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200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这是先帝册立幼子刘协为天子的诏书。”

  在先前那报信骑兵口中他们已经得知,先帝确实是留下了这一道诏书,也成为了张让与何进谈条件的筹码。

  若是何进肯在刘辩即位后放过他们,他便会将这诏书给销毁。

  不过他们原本觉得,在张让等人被迫逃窜的时候,这封诏书极有可能并不能被保存下来,却没想到他不止是将其贴身携带,中箭之处也恰好避开了这诏书,并未造成破坏,顶多就是在边角上沾染了些许血污而已。

  见董卓示意他接着往下说,李儒问道:“将军觉得,我等能成功屯扎在平阴,而未曾在会合之前遇到第二波进攻是何故?”

  洛阳便在邙山之南,纵然颜良丧命于徐荣之手,可但凡那北军五校多出动些兵马,在董卓来前徐荣牛辅等人都不会过得如此舒坦。

  除非……

  董卓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此时在洛阳之中应当是两方势力在互相制衡。”

  “而这两方势力所对应的正是拥趸两位皇子上位的两面阵营。”李儒继续说道,“将军觉得该当站在哪一边?”

  只是因为颜良之死,还不至于将他们归属于其中一方。

  恰恰相反,在如今这个混乱局面下,他们刚到洛阳就拿出了这样的表现,只会让人对他们拉拢才对。

  不过,别人可以觉得他们正在两头犹豫,他们自己却需要先划定立场,不能真觉得自己只是为人所用的屠刀。

  而这个立场就需要董卓自己来决定了。

  李儒是他的军师,只负责给他提醒眼前的状况。

  事实上他所说的也并没有错。

  在此时的洛阳之中,卢植手持先帝旨意接掌北军五校,在中央无主,连玉玺也不知所踪的情况下,他手中这份圣旨的含金量便大幅上升。以至于与袁氏和何苗所率领的人手形成了相持的状态。

  昔日曾征辟于袁隗府中的羽林中郎将桓典,因格外敬重卢植的为人而选择了中立。卫尉杨彪之妻虽为袁氏女,他却因为父亲遗训同样站在了中立。

  在双方的相互制衡之中,原本应当被勒令尽快将二位皇子交出的董卓,竟然只在傍晚迎来了前来确定皇子安全的使者,以及来自董旻给他汇报洛阳中情况的信使。

  “卢植与袁隗……”董卓敲着桌案沉思。

  这两方中一方是想要遵从先帝旨意,尽快恢复朝纲,而另一方则是想要从中谋取世家利益。

  若是以他手握那张传位诏书的情况看,他应当直接选择卢植合作才对。

  但卢植这人和皇甫嵩着实是一个作风,董卓对此是有些心理阴影的,他若想要更高的权力也显然越不过卢植这辅政大臣去。

  那么和袁氏合作?

  袁绍在他抵达平阴的第二日,还让人给他送了一封信,说的是——他既蒙受袁氏与大将军的提携之恩,也该当念旧才对。颜良之死可不与他计较,当做误杀就是。只是希望他尽快选定立场。

  这等傲慢非常的口吻让他说不出的如鲠在喉。

  更何况他一想到刘协的称谓乃是董侯,便不由萌生出了以此董代彼董的想法。

  他想了想,又把李儒找来问询道:“若是我想要扶持刘协,却并不想位居于卢植之下,该当如何?”

  李儒似早已预料到董卓会有此等选择,回道:“那么我给将军两个建议,其一,佯装壮大我方现有人手,扩大扎营规模,其二——”

  “先选择袁氏,以吞掉何进部从为条件支持他们,等时机一到,立刻反水,拥立董侯上位。而在此之前,先将卢植的兵权给夺走。”

  李儒意有所指地说道:“在这方面,这些暂时占据上风的世家,会比我们更加熟练。”

  何为借力打力,正是如此了。

  董卓朝着他投去了赞许的一眼,当即做出了决定。

  他先是给袁氏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对斩杀颜良,击败袁绍部从之事报以了几分“歉疚”。

