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帝堂妹 第94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BG同人

第82章 . 我的天后堂妹 阿史那伏念

  如何处置阿史那伏念等人一事在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连武婧儿都被波及到。

  一日,武婧儿从宫中回到公主府,遇见一位熟人来拜访自己。

  鱼菩。

  鱼菩曾是公主府护卫, 护送武婧儿至苏州开织造局,并在蒙学教授突厥语, 后来因为家中有事回到长安, 经武婧儿举荐, 在金吾卫担任校尉一职。

  鱼菩不仅自己来了, 还带着一车金银布帛。

  武婧儿本为熟人见面而高兴,但见鱼菩还带着厚礼, 心里一咯噔,问道:“鱼校尉,你跟随我多年, 自是知道我的规矩, 为何今日如此?你有什么难处,和我说就是,不必见外。”

  鱼菩苦着一张脸,又朝武婧儿行礼告罪:“属下知道。我本不愿如此,但托我的人实在不能推脱,还望殿下恕罪。”

  武婧儿闻言,忙敛神定息, 让鱼菩将事情详细说来。

  鱼菩道:“我的部落原是突厥别部,后来父祖归顺天可汗, 在长安定居。现在托我之人乃是突厥将领,他与我的部落渊源极深,因此属下不得不来。”

  “属下这次受托前来,是想请公主殿下在天后面前替阿史那伏念等人美言几句, 请天后饶恕阿史那伏念等人一命。”

  武婧儿闻言,想起了最近朝中关于是否斩杀阿史那伏念一事的争吵。

  裴相裴炎亲自上书言明俘虏阿史那伏念等人非裴行俭之功,而且还想要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明纲肃纪震慑宵小。

  裴行俭则以先前许诺不杀阿史那伏念诱降其捉拿阿史那德温傅为理由,辩解若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恐遭突厥诸部离心。

  两派在朝廷吵得不可开交,但天后只是搁置,尚未做出决策。

  武婧儿闻言,眉头微微拧起,拒绝道:“此事天后自有定论,恐怕我无能为力。”武婧儿相信武媚娘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鱼菩一听急了,忙道:“不可。天后与裴炎……裴相受天后信重,但裴将军曾……曾对天后无礼。裴相嫉妒裴将军的功劳,故要斩杀阿史那伏念等人灭口。但功劳之事是小,阿史那伏念等人被杀对北疆局势的影响为大啊。请殿下三思!”

  武婧儿听了心中一震,她没有特别关注北疆的形势。

  见鱼菩这样说,她心中疑惑,于是就问道:“你详细说来听听,这杀阿史那伏念和北疆有什么联系。”

  鱼菩闻言,将原因一一道明。

  大唐在平定□□汗国和薛延陀汗国之后,在北疆实行羁縻统治,以各部落的酋长和各部落的大首领为州刺史、都督管理旧地。

  同时,大唐又在州之上设立都护府,以军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对北疆的掌控。

  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两都护府以碛(音弃)为界,建立起大唐对北疆的防御经营体系。

  此次叛乱的阿史那伏念是被后世誉为“长安舞王”颉利可汗从兄的儿子,阿史那德温傅是突厥首领。

  大唐东征西讨取得累累战果,不断开疆拓土,但这也是建立在“一将成名万枯骨”的基础上。突厥等内附诸族骁勇善战,而且有利便往,因此常被大唐召集起来征战四方。

  征战过程中,突厥部落的将士死伤不少,长久以往诸部族不免生了异心。

  遥想当初,突厥势力之大,连李渊在反隋初期都要被迫向突厥称臣,贞观之初突厥更是打到渭水河畔,离长安城仅仅只有四十里。

  然而,突厥历经两朝征讨,最终归顺大唐成为其藩属,并且成为大唐征战四方的锋锐军队。这中间的巨大落差不得不令今日的突厥诸部落首领唏嘘不已,时常追忆往昔荣光。

  而且,他们跟随大唐征战,积累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对大唐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于是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起了叛唐之心,而且二人为恢复突厥荣光叛唐的行动竟然得到了单于都护府管辖的二十四州的回应,从者数十万人。

  战斗初期,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作战不利,朝廷改换裴行俭为将领。裴行俭擅长计谋,离间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没过多久大军就取得了胜利。

  如今裴行俭带着俘虏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等突厥高层,率军凯旋归来。

  正待朝廷论功行赏之际,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上书朝廷,言明此战之功非在裴行俭。

