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第1043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长篇言情

护卫?此人特别?

“特别!”韩嗣源就道:“他本是寄养再韩家族里的后生……”

桐桐摇头:“为何我的人从未注意到此人?”

“此人是个容易叫人漏掉的人。他好赌,好斗狠,任谁看了,都不觉得此人有多少城府。他一直是府里的护卫,只因着跟韩家有些瓜葛,自小长在家里,比别人更自由罢了。”

桐桐就问:“此人叫什么?可有此人画像?”

韩嗣源从怀里掏出一张画像来,“你看看!此人姓郭,叫郭威。”

桐桐愣了一下,“你说叫什么?”

郭威?怎么了?

桐桐蹭的一下拿了画像,画像是个三十上下的汉子,很是粗犷的长相。她问说,“此人的妻室可是姓柴?”

正是!你也注意到此人了?

桐桐心里一万匹马狂奔而过。又追问了一句,“郭威可有子?”

“其妻生育了,但二子皆夭折,还有女儿活着。不过其妻的侄儿一直养在他们膝下,那孩子大致又十岁上下了?”

“叫柴荣?”

对!叫柴荣。

桐桐心跳的厉害,郭威就是建立了大周的那个周太祖,因无子,便将内侄养在膝下,这便是柴荣。

赵匡胤的江山从哪来的?就是柴荣的后人手里拿来的。柴荣三十九岁上驾崩了之后,赵匡胤在一众结义兄弟和部众的操纵下黄袍加身了。

这怎么好端端的,郭威冒出来了!

而且,郭威怎么会跟韩家有瓜葛呢?

桐桐低声跟韩嗣源说,“盯着这个人,很要紧!我叫陈掌柜把人撤了,只二兄叫人盯着吧。”

韩嗣源都愣住了,“此人是给人办事的。”

知道!但你不知道此人的本事。这些偏无法跟韩嗣源说明白,“只管盯住他,千万千万!”

好!我亲自盯这个事。

送走韩嗣源,桐桐就赶紧找四爷,将画像摊在四爷的面前。

四爷看着画像,再看桐桐:“这……谁呀?”

桐桐盯着他的眼睛,吐出了一个名字:“郭威!”

四爷:“……”没开玩笑?

没有!

四爷将视线又挪到画像上,“不是同名同姓?”

“有个姓柴的妻子,儿子夭折了,养了内侄在身边。那个内侄叫柴荣!”

四爷‘哈’了一声,“此人……怎么发现的?”

“他一直养在韩家?”

四爷愕然:“养在韩家?”

是!养在韩家,说是有什么亲缘瓜葛。

四爷就在脑子里翻郭威的资料,而后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此人遭遇坎坷,其父郭简被杀之后,他尚在孩提时。后随他的母亲王氏前往潞州。可惜,其母半路病死了。便投奔其姨母!史载其姨母为韩氏……”

他母亲姓王,他姨母自然姓王,怎么会姓韩呢?

“不得而知!不过,要么,就是这姨妈嫁到了韩家;要么,就是并不是亲姨妈,是表姨!表姨姓韩。”

这样啊!也就是说,史书上记载了,郭威确实因一门跟韩姓有关的亲戚抚养长大?

对!只是从来没想到,会是这个韩家。四爷就问:“此人干什么了?”

“此人昨晚密会萧蕴。”

四爷挑眉,觉得还怪有意思的。一个开国的君王,可不是等闲之辈。其能耐一般人可驾驭不了!

就韩家来说,老王爷还成,韩宗道也勉强。可韩宗敏和韩宗敬,可都没有那个驾驭此人的能耐。

他在里面来来回回的,别是披着韩家的衣裳,办他自己的事吧。

四爷就说,“盯住之后,选个时间,咱们偶遇此人去。”

啊?留着?

“能开国之人,那必是能屈能伸,会见风使舵的。”四爷就道,“聪明人得用聪明办法,不怕他翻天!”

把桐桐给愁的,这个操蛋的年代,动辄就帝王遇帝王,当真是要了命了?

出来的时候回头去看四爷,不由的呵他:什么不怕他翻天?说到底你还是想跟别的帝王攻比高下,别以为这点小心眼我看不出来!嘚瑟什么呀!

第1129章 天地情怀(147)

说‘黄袍加身’,后人想到的都是陈桥兵变,想到的都是赵匡胤这个开创了大宋王朝数百年基业的帝王。可却甚少有人记住,其实赵匡胤并不是黄袍加身的第一人,真正的第一人是郭威。

没错,郭威的皇位就是黄袍加身来的。若不是郭威连同柴荣,两代人打下的基础,也没有后来的大宋。

桐桐记得赵光义评价郭威,说周太祖‘多任权诈,以胥吏之行,图帝王之位,安能享国长久?’。

赵光义就是宋太宗嘛!

