇”呢!

  “排不排队的您林大首长说了可不算。”王副司令笑眯眯地说道:“这飞机可是人家小谭总的,得人家说了才算,他可还没打答应你呢。”他转向了谭振华道:“振华,我说的对吧?”

  谭振华一抱脑袋一缩脖:“两位首长别争了,您二位神仙打架,求高抬贵手放过我这凡人吧,反正这些飞机都在卡拉奇,我这就去给乔德里少校打招呼,您二位派的人随时去了随时飞,想飞几次飞几次,想飞多久飞多久,所有的费用都是我来。”

  等他这话说完,就见王、林两位首长对望一眼,忽然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谭振华只觉脑子一阵清明,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惨嚎——上当了!

  于此同时,王、林两位大首长的心中也不免闪过了一个念头:“这江湖人称的“小狐狸”谭振华,也不过如此么,你看,咱们两个一个红脸儿一个白脸儿的,不就立马让这头油滑的“小狐狸”就范了?”

  只有一直冷眼旁观的陈义坚注意到了,在某一个瞬间,谭振华的嘴角曾经浮现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然而,那一抹微笑只在他的嘴角停留了刹那就消失不见。

  谭振华,他真的上当了吗?

  ……

  

第1158章 华山

  

  谭振华是不是真的上当了,在1987年的春天里,恐怕除了他本人,没人知道答案,不过一年之后的某天,各人的反应是这样子的——

  王旭恭一边满脸抑制不住的笑容一边却拍着桌子喘着粗气对着话筒吼道:“说,谭小子,你是不是早就算计到了会有今天?!”

  林琥放下了手中的简报,站起身来踱步到了窗边,望着窗外枝头新抽出的嫩芽,嘴角却不由得浮现出来一抹微笑,似是欣慰,又似是自嘲,嘴里呢喃道:“这头狡猾的小狐狸!”

  陈义坚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内,把他与谭振华从认识到现在的所有经过都仔仔细细地捋了一遍,思来想去,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盛,这个谭振华,难道从认识自己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在筹划着今天这一幕吗?这怎么可能呢?他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谭振华的回答是一致的,坚定的,斩钉截铁的:“这一切都只是巧合!”

  ……

  既然来到了西京,那么西航发是一定要去逛一圈的,这里可是谭振华最关注的地方之一,也是他所有事业核心中的核心,也是他目前在军工领域的投资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而当他踏进了西航发厂大门的时候,却看见了正匆匆从门内走出的吴达观老爷子,老爷子的表情兴奋中带着急迫,看见了谭振华顿时大喜,上前一把攥住了他的手拖着就往外走一边说道:“振华,你来的正好,走,跟我走一趟。”

  “呃,吴老您这么急匆匆的,是要去哪儿?”

  “去哪儿?当然是去机场,走走走,赶紧的,再晚就赶不上航班了。”

  “吴老您慢着点儿,航班不航班的有什么打紧,我刚接到通知,我那架私人飞机已经改回来了,随时能还给我,我这就领着您去尝尝鲜儿……”

  当谭振华和吴达观两人踏进了位于西蜀省江油市的3624所也就是华夏燃气涡轮院的大门时,一眼就见到了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刘大想一行人。

  吴达观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年纪和辈份,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了刘大想的手使劲摇了摇,激动地问道:“大想,成功了?”

  刘大想的眼中满是自豪:“吴老,我们就还差最后一步了!”

  “走,带我去看看!”

  “好!”

  两人转身,手挽着手径自直奔一座高耸的厂房而去,竟然把同来的谭振华完全撇在了一边。

  谭振华只好自嘲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心中吐槽:难道自己是透明的?这么大一个活人,还是掏了无数真金白银的大金主,居然就这么被人完全视而不见了。

  不过看着那位行走如飞的老人飘飞的白发和那位中年人头顶上的星星点点,他的心中又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感情,有感慨,有钦佩,有敬重,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走进了高高的厂房,一股浓重的烧灼味顿时铺面而来,不过三人好像都对此不甚在意,目光齐齐聚焦在了正当中架子上安放的一台巨大的圆柱形物体上。

  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巨大的身体上被绵密而齐整的各种管线覆盖着,散发着幽幽的金属光泽,而在谭振华的眼中,这散发的分明是现代科技之光!

  这是一台航空发动机。

  谭振华知道,这就是燃气涡轮院与不列颠罗罗公司联合研制的“斯贝RB168-Mk807”发动机的加力版本,而它在华夏有一个威武雄壮的新名字——华山!

