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357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到了这种时候,他实在不该因为担心会像奉孝一样有去无回,便对她退避不见。

  作为曾经被何颙评判的王佐之才,他也大可以凭借着为刘虞出谋划策的理由踏足长安。

  在这种想法的驱策下,他终于来到了武关之前。

  荀彧拢了拢身上的披风,朝着关内走去。

  身后的随从替他牵着马,跟在他的后头。

  或许是因为长安即将迎来新的天子,就代表着往来之间的商机,又或许是因为刘表对乔琰进攻董卓中所表现出的效率着实敬畏,放开了对这处关卡的限制,在这座司隶与荆州之间的连接隘口处,有不少商队的往来。

  荀彧置身于人群中,虽因其气质卓尔,与周遭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却也说不上太过醒目。

  但刚核验了身份户籍入关,荀彧便见有一小童朝着他跑了过来。

  他停下了脚步,等着小童跑到他的面前,听到对方问道:“我家郎主让我来问,敢问先生可是颍川的荀文若?”

  荀彧顺着小童伸手指向的方向看去,见那头是一列商队,规模不算太小。

  其中被小童特意指着的那一辆马车,比起一般的商队所属要看着稍精致些,但也至多被人觉得是家产丰厚的商人而已。

  只是此人能认出他的身份,好像也并非等闲。

  荀彧回问道:“若是又如何?”

  小童道:“若是的话,郎主请先生上马车一叙,从此地往长安城行去还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先生虽有马匹坐骑,到底不如马车舒坦。”

  荀彧虽不知来人身份,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在他登上这架马车后所见到的,居然是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人。

  也是个让他不难猜出身份的人。

  车外依然是落雪的寒冬,车内倒是因车厢内铺设了毛皮,荀彧又在上车前被那小童递交了一尊暖手炉,并未让人察觉到什么寒意。

  而这端坐在车中的少年眉眼温润,气质中隐约带着三分凌厉之色,俨然不是个寻常的文士。

  他这开口问好间流露出的扬州口音,倒是让他又显得亲切了几分。

  荀彧温和地笑了笑:“庐江的周公瑾不替孙伯符戍守扬州,何故经由荆州前来长安?”

  被揭穿了身份的周瑜也很坦然:“只要这一趟出行比起戍守九江的意义更大,当然可以来。”

  荆州和孙策之间有杀父之仇,虽如今刘表和孙策都该算是支持乔琰和刘虞这头的,但两方之间的仇怨不可能轻易地化解。

  周瑜作为孙策的左膀右臂,原本是不应当走这一线而来的。

  但考虑到,袁术与孙策之间也算是有一番你追我赶的矛盾,这条路线又要比走豫州线安全得多。

  此外,按照方今的时局来看,周瑜确实有这个出行的机会。

  谁让此刻身在汝南的袁术一面深知周瑜不好应付,不敢重新夺回九江,一面还得面对境内刘备所带来的威胁。

  他又怎么会想到周瑜会忽然离开九江,来到长安。

  先前商队过武关的稍事停顿中,周瑜已让侍从在外头新烧了热水,此时正好被他用来招待荀彧品茶所用。

  如今的大多数茶饼还是南方所出,扬州之地的茶便是以采摘之后的茶叶烘烤成赤色,碾碎加上油膏制成的,在冲泡后还要加上葱姜之物。

  但因上次陆苑尊奉乔琰之命到访扬州,她谈及并州饮茶少有添料,至多品其纯粹之味,周瑜便也跟着学上了。

  此时这清透的茶汤被推到了荀彧的面前。

  车驾已在继续朝着北方行驶,因马车的质量上佳,这一路不算起伏,只是在并未倒满的杯中晃开了一道波澜而已,倒也未尝不是一种趣味。

  周瑜继续说道:“此前先生自徐州抵达扬州的时候,我便有所听闻,只是眼见先生并未有上门拜访何人的意思,就未曾打扰。如今赶巧又在此地碰上。”

