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帝堂妹 第158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BG同人

  王迦陵闻言大笑起来,指着武婧儿说道:“是你祖母不爱运动,所以才把校场荒废了。”

  武婧儿笑着反驳道:“胡说。我现在每天都要打拳呢。”说完,她转头对阿夙道:“家中无人用校场,以至于荒废下来,我这就叫人把校场清理出来。”

  王迦陵道:“你常年不用校场,里面的兵器和器具说不定都腐朽不能用了,我回家把家中的器具兵器搬来一套。不独阿夙要用到校场,跟阿夙一起来的部曲也要时常训练。”

  武婧儿没有推辞:“那就劳烦你了。”

  见两位亲人说定校场的事情,阿夙露出开心的笑容。

  武婧儿又突然对阿夙说道:“明日,你和我一起进宫面见圣上。面见完圣上,你就要在宫中读书。”

  提到读书,阿夙的笑容凝固了,蔫蔫地应了一句:“好。”但她一想到进宫就能见到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女帝,脸上露出惊喜和好奇的表情。

  “祖母,外祖母,圣上长什么样子?”

  “等明天你去了皇宫,就知道了。”武婧儿笑道。

  次日一早,兴奋的阿夙正要被武婧儿带着坐上马车,她连忙拒绝。阿夙要骑上心爱的白马,然后好好观看这神都的繁华。

  吐谷浑和吐蕃地广人稀,行走许久,有时还看不到人烟。但神都与两地不同,极为繁华,路上车如流水,行人如云。

  “行吧,路上车多,不要乱跑,跟在马车旁边。”武婧儿叮嘱道。

  阿夙应下来,她身着红衣,骑着雪白的马匹,头戴珍珠黄金花冠,胸前挂着璎珞权,坠着一块硕大的蓝宝石。

  阿夙骑着马像模像样地护送武婧儿入宫,马车的速度慢,身边超过一匹又一匹的马儿,隐隐有丝竹之音从两侧的坊市传来。

  阿夙的嗅觉十分敏锐,她闻到似乎是羊肉馅饼的味道,浓郁的香味让她竟然觉得有些饿了。可是出发之前,明明是吃饱的呀!

  也有可能是粥不顶饱,生活饮食习惯逐渐趋于吐蕃人的阿夙如是想道。

  阿夙一抬头就看到高耸入云的明堂,昨天忘却的想法今日又涌上心头。她驭马靠近马车窗口,问道:“祖母,我能进明堂里面吗?”

  武婧儿听到声音掀起车帘,笑道:“可以,只要不是大朝会,你和守卫的人报备一声就能进去。”

  “好的。”阿夙开心地笑起来:“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武婧儿笑道:“慢慢来。好好看路,咱们要去皇宫了。”

  今日不是大朝会,而且昨天宫里传来信,让武婧儿把孙女带进宫。

  祖孙二人进入贞观殿,武婧儿和阿夙行礼。武媚娘把人叫到身前,仔细端详,问道:“几岁了?读过什么书?会些什么?”

  阿夙一点都不怕武媚娘,脸上带着笑,口齿清晰道:“启禀圣上,我今年十二岁,跟着师父读了《孙子兵法》《卫公兵法》《尉缭》《论语》,我会骑马射箭打猎。去岁我猎了一头黑熊。”

  武媚娘惊讶了下,然后笑起来:“我是第一次听人说读《孙子兵法》这些兵书的,以后我武家又要出一位大将军了。还能猎黑熊,不错不错。”

  武媚娘打量着阿夙,小姑娘脊背挺直,精神勃发,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转头对武婧儿说道:“阿夙就留在宫中,我好久没见过这么齐整聪明的孩子了。”

  武婧儿笑道:“她就在宫中读书,肯定要就在宫中。”

  武媚娘笑道:“是了。”

  武媚娘事情忙,又说了几句,武婧儿托宫女将阿夙带到学堂,临走之前叮嘱道:“不要淘气,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有什么事儿找我或者找你外祖母。”

  “我知道啦。”阿夙欢快跟着宫女去学堂。宫中比王府更加富丽堂皇,是阿夙生平之未见。

  上午大班还未上课,这些王孙就看见老师领着一位仙姿佚貌仿佛会发光的少女进来,殿内的声音瞬间反常地停下来。

  小班李裹儿和李隆基打架简直成了日常,又有武崇烈武延秀两人煽风点火,热闹无比。

  但大班就不同了,这些孩子最小的都是十岁,已经知道事情了,对于小班弟妹的菜鸡互啄嗤之以鼻。他们之间的争斗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挤兑。