  华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其峰南连秦岭,北瞰黄渭,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华夏之“华”,源于华山,此山被中山先生称为“华夏之根”。

  而眼前这部脱胎于“斯贝”,也就是华夏称之为“秦岭”的航空发动机,一经谭振华提名,当即就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华山”之名,既体现了这部发动机对华夏的重大意义,又点出了它与“秦岭”系列的渊源,得此名,实至名归。

  “这部发动机全长4230毫米,最大直径1004毫米,交付质量1320千克,最大军用推力5吨,最大加力推力8.25吨,推重比6.25,加力比1.10-1.65,全寿命达到了1500小时,首翻寿命500小时,涡轮进口温度1155摄氏度,中间状态耗油率为0.676 kg/(daN·h),最大加力状态耗油率为2.218 kg/(daN·h)……

  耳畔传来了刘大想的介绍,他如数家珍般一项项宣布着这台凝聚了全体燃气涡轮院心血的杰出作品的参数,话语中透露出了无比的自豪。

  他当然有资格自豪。

  “华山”发动机虽然是从“斯贝RB168-Mk807”发动机发展而来,但其原始型号原本是一台无加力的发动机,要知道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异常复杂,任何一项参数的变更,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基本型号上增加一个加力燃烧室,绝不是“焊”上一段燃烧管那么简单,牵涉到了几乎所有发动机核心参数的调整和适配,其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比从头设计一款全新的发动机也简单不了多少,换言之,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从这台发动机的初始设计思想开始,将其所有的设计要素和原理都完全吃透才有可能。

  这里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在另一个时空,二十一世纪初,华夏从乌克栏购买了AI-222-25这款发动机用于新一代的教练机,不过这个型号的发动机也是没有加力燃烧室的,为了适应第三代教练机的实际需求,华夏方面要求这款发动机的出品方乌克栏扎波罗热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动力公司在这型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加力燃烧室,可为这么一台相对简单的小推力涡扇发动机增加一个加力燃烧室,乌克栏方面足足折腾了十多年都没整瓷实。

  当然,影响这个项目进度的,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乌克栏动荡的政局和大量专业人才的流失应该背最大的锅,但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一台航空发动机进行重大改进的复杂性和难度。

  而在本时空,按照刘大想当初对谭振华的建议,这台联合研制的“华山”发动机项目主要都是由华夏方面主导的,绝大多数的实验也都在华夏进行,从他接手这个项目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一千多个日夜的光阴。

  “虽然这台发动机的推重比离我们希望的超过7的目标还有距离,不过以现在的性能,我们认为已经可以取代绝大多数我国现役的涡喷发动机,现在,我们已经累计了超过万余小时的地面和高空台试验时间,经国家批准,“华山”发动机即将正式进行装机飞行测试,测试机将选用一架“歼8”改装,首先是单发测试,然后进行双发换装测试,不过我们国家今年刚颁布了最新的GJB241-87暨“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这部新标准大量参考了米国军标,与以前我国所承袭的苏俄军标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最终通过国家验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预计再通过2-3年的努力,我们的这型“华山”发动机将真正进入成熟、堪用的状态。”

  等说完了这些,刘大想才终于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得转脸对谭振华抱歉地一笑道:“哦对了,小谭总,刚才说得兴起,一时忘了感谢你了,没有你,我们这个项目决不会进行得这么顺畅。”

  谭振华一撇嘴,得,您可终于想起我来了。

  

第1159章 机海战术

  

  这功劳吧,谭振华可一点都没打算谦让。

  前文曾经介绍过,一台航空发动机,从初始设计开始一直到最终成熟可用,期间需要烧掉海量的金钱和时间(见本书第四卷第829章《航发穷三代》),比如以航发界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米国人的经验,从研制核心机开始走完一遍新航发的全部研制流程,通常需要花费十几万个小时的试验时间。

  这十几万个小时当然是分布在发动机研制的各个环节上,其中耗时最久的,其实是最前和最后的两个环节,也就是核心机的研制环节以及最终整机的各种工况测试环节。

  对于眼前的这部“华山”发动机来说,走了一个捷径,因为它采用的是一部现成的,久经考验的核心机——斯贝MK555,在谭振华与罗罗公司的合同中,这款发动机的所有技术资料都是需要向华夏方面公开的,包括当初研制这款核心机时的所有试验数据,这就大大节省了华夏方面对这台发动机进行进一步研究发展时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和试验。

  而核心机,毫无疑问是整台航发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对于研制整台发动机来说,在核心机上耗费的时间和其他资源相应也是最高的。

  省略了核心机的研制过程,大大缩短了“华山”发动机的研制时间,不过即便是如此,为了给这台已经成熟的发动机加上一截加力燃烧室,刘大想和他的团队也已经耗费了超过万余小时的试验时间。

  这么长的试验时间,要放在以前那种工作状态,没有十来年根本就做不完,毕竟不光是试验需要花时间,查找问题、调整改进设计、生产新的零配件这些都是需要辅助时间的,这也是研制一台新航发需要漫长时间有时候甚至熬白一代人头发的原因。

  你就比如前文曾经提到过的,刘大想此刻正承担的那个国家课题,也就是著名的“高推预研”项目,此项目从1980年开始预研,1990年国家正式立项,1994年“先进中推核心机”完成国家阶段性验收,1997年达到稳定状态,国家批准进行下一步中推验证机的整机研制任务,直到最后于1999年下马,这还没有走完一部航发的研制所有历程就已经过去了20年,如果真的走完全部过程,让这部中推航发达到成熟可用的状态,恐怕需要30年甚至更久。

