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第206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长篇言情

林苌官觉得行,要是儿子有去处,自家两口子在哪不能找口饭吃?就是给人家挑水送水,砍柴送柴的,这不也是个营生吗?况且,拉车的活也能干呀!

桐桐点头,那就这样,给在县城找个齐整的院子,住上几十年都行的那种。至于家里这两亩地,干脆直接卖给沈家,再把工给辞了。

沈家知道县里的消息,价钱给的很公道。也不可能再留人家的娘做苦工了,那这事就这么着了,“先收拾吧,回头明儿就打发人送消息来。”

而后又去了金家,金家家里还有俩小子,家里想怎么样?

金家前三个都各自奔命去了,老五都长到了十五了,老六也十三了。嗣谒的门路现在只能摸到邮局,老六跟有根一般大,问他,“要不你俩一快去邮局?”

有伴儿的话,老六自然是愿意的。忙不迭的点头,“我乐意。”

老五不想去,他闷着头不说话,好半晌才道:“能给买五亩地的话,爹娘我管,以后地也是我的。”

有地不慌!

这个也好办,嗣谒去了沈家,转脸就拿了两张地契,“都是水浇地,一个三亩,一个两亩。三亩的给爹娘,你拿两亩的,可行?”

可行!

嗣谒又叫桐桐拿钱,拿了五个银元,“回头把屋子收拾收拾,我也不一定总在县城,以后会去哪也说不准。这兵荒马乱的,通信也没那么方便。”

知道!有这钱就够了!

至于金家的老六,嗣谒想了想,还是花了一个银元,从吴老太手里把那个破败的院子给买下来了,“收拾一下,能住!等开春了……”“等开春了,从老家拉点木料啥的,把爹和五哥叫来,拾掇拾掇就能安家。”老六坐在炕沿上,摸摸这里,摸摸那里,稀罕的不行。

嗣谒觉得这个大点的孩子,其实不容易。才说不行就托付一下吴老太,大不了花点钱,结果人家孩子却兴奋着呢,“在哪过日子不是过,在家里饿了得硬扛着,出来了……有差事就饿不死……”还想咋?

也对!还想咋?

回头两人出来,在靠着街面上买了一处宅子。这家的宅子后面大,前面只窄窄的一溜,但却靠着街面,边上就是药铺。水娥到底是有成算,一看这就乐意,“不知道做个茶水的买卖行不行?”

怎么不行呢?

一个妇道人家,弄个茶壶,抓一把茶叶沫子,熬着吧。一个铜子就得,坐在这里喝着吧。如今都是走着来回,谁还没有个口渴想喝水的时候呀!

一瞧都安顿上了,反正该给的基础都有了,剩下的,真得靠自己去想法子了。但最基本的,都能安身立命了。

而嗣谒和桐桐处理了琐事,真的得忙自己的了。

比如说那个资料书,这不都是洋文的吗?咱们分着看呀。

于是,开始陆续到图书馆借书的先生和学生就发现,这个小图书管理员,一天到晚的书不离手。人家拿着词典在对照着翻译。

学校有洋文老师,是跟省城教堂的神父学的,对德语是会的。见桐桐翻译呢,就拿过来瞧瞧,一瞧出现过的词汇,他翻开后面的同样词汇问桐桐,认识吗?

嗯!认识。

照猫画虎的写下来,标注上意思。

把人看的:“……”总想教她。你这个是印刷体,手写体应该是这样。然后耐心的告诉她,这个读什么。

如果说对洋文刻苦在学的话,那数学或是其他学科,有老师试了试就觉得人家很有天分。

你问她《高等数学分析》这本书有吗?她立马推荐你,“去第三个书架第二层,找《微积分学》。”

是的!这两本书都是讲微积分的。但是图书馆的书有些只有单本,这本被借走了,再要借只能借别的,内容相似的书。

然后借到书就会发现,借书卡上第一个借书的就是林雨桐。

“书你看了?”

哦!我的闲时间多,你们上课我就看了。

看会了吗?

会了呀!

然后你就可以跟她就某些章节某些题目进行探讨了,然后你发现,她竟然是对的。

这样的人不上学太可惜了。

她家的条件,她现在完全可以继续上学。

蔡先生也这么跟嗣谒建议,“不叫念书太可惜了,才十五。”

“她更希望时间自由,学她自己喜欢的。”

这样啊!那也倒是罢了。蔡先生就道:“那回头考试的时候,要来考试!毕业证该给她一张的。”

高中读两年就能毕业。

如今有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只要高中毕业,就能去报考。

但这是以后的事了,现在这日子,设想以后那是多余的。

这天桐桐才把图书馆整理好,结果门就被推开了,进来的是个颇为洋气的姑娘,一进来就歪着头对着林雨桐笑。

林雨桐愣了一下,在脑子里找出这个人来,“沈小姐?”

“讨厌!叫什么沈小姐。”对方一步一步的进来,黑色的皮鞋踩在图书馆的青砖地面上,“早听说这里有个厉害的管理员,还是陪读出身。我就寻思,这谁呀?一听说是沈家镇的,我就猜到是你!你说学校就这么点大,怎么就没遇上过呢?”

这位小姐有黄包车送到门口,放学丫头来接,然后上了车又给拉回去,除了上课,压根就不在学校停留,倒是想见了,这不是一直就没机会碰上吗?

对方很不好意思,“当时来念书,我闹着要带你,可我父亲是个老古板,非不让。这事闹的,我都不好意思见你。”

能跟着念书就不错了!从记忆里来说,这不是个难伺候的。反倒是有些烂漫和天真!

桐桐拉了她坐,“我这不是也来了吗?不说这个……”她问说,“不是上课时间吗?怎么跑这儿来?”

