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女官 第136章

作者:张佳音 标签: 清穿 灵魂转换 BG同人

  只要平安回来,自然是暴利,而且商船必定会带回更多新的技术、医疗……

  容歆控制不住地从手腕撸下手串,抠着上头的佛珠,强自平静道:“还是那一句话,您的身份,私自做此事并不合适。”

  而且大清对海贸的态度,太子相当于顶风作案,万一爆发……

  容歆捂住脸,这都是什么事儿,怎么越劝还越坏事儿了呢?

  “姑姑?”

  “太子。”容歆揉了揉脸,对太子认真道,“不管商船出海有多少好处,我不建议您此时想此事,您该先着眼眼下,一步一步来,先平安顺利地推行新商法,建书院惠学子,甚至……皇上不是在畅春园开辟了稻田,命人研究使粮产更多的方法吗?”

  “能做的事情千千万,不要太过激进。”

  太子为推行新法,教经希在苏州暗地里搞事,容歆已经很是心惊胆战,为何不能循序渐进?非要试图一下子去挑战康熙的底线吗?

  更何况太子是真的太过着急了,这件事也要做,那件事也要做,他还只是太子,朝中大臣并不是全都听命于他,万一翻车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容歆年岁不轻了,除了偶尔戳一戳康熙的底线,已经习惯了更加稳妥的行事风格,是以她语气又重了些,坚持道:“无论您做什么,我是一定会支持您的,但时机不合适,请您三思而后行。”

  太子沉思良久,微微点头道:“姑姑所言极是,我会分清楚轻重缓急。”

  容歆得了太子的话,心稍稍落下些许,找回她今日过来的目的,道:“皇上需得顾全大局,因此考量颇多,您建书院一事,需得条条件件均可教人朝中大臣无法反驳。”

  太子颔首,“胤礽亦是如此打算,倘若朝中还是以‘国库空虚’为由,我便准备效仿当年岱州赈灾一事,向民间筹集。”

  “您若想得皇上支持,不若便为书院命名为‘仁昭书院’,您皇阿玛实际极念旧,又喜好名声,以此可稍加砝码。”

  其实单讷敏一人,便可教康熙心软几分,容歆对此笃定不已。

  可想到讷敏和孝昭皇后的缘分,出于一点私心,并且可为太子在此事上拉拢钮祜禄家的支持,容歆便说出了“仁昭”二字。

  而太子则是若有所悟道:“倘若书院建成,桃李满天下,皇阿玛爱重皇后的仁名想必也会传遍四海……”

  “正是。”

  如果这个书院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山门的书院碑刻上必定会有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名字,也算是是以另一种方式流芳于世,教世人铭记。

  “诚昭……”太子低低的念了一遍,点头道:“回头我便和皇阿玛说。”

  而自容歆与太子恳谈之后,太子便重新写了一份折子呈给康熙,并且明确的将“仁昭书院”几个字写在折子上,其后又经过数日的争论,最终康熙拍板,决定在京城建这一所书院。

  太子先前选了几处地址,康熙最终并未选用,而是选了一处前朝行宫旧址,重新翻修,以此为书院。

  名义上,太子和朝中官员不可与民争利,但康熙一确定书院所在,周围的土地便迅速售卖一空。

  容歆还是借着太子方能抢得一块儿地,她暂时还未想好此处的作用,却总有预感,早晚能用得上。

  而后,容歆趁着出宫探望大福晋,抽空去了一趟容盛现今做事的铺子。

  当初容盛消了奴籍,左思右想之后,并未选择独立盘店面做生意,而是进入经希的一家铺子做管事。

  容盛做事稳妥,因此哪怕不是看在容歆的面子上,近两年他也一直好好地做着这份活计。

  经希这间铺子卖得是首饰成衣,容歆的马车一停在铺子门口,一楼两个岁数不大的伙计立即便迎上来,热情的招呼她。

  “夫人,您请坐,小的为您看茶。”

  容歆叫住小伙计,笑道:“不必劳烦,我是来寻你们掌柜的,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是他姐姐。”

  小伙计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容歆一眼,这才往楼上去。

  容歆自然是发现了他的眼神,却并未在意,怡然地坐在椅子上,不多时,便听到楼梯上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姐姐!”容盛大步走到容歆面前,“您过来怎未提前派人知会我一声?”

