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298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再放眼望去田间门的其他幼苗,几乎都呈现出与乔琰眼前这株相似的旺盛生长状态,在叶片的迎风招展中,不由让人望之心喜。

  除了极少数的位置因棉苗病变而被挖掉,整片棉花地看起来着实是秩序井然。

  秦俞接着说道:“在五月中旬,发过一次蚜虫病害,好在发现得及时,我们已按照农书中所说,以枫杨树叶捣烂汁水浇灌,确有奇效。”

  原版的农书在乔琰的手中,她没跟秦俞说的是,比起枫杨树叶,花生叶还要更有效,可惜再一看花生的来历,又不是什么短期内能拿到手的作物。

  毕竟她没有沿海的地盘,无法发展起远航船队。

  但有失必有得,并州凉州也有其不可替代性。

  秦俞又道:“五月底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红蜘蛛,大约是从附近的豆苗田中传过来的,按照桑树叶和牛尿的方式处理过了。”

  乔琰起身朝着远处看去,觉得自己在看着的大约不是一片棉花田,而是一件件棉衣,想到这里,她也不免露出了几分会心的笑容。“那么接下来就是留心各种病症和棉苗增高后的蕾期追肥了。”

  秦俞回道,“我会注意的。所幸有这些培植手段,若是要我从头开始摸索,只怕起码要种坏一半。”

  这就是有成熟技术的好处了。

  乔琰也对此深觉庆幸。

  虽然那笔跟种田系统宿主达成的交易里,是对面占据了主动权,但她付出的只是一尊玉玺,换回来的却是让万人活命的希望。

  孰轻孰重,已经随着作物种类的增多而有了再清晰不过的证明,也必定会在时日的发展中表现得越发划算。

  乔琰朝着秦俞说道:“但也得有你替我看顾着执行,才能有今日成果。”

  说起来倒是有些可惜,因徐庶还被她放在武都郡这个三方甚至是四方势力混杂的地方,暂时还无法回来一见。

  但秦俞如今在事业上更入佳境,也没这个多余问候儿子的时间门。

  反正等棉花收获,她会记得让人做一件棉衣给儿子的。

  棉花既然是她盯着培植出来的,那这棉衣中也算是有一份母爱了。

  比起吕布父女的互相拆台,这还算是情真意切的。

  等乔琰到了乐平书院,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吕令雎,就朝着她问到:“我听你父亲说,你在乐平书院里砸坏了个练拳的桩子,然后把桩子摆得开了些,装作没少一个?”

  小姑娘鼓了鼓腮帮子,毫不犹豫地也揭了老爹的短:“那他还在书院里考试做过弊呢。”

  “咳……”乔琰笑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吕令雎回道:“就您上次让他回来的时候,他折腾棉花苗床比不过我们,说是最近跟君侯行军打仗,在地理识图上肯定比我们强,然后我们就派出了陆议跟他一较高下。”

  作为江东纵火天团代表人物的陆议,现在年纪是小,可在用脑子打仗这件事上,吕布能考得过他的概率真是太低了。

  乔琰不由为吕布掬了一把同情泪。

  也难怪会想到作弊这种招式。

没有鼓励他这么干的意思。

  见乔琰没有对她追责的意思,吕令雎得寸进尺地问道:“君侯,我什么时候能跟您一道上战场去?”