  数月前他听闻荀彧行到扬州境内的时候,本是想请孙策尝试一下邀请对方的。

  可想想此前的高岱一事,周瑜又先打消了这个主意。

  事到如今,他和孙策都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出来,高岱的事情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

  别看伯符最开始是因解庐江之围才入驻的扬州境内,不希望他在此地站稳脚跟的,依然不在少数。

  这些人也就自然不会乐于见到,在孙策的麾下出现可用之才。

  除非荀彧明确表示了要与孙策会面,否则还是当他并未出现在此地为好。

  事实证明,周瑜的这个应对之策也并未出错,看荀彧过境而不入门户的表现,显然对孙策并没有多看好。

  反倒是如今这个赶赴长安路上的萍水相逢,还能让他们对酌闲聊两句。

  荀彧看了眼面前的少年。

  若论仪态风度,对方实可算是士族典范,而若看其在扬州行事,更不失有勇有谋。

  他向来是个惜才之人,也不必对这位好客的马车主人摆什么架子。

  他道:“若只是品吴中名茶,也无所谓打扰之说,多认识一个朋友而已。”

  荀彧话说出口,也不免思忖起了周瑜前来长安的目的。

  若说只是要替孙策谋求扬州牧的位置,按照荀彧所听闻的那样,孙策既已经对刘虞称帝之事表现出了认可与拥趸,扬州地界上也没有比孙策更有能力担任这个位置的,再若考虑到乔琰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周瑜是没有必要亲自走一趟的。

  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板上钉钉的委任。

  但就像周瑜所说的,他觉得此行还有比起镇守九江更要紧的事情,故而做出了这个选择。

  看来他不是为了观察刘虞和乔琰之间的君臣相处模式,以防日后应变不够及时,就是想从关中正在展开的建设中寻求经营扬州的经验。

  荀彧并未将他的猜测在神情中流露出来,但随着二人的交谈,周瑜顺势说起了前来此地的目的,确实是想跟乔琰做一笔交易。

  至于具体要交易何物,本着不必交浅言深的道理,周瑜也并未详说。

  两人也便将话题转向了书籍乐理之说。

  周瑜比荀彧小了十二岁,但他已算是出仕于孙策的麾下,姑且算是平辈论交也无妨。

  对荀彧而言,这往长安去的路途上有这样一个交谈之人,正可算是旅途乐事。

  但他也未曾忘记此行而来的观察目的。

  在车驾的中途停歇中,他已留意起了前来此地的人。

  既到了关中境内,有些先前还如周瑜一般混迹在商队之中的,现在也变得不加掩饰了起来。

  因袁术与刘备在豫州的争端,不乏有对两方都不太看好的汝颍之士南下进入了南阳地界,如今也正好随着刘虞将于长安称帝的消息而进入关中。

  荀彧自己就是颍川出身,从队列中窥见了不少熟面孔。

  只是这些人到底是去观望的还是直接寻晋升途径的尚未可知,故而两两相望之间也只是彼此颔首致意而已。

  他看着眼前的情景说道:“听闻刘公任幽州牧期间,互市的商贾也不敢有二价,若真如此,等翻过明年去,到了开春时节,恐怕从南阳与汉中方向流入关中的民众更不在少数。”

  这种人口流向,带来的必然是关中实力的进一步雄厚。

  虽在短时间内,还远不足以恢复到前汉以长安为国都时的人数状态,但这种人数的增多和凭借刘虞身份与信用引来的贸易增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冲淡掉董卓小钱对关中的影响。

  很难说这是不是乔琰选择刘虞的其中一个理由。

  荀彧忍不住感慨道:“那位乔并州做出了一个足够明智的选择。”

  起码到目前为止,刘虞的信用是最经得起消耗的。

  但或许,若她真有野心,这也是个对她本人来说不算太明智的选择。

  可到底是哪一种评价到最后占据上风,就像汉室的东西对峙局面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一样,也是个让人无从预料之事。