  有同学就要问了,研制一部航发需要30年?说笑吧?那米国人那些先进的航发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嗯,这个么,不得不承认,米国人在这方面的底子实在是太厚实了。

  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其涉及的领域横跨基础材料学、热力学、动力学、精密加工、液压、自动控制、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要研发这样一台设备,需要整个国家的科研及工业体系的支撑,在这些方面积累深厚的米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它还能获得整个西方国家先进工业体系的资源为己用,比如,采购汉斯最先进的机床、获得其最好的精密轴承、拿到倭国最高标号的碳纤维、买下不列颠最新的航发基础研究专利等等等等。

  在这些基础之上,米国人为了能赢得冷战对苏俄的胜利,又舍得大把花钱地在各个尖端领域玩命烧钱,用海量的试验堆出了庞大的数据库,在无数的试错中才终于趟出了一条路。

  这么说吧,这条路,就是米国人用无数美元堆积起来的。

  可即便是这样,在航发领域,米国人也曾经多次采坑,你就比如,当年F15量产初期,其上装备的普惠F100-100发动机就曾经遇到过大麻烦,从1974年到1979年,1100台该型发动机在25万个飞行小时中就创造了660次喘振造成飞机失速的记录,经常是一开加力就熄火,导致装备了该型发动机的F15战机荣获了“机库皇后”的美名。

  在航发领域,没有“弯道超车”的捷径可走,唯一可行的路,就是老老实实地烧,用海量的测试实验“堆”数据,最后“堆”出一个最佳结果。

  恐怕唯一可行的节省时间的办法,就是谭振华现在采用的,和米国人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方法——烧钱,拼命地烧钱买时间!

  不就是要堆数据么?咱们换个思路,从“单核”计算升级到“多核”并行,只要“总线”足够宽,多大的数据吞吐量都给你堆出来!

  玩“人海战术”咱华夏什么时候怂过?这次只不过稍稍改头换面了一下,换成了“机海”战术而已!

  当年华夏搞“910工程”,也就是那台不成功的“涡扇6”,从1964年开始到1983年下马,将近20年时间,一共也就制造了10台试验样机,可这次呢?

  按硬成本计价超过300万一台的样机,谭振华一口气就给整了70台,仅此一项,他就投入了2亿多人民币!

  再加上材料研制、试验消耗、设备改造、人员工资奖金、配套企业各类技术研发等其他各方面的投入,在谭振华自己的小账本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为了“华山”的今天,4年时间,他已经花掉了8亿多人民币,这可是在80年代的8亿!

  这钱,比刘大想现在正在推进的国家投资的“高推预研”项目从1980年至今花掉的经费要多出了N个数量级!

  要知道,在上一个时空,华夏历经20年搞出来的“飞豹”也只不过才花了堪堪10亿人民币而已。

  如此豪阔地大手笔投入,搞得主持这个项目的刘大想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当年他曾经严正警告过谭振华,搞航发,这是一个“烧钱不眨眼”的深坑,可他是真没想到,这位谭财主,是真打算用钞票把这坑给填满啊,几亿几亿的钞票花出去,连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要知道,同期平行推进的,还有一个“TF41”,也就是“秦岭II”、一个“MK606”国产化项目呢!

  这小子,怎么会这么有钱的?他不会是打劫了哪个国家的国库了吧?

  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大想的脑海里偶尔会冒出来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一冒头,就会被他自嘲地认为这也太不靠谱了并抛诸脑后。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猜对了,谭二的确打劫了别家的国库,而且还不止一次,其中还有一个现在进行时……

  

第1160章 要发财,带带我

  

  “华山”发动机在经过了严格的地面以及高空台测试后,终于即将进入最后一阶段的实际装机测试,这是一个好消息,而随着这台发动机研制工作的稳步推进,由蓉城3611所、蓉城飞机制造厂、巴铁和谭振华共同投资的“超七”项目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研制一款基于“歼7”的重大改进型号的计划,也终于可以落到实处,有可靠的动力核心可用了,而这,距离当初这个“超七”计划被宋文华从餐巾纸上演算出来,也已经过去了足足4年。

  这4年时间宋文华当然没闲着,在他的主持下,“超7”已经进行了多项分系统的研究工作,从气动布局到电传操控系统,从先进仪表设备到火控系统,这些分头并行的子系统项目一个个地逐渐成熟,其中的部分分系统甚至已经被蓉城方面列入了“超7”第一阶段向客户提供的升级包,而在拿到了“华山”发动机的各项主要数据之后,首架“超级7”的建造工程也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而谭振华,现在需要履行他对宋文华的承诺了,也就是接手蓉城方面与伊克拉的那笔金额高达2亿美元的“歼7”改造合同。

  这事儿吧,最难的其实就一件事——要解决伊克拉方面的付款问题。

  对于打了7年仗,终于把整个国家从“楼上楼下,小车电话”的小康社会打到负债累累的伊克拉来说,要它拿出现款来支付这笔费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谭振华能想到的办法,其实也与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债主们的解决办法差不多——要求伊克拉用石油做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