  “等你什么时候长过军队里最矮一个的身高再说。”乔琰摸了摸她的脑袋,“行了,去把黄月英和诸葛亮叫过来,带上他们的轧棉车模型。”

  吕令雎得了个准话,也没接着询问,当即跑去叫人去了。

  没过一会儿,乔琰便见两个孩子一个抱着一袋棉花,一个抱着模型车走了进来。

  时间门真是奇妙的东西。

  在演义中被刻画得智近于妖,在正史上也对得起鞠躬尽瘁四字的诸葛亮,现在才不过十一岁。

  和年岁相仿的黄月英一起站在乔琰面前,怎么看都还有些孩子气。

  但当乔琰让他们讲解自己的发明产物的时候,这副侃侃而谈的样子倒是让人觉得,看到的不是两个孩童,而是两个发明家。

  “棉花脱籽,无外乎就是两种法子,一种是将棉籽挑出来,但这种方式必然不适合大规模处理。”诸葛亮说道:“所以我们更倾向第二种方式,月英发现能用梳篦将棉籽给直接挂出来,那么如果从梳篦变成夹缝滚筒,应当也能让棉花从中间门出去,将棉籽留下。”

  黄月英接着说道:“但光靠这个还不够,学院里和德衡先生带的帮手里也有人想到这一点了,一个问题是滚轴的转速不够均匀,一个是转动太费力的话,又起不到效果了。”

  “前面那个问题,是德衡先生解决的,他在铁轴的端头装了另外一组木架,以平衡转动,后面那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我们用的曲轴。”

  乔琰伸手接过了黄月英递过来的一瓣棉花,喂到了手摇机器的双轴之间门,随着曲轴带动的碾轴滚动,棉絮被从缝隙间门带了出去,而棉籽则被留在了这一端。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放大之后面对的最后一个问题了。”黄月英说道:“那就是,怎么样能更快也更方便地将棉花喂到两轴中,以免人力送入的时候出现偏差,或者夹到了手。”

  乔琰看着这个认真介绍发明的小姑娘。

  《襄阳耆旧志》中提到,黄承彦在给诸葛亮介绍女儿的时候,说她是黄发黑肤,相貌丑陋,只是才能与诸葛亮相配,但以乔琰看来,这只怕是黄承彦在考验女婿。

  她顶多就是肤色不那么白皙,发色有些偏棕,五官生得颇为大气,看着不像是襄阳贵女的样子而已。

  比起外貌如何,更让人在意的显然还是她的才华。

  这番陈说让乔琰可以确信,她在这项脱籽机的发明中出力不小。

  她和诸葛亮的这番表现,也很有后世小组作业的样子了。

  还是两个人都在其中开动脑筋,没有哪个在摸鱼的那种。

  乔琰顺势问道:“那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

  黄月英回道:“我觉得应当要再设一把推刀来达成这个条件,可是这样一来,好像就不能依靠一个人完成这个除棉籽的任务了,有悖于设计的初衷。”

  这也正是马钧正在折腾优化方案的东西。

  乔琰想了想又问道:“你们为何没接着参与下去?”

  马钧应该对他们发出邀请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诸葛亮回道:“我们已和德衡先生借了书籍来看了,想先自己试一试,若做不成再去寻先生请教。”

  “好志气!”乔琰拊掌而笑,“那就先如此吧。”

  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的表现,乔琰甚为满意。

  她没觉得诸葛亮在此地先研究棉籽分离是什么玩物丧志,若研究这种能救命的东西都叫做玩物丧志的话,她也不会给毕岚以都水使者的位置了。

  他也显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知道轻重缓急。

  当他开始适应书院这个学习环境后,他所参与的讨论与课题也会越来越多的。

  到时候他也自然会给自己找准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

  而黄月英……比起诸葛亮的妻子,或许大发明家黄月英的称呼会适合作为对她的记载。

  以及,现在两个人的周岁加起来都不到二十,严禁早恋。

  大概是出于她的某种恶趣味,她在离开乐平书院之前,把之前那个驭兽问题又给陆议和诸葛亮丢了一份。

  至于以后别人会对这件事怎么想,谁知道呢?

