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361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至于能不能赢得下一场胜利?

  这不正是她麾下的谋臣武将所要竭力去考虑的事情吗?

  在这场战事发起之前,他们的实力也必然会比之前更进一步。

  除却关中与凉并二州本身的积累之外,还有与其余各州交易得来的收获。

  荆州的刘表不必多说。

  刘协失踪的武关距离荆州太近,让刘表出于洗脱自己嫌疑的想法,不得不在此时割肉放血。

  在让长子刘琦前来长安协助宗庙之祀的同时,他也放开了荆州对南阳的控制,让武关成为了一处任意通行之地。

  后者所造成的商旅通行,堪称是近来维系关中贸易的一大出口。

  益州的刘焉倒是没这么积极,但他也并未阻拦于益州和长安之间的往来。

  这就让乔琰派出的采购蜀锦队伍,在此时已经带着第一批收获来到了关中。

  为了让她和这支队伍之间不会被人发觉联系,乔琰只让人知会他们按照预定的行程行事便是。

  还有一方的交易,来自扬州。

  和荀彧凑巧在武关遇上的周瑜,与她也有了一次会面。

  不过这不是一笔当即就可以有物资往来的交易。

  他以商队渠道送来的一批江东货物与府库孤本并不是交易的内容,而只是恭贺乔琰进取关中的礼物。

  真正的交易内容是农耕之法。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周瑜不会不清楚。

  身在兖州的曹操可以用上乔琰这边总结的耕作技法,江东这片地方的情形却不同。

  但在江东各郡世家对孙策并非心悦诚服,各地还多山越作乱的情况下,若是能先让招募来的士卒吃饱喝足,孙策的压力能减轻不小。

  曲辕犁的灵活作业特质,让其特别适用于南方的田地,孙策和其部将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周瑜怎么想都觉得,乔琰手里应当还有同样能套用的工具。

  当然,他也清楚地知道,乔琰可以将扶持故人之子这样的话,作为送出曲辕犁的借口,孙策却不能仗着这一份人情来套近乎。

  在他即将成为扬州牧后,无论他此时到底有没有成年,又有没有一个父亲叫做孙坚,他都是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有些人情也不再适用于这个层面的交流。

  所以周瑜是抱着诚意而来的。

  他说,若乔琰所提供的经验能在粮食增产上奏效,江东各郡将会将增产部分的三分之一送至关中。

  这份以上贡天子之名送往关中的粮食,刘表是绝不敢出手抢夺的。

  至于额外还有什么条件,都可以由乔琰这边来提出。

  “所以君侯最后提出了什么要求?”郭嘉与她在说起这事的时候问道。

  他直觉乔琰提出的附加条件绝不简单。

  乔琰回道:“我告诉他,我需要江东自沿海县镇中选拔出海运造船上的好手,送一支二百人的队伍给我,这就是我的交易条件。”

  郭嘉道:“这条件对于扬州来说倒是不难,可凉州并州和关中并没有任何一点海运的需求,他就不觉得奇怪?”

  乔琰:“他当然觉得奇怪,但我暗示他,这是为了打袁绍用的。”

  郭嘉一品她话中的意思,便知道她是如何蒙骗的周瑜了。

  打袁绍还真有可能要用海船。

  按照绝大多数人对乔琰的揣测,等到稳定了关中局面后,她必然会先选择收复幽州,而后挥军南下和袁绍相抗。

  公孙瓒为恶狼,袁绍也非真就是个败絮,这先后二战绝不可能像是凉州之战和关中之战一般,能以摧枯拉朽之势终结。

  那么如何突破袁绍在冀州青州边境所形成的防线,好像就成为了乔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她模棱两可的说辞中,周瑜势必觉得,乔琰可以在占据了幽州后,凭借发展出规模的造船队伍,以辽西郡或者辽东半岛为造船基地,在三月内快速造船,直跨渤海抵达青州境内,成两面合击之势,从而节省在这条对峙战线上的消耗。

  但她真是要将这些人手放在这个用途上吗?

  以及……她真就必定是先取幽州吗?

  别说被忽悠着答应了这个条件的周瑜,郭嘉都未必能猜到乔琰心中的准确想法。

  他只知道,现在的头号要务,还是送刘虞登基,以及拿下君侯应得的升职。

  十一月和十二月好像过得尤其快。

  长安南郊的明堂辟雍以及灵台都在十二月接近尾声之前彻底完工,从这一日开始,自武关方向而来看到的长安南面门户,就是一派体面威严的样子。

  与此地同步完成的,是位于长安城中桂宫以北的弘文馆。

  正如之前荀攸给荀彧所介绍的那样,桂宫乃是如今的天子上朝之所,故而自弘文馆所在之处朝着南面仰望,便能看到宫城城墙之内的飞檐殿宇,更有了一种朝入弘文馆,夕为天子郎的错觉。

  在弘文馆落成之日,乔琰还往此地观摩过。

  让其他人未曾想到的是,正门牌匾上的弘文馆三字既不出自于刘虞的手笔,也不出自于乔琰之手,而是那位草书之圣张芝所写。

  在乔琰请卫觊替她前去邀请后,张芝虽并未选择出仕,却去了乐平书院中任教。

  因其既可算是关中人,又可以算是凉州人,这块完工的牌匾无疑压下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有人觉得弘文馆馆主中没有凉州人和关中人,也得算是歧视。