  不过很多时候是挤兑不起来。由于武延秀和李裹儿关系好,李重润和武延秀的兄长武延基堂兄武崇训关系不错。李成器性格恬淡,不爱惹是生非。薛崇胤不爱说话,又有武家诸兄弟暗地里护着。

  这是谁家的小娘子?众人不约而同地想道。

第139章 . 武皇 阿夙

  阿夙在讲台上一站, 一点也羞怯,大大方方说道:“大家好,我叫阿夙, 阿耶是南平郡王,会骑马射箭打猎,以后大家想要去打猎可以叫上我啊。”

  阿夙顿了顿,目光扫过下面的同学,又说道:“我在吐蕃长大,有很多生活习惯和神都不一样。大家如果有不习惯的,可以和我说哦。”

  脑子转得快的人已经知道台上这位小娘子是楚王殿下唯一的孙女,南平郡王的独女,用力地鼓起掌来:“欢迎阿夙小娘子来我们班。”

  老师将阿夙安排坐在长宁郡主旁边, 阿夙笑着和长宁打了招呼道:“妹妹好, 妹妹叫什么名字?”

  长宁郡主顿了一下,微微仰头看了眼阿夙,道:“我比你大, 你应该叫我姐姐。”

  阿夙连忙道歉道:“对不住了, 姐姐好。姐姐是谁家的啊?”

  长宁郡主回道:“我阿耶是庐陵王, 我封号长宁,阿耶阿娘也叫我长宁,你叫我长宁就好。”

  “长宁姐姐好。”

  长宁郡主对于这个活泼开朗的妹妹印象不错, 小声给她介绍起同学来。阿夙点点头, 知道了大班里比她大的只有三人, 长宁、李成器和武延基,其他人都是她的弟弟和妹妹。

  大班课程十分紧张,初来乍到的阿夙除了骑射课和语言课,其他的课程都有些跟不上。

  “你骑射真是厉害呀, 果真没有骗我们。”长宁看着额头上出了一层细汗的阿夙感慨道。

  暮春的下午,太阳暖而不炽,开阔的校场北侧陈列兵着器架以及锻炼身体的器具,最外侧种了一圈柳树、松树。

  长宁就是站在柳树下遮阴,阿夙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温盐水小口地喝着,喝了几口,关心道:“你身子还行吗?”

  长宁身子不适,没有上骑射课,阿夙比赛完就跑过来询问长宁的身体状况。

  “还行。”长宁脸上温和地笑道:“就是有些不方面。”阿夙了然地点点头,又道:“晚上回去我送你些东西,保准你明天上午就能骑马。”

  两人正说着,就听到武崇训大声叫道:“阿夙快来!要开始了!”

  “我先过去啦。”阿夙听完忙道,然后飞身一跃跨上白马,还不忘回头和长宁挥手告别。

  “看着路,看着路。”长宁大声提醒她。

  阿夙骑马来到李成器身边,与其他几人齐平,只听骑射老师说道:“咱们今天练习的是马上射箭。武舒,你先来。”武媚娘赐武姓后,秦舒也改成了武舒。

  “是。”阿夙的骑射是在军营中练就的,两三岁就开始上马,骨头长硬之后就开始学习弓箭和枪法刀法。

  白马荡起一阵扬尘,身着红色骑装的阿夙如果一只飞鸟掠过大地,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回到原来的位置。

  “十箭皆中红心,上上。”骑射老师通告道:“下一位武崇训。”

  武崇训垮着脸,哀嚎道:“我做不到啊,能中两箭就是上天开眼。”说完,他幽怨地看了眼阿夙,小声嘀咕道:“这简直不是人,让我们怎么活呀。”

  “快点!”武延基催促他道。

  武崇训以比阿夙慢十部的速度从靶子面前路过,只中了一箭。一朵厚厚的云彩飘过来,遮住了太阳。

  “果然上天没开眼啊。”武崇训嘟囔道。

  “武崇训,下,中一箭。”骑射老师叫道:“下一位武成器。”

  阿夙笑着对身边这位温雅俊秀的少年,鼓励道:“成器哥哥,加油!”

