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第491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长篇言情

柳敬亭啊,我都想听了。

林雨桐都有些恍惚,这个张岱的出现,叫人紧绷的神经难得的松弛了一下。自来了大明,每日里都忙忙碌碌,苦大仇深的。可其实,焦虑的人终究是少数,如四爷这般日日不敢清闲的,更是不多。有钱有闲的,很多都如张岱这般,纵欲于声色,纵情于山水,不要太逍遥。

这日子……我也想过呀!

启明开始玩的可好了,出去嗨皮一天,回来累了就睡,一日一日接着一日,玩够了,该去朱字营了,又跑出朱字营。如此这般几个来回,再想叫启明出去玩,他不再出去了。

怎么了?“……我在酒楼吃了一道鱼羹,花费了十两银子。”他把一双手都伸出来,表示他的震惊,而后又道,“……朱字营有池塘,先生叫人自己捞鱼,拉了鱼去卖,两车鱼卖了三两银子。那天,大家都吃了捞上来受伤不好运的鱼,炖了那么大一锅,一人一小块……可酒楼里的鱼羹……我以为他们骗钱,那点鱼羹敢要十两。结果不是……他们吃鱼,只用鱼鳃下最嫩的一块肉,然后炖一盏羹……所以,一盏鱼羹得几车鱼……这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了……”言语里,对张岱这位先生多了几分不以为然。

“那怎么办?把这个先生辞了?”

他又摇头,“先生画画是好的,大家都说他画的好。”所以,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生活方式,但不妨碍继续用他。

林雨桐拍了他的屁股,“去吧!画一幅给娘看,看看你这个先生都教你什么了……”

他屁股一扭,又赖在大人怀里咯咯咯的笑。

多了孩子的教育,叫林雨桐添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事。但总的来说,日子波澜不兴。千头万绪的,正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时候,赶巧了,朱运仓回来了。

他带回来了大清的使团,送郡王费扬果来‘求学’的。

历史上的费扬果没什么好结局,一共只活了二十岁,也不知道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犯了罪了,被皇太极直接赐死了。为质子,对别人许不是个好事,但对他而言,来大明未必比留在大清更糟糕。

一个八岁的孩子,出身低微,且生母已经没了。努尔哈赤在的时候,也没咋重视。但好歹是熟悉的环境,如今什么也不熟悉,就是跟着伺候的人,显然也都是重新给他的。这些人身上另有使命,照顾这孩子,反而成了其次。

林雨桐招手,叫他过来。这孩子浑身就跟长满倒刺似得,看着人的眼神像是落单的狼崽子,透着一股子凶悍之气。

“不想来?”她这么问。

对方抿着嘴,不说话。

“不想来,你也来了!先住着吧,住够三个月,若是觉得不好,可以送你回去。来一次能换一郡王,我想,愿意来的,也不在少数。没有你,还有其他人呢。如此,可好?”

还是抿着嘴,死倔死倔的不言语。

嘿!这家的根子上真有这种犟种呢。行吧,这得慢慢磨,急不得。

显然,大清使团也没人对费扬果表示更多的关注。你们要人,给你们送来了,这就完了。

朱运仓在把使团安置了之后重新入宫,说起了那边的动向。他这次提到了陈仁锡,“……据说,他的女儿入了皇太极的后宫。”

啊?陈仁锡的女儿不是死了吗?

“不知道是义女还是什么后来养的养女,总之,说是姓陈,陈仁锡的女儿。此女先是嫁给多尔衮为格格,去年年底,据说是那位阿巴亥大妃发疯,将后宅搅和的不得安宁,更是打伤了这位陈格格,差点丢了命。之后,多尔衮便休了此女,她便回了娘家养身体。过了年没多久,后宫招医女,此女懂些岐黄之术,便进了宫。说是服侍皇后尽心尽力,皇后特恩准其为贵人……”

林雨桐皱眉,此女懂岐黄之术?记载上说,崇祯的周皇后晓书画,亦谙药性。

早前在蒙古,陈开说她瞥见一送信的女子侧脸有些熟悉,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这么一联系,林雨桐不得不怀疑,周家女压根就没出海,这是绕了一圈,去了东北了呀!

先是多尔衮的格格,因着差点被大妃打死,才被休了。休了之后就又进宫?有意思了!

此人会给之后的局面带来什么变故,可真不好说了。

海兰珠美吗?没见过。但想来,便是美,跟周氏的美比起来,怕是难比吧!

