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589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可洛阳没有主将,没有乔琰本人坐镇,只有镇守八关的兵卒这一点,就是个不争的事实。

  洛阳之北的孟津小平津当即遭到了张郃所率领队伍的进攻,即便有坐镇此地的将士连带着从河东郡方向发出支援的河东太守诸葛玄做出了拦截,在这甫一交锋之间,还是险些让张郃有了长驱直入的机会。

  倒是虎牢关方向坐镇的乃是徐晃,凭借着成皋的险峻山势和他麾下部将的装备精良,将曹操拦截在洛阳之外还不算太过费力。

  但兖州方向陆续推进而来的士卒,还是让这出汹汹来袭显得并不那么好应付。

  在洛阳主持大局的荀彧当即朝着洛阳城中下令,所有洛阳民众暂时结束往河东河内郡方向、兖州方向、豫州方向的行动,并在城中设立了招兵之处,以填补两个方向的兵卒后备力量。

  征兵应招的敕令一出,顿时在这洛阳城中掀起了各种商讨争议之声。

  比袁绍出兵的消息就早上两日抵达洛阳的,正是大司马回返长安后所遭遇的种种变故和刘虞的回应。

  前者远比那去岁十月间的流言还要让人觉得愤慨不已。

  按照刘协隔壁那户人家中的年轻人所说,“大司马若是真有什么谋逆之心,早可以趁着天子病重直接在洛阳自立,又或者是在此番面圣之时,哪管什么东西,直接将宫城给攻破便是了,还能给他们这等险些行刺成功的机会?”

  要不是天子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放过地做出了惩处,刘协觉得他们因大司马在洛阳做出的种种贡献,甚至都有直接通过崤函道杀奔长安的想法了。

  但现在不必杀去长安,倒是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大司马的支持。

  正是响应这洛阳征兵的号召,去给意图在此时进犯洛阳的袁绍和曹操以一记迎头痛击!

  有这等想法的何止是刘协隔壁的这一户,因去岁洛阳大疫之中因乔琰的种种布置而得以存活的不止百人千人之众,这些活下来后又因棉衣的存在而安然度过冬日的民众,早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做出回馈,以至于当刘协朝着街上走出的一圈里便看到了无数个行色匆匆面带战意的年轻人,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朝着那征兵点走去。

  作战当然是会死人的,但谁都知道,乔琰对于手下兵卒所给出的奖励向来公正,倘若能在交战之中杀敌,要么能得到充足的物资,要么能在她的麾下一步步升迁,也未尝不是一条跻身上位的路。

  何况,这些人原本有大半是为了躲避灾年而涌来洛阳的灾民,现在他们早已将洛阳当做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便绝不愿意看到洛阳会重新回到秩序崩塌的状态。

  所以,必须要将这些外敌给击退出去!

  刘协望着这样一幕无法作伪的场景,心中不由生出了几分动容之色。

  可当他重新折返到家中的时候,却听到他的养父对他说道:“我们还是尽快离开洛阳吧。我等本就还不算在洛阳扎根,此地既然将有战祸,倘若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折在此地,你那还在汉中的母亲都要与之永别了。倒不如趁着洛阳南边的门户还未关闭,直接回道汉中去。你看如何?”

  离开洛阳?

  突然听到这样一个和外头的气氛迥然有别的选择,刘协不由怔楞了一瞬。

  但细想之下,他又无法对于养父的选择做出任何的指摘。

  是啊,他们本就不是洛阳定居之人,只是前来暂住的,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战祸面前,养父选择想要离开此地,乃是对他这等黔首来说最为正确的选择。

  人总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的,怎能说这是什么不义之举呢?

  可对刘协来说,眼下的局面让他实在是无法安心离开。

  许攸能看得出刘虞在那封罪己诏中所透露出的负面消极情绪,一向敏感且聪慧的刘协也同样可以!

  刘虞……可能不想做那个天子了。

  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个天子了。

  这和董卓之乱后的长安刚失去了他刘协的情况一点也不一样。

  他不在,乔琰还能前往幽州将刘虞给迎接回来,以一个更加成熟稳重的天子坐镇长安,来换取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无论是对谁来说都有好处。

  可此时呢?

