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第371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长篇言情

王皇后拍了拍林雨桐的手:“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以后也好好好的!”说着,就看张宫令,“之前叫你收好的,那一匣子的东西是给简王妃的,你莫要忘了。”

张宫令哽咽着点头,“臣记着呢。”

王皇后又拉四爷,“好好的……都要好好的……”

可见这位皇后心里是什么都明白的。

坐在一边的万历帝替皇后拍着胸口,“不着急……还有什么没有了的心愿……你说,我替你办……”

王皇后看向惠王和桂王,然后朝亲闺女看了一眼,最后的视线却落在了太子的身上。看了太子半晌,才道:“臣妾跟皇上求个恩典。”

嗯!你说。“长孙……该大婚了!叫张家的姑娘进宫来吧,我临走之前,想瞧着长孙娶妃……”

太子哇的一声给哭出来了,“母后——母后——”

往后没给亲生女儿求恩典,没给养子求恩典,把恩典施给了东宫。

万历帝攥着皇后的手重重的捏了捏,放在手心里使劲的揉搓。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两年结篱四十二载,人人都说他甚爱郑贵妃,却无几人知道皇后与他同一宫殿住,几十年来从未远离过。人人都说自己要册立郑贵妃所出之子为太子是因着爱重郑贵妃,甚至当年宫外有流言,说自己冷落皇后十数年,一切都是为了福王。当时自己知道宫外的流言之时,大为震怒。四十二年来,皇后是知他的!那为国本相争的十数年里,委屈的何止自己。皇后难道不委屈?在世人的眼里,被人蜚短流长的皇后成了什么人了?也是那之后,他放弃了!东宫正位,再不提福王之事。

那十数年里,被人议论讥讽的皇后,不曾抱怨过一声。

到了这个份上了,没有为荣昌求一丝一毫,没有为娘家求一分私利,却为东宫说话了!安抚东宫次子,在看不到将来的时候,扶长孙一马,叫孩子大婚,别因守孝耽搁了。

他好半天才稳下声音,“快!接张家姑娘进宫……”

那个叫张嫣的姑娘就这样被接进宫里,一顶盖头盖上,在皇后的病床前,跟长孙拜了天地。

皇后是喝了新孙媳敬的茶,咽下最后一口气的。

这一天是四月初六,皇后王氏,薨!

皇后薨逝,这是国丧,乃是大事中的大事。

可人才一咽气,张宫令就拿了一份折子给皇帝,“这是娘娘早准备好的……”

是一份请求简办丧事的折子!

万历帝的手在折子上不断流连,良久,才恍惚的站起身来,说了一个‘准’字。

林雨桐心里突然特别不是滋味,这一对夫妻,少年结发,一个屋檐下四十二年,哪怕是帝王,也未必就无情。

果不其然,皇后的薨逝像是抽走了万历帝的心气,第五天,皇后装裹彻底的订棺后,万历帝直直的朝后倒去。

晕倒了!病了!

可这一病,却没能再起身。

其他人守在皇后的灵堂,但是万历帝却把太子、长孙还有四爷都给叫走了。年迈的帝王躺在床上,说话气息都开始微弱了。伺候的帮着喂了药,他挥手叫人下去了,然后指了指东边的书架,“第三格……左边……从上数,第五份折子……”

陈距拿了折子,双手捧过去。

万历帝摆手,“给长孙,叫长孙念……”

朱由校接过来,折子打开,开始念折子。这折子念的,断句全不通。

万历帝看向朱由校,缓缓的闭上眼睛,吓的朱由校瑟缩了一下,手里的折子差点没给扔了。四爷赶紧接了瞥了一眼,递给太子,太子看了好几遍,才说道,“父皇,这是巡按江西御史张栓的折子。”

万历帝点头,“我记得两年前,叫东宫属官抄录了几份折子叫你看了,你可还记得?”

朱常洛一下子变的慌乱起来了,两年前的折子现在怎么可能还记得?但这个时候了,还是别惹老爷子生气了,他忙道:“是!记得。”

万历帝的表情缓和了一下,“那是四十六年,其中的一份折子就是此人写的,可还记得?”