  容歆微微弯起嘴角,“知道你在店里,便直接过来了。”

  容盛邀请道:“楼上有包间,姐姐随我去楼上坐一坐吧?”

  容歆正有此意,便笑盈盈地应下,待容盛吩咐完伙计事情,方跟着他走上木制楼梯。

  而一楼两个小伙计看着他们消失在楼梯口,小声讨论起来——

  “这是掌柜的姐姐?瞧着还以为是哪家的贵夫人……”

  “各家铺子都在传,掌柜有背景,否则咱们郡王怎会亲自安排进来?”

  “你说她会不会跟咱们郡王有关系?”

  “你不要命了!这种胡话也敢吣……”

  “就你我二人说说而已。”

  “你随口说说,我还不敢听呢!”

  其中一个伙计扭身走开,另一个伙计眼珠一转,走出门,好一会儿才回来。

  楼上,容歆跟着容盛进了二楼的包间,坐下后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室内的摆设,瓷器摆件儿皆是珍品,点缀此屋后,当称得上一句富丽堂皇,极符合经希平常小郡王的嚣张形象。

  容盛亲自为她沏了一杯茶,问道:“姐姐今日怎么得闲从宫里出来?”

  容歆轻轻啜了一口茶,道:“自我从遵化回来,便相当于在宫中荣养了,并无多少差事要做。”

  容盛一听,关心道:“姐姐不可以出宫来吗?咱们一家人团聚,总是好过在宫中不得自在吧?”

  容歆微微摇头,不以为意道:“自不自在不看处于何处,全看人心。”

  说句不自谦的话,如今在宫中,真能教容歆不自在的恐怕也就康熙这一个,毕竟皇长孙都这般大了,那些医书她却才抄完头一遍,第二遍还未开始。

  如此看来,宫中属实没有比康熙更教她不自在的人了。

  而容盛眼中有些黯然,“姐姐始终不肯出宫,可是我教您失望?”

  容歆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是有几分失望,不过也不至于教我因你这几分失望不肯离宫,我是舍不得太子。”

  容盛听了,自责道:“皆是我的错,姐姐责骂于我便是,我必定毫无怨言。”

  容歆垂眸慢慢喝着茶,容盛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至始至终未曾将责任推到叶氏的身上,这一点,比这世上大多数男人都要好上许多,而有这样的父亲言传身教,只要叶氏不再胡闹,荣誉和容敬的人品便不会太差。

  “我瞧着,你们住得那条巷子里,没人知道我的事?”

  正等着姐姐责怪的容盛,忽然听她问了句没头没尾的话,立即便回答道:“没有。我怕给你惹了麻烦,对家里三令五申,不可将姐姐的事外传,因此巷子里的邻居们只知道我在大户人家做事,连我换过主家都不知道。”

  宰相门前七品官,容歆那时候听容敬和那个孩子的话便猜到,他们应是不知道她的身份的,否则绝不敢那么跟容敬说。

  容歆满意地点头,“此事,你做得对。”

  容盛面上浮起喜色,紧接着问道:“姐姐,您可要随我回家一趟?”

  “今日便罢了,我有事。”

  “姐姐总是如此说……”

  容盛是头一遭冲着她抱怨,容歆稀奇地看向他。

  而容盛说完便有几分不好意思,忙转移话题道:“爹娘常说他们在从前对姐姐不够关心,担心姐姐埋怨他们,我有想过,倘若姐姐真的对父亲母亲有隔阂,并且无法消减,姐姐不妨直接告知我,我往后便不在姐姐跟前念叨回家了,省得惹得你不开心。”

  “如此我倒是不懂了,你这般明白,为何还要纵容叶氏犯错?”