  若刘虞真是因病重、杀子二事,已不堪再承担起这大汉王朝的负累,谁能代替他的位置呢?

  这不是这么简单的人员更替!

  前有刘扬对乔琰做出的意图夺命之举,刘协甚至不免怀疑,这位自年少时期便为大汉奔波的权臣,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心情去再扶持一位天子坐于皇位之上!

  如果换成是他的话,只怕是没有的。

  而在前有流言后有内宫刺杀的事实面前,她就算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刘协也觉得不能对她做出任何一点指责。

  人都是会累的,乔琰南征北讨从无败绩,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

  可这对于本就一分为二的大汉来说,简直是一件过于可怕的事情!

  如若局势当真演化到了这种最坏的情况,又哪里是什么让长安朝廷的势力全部归并到邺城朝廷去就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让荆州牧刘表接过刘虞卸下的重任便能够让局势好转的。

  在刘协于民间生活的数年间,他本就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

  在他前往洛阳以来的数月间,他更是已从所见所闻中看出了一个答案——

  无论是刘辩还是刘表,都还远没有这个担负重任的能力!

  那该当如何办?

  刘协自认自己也不是那个可以救世的君主,就算他能够自证身份,也让人忽略掉他的面上疮疤,可当他知道民众的种种难以实现的诉求后,他比昔年高坐于天子位上的时候还要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事实。

  这个位置太重了。

  重到不是他能承担得起的,甚至可能不是如今还活着的任何一个刘姓宗室能够承担得起的!

  就连昔日曾经对徐州北部百姓有着活命之恩,乃至于得到了民众拥戴的刘备,都会在这出刺杀大司马的行动之中充当了一个何其糊涂的角色,其余人等又能做些什么呢?

  “愣着做什么?去收拾行李吧。”刘协思忖之间,养父忽然往他的肩膀上拍了拍,打断了他的思绪。“幸好我们还观望着洛阳的情况,也正在积攒钱财,没将你的母亲给接到这里来,现在还省了点麻烦。”

  “如果快的话我们明日就动身启程。汉中虽然不比洛阳繁华,但有那秦岭群山的阻挡,起码不容易被人给攻入。”

  这话说的实在不错。

  汉中、蜀中这些地方若是真有战事发生,便如同乔琰进攻那两处的情形一般,大多只是对其中的县城做出占据,像是刘协他们此前生活的竹溪那地方,只怕要等到出现易主的情况后才会被知会到。

  这样的地方,要想保命的话,可不知要比洛阳容易多少。

  但在刘协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后朝着房中走去的那一刻,他心中并没有一丝一毫回返到汉中去的喜悦。

  即便……在他刚来洛阳的时候,他确实是想走的。

  当时的他怕会有人将他的样子认出来,将他给重新拉到那个泥潭之中。

  当时的他也怕他的身份会给他的养父母带来什么巨大的麻烦。

  可当他在聆听着那出对于昌言的辩驳,当他翻看着乐平月报在元月刊上对于此书的解读,当他置身于这个民众声音汇聚的洛阳之时,天下大势的变革征兆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让他此刻倘若做出什么躲避的行为都有一种难言的负罪感。

  他姓刘,曾经是高居天子位的存在,是他的父皇钦定的继承人。

  汉统就算不能延续,他也有这个责任让其在他的手中,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结束。

  刘协咬了咬牙,一把翻开了他的被子,将藏匿在其中的传国玉玺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不!他还不能走。

  他要往长安走一趟!