  倒不如先亲眼看看长安的建设现状。

  当他们抵达长安后便得到了消息,因长安城的各片区域重新划定,又有将行天子登基之礼的缘故,一应车马都严禁入城,必须停放在宣平门外的官营旅舍之中。

  周瑜见荀彧有意直接步行入南郊区域,便令下属将车马带去了旅舍,自己则跟上了荀彧的脚步。

  在两人的视线中,南郊数座夯土台遗址中,位于最东端的那座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复。

  虽天上尤有细雪,但大几十张由凉州纺织办生产出的油布相互联结,形成了一座特殊的顶棚,足以支持此地的搭建工作处在一个风雪不侵的环境之下,哪怕雪势转急也不必担心此地需要停工。

  从高台形制上,荀彧判断得出,那里就是长安明堂辟雍的旧址。

  周围的圆形水渠和周遭的曲尺形配房也昭示着它的身份。

  和洛阳城中的情况一样,这里承载着的是帝王祭祀天地、封禅、接受觐见的职责,也代表着大汉宗室的颜面。

  此地毁坏在了赤眉军祸乱长安之时,而在董卓带领刘协逃亡至长安后,他宁可让人在修缮未央宫上多耗费一些心力,也并未将明堂辟雍重建。

  如今才算是重新恢复了形制。

  荀彧朝着那个方向走近了两步便见到,何止是明堂需要重修,辟雍这条圆形水沟也早因多年间未有使用尚需重新疏浚,进而连接到南面的河渠之中。

  这条河渠朝着长安城东郊方向的民宅而去,横贯于其中。

  此地开工的队伍似还抱着疏浚河道的同时也兼管河道走向调整之事,正好赶在冬日河道结冰干涸之际施工,等春日到来便可派上用场。

  荀彧留意到,指挥着此地正圆水渠休整的,是位年岁已不算太小的内侍,不太像是董卓来到长安后才安排给刘协所用的宦官,倒像是洛阳旧人。

  而他领着做工的居然是一群羌人。

  因周遭的阻拦篱障,荀彧无法走到更近的地方去看,只是因为水渠在最外围才能看到这种特殊的组合。想到这种组合大概只有可能出自乔琰的手笔,荀彧又将对她的评价稍稍做出了一点修改。

  她这也算是谨遵汉室宗庙之礼了。

  他收回了朝着这边看来的目光,转向了西侧。

  在明堂辟雍的西侧有十二座礼制建筑遗址,可惜依靠着眼下的人力物力条件已来不及作出修复了,为免于其残败景象反干扰了明堂辟雍的恢弘之气,他们干脆将这一片土台上的木桩都给全部拆卸了个干净。

  唯独最西侧的方形台地上,灵台被重新修建在了那里。

  这两尊高台左右对望,似是在代表着长安的南面门户与脸面,虽尚未完工,却已可以让人试图想象一个多月后的正统景象。

  想到这里,荀彧脸上的神情不免柔和了几分。

  他向周瑜作了个示意,便与之穿过了明堂与灵台之间的新路,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而去。

  因荀彧抵达后便先让随从去城中寻荀攸去了,他观望南郊建造场景的时间又稍微久了些,长安城的南门,也就是安门之外,已经有荀攸打着伞在那里候着了。

  或许是因为荀攸亲自来迎接的缘故,荀彧感觉守城的士卒对着他和周瑜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但在荀攸朝着他们看去的时候,他们又当即恢复到了目不斜视的状态。

  “不必看了,我接的人也没比别人多长一双眼睛。”荀攸朝着他们说道。

  在走入城门后他又小声笑骂了一句,“这群凉州兵里选出的皮猴子!早说该换一组来戍守的。”

  他说是说的皮猴子,但听他语气里,倒是与这些士卒亲近的关系居多。

  荀彧打量了一眼对方,觉得应当不是自己的错觉。

  他这个一向话不多,时而让人觉得他有些外愚的侄子,好像在跟随乔琰征战的两年间,比起先前活泼了不少。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