  当然,他们这些西凉人,还是刚打赢仗的西凉人,便是稍微在言辞之间流露出几分不逊,也实属寻常。

  而后,按照李儒给他的建议,他在信中写道,要让他站在袁氏这一方其实也无妨,总归大家都算是老朋友了。

  只不过他有个条件。

  西凉这地方实在是太过苦寒了,早先先帝的邀请被他拒绝,他有些后悔了,这会儿他还是比较想在京城里做个将军。

  那刘辩上位登基,何苗自然就是大将军,底下的那个骠骑将军他想做一做。

  此外,他这凉州扈从要比之何苗麾下的废物有本事多了,若要直接击溃卢植,还得让他先来统兵。

  袁氏此时同时手握太傅、太仆、司隶校尉、虎贲中郎将四个位置,又有诸多门生在朝堂中担任要职,哪里会想到董卓居然在此时抱着虚与委蛇的态度在做事,当即同意了他的条件。

  然而等到董卓掌握了何进与何苗部曲,又在袁氏协助下击退卢植,迫使其逃离洛阳后——

  “董卓于堂前痛斥,列位公卿不能救国之动荡,匡正社稷,令天子流亡在外,更是令他不得不卧薪尝胆,先与谋逆之臣推心置腹,今日方可拨乱反正……”乔琰一回到雁门就收到了这条消息。

  且不说这卧薪尝胆一词到底用的对不对吧,这好一派大汉忠良痛斥群臣的做派可真是让人难以评述。

  但想想董卓在原本的历史上,八月护驾九月废立,十一月才自拜相国,怎么都有着两三个月的缓冲时间,如今距离他进驻洛阳不过区区十日,先给自己塑造个尚且过得去的形象着实……可以理解。

  而在这番训斥后,董卓当即请出了那张传位刘协于天子的诏书。

  这立时改换门庭之举,可算是把袁隗等人给反扎了一刀。

  可他们纵然在此时想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已经来不及了。

  董卓手中的圣旨乃是正统,起码能用来说服那些如今归入他麾下的北军五校。

  而那些原本属何进的军马,在董卓便于掌权的收拢过程中,可称为大将军死忠的都被他给砍杀殆尽了,唯独剩下的便是为求一个富贵的。

  那他们跟着如今圣旨在握的董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足够强大的兵权面前,就像先前重病在身的刘宏,无法以一道圣旨便褫夺何进所拥有的一切,此时的袁隗除了痛骂董卓反复之外,根本没有任何能有效制裁他的手段。

  甚至还被董卓给骂成了叛逆。

  也正是在董卓堂而皇之提出立刘协为帝的同一日,车骑将军何苗死于乱刀之下。

  先前在中立态度的桓典与杨彪还好说,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只能率众跑路,以免步了何苗的后尘。

  董卓的这一出先借势后反水无疑玩得非常漂亮。

  而他随后快速扶持刘协上位,自请为太尉,又将豫州牧黄琬调回洛阳为司徒,以卫尉杨彪为司空,追理陈藩、窦武旧案,恢复爵位,擢用子孙,启用党人的行为,更可称得上是在袁氏意图以身份和名望压制的情况下,打出的一记格外漂亮的组合拳。3

  在这样的局面下,袁隗等人彻底无法再用什么提携之恩来压制住董卓了。

  虽然进入京城之前的局面与原本不同,但在李儒给董卓的一番谋划之下,他依然达到了原本的战果。

  或许唯独的不同只是——

  在洛阳以北,越黄河跨太行的并州境内,还有一位孤悬在外的托孤之臣,忠良之后。

  在乔琰自雁门回返到晋阳后,她便迎来了自并州之外前来的几波访客。

  第一位便是荥阳名士郑泰。

  在何进接受了袁绍的建议征调董卓入京之时,他便选择了弃官北上,进入了并州。

  这一路行来在并州所见的景象,让他当即意识到,只怕洛阳之中的那些人还是看轻了这位乔侯!