  李成器微微点头道:“多谢。”然后骑马而去,成绩是中靶七箭。

  李成器之后是李重润,他冲阿夙点点头,道:“阿夙姐姐,我去了。”

  “嗯,小心些。”阿夙叮嘱道。

  下午的骑射结束后,阿夙毫无意外地碾压一众子弟,成绩是一骑绝尘,笑傲江湖,就连骑射老师也称赞她有天赋,说不定是当将军的好苗子。

  考虑到大家都累了,骑射课之后有一个时辰的休息吃饭时间。其他人都被寺人宫女扶着去休息,阿夙依然没走,而是校场之上练枪法。

  李重润回头看了眼,对身侧的武延基说道:“我骑射不好,想要再练会儿,你先过去吧。”

  “行吧。”武延基捶着胳膊道:“不理解你们这些人。”李重润笑笑,折返回到校场上。

  阿夙练得很投入,直到练完一套枪法,听到鼓掌的声音,才发现是李重润一直在旁边看着。

  阿夙停下来,因为上的骑射课,她没有戴累赘的发冠,而是将头发简单的束起来,额头勒着淡紫色抹额,脸上肌肤莹润清透,一双眼睛星灿月朗。

  “你怎么没有去休息?”阿夙问道。

  李重润的耳尖闪过一抹红晕,道:“我骑射不好,想要多练习一下,打扰到你了?”

  阿夙连忙道:“没有。”说完,她想了想道:“我看你拉弓的时候,手臂稍微有些发颤。如果用轻一些的弓,你的成绩可能会更好。”

  李重润笑道:“是我勉强了。”

  阿夙笑道:“慢慢来,你比其他人用的弓要硬。外祖母说,我力气像外祖父。我外祖父你知道是谁吗?”提到外祖父,阿夙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李重润笑道:“邢国公苏公,灭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前后灭三国,威名赫赫,诸夷酋长莫不畏惧叹服。”

  阿夙点头道:“嗯,我外祖父十几岁就开始打仗,除了用兵如神,而且力气也大,远超一般人。我阿耶的力气就比不上外祖父。”

  李重润道:“昔年征高丽历经数十载,而吐蕃风俗与中原相异,又地处高原,多风雪,没想到南平郡王竟然能够一举拿下,真乃是当世名将。”

  阿夙笑起来:“不是哩,这是朝廷上下共同的努力。圣上委任放权,将士一心,又有吐谷浑相助,我方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能将吐蕃一举拿下。哎呀,不和你说了,耽误你训练了。”

  李重润苦笑:“我不知道该怎么训练。阿夙姐姐,你能帮帮我吗?”

  “当然可以。”阿夙看到有人努力上进,自然一口应下,将武器放到架子上,随手提了个石锁,掂了重量,递给李重润:“按照老师说的,逐渐延长时间,就能增加臂力。”

  “嗯,我会努力的。”李重润接过石锁练起来。

  吃完饭,天色依然明亮,众人又要开始上课。每天这个时候都是哀鸿遍野。

  武崇训大咧咧地往后一靠,躺在武延基的桌子上,道:“唉,我只要会说大唐官话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突厥语和吐蕃语啊?”

  骑射课和语言课都是阿夙最爱的课,也是她最擅长的课。

  听到武崇训的哀嚎,阿夙转头解释道:“突厥诸部和吐蕃都是武周的一部分,各部落酋长都是武周的臣子。咱们这些人将来要和他们打交道,自然要学他们的语言。”

  “唉……”武崇训长吁短叹:“我阿耶也许学了突厥语。”

  “哈哈哈”武延基仿佛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似的,大笑起来:“那个,叔父只会几句简单的寒暄话。据说这也是学了好久才学会的。”

  武崇训伸手要去打武延基,但因躺在后桌子上,由于身体的限制没有打到,笑骂道:“别浑说,阿耶会说好多句呢。你别说,阿耶和那些什么可汗说上一两句,他们这些人可高兴啦。”

  语言有时候代表着文化上的认同。当年魏晋时期衣冠南渡,王导为了争取南方吴姓的支持,还故意口作南音,吴姓士族也由此转变了对南渡侨姓诸人的态度。

  武媚娘也会一点突厥语,最近学了几句吐蕃文。

  武周作为疆域广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她对各民族持的文化有兼容并蓄的态度。

  当然武媚娘也从王莽的新朝失败中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当年王莽“奉天法古”,一心求古,乱改名字,而且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边疆夷族酋长不能称王,故降为侯,又将王玺改为印章。

  他还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诸如此类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引发了战火。

  武周建立后,武媚娘对诸部落加以抚恤,维护边疆的和平稳定,然后集中精力搞发展。仗是不好打的,每打一次仗,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但武周也不怕打仗。

  贞观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