  带着这枚从枯井中翻出的王朝信物!:,n,

第384章 刘协回京

  四百年炎汉传承至今,已不能再让民众从这王朝的统治之下求得生存之路,原本就是他们这些上位者的过错。

  倘若刘协不曾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去见证这样的民生演变,他或许不会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一点,可这世上没有如果。

  就像他不会面对一个“如果没有乔琰在这世上领袖护航”的假设。

  他也不会面对一个“如果他没有被李傕劫掠,不再以天子身份存在”的假设。

  他所需要做的,只是在眼下这个已经不可能改变的时局之中,做出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刘虞可以为了治下的百姓,对自己做出了错事的亲生儿子给出一个处以死刑的判决,也可以写下这样的一封罪己诏,为他的退位让贤之意做出铺垫,他又为何不能以曾经的大汉天子身份,将这个玉玺交到最合适的人手中?

  做出这个决定太难了。

  当他手捧玉玺的时候,他心中还是难免有过这样的想法,倘若他真的做出了这样的抉择,也就意味着大汉的江山便是从他手中断绝的,代表着他站在了天下民众的立场上去看待这天下演变,却没有站在大汉皇族的立场上。

  百年之后他重归黄土之时,他要如何与将自己选定为继承人的父亲交代呢?

  刘宏或许不是个好帝王。

  时至今日,这洛阳城中还依然流传着他当年在此地督造铜人、劳民伤财的传说。

  昔年南宫大火造成的宫人外逃,也让刘宏的一些行径被以一种更加夸张荒谬的方式在百姓面前传扬,比如说他在宫中四处疾驰所乘坐的四头白驴,比如说被他穿戴上了官员衣服的狗,都在民间传说里被赋予了更多荒谬的笑话。

  但他对于刘协来说却得算是个好父亲。

  可现在,当刘协下定了决心要将传国玉玺送出去的时候,他便也要将刘宏力排众议交托到他手上的大汉江山拱手让人了。

  刘协的指尖在这块玉玺上来回摩挲,正摸到了那玉玺上包着金边的一角。

  也正是这个位置上的特殊,将刘协遥想到昔年汉灵帝的思绪被拉拽了回来。

  乔琰不是王莽,不是因为意图谋夺大汉基业而被王太后用玉玺去砸的王莽。

  在她于民生庶务之中表现出的种种举措中,并没有王莽那等脚步迈得太大的激进。

  这也绝不是她在未曾更进一步之前的收敛隐藏。

  天下九州在手,她若想要凭借着自己开疆拓土的魄力,趁着天灾之年进行规则的重建,其实也已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对她做出有效的拦阻。

  但她,连带着被她所引领的民众往前迈出的脚步都显得极为踏实。

  所以即便乔琰本人并不在洛阳,这两年间她在洛阳留下的种种传承教授的意志却还残留在此地,让此刻即便面对着的是袁绍和曹操从两路方向的突然来袭,此地也绝不像是早年间的洛阳动乱一般,沦落到民众六神无主的地步。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里是他们赖以生存且需要齐心守护的家园,更知道乔琰留下的荀彧等人连带着守卫洛阳八关的将领,必定会倾尽全力地将敌人给拦截在外。

  这样的一份信念感,在后汉创立之初对于光武帝和王莽交手的记载中,从未在后者的身上见到,反而是天下归汉之心在光武中兴后越发鲜明。

  可如今不同了。

  哪怕是刘协此刻身在屋中,都能听到这样的保卫洛阳之声正在以一种汇聚而来的姿态聚集到他的耳中。

  这份信念感不应在刘氏,而在大司马乔琰。

  在刘姓宗室之中并未出现一位能力挽狂澜之人的情况下,顺天而为才是他该当做出的选择。

  他不必再有任何的犹豫了。

  不过……

  刘协此时还面对着另外一个问题。

  他的养父为了让他们能安全地和养母会合,在这个洛阳面临战祸的时候准备将他带着回返汉中去,他要如何解释,他并不打算回去,不是因为他想要和洛阳民众共同迎敌,而是因为,他是曾经的大汉天子呢?

  他实在不愿让他原本所能拥有的朴素亲情和平静生活,随着这一出将玉玺送往长安的举动而彻底化为乌有。

  可好像,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倘若他说什么他要参与到洛阳的守卫战中,养父必定不会将他单独抛下在这里,到时候刀剑无眼,谁知道会面对何种结果。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