  阿史那伏念等人之所以投降,一是因为副将程务挺和张虔勖追得急,二是因为阿史那伏念惧怕碛之北的回纥部,穷途末路,黔驴技穷而已。

  同时,裴炎要求斩杀叛乱的五十四人,明纲肃纪,震慑不臣。

  裴炎之言与朝廷之前的政策背道而驰。太宗朝颉利可汗差点打进长安,后来□□被灭颉利被俘。他入长安之后,被授予右卫大将军,封归义郡王。

  到李治即位后,苏定方平葱岭之时,思结阙俟斤①都曼被大军围困城中,窘迫而降,但李治最后饶了都曼一命。

  裴炎要求斩杀的五十四人大部分是单于都护府的高层,而单于都护府所辖地区是安置突厥部落之用。

  当初阿史那伏念捉拿阿史那德温傅来降,这其中估计也有突厥其他部落酋长或首领参与其中。这说明一众谋反叛唐突厥部众之中,多多少少有些部落不愿与大唐为敌。

  可以想象若真斩杀这五十四人,此事对整个单于都护府将会造成很大的震荡,甚至也会给其他的羁縻州带来不小的影响。

  武婧儿听完之后,沉吟半响,对鱼菩说道:“你的来意我已明了,鱼校尉你先回去了吧,走的时候把你带来的礼物一起带走。”

  鱼菩闻言,急得抓耳挠腮,又无计可施,扑通一声跪下,恳求道:“此事关乎北疆的安定,还请殿下三思啊!”

  武婧儿见状,赶忙叫人把他扶起道:“我的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从来不收别人的礼物,再说我也不缺这些。此事容我思考,若真有利于国家我定当在天后面前建言,若于国不利即便是搬来金山银山,我也不会答应。鱼校尉,你还是先回去。”

  鱼菩见武婧儿的神色就知道她主意已定,多说无益,只好带着礼物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公主府。

  鱼菩走后,云川眉头一皱,道:“这鱼菩也太不懂规矩了,竟然敢逼迫公主。”

  武婧儿摆摆手,道:“无碍。你去吩咐人去打探一下情况,看鱼菩所言是否属实。”

  “好。”云川应下。

  武婧儿这些年举荐或者资助的人中有不少在朝廷任职,而且早年苏定方在朝中的势力有一些现在由武婧儿掌管。

  打探阿史那伏念一事,很快出了结果,鱼菩所言确实属实。

  武婧儿思索良久,决定去找武媚娘说情。

  武媚娘正难以决策,之所以这样,关键在于她和裴炎“暧昧”的政治关系。

  当年审理李贤谋反一案的正是裴炎。裴炎说起来能在短短的二十年从小小的五品官坐到宰相,期间若没有武媚娘的赏识,他也无法登上高位。

  而裴行俭呢,武媚娘心眼不小,但也不大,至今记着他说自己若立为皇后是国家动乱之始呢。

  虽然他现在对武媚娘称天后没有什么异议,而且他的妻子还是自己麾下的女将,但武媚娘对裴行俭的态度依然不冷不热甚至有些讨厌。

  裴行俭和裴炎都出自河东裴氏,裴行俭是中眷房裴氏,裴炎是洗马房裴氏。裴行俭出将入相,裴炎走的文官之路。

  裴炎这些年在朝廷做事没传出什么妒忌贤能的风声来,但他看同为河东裴氏的裴行俭十分不顺眼。

  再者,除了妒忌之外,裴炎还看中了此次出征的副将程务挺和张虔勖,欲压制裴行俭的功劳,提拔程务挺和张虔勖,将这两人拉拢到自己一边。

  恰好武媚娘也正有此意。

  李治身体虽然经过服饵一事好了很多,但是观其面貌怕是寿数不长。裴炎和武媚娘都下意识地想要拉拢武将,以备不虞。

  私心和公义纠结在一起,武媚娘着实犯了难。

  朝堂之上关于此事吵吵嚷嚷,裴炎身为侍中掌管门下省,又在朝廷经营多年,拥趸甚多。

  但裴行俭主持过铨选,素有识人之明的赞誉。他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多祚等都在战事中展露了头角,提拔的文官在朝中也不是少数。

  除了裴行俭自身所带的关系外,支持宽恕阿史那伏念的还有朝中大部分将领尤其是蕃将。朝中的蕃将很多不是本人投降过来的,就是父祖投降过来的。

  比如黑齿常之他是百济人,百济灭亡后投降唐朝,受到大唐的重用。秦梦年的驻军移到吐谷浑后,最近几年由他镇守秦梦年之前驻守的鄯城,成为大唐防御吐蕃的重要将领,也是秦梦年经营吐谷浑抵御吐蕃重要的支持力量。

  在将领看来,斩杀降将的口子就不能开,大唐四边设了多少羁縻州县,若此次血腥镇压,那大唐就要和突厥诸部落以及其他胡人离心,日后谁还敢降?