  她也将书院内这几个月内的扩招名单从头到位都仔细翻阅了一遍,确认其中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漏网之鱼,这才安心折返回到了州府,准备明日再往驯养信鸽的地方走一趟,而后,与留守并州的戏志才以及陆苑碰个面,商量构建信息网络的事情。

  不过大概她给别人安排了点不靠谱的东西,自己也是要遭到点回报的。

  第二日她正打算出发前往乐平的山中坞堡,便听闻了华佗因那批胡椒而前来的消息。

  可还没等乔琰开口欢迎华佗的到来,他就已先凭借着自己灵活的腿脚三步并做两步地冲到了乔琰的面前,抢先开了口:“介意老朽询问君侯一个问题吗?”

  或许是因为长年养生,兼修五禽戏的缘故,她见到华佗的时候并没觉得对方的外貌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可仔细算来,距离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七年的时间门了。

  乔琰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表现给整得有些糊涂,却还是回道:“元化先生但说无妨。”

  按理来说请华佗前来并州,乃是乔琰有求于他,但怎么看华佗这表现,倒像是他要对乔琰有所求一般。

  他得了准允,当即说道:“两年前我来并州为君侯部从诊治调理的时候,君侯出塞打那鲜卑胡虏去了,与我并未碰上,今日方有得见的机会。”

  “若我并未记错的话,七年前于冀州见君侯之时,您身有不足之症,今日何止是病症全消,说是力能搏虎也不为过。敢问君侯平日里都吃些什么,用的什么药?”

  华佗大为感慨,毫不掩饰目光中的灼灼求知之意,“此为医道医学之奇迹啊!”

  乔琰:“……”

  等等,这要让她怎么回?

第190章 备急方书……

  什么医学奇迹?

  那明明是系统的加点功能!

  乔琰能有今日的体魄确实和她平日里的勤加苦练分不开,但也正如华佗所说,她先前的情况应当叫做不足之症,是所依附的这具身体本身的毛病。

  要发展到她现在这个状态,已经不是她依靠着所谓的锻炼和食补,就能够在七年之中发生这种突破性发展的。

  说这是医学上的奇迹也不为过。

  乔琰也当然不能将其归结于什么上天垂怜的结果。

  将自己和天命在这个时代捆绑在一起,并不是什么明智的操作。

  就像当年汉灵帝会放任她和张角之间驳斥天人感应之说的情况一样。

  倘若她今日说什么自己的身体康复是因为并州治理渐入正轨,民生安定,上天不忍看她经历病痛的折磨,故而让她的身体康复。

  那两年之后那场接连三四年的旱灾蝗灾,以及建安年间发生的那场十室九空的大疫到来,她又该当如何让自己免于舆论影响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外的一件事来转移华佗的注意力。

  “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乔琰轻描淡写的回答,显然并不能解释华佗的困惑。

  可他很快也没有这个多余的时间了。

  他是因为胡椒这种在当今时代来之不易的特殊材料,才会前来的并州。

  但是乔琰又郑重其事地说道,将他请来,还有另外的一件要紧事,需要得到华佗的支持。

  对华佗这种希望将自己的医术运用在中原各处的人来说,留在一个地方其实不是他的首选。

  偏偏乔琰说的是:“吴先生在并州数年间的行医,记录了以千计数的病症。去年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伤寒病症为例,现存的这些药方都是大药方,在配备上过于复杂了,若是放在大州大郡也就罢了,可若是在穷乡僻壤,只怕能知道什么药方对症下药,也无法集齐药材。”

  华佗回道:“这是因为如今的医典要的是药到病除,在医方上必得将剂量用足。”

  乔琰指了指自己:“但实际上,人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我这种情况可以算是特例,可也有病症减轻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复原的案例,再便是通过食补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华佗的沉思之中,又听乔琰说道:“事实上也并不只是穷乡僻壤无法配齐药物,这天下间的药物就如同北麦南稻一般,各有其生长的环境,然现今正值动乱之时,南北之间的调度甚为不易,要寻到看诊的医者也不容易,有这个寻人寻药的时间,人已死了三回了。”

  乔琰的这个说法稍显夸张,可华佗还真没有反驳她的办法。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