哲哲、布木布泰、海兰珠,再加上一个周玉凤。

“叫人关注着那边的消息,不管是前朝的还是后宫的,但凡有消息了,就送回来。”不要觉得一个小人物不要紧,他们有时候小小的扇动一下翅膀,引起的可能是飓风。

朱运仓就道:“还有信王的婚事,您看……要不要抓紧去下聘?”

要!抓紧去下聘,给辽东那边换将整军,吸引一下注意力,“去下聘,婚期就是再快,也得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吧……”等得人家一整年的孝期过了吧!努尔哈赤是去年九月没的,“你可以频繁的来往,递送个东西之类的,为下聘预热预热……一过孝期,就正式下聘。”

于是,朱运仓几乎就跑这一线。这个月去了,见见大清礼部的官员,就说这个聘怎么下,怎么就不算是失礼云云。下个月又去,又商定送嫁的人员和路线。反正总是有些事端的!

两国之间从没有过这样的来往,礼仪这个东西,汉人又格外的看重,絮烦的很。在哪里几叩几拜都得敲定的,把人烦的不行不行的,但是好些在大清为官的汉臣还表示:本就该如此。

这就成了拉锯战!你们觉得如此是对的,那你们自己玩吧。

如此频繁的跑,附带的好处也有,就是那边的消息传递的更多了。

八月,朱运仓回来,也带回来一个消息:大清有意出兵高丽。

林雨桐眼睛一亮:好事啊!那地方早该打了!

第591章 明月清风(167)

细细碎碎的雪花飞舞着, 城外的官道上,一辆马车优哉游哉的朝前晃悠着。常在官道两边做生意的人都认识,三不五时的, 就有这么一辆马车打这里路过。

过往行人那么多, 怎么就记住这么一辆呢?

盖因这一辆车每次过,都会照顾沿途的生意。每次都是这要晚不晚的时辰, 从上面下来一半大的小子, 拎着个小篮子一买一大堆。

眼尖的商贩瞧见了,远远的就吆喝,“小兄弟, 今儿要点啥?”

马车慢悠悠的停下来, 果然有个十岁上下的小子蹦跶下来,“……牛肉饼十二个, 要刚出锅的热乎的……那边的麻团十二个,多放糖,小爷加钱……那个卖煎饼的,不要煎饼, 给我果子就行,油果子称三斤……”

哎哟!吃的这叫一个腻哟!

光顾了三家的生意, 拎着一篮子就上了马车了。

马车悠悠哉哉的,继续走!里面一车的大大小小的孩子,细数一下,带上外面的车夫, 整整十二个。

车帘子聊起,有人给车夫塞了牛肉饼, “趁热,赶紧的。”

车夫这才扶起斗笠, 露出一张属于少年的脸庞来,果断的将牛肉饼往嘴里塞。

全是油的,腻吗?

不腻!谁在朱字营吃几天饭,都不会觉得这玩意腻了。

进了城了,车夫在外面问:“小爷,还去城里转吗?”

“张先生去杭州了,去玩没了张先生,就没有意思了。”里面是属于孩童的清越的声音,“回吧,回的晚了,家里该惦记了。”

是!

马车悠悠,赶着天擦黑,雪片子大的时候,进了宫门。

车进去了,暗地里跟着这辆车的人也才散去,今儿这一趟差事就算是能交了。

这一伙子一回来,宫里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了。这是大皇子下学了,整个一皇子院,都跟着热闹起来了。准备热水,准备衣物,准备吃食,各自的下人都在门口等着主子。

这里叫皇子院,但大皇子还没搬过来。属于大皇子的院子,主殿空着呢,偏院都差不多住满了。亲随陪读,各自有个属于自己的屋子,分配俩宫人照看日常的起居。

除了大皇子有独立的院子,边上几个小巧但精致的,也有各自的主人。

大清国的费扬果郡王,蒙古的巴林王子,安南的李兆北世子,都住在这里。吃穿用度开销,一律等同。

这群孩子里,就属费扬果和林家大公子年岁长一些,今年都十二了,过了年,可都十三了。

瞧,远远走来的,打头的是费扬果和巴林,其他人稍后一步。费扬果侧着身子,跟后面落后半步的林公子说话,神采飞扬。

五年的时候,当年那个死倔死倔的孩子,长成了个五大三粗的少年。当年一句汉话都不会说,现在一开口就是京片子。说话的声音又贼大,老远就能听到他的声音,“……林子里跑不开,论起狩猎,还得是草原。在马场上赛马,可是憋屈死了……听说洋人从远道里运来一种马,跟咱们的品种都不同,改天去看看去呀!你去不去?”