  容歆对容盛一直是极满意地,便是后来叶氏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容歆对容盛也不过稍有些不快罢了,并未影响就此改变观感。

  可正因为容盛很多时候皆是个明白的,他在也是犯错一事上,便越发显得糊涂。

  容歆又道:“收受钱财,可大可小,全看有无人追究。”

  容盛垂下头,低声道:“这些年叶氏孝顺爹娘,又为我生了两个孩子,功劳、苦劳皆有,便是因短见而惹出事端,却也一心一意为这个家打算,没有半分私心。”

  “如若我待她不好,太过没良心……”

  “叶氏的错,归根到底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约束好她,不过我有严厉警告过,她再不敢做知错犯错了。”

  容歆端着茶碗,拿着茶盖一下一下撇着碗中的茶叶,忽而问道:“你在这铺子做得如何?”

  容盛立即道:“极好,僖郡王从不曾为难。”

  “可有想过换一件事做?”

  “姐姐?”容盛不解,“要换去何处?”

  容歆语气平淡道:“皇上谕旨,要在城外建一座书院,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倘若你愿意,我可为你在书院内安排个小管事做,不过……”

  容盛却未等她说完,眼神极亮道:“我愿意去。”

  “且听我说完。”容歆也不管他激动地情绪,继续慢悠悠道,“你识字,方能在书院中得些活计,但书院的酬劳不如你现在的,这是一定的,你自己权衡。”

第152章

  “我愿意去书院!”

  容盛激动地站到容歆面前, 控制不住心情,手一直在捋袖子。

  “姐姐,我愿意去书院做事。”

  容歆仰头看他, 脖子不甚舒服, 便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道:“你年岁也不小了,行事稳重些。”

  “是、是。”容盛坐回到原位, 嘴角的笑意始终落不下去,追问道, “姐姐,这书院何时建起来?”

  “书院地址已选好,待到工部安排好人手, 便开始翻修。不过如今只确定了书院山长,先生还得慢慢寻觅,不会很快有学子入学。”

  因为书院是太子主张建的,山长又是汤斌,容歆想要安排容盛进书院做事是极容易的, 但有些事情还是要说清楚。

  “书院中一些紧要的位置定是轮不到你的, 能安排你的也就学子们食宿这一处,不见得好做,但做好了,于容誉和容敬的前途有利。”

  以容家的家世,除非容誉和容敬天赋卓绝教大儒看重,否则此生也无缘接触到太好的资源, 可容盛要是到书院做事, 容家就此搬到书院旁边, 那一切便大不相同了……

  “太子创办仁昭书院, 不拘于家世,只要能通过书院的考核便可入学,但入学后还要大浪淘沙,能者才可留下,是以,将来书院的学生极有可能是大清未来的中流砥柱。”

  容歆看向她的弟弟,“容盛,这是我作为长姐给你的,最合适的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容家改换门庭,全看你们自己了。”

  她或许可以借太子的势教他们当个微末小官,但那样看起来唾手可得的东西,对容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归根结底,造化全凭他们自身。

  容誉和容敬在书院边耳濡目染,勤奋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而以大多数人的天赋,勤奋是有天花板的,这时,便需要一点气运加成。

  读书一道亦需要点拨,倘若他们无法再进一步时能够得到一位老师的点拨,兴许有机会迈入下一个阶层。

  而容盛情难自抑,语无伦次地保证道:“能进书院做事,便是一分报酬也无,我也愿意,谢过姐姐,誉儿和敬儿绝不会教姐姐失望。”

  “我失望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将来不后悔。”

  “是、是……”容盛难以平复,尾音中甚至带着几分哽咽。

  容歆能够理解容盛的心情,这样的时代,平民百姓能有机会读书,那是一件极荣幸的事,且士农工商,考中举人进士出仕,是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村镇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