“记……记得……记得吧!”朱常洛一下子就磕巴起来了,他真没印象了。

万历帝眼里的忧虑几乎都要化为实质了,这么要紧的东西,摘出去挑给你记,你都没记住!还能指望你干什么?他只能说,“记得就好!”然后又以考校的语气问四爷,“你父亲记得,你呢?我记得叫你看了,可还记得?”

朱常洛立马挺直腰板:“是啊?你可还记得?说来听听。”

四爷都觉得万历帝可怜,他没教儿子吗?教了!摘出来有针对性的教了,奈何朽木不可雕,怎么办呢?

他只得接话说,“张栓当年曾上疏直陈皇爷的错疏。四十六年的折子上,他说皇爷叫杨镐经略辽东,是错误的,此乃识人不明。又言称杨镐四路出兵,此为战略错误。”

朱常洛皱眉道:“此人桀骜胆大,无君无父!”

四爷:“……”不!万历皇帝给的批语是,此人怀忠守义,正直敢言!可破格简拔。

朱常洛的评语,叫万历帝的喘息都粗重起来了。好半晌,他才冷静下来,指了指还在太子手里的折子,“这个折子说的事……你怎么想?”

这个折子还是新鲜出炉的,递上来没多少日子。

因着全国加征田赋,张栓又上了一道折子,这个折子一样是在指责皇帝的!可以说是冒死上疏的。

在这个奏疏上,他打比方的说了,说辽东像是肩背,这个天下呢,就像是腹心。肩背得了病,得靠着心腹给提供新鲜的血液才能滋养。可如果腹心先烂了,那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了,立马就得死。所以呢,他认为,把全天下的血液都抽走,未必能救的了辽东,可这一抽,天下立马全完蛋。因此上,如今不能再加赋了。我们先得联络人心,这才是真正的固本。怎么稳固人心呢?那就是不能盘剥,不能加赋,不能滋扰民生。

而后又说,皇上你的内廷应该是存着很多东西,都堆积如山了吧!臣之前好几次上折子,说把您的内库拿出来提供辽饷,您一直都不理,还要各种加派赋税,臣实在是不能理解您的做法。

这折子上的,可谓是极为大胆!他把朝廷现行的一切,都给推翻了。

朱常洛不敢说话!

万历帝就道:“此人说的……很对!”他叫了太子近前,低声道:“将来,你得按照此人说的去做,用内廷之积存……供辽东之饷银。废除朕所加的所有赋税……记下了吗?”

记……记下了!

朱常洛在万历帝病床前,答应的可利索了。可万历帝病体拖到七月,显然是不中用了,一天也清醒不了两个时辰。但朝中的折子每天还在送来,其中有一份,四爷瞧见了,是直隶巡查御史的折子,谈的是时政。他提了三件现在对朝廷来说异常危险的事:其一,没兵。募兵无人响应;其二,没粮。天下无一年不旱涝,无一地不旱涝,天下已陷入了无粮的境地里了。其三,没人心。老加赋,再不宽免,百姓就得造反。

这三件事里,前两件难解决。这第三件却好解决,所以,减免赋税吧!银钱的事,想想办法!此人在奏折里说:皇太子您该做表率,主动捐一年的俸禄出来做辽饷吧。

这折子递到朱常洛手里,朱常洛偷着塞到请安的折子那一堆去了,不敢叫皇上瞧见。

这是啥意思呢?这是不舍得他那一年的俸禄银子。

可他却不知道,这大殿里处处都是万历帝的眼睛。这举动,万历帝眨眼就知道了。

那么敢问此时,万历帝的心中作何感想呢?他临终前,留下的唯一的遗言就是:册立郑贵妃为后。

这旨意一出,好些人都懵了:这是得多爱郑贵妃呀?!

可四爷知道,万历皇帝的意思是:福王,朕的好儿子,你亲娘做了太后,你就是嫡子了!你们娘俩里应外合,干脆反了吧!