桐桐就纳闷了,你们家的江山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吗?这是不是就有点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嫌疑了。

而且,郭威最后造反,黄袍加身,那是有原因的。

后汉隐帝在郭威领兵平叛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况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还把郭威留在京城的亲眷都给杀了。

正史上,郭威的两个还是婴孩的儿子怎么死的?就是被后汉隐帝给杀了的。

满门的妇孺,尽皆殒命。

此等大仇,正常人都得反。于是,郭威反了!

一通操作之后,黄袍加身,自立为帝。

而赵光义呢?拿什么跟郭威比?

桐桐记得后世有位伟人评价赵光义,说此人:

第一,不知兵事。

为什么说不知兵事呢?因为跟契丹交手从没赢过。契丹呢?用的只有诱敌深入这一招。先是诱敌深入,而后聚而歼之。这法子一直用一直用,然,每次都能上当。

第二,不择手段。

急于蹦到前台,且蹦到前台的方式叫人诟病。

第三,小人而已!

嗯!只看他对郭威的评价,就觉得此人真他娘是一小人。

其实郭威做皇帝,真不是如赵光义说的那么差劲。此人提倡节俭,对贪官从不纵容、并且严禁军队扰民,可以说是基本结束了北方的战乱,为后面的柴荣打下了基础,更为宋朝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更不要说此人知兵事,擅征伐,在军中有威望了。

这么一比的话,得亏赵光义是怎么有脸评价别人的。

在这里这么掰扯了一遍,桐桐突然就觉得有点期待跟这个郭威见面了。

郭威并不住在韩家,他在附近买了个不大的宅子。

宅子里三五老仆,妻子带着女儿和内侄在家。

见他又要出门,柴氏急忙将暖袖递过去:“晚上又不回来?”

“在府里当差,夜里一样能睡!在差房里暖和着呢,你早早的关了门,歇着吧!夜里别管谁敲门,只别搭理便是了。我万万不会半夜里折腾你们的。”

好!

柴氏喊内侄:“荣儿,送送你姑父。”

一个十岁上下内敛的孩童便出来了,两人一前一后往出走。郭威低声叮嘱:“上学之后早早回来,不要在外面逗留。”

是!儿记下了。

郭威上马走人,一个人都不带,直接便出城了。

城外这几年有了外城,外城的城郭也十分高大坚固,住在外城一样安全。

且外城极大,因着皇家书院,城南更繁华一些。

皇家书院的对面,有许多的茶楼酒肆,且开了许多的书铺。

郭威找了最偏僻的一家,里面乱糟糟的,台子上说书的说的抑扬顿挫,听客一人一壶茶,一碟糕点听的津津有味。

朝里走一进,有弹琴的,有唱曲的,又摇着色子赌钱的,有一早起来酒虫就犯了,靠在一边要二两酒,细细的咂摸的。

大部分都很繁忙,但不得不说,自从跟私田便公田之后,还是养出一匹如这些人一般的人。游手好闲,自在逍遥。平常以读书为业,但其实是打着读书的幌子,四处晃悠呢。

书院周围的客栈也极多,有些真心想考的,几个人拼一间屋子。有大部分不是真心想考,但总得给家里一个交代吧!就在这附近的客栈里包上院子,一起来就找人玩玩乐乐,怎么着不是过一天呀?

于是,这里是最上进的地方,这里也是最不上进的地方。不能说鱼龙混杂吧,但谁在其中游走,都不会觉得突兀。清雅的客栈茶楼他是不去的,那地方开销太大,且身份都不低。身份不低就代表着什么人来,什么人走,不管是掌柜的还是伙计,那都是记得住的。

他这身份,去那里也不合适。

郭威直接在一进不停留,也没人留意。进了二进之后,找了个角落,相熟的小二就迎上来了,“还是老三样?”

嗯!老三样。

一壶粗茶,一碟子油炸面果子,再拿一本书来。

小二将书捧来,“您昨儿未曾来,这是您前儿看了一半的书。书未曾有别人再借阅,书签小的给您夹好了。”

郭威摸出几个钱放在托盘里:“有劳了!”

小二道了谢便退了,郭威翻开手里的《阃外春秋》,果然一翻开便是自己中断的那一页:“夫理平者,先仁义……理乱着,先权谋……”

只这一句,郭威便拿着书有些读不下去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占理的,总是以仁义为先;反之,自己不占理的,总以权谋为先。

那么敢问,韩家而今所行之事,占理不占理呢?不占理,所以,才在背后谋划,才有了那么些机巧的权谋。

反之,朝廷平天下安百姓,这是占理了!占理了,怕什么呢?自然就以仁义为先了。

思绪纷繁,他先将书给合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端起来还没喝到嘴里呢。视线随意的在大堂里一瞧,瞥见有新客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