  “地盘扩张之中的权力制衡实在麻烦。”乔琰一边最后整理了一番身上的朝服,一边朝着陆苑说道。

  陆苑先前为确认信鸽到底应该饲养在高平还是金城郡,往凉州方向走了一趟,最终还是确定在了金城。

  在替乔琰顺带巡察了一番凉州的情况后,她这才返回。

  不过并不是返回并州,而是返回的关中。

  按照乔琰的意思,陆苑作为她的心腹之臣,也当随同她出席刘虞的天子即位典礼。

  故而她此时出现在了这里。

  听到乔琰这句小声的抱怨,陆苑回她:“君侯若这么说我也该问了,为何弘文馆中没有扬州负责人?”

  见乔琰闻言好笑地瞥了她一眼,陆苑这才认真说道:“亲疏远近之分,利益高低之别,君侯已将其看得很明白了,更处置得足够妥当。我等均愿为君侯效死舍身,并不因您时时处处均无错漏。”

  这话说的不错。

  一个领袖可以犯错,就像当年定那首功制度的时候郭嘉为她纠正的误区一样,这都是在决策中难以避免会出现的。

  但当她置身在这个长安城,为了谋划将来十年乃至于百年之功的时候,她比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条件犯错。

  不过,从下属口中说出的允许她犯错,还是让乔琰的脸上浮现出了一缕清晰可辨的笑意。

  也正是这些人际脉络,将她越发紧密地与这个时代联系在一起,也在支撑着她继续走下去。

  直到赢下这场非生即死的战争为止!

  恰在此时,从长安城的未央宫方向传出了一声击鼓报时之声。

  这声代表着辰时的鼓声也意在提醒城中官员,天子即位的典礼将至,他们该当来做好准备了。

  乔琰朝着外边看去,此时的天色尤暗,可在城中已陆续传出了动静,让这整座长安城顿时活了过来。

  “如卿,我们也该走了。”

  在即将迈步的时候,乔琰最后朝着门边的镜子看了一眼。

  镜中映照出的,是一张放在百官中间比谁都要年轻的面容。

  哪怕前路漫漫,她也还有很多时间来走出那每一步。

  这是公元一九二年的元月初一。

  按照如今的算法,她十九岁了。

第228章 刘虞登基

  别人的十九岁在做什么姑且不论,乔琰的十九岁,却已堪称位极人臣。

  当桂宫宫苑之外群臣云集之际,能如她这般同时位居列侯又位次不在四将军之下,因而无论出于爵位还是官位考虑,都可着金印紫绶的,实在是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虽然在礼法上来说,卢植皇甫嵩这些人对她有提拔之恩的,且在名义上来说官位还在她之上,都该当站在她的前列,但当乔琰在程昱与陆苑等人的随从之下来到桂宫之外的时候,众人难以避免地先将视线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百官与会刘虞登基之礼所着的吉服确实是临时赶制的。

  不过在乔琰将并州纺织工匠调度进关中后,这些量体裁衣后督造的吉服都让人看不出任何一点敷衍粗糙之处。

  考虑到经由桂宫内紫宸殿百官入会之礼后,众人还需往城郊一行,乔琰让人在吉服之内都缝上了一层棉夹袄,以防朝臣为寒气所侵,在随后的燔燎之祭中冻出毛病来。

  这样一来还有个好处。

  卢植小声对着皇甫嵩说道:“这还得算是把身形撑圆了一轮,看起来体面些。”

  对汉末这种天灾频频之年来说,能吃得胖可得算是一种福气。

  卢植这句调侃说得倒也没错。

  前往长安维护汉统的老臣大多在这两年间清减了不少。

  他们因董卓挟制天子之事而夙兴夜寐,又因长安百姓民生多艰而辗转反侧。

  好在如今新年翻篇,或者说,自去年年末就已让长安表露出新景象了。

  皇甫嵩用示意他往乔琰方向看看的举动,对卢植这话做出了个回应。

  这吉服有没有让别人看起来显得圆润点不好说,在乔琰身上依然有种轻盈飘逸之感,至多是因为上玄下朱的配合而压得沉重了几分,却也显得这位少年天骄长身玉立,有造化钟灵之态。

  在行动之间,吉服裙裾之上的江崖海水纹似有流动奔腾之意,更是一派行动如风的威仪。

  卢植望见这一幕笑道:“倒是少见她好好地将虎贲冠给戴上。”

  乔琰平日里一向是只以紫金小冠束发,图的便是个行动方便。

  但今日乃是刘虞登基朝会的典礼,总还是要规矩些的,佩的便是那武冠所属的虎贲冠。

  此冠还有个名字叫做鹖冠,便是在此冠之上需插一鹖羽。

  鹖是一种性情勇毅,好斗不却的鸟类,故而成为了秦汉时期对武官的寄望。

  她也着实配得上这种寄望。

  卢植与皇甫嵩的闲谈之间,乔琰已走到了他们的面前,朝着这两位当年的提拔之人行了一礼。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