林大公子嘴角总带着三分笑意,“……那么远运来的,买了怕也跑不起来,气候未必适应。看看行,倒是不急着买。等到繁育了下一代……咱们再去瞧瞧……”

成啊!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都各自先回,好梳洗。

费扬果一进院子,伺候的小豆子就迎出来了,低声道:“主子,听到个消息,说是咱们把高丽打下来了……”

“嘁!”打了五年了,也该打下来了。

小豆子追着进去伺候,把其他人都打发了,这才道:“您看……要不然上一份贺表,给送回去。”

贺表?我上这个干嘛?贺他什么呀?本有太平日子过的,突然凑上去,叫皇太极想起这边还放着个钉子呢,再给自己下个明旨暗旨的,我倒是图什么?

叫他们忘了我,叫大明也忘了爷是从哪来的,爷才有好日子过,你懂个嘚呀!

说着话,就叫小豆子,“……上次信王府送来的那个笔洗,你给林子年送过去。就说我不爱那劳什子,知道他眼馋,送他了……”

信王妃是自己的姐姐,虽然两人也不咋熟。但是嫁过去之后呢,因着信王这个人好似想通过拉近跟自己的关系,从来拉近他跟他那个皇帝哥哥的关系,所以,时不时的优容自己一二,宫里也不拦着来往,就这么一来二去的,算是有些交情吧。

送了东西来,他接着,也就是了。

小豆子把笔洗装了匣子,问说,“不给其他几位小爷送吗?”

“爷难道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事事周全,找死呢?!

于是,年哥儿莫名其妙的被送了东西,他一副不甚在意的样子,问小豆子,“郡王这是又想起什么了,怎么送我这个?或是想要换我的什么?”

“回公子的话,郡王说课业多,不想写字,看见笔洗笔架这些玩意就烦……”

林子年就笑,叫人给了赏钱把小豆子给打发了,这才问自己身边的人,“是有别的什么事吧?”

“大清拿下了高丽,才得的消息。”嗯!这不意外,“还有呢?”“靖海侯今儿又进宫了。”

林子年将正在擦脸的毛巾一扔,“又进宫了?”

是!

“又是为了册立太子的事?”

只怕除了此时,也没别的事了。林子年坐下,端来的饭一口都不想吃了:姑姑肚子里这个还没生下来呢,就是生下来了,是皇子又能怎么着?立太子立太子,谁说不立太子了?但立太子的事是皇上和皇后的事,关你屁事!

是啊!眨眼,五年过去了。好似昨儿才操心需要启蒙的启明,已经到了正式进学的时候了。

皇子正式进学,跟启蒙那是不一样的。

正式启蒙,这是要开馆的,要有专职的一系列人员,那就跟开个小衙门是一样的。而且,这样的小衙门出来的,将来那一定是能站在尖端的人。

因此,自打启明满八岁,请大皇子进学的声音就不断。

这几年,桐桐一直没生,不是因为前朝,也不是因为怕启明有想法,错了!她怕分了精力,启明这孩子难教,大人真的紧盯了。

直到他真的大些了,这才又怀了一下,而今八个月了,生在腊月。

自打怀了这个,朝中就有请立太子的声音。而这个打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靖海侯。

靖海侯四年前,被四爷给拎到了京城,他们是全族改回了林姓的。说起来,都说是林家一门两侯府。但林四相林宝文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在太子的事上说过一句话,上蹿下跳的,始终是靖海侯。

册立太子?该册立吗?册立有册立的好,不册立有不册立的好,鉴于肚子里这个和启明差着岁数呢,册立了也没事。等启明到了三十而立之年,肚子里这个还是个二十冒头的愣头青,能出什么事。

这将来养的,就跟弘晖养弘昭似得,还怕他翻了天呀?

之所以从有人提到现在,宫里都没旨意,四爷不过是想看看,都有谁在蹦跶,哪里的人心有浮躁了。

这几年,日子安生吗?偶尔风调雨顺上一年,那日子就跟偷来的似得。泰平八年,沿海大风海潮,死亡人数以万计,更不要说其他的损失了,尤其是台弯、以及海运所受的损失,不可预估。朝廷发了预警,可结果是百姓不舍家业,又以经验为依仗,觉得不能那么严重。结果,损失极大!

泰平九年,陕西延安府闹饥荒,成都地震,五月还闹了一次日食。

泰平十年,数地小规模地震,人员倒是没什么伤亡,损的都是其他。有一场灾,只赈灾就能拉的周边一年赋税全填进去。而当地是三年缓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