“就是想看看你,看你过的好不好。”她说着就小声道,“我还以为你喜欢我表哥呢,谁知道你跟金四早就相好了,竟然瞒着我!说什么他在我家私塾外面偷听学的,我才不信!肯定是你早就背着人偷偷教他了!”

桐桐:“……”行吧!你觉得这么合理就这么想吧。对方左右看看,见没人来,就又道:“来县城我没能带你,我若是去京城,你要是想去,咱们一起……”

可我不觉得没有这两年的奠基,去京城会是好事!

她果断的摇头,“你先去,等我去的时候,好投奔你。”

对方明显失望了一下,而后怅然:“你果然……不一样了……”

应该是很多人都跟林雨桐一样,他们变了:以前只会说‘好’,而今他们会说‘不’了!

第266章 重踏征程(11)

眨眼便是寒冬, 上班真的不是一件特别舒服的事情。图书馆里冷的跟冰窖似得,手藏在袖子里,但凡写字, 那抖的都拿不住笔。

尤其是用毛笔写字, 可别提了,有时候早起研出来的磨, 不说冻成冰疙瘩吧, 但墨汁不流畅了,像是里面掺了黑雪花似得,一半是冰, 一半是水。

这还怎么写字呀!

然后两人很奢侈的, 一人买了一根钢笔。还是托书店的掌柜买的,这玩意在县城还不好找。因为这东西的价格相当的美丽, 国产的不怎么见到,多是进口货,价格不等,且相差悬殊。两人还没敢买太好的, 可也把八个大洋花掉了。

两支稍微差不多的钢笔,抵得上在县城买个差不多的院子。

怪不得这些先生写完字, 笔都随身装呢,没法子,丢了估计暂时是难凑的出来买笔的钱的。

林雨桐对着手中的笔,左右的看:这么贵吗?

算了!珍惜着用吧。

因着一到冬天图书馆冷的很, 所以除了借书和还书的,等闲没人爱到这里来。借了书哪怕晚上缩在暖和的地方看呢, 也不乐意在这里呆着。可教室和宿舍一样的冷,家里条件好的, 回家了。过的去的,在外面租了房子,好歹有个炉子能取暖。早早的放学回去完成功课,也是可以的。

但更多的是勉强凑够了学费来的,其他的一切开销都紧巴巴的,好些还都是只吃一顿饭,一扛就是一天。

心里正思量这个事呢,蔡先生过来了,带了两个男生,“小林呀,这俩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以后有什么活,可以安排给他们做。除了他们的上课时间之外,他们就在这里帮忙了。”

好的!这俩估计是学的挺好的,但是家境真不怎么样。

其中一个叫郑开的,这样的天还穿着夹袄。肯定带了老家的棉袄了,可是呢,老棉袄不体面,身上的学生装就这一套。

这样的求学环境,熬人的很。

中午回家来,抱着炉子暖着。晚上回家来,必须得用热水烫脚,脚都是木的。

桐桐就道:“这是私立高中,有国立高中,不是在城北吗?家里的日子太难,去国立念,学费是不是能少点?”

“国立那边都没老师了!”嗣谒把桐桐的脚塞到他的腿下面捂着,这才道,“上面说是拨经费了,可一拖二欠三挪用,到今年五月,那边的先生们已经两年只能领到三分之一的薪水了。”

本来国立那边就薪水微薄,结果还只发放三分之一,这点钱够干什么?

先生们也得吃饭呀!也得养家糊口的!没先生了,学生怎么学呀?

嗣谒就又道:“有个高中毕业证,在别处还能谋一份差事。很多能吃的起饭的人家,也想勒紧裤腰带,叫孩子搏一搏。”

那李伯民说的要经费是?

“就是给这边的国立要的,不仅是高中,还有小学和初中的。”再不给经费,就快要办不下去了。

那如今靠什么维持着呢?

“县里想办法凑一点,征收税的时候把这一点加上。交的时候必须交,可收上去人家能拿出几成办教育,就不好说了。这不是年底了吗?李家又下帖子……每年为教育募捐,年年如此!”

募捐吗?

桐桐一愣,问嗣谒:“那弄回来的那些……能捐吗?”

捐了?

那要不然呢?咱也没想占为己有,“我把那包东西往李家一放,留个字条……”

“再写上‘不义之财’云云,可对?”

嗯嗯嗯!

嗯什么呀嗯!胡闹!嗣谒就点她,“少用你那一套办法。”

桐桐:“……”小黄鱼好说,都没记号。但是还有那么些很普通但确实是金银的首饰呢。这些不熔了没法拿出去呀!横不能等将来离开的时候再说?

而且,这乱世,我觉得这种不义之财收了也就收了,我收了全捐到学校办教育,也不给那种混账东西留。

但鉴于嗣谒肯定不让,她也就暂时算了。但想着,黄金这玩意,化学仪器和药品肯定能给处理了。可惜,便是私立学校,化学设备也没添置齐全。

嗣谒却不叫动那个首饰,拢共也没几个钱,就那么先放着吧。

但到底是把小黄鱼给没收了,然后从大黄鱼里拿了两根,这把两人的一半的财产可就拿了,“就这些吧?可行?”

嗯!行!钱还能再挣,可学校再没经费,连那么一点点的孩子怕是都没学上了。

李家没给嗣谒下帖子,但是嗣谒求见了,把东西放下,“……我们没能上学,但也希望多给一些孩子机会……”

李伯民知道人家一共挣了多少,这还要置办家用,安置两家老小,完了还拿出这些,这是把挣来的一大半都给捐出来了吧,“小金呀……”

他起身来:“你也是家业初起,很不必如此。”

“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李伯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