  这也让他毫不犹豫地在收到了何进身死而董卓进太尉的消息后,选择直向州府报道,意图求见并州牧。

  另外几人则是恰好凑到一处一起来的。

  发明乾象历法的天文与数学家刘洪,在马钧与毕岚的陪同下一并前来,简直像是个空降的理科大礼包。

  乔琰一面为这几人的到来而觉欣喜,一面又觉马伦为了庇护那些助手而留在洛阳,实在是一件太危险的事情!

  尤其是,此时袁氏还面对着失势的情况!

  她的太史令官职乃是刘宏册封,即便董卓承认刘宏传位诏书的正统性,也未必就意味着,他也同时承认那太史令的官职。

  太危险了!

  她心中不免为马伦捏了一把冷汗,也越发确定,自己需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出兵时机,才能将她给保下来。

  这份隐忧并未在她的脸上表现出来,与马钧毕岚等人恰好在路上遇到而同来的鲍鸿,便看到乔琰转向了他所在的方向。

  因她方从塞外回来,这目光之中似也含着一缕沙场征伐的鲜明锐气。

  鲍鸿不由心中一凛。

  来不及多想这几年的时间在乔琰的身上发生了多少变化,而是想到张让在南宫被攻破之际对他的请托,鲍鸿当即跪倒在地,将手中的诏书举到了乔琰的面前。

  他仿佛完全没意识到,这并不是个正常宣读圣旨的姿势,高声说道:“请乔侯承先帝遗令,起兵入京护驾!”

第122章 出兵决定……

  这是一封特殊的诏书。

  在刘宏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哪怕她这位并州牧的年纪还是太小,又哪怕再引入一太强势的外援可能招来其他祸端,刘宏在死前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但其中稍出现些差池,这封授命护驾除贼的诏书都很有可能送不到乔琰的手中。

  所以她也早做好了手中并没有此物的准备。

  可有了这个从先帝手中授予而来的诏书,她便有了更加名正言顺进军的理由!

  鲍鸿带着部从来投是一喜,他带着这诏书而来却是另外一喜!

  她伸手握住了这封呈递在她面前的诏书。

  当然从鲍鸿所能感觉到的角度,是先有一道虚握的力量加诸于这诏书之上,而后才被牢牢握紧在了对方的手中。

  她只是犹豫了一瞬,便接下了这个在鲍鸿看来宛然如烫手山芋的东西。

  “鲍校尉起来吧,这是宣旨不是送战报,你如今是京城之乱的亲身经历者,先帝直属军队的校尉,不只是个信使。”

  鲍鸿后知后觉意识到,他这姿势属实像是士卒给将军送信保的样子。

  他当即蹦跶了起来,讪讪一笑:“让乔侯见笑了。”

  乔琰显然也没有多在意此事,只示意几人入座,“劳驾几位将洛阳中的其他情况告知于我吧。”

  “董卓入京,借助袁氏掌权又反戈一击,凭借军威将皇子协扶持上皇位的事情我已知晓了。天子即位传檄各州,正式的文书虽还未曾送到我面前,洛阳距离并州并不算太远,若我还对此一无所知,那便当真对不起这并州牧一职,更对不起先帝信托。我只想知道一些并不会出现在对外情报中的消息,比如说——”

  “陛下到底留下了哪些交代?在这出君不君臣不臣的戏码里,这些人都扮演了何种角色?”

  乔琰方一入座便一掌拍在了桌案上。

  或许是因为这少年州牧的戎马经历,也或许是因为她此刻身披在后的绛色披风,让她看起来格外像是一团张扬桀骜的炽火,尤其是她眉眼间的铿然决绝之意态,更加重了这种印象。

  这让她随后的这句发问里充满着质询声讨之意,“袁术他何敢放火烧宫,将天家威严置于不顾!”

  在这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里,此时还打着“正义”旗号的董卓,甚至不是最应当被归咎责任的一方。

  若无袁绍的怂恿,何进的许可,他如今虽在凉州境内募集了诸多好手,却还在皇甫嵩的节制之下,未有进入京城的机会。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