  唯有死战而已。

  这无疑加大朝廷日后平叛的难度,也将会带来更多的牺牲。

  至于为何找上武婧儿,当然是因为秦梦年这位左武卫将军。秦梦年虽然年纪不大,但资历颇深,他十七岁就随苏定方征过高丽,平过葱岭,现在自己率军抵御吐蕃,东征西讨,戎马多年。

  苏定方死后,他接收苏定方在军中的势力,成为大唐汉将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

  有突厥将领揣度秦梦年的立场,想必也和邢国公苏定方差不多。苏定方曾在朝廷替叛乱的都曼求情,李治为了成全苏定方的信义饶恕了都曼。

  于是这将领备上厚礼借着祖上的关系托公主府原护卫鱼菩请武婧儿向天后进言,饶恕阿史那伏念等人一命。

第83章 . 我的天后堂妹 决策

  “他们怎么把你请动的?”

  武媚娘在武婧儿说完的瞬间门, 眉头一挑,一双凤眼漫不经心地扫过武婧儿说道。

  上午,紫宸殿的长窗全部打开, 明媚的阳光肆意地泼洒进来。殿内亮堂堂的,又有晨风不断吹进来, 吹得人神清气爽。

  武婧儿今早一来皇宫,就去紫宸殿面见武媚娘诉说此事。

  “他们给了你什么报酬?”武媚娘又问。

  武婧儿笑着给武媚娘斟茶,道:“出身公主府的一位护卫受突厥蕃将所托,送来一车金银布帛, 走的时候我让他带了回去。”

  武媚娘接过茶,抿了一口, 问道:“怎么不收下来?”

  武婧儿摇摇头,给自己也斟了一杯自饮, 道:“今儿他送一车金银我应了,明儿有人送两车金银我也应了。这应来应去的, 岂不是给娘娘你找麻烦?索性谁的礼我都不收, 而且我也不缺这些。”

  武媚娘嘴角弯起,又问:“那你今天为什么来了?”

  武婧儿道:“不为其他, 只为边地安宁。咱们大唐处理中原地区的叛乱,向来只诛首恶,不波及余辜。为什么呢?不过是因为那些百姓是被裹挟的可怜之人,皇帝仁慈,故赦其无罪。”

  “裴相一介文臣, 未通边事, 他如此想原是不错。只是草原族部落与中原风俗不同,不能以中原的情况揣度。如今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他们还代表着单于都护府的几十个部落,若斩杀他们, 恐怕是会引发漠南局势动荡。”

  武媚娘听了,抬眼道:“乱臣贼子,人人诛之。若我今日放过了他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武婧儿闻言,叹道:“这场叛乱中大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若斩杀他们能震慑他人,我定当支持。只是大唐局面与历朝不同,东北有靺鞨、契丹、奚,北有突厥、鉄勒诸部,西有昭武九姓、突厥十姓部落,西南有吐谷浑、吐蕃,南方有俚人部落,如今朝廷又将流求纳入版图,算下来这大唐中的蕃人部落数也数不清。这些部落或震慑大唐的军威或仰慕大唐的文物或敬服大唐的恩德,才归顺大唐。”

  “他们与中原风俗不同,披发左衽,贱老贵壮,因此太宗皇帝才设立羁縻府,任命效忠大唐的部落酋长担任刺史、都督。这些酋长世代相袭,若是将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多人杀害,岂不是与这些部落未来的首领结下仇怨吗?这样一来,恐怕来日北疆又将引发动乱。”

  武媚娘托着腮,凝视着武婧儿,笑道:“三姐姐愈发长进了,连这边疆之事也说得头头是道。”

  武婧儿摇摇头道:“我说的这些不过是临时抱佛脚,一些皮毛罢了。娘娘站得比我更高,看得比我更远,你肯定知道这些利害,之所以未做决策,一定有我不知道的考量在内。”

  武媚娘闻言叹了一口气,道:“三姐姐,你是第一次为他人向我进言。我本想允你,只是你也说了我有其他的考量。此事,你已经尽力,以后勿要将其放在心上了。”

  武婧儿闻言一怔,脸上的表情几乎凝固住,良久,才道:“我知道了。”

  武媚娘笑着安慰她道:“你能来找我说这事,已经尽力了,不要将太多的事情揽在身上。”

  武婧儿垂头丧气,精心准备的理由却没有打动武媚娘。

  起身正要离开,突然她灵光一闪,转头对武媚娘说道:“娘娘可听说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武媚娘闻言,抬眼看了眼武婧儿。正当武婧儿以为武媚娘会改主意之时,却见武媚娘挥挥手,让她离开。

  哎!

  武婧儿怏怏不快地离开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