第452章 明月清风(28)

这一年, 在林雨桐的眼里,像是演出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荒诞剧。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在他呆了大半辈子的宏德殿, 驾崩了。

朝中大臣, 太子皇子皇孙们,都在大殿里。

朱常洛在最靠前的位置, 站在床榻的边上。四爷跟朱常洛之间, 只隔着个朱由校。他清楚的听见万历帝说立郑贵妃为后,然后嘴里呜呜啦啦的,再说什么, 已经听不清楚了。

王安扶着朱常洛, 哽咽道:“皇爷还说……说立长孙为太孙……”

痰堵在喉间了,能听到个屁呀!边上的方从哲等大臣立马跪下:“臣等遵旨!”

陈距跪在老主子的边上, 抬眼看了王安一眼,视线就跟四爷对上了。四爷什么也没说,陈距便闭嘴了:皇爷呀,您听的见吗?您这口气还没咽下去呢, 已经有人在假传圣旨了。

谁也不知道人之将死时,到底是能不能听见。听见如何?听不见又如何?一样的死不瞑目, 有多大的差别呢?

万历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咽气的!咽气了,就是什么也没有了。

这一日,忙乱的很。

朱常洛拉了四爷到一边,“锦衣卫将皇城看好, 关闭所有大门,除非有手谕, 严禁进出。”

四爷点头,这还算是不傻, 知道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安全最要紧。他点头表示,“这几个月皇城一直戒严。”

是说自从万历帝病重就已经开始了!

朱常洛不住的点头,像是松了一大口气一般,“那就好!那就好!”

这一天,都在这种山陵崩塌的不真实的想法当中度过的!第二天一早,郑贵妃就闹腾着要见朱常洛,这叫朱常洛很头疼。

王安在边上道:“太子爷,这个皇后不能认!不能册封呀!”

知道!知道!但是怎么把这个遗命给赖掉是个问题。

王安低声道:“如今正在办丧事,您还没有登基……这事只一个字——拖!”

“咱们能拖,可大臣们……也都听见了!怎么拖呀?”

“下两道支开大臣们的旨意,叫他们忙去吧!等登基之后,再说其他。”王安说着就提醒道,“先帝爷不是留下旨意给您,叫您……”

哦!对!对!

七月二十二日,朱常洛以储君的身份宣布发一百万饷银犒赏辽东和边关的将士。

这个银钱得从内库出。

这旨意一出,上上下下像是看到了明君。

七月二十三日,就确定了登基大典的日子,各项准备下来,最快也得八月初一。

这个消息一公布,朱常洛心里踏实了!

于是,七月二十四日,他下旨再发一百万饷银犒赏将士。另外,下旨罢矿税、榷睡,召回矿税使,要补齐内阁,使得中枢能正常运转。

一道道旨意下去,上下一片欢腾。

跟晚年昏聩成那个样子的万历帝比起来,这位皇帝是不是已经很有些气象了。

从七月二十五日到八月一日,就这么几天时间,朱常洛几乎天天要叫四爷,问的就一件事:皇城的守卫你查了吗?安全吗?要不要再调拨一批人手?

这种感觉四爷理解,当你一个人站在高处的时候,在人前的时候你得稳的住,可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害怕!

孤家寡人,群狼环伺,一个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每个帝王大概都得经过这么一个阶段!有些人这样的状态持续的长,有些人这样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很短。

显然,朱常洛属于那种持续了很短时间惶恐的人。

八月一日,登基大典。朱常洛登上了皇帝宝座,年号为泰昌。

穿上龙袍,成了皇帝了!心里安稳了,然后犯二了!

宏德殿他肯定不住了,带着李选侍挪到了乾清宫。万历帝的妃嫔,这不都得挪到更偏的地方去,给他的妃嫔腾地方吗?慈庆宫成了朱由校的地盘。

而四爷和桐桐的小院,就不能再住了。而朱常洛似乎也忘了,宫里还在办丧事,自己和四爷这样就会很不方便。

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大不了每天早上来,晚上回就完了。能有多麻烦?

毕竟,这宫里大部分的太监其实都是每日进进出出的。当差就进宫来,不当差大部分就在外面住宿。

这个时期的太监数量有点吓人,只京城就聚集了接近十万之数的太监。宫里用的也多,再加上宫里有接近九千的宫娥,哪里住的下那么些人?

因此,大部分太监都在宫外居住,好几个胡同都是他们的‘集体宿舍’。这当差可不就是得进出宫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