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 第61章

作者:玄北 标签: 直播 古代幻想 异想天开 轻松 BG同人

  【商朝时期祭祀已经不在选蛮夷战败的努力,为了将更好的祭品奉献给神明,往往祭祀的人选会是处·女和幼童,这代表纯洁。】

  【在我们看来取消人祭绝对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在当时看来,商纣王此举是大逆不道。】

  【这一点老秦家做得很好,不学中原,殉葬也选用陶俑

  ,这才有我们后来闻名世界的兵马俑!】

  光幕中数不尽的兵马俑成列在坑内,秦王政面色很复杂,祭品被发现只有一个理由他或者祖辈墓被挖掘了!

  【实际上商朝中后期都是王权跟神权在争夺权力,争权夺利大家应该知道,明朝的党政,东汉末年的外戚宦官之争,周代的诸侯之争,权力的争夺从部落出现就没断过。只是跟其他朝代不同,商代的是王权从诞生就在跟神权争夺权利。】

  【权力这东西就这么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妥协一词。】

  【神权压倒王权可以参考西方历史,西方神权压倒王权结果,国王登基需要教皇许可洗礼。】

  【实际上到了商朝晚期,王权和神权就闹得不可开交,纣王的祖先就干出过射天举动,众目睽睽之下射天,做出这等大逆不道行为,其实就是在反抗神权。】

  【再看看帝乙为何选择子受继承地位,而不选择子启?两人可是同父同母,难道真是比干给出的那个可笑理由,子启出生时母亲不是王后所以他是庶出,子受出生时母亲是王后所以他是嫡子?】

  【还是说商朝就已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不成?】

  【其实不然,在商的三十位帝王中有一半是兄弟弟继,真要看重嫡子又何来早年的混乱继承局面?】

  【只有一个愿意,帝乙跟神权已经到了争斗激烈的时刻,长子次子得到了神系官员支持,才让帝乙选择将王位传给幼子!】

  【参照商纣王这最后一条罪名也能得知,他跟他爹一样跟神权对着干。】

  【其实也能看得出来,商纣王一生都在征讨诸夷,正常来说出战需要由神官占卜战事顺不顺利才出征,商纣王时期战事频繁,肯定不会听占卜结果,因为占卜结果不可能永远都是顺利。】

  【后世一些人将商纣王列为反神先锋,最后一位人皇,再结合封神榜这个故事就能看出,这是个神权(微子启为代表)覆灭王权的故事,神权胜利了没有?从周王自称周天子就能看出,神权战胜了王权,天地人本该不分上下,变成了天地强压人头上,从此人间再无人皇只有天子。】

  刘彻大为震惊,原来天子是这般来的,原来商朝是人神争权的时代!

  秦王政叫来了史官,“周史可有妇好记载?”

  史学家大汗淋漓回答:“并无。”!

第五十章

  人皇!

  人皇!

  两字重重砸在所有皇帝心头。

  天子一词出在何处?

  周天子。

  在遥远的殷商,是没有天子一称,天皇地皇人皇是齐平的,是周武王向神权妥协,自称天子,才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从此人道永远矮天地两道一节。

  汉武帝有些尴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无疑加重了天子身份。

  当他不想做人皇吗?

  天子一称深入人心,想要巩固皇权只能继续埋头加重天子这个称呼。

  上天之子,代天牧民。

  《春秋纬命历序》载:“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三五历纪》载:“天皇、地皇、人皇并列。”

  秦王政眼神变深。

  冬日收兵,准备回北京的朱棣愣住,激动起来,“我是人皇!”

  他要做人皇,不做天子!

  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一说就将皇权和天人感应牢牢捆绑,动摇天人感应就是在动摇皇权。

  如今握着程朱理学这把武器的士绅更是拿这一套制约君王权力,只要他是人皇,他就是天道一环,天人感应将不再成为制约他的手段!

  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压制他?

  可是该如何击溃程朱理学这个限制君王权力的武器?

  从董仲舒到程朱理学已经将儒学打造得浑然一体,毫无漏洞可言,想要从击溃儒学只能从天人感应着手。

  可问题是动摇天人感应就是动摇皇权。

  朱棣眉头深深皱起,有无能击败天人感应又能保证皇权维持的策略?

  ...

  “摊丁入亩……”

  朱元璋琢磨这件事已经近一个月了,日想夜想,心中杀气腾腾。

  别看只有这三个字,一旦强压着施行,肯定是要流血的!

  可他朱元璋怕流血吗?杀到血流成河那是眼睛也不眨一下,更不要说屠刀是对准官吏和官吏背后的士绅。

  不过,他总觉得不应该只有摊丁入亩,还有别的才是。

  朱元璋凝视光幕,心道,希望能问一

  问后世之人。

  【那么历史真如一些学者猜测那样,商王晚期神权与王权交锋激烈吗?】

  光幕出现一张白纸,白纸分两半,分别写着神权,王权几个黑体字。

  【这一点通过倒推就能知道,大家知道封建社会生产力是奴隶,生产资料是土地,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全是奴隶。】

  【这个时候土地不重要,打仗也是以掠夺人口为主。因为生产工具效果低下,需要大量人口来生产粮食。我们熟知的武丁、帝乙、帝辛都在积极征讨四方。】

  【何为方?在商时方并不是指方向,而是指商周边的蛮夷,比如鬼方、徐方等等,东方指东边的蛮夷,南方指南边的蛮夷,传到今日变成了方向名词。】

  【商时期使用的是青铜作为武器,那么奴隶主会给奴隶分发青铜器来种植粮食吗?不会,只会拿人口去填。】

  【商王打仗必会带回大部分俘虏,这些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同时祭祀需要的人牲也是从奴隶中挑选,时间一长,商王能愿意,他缺人才打仗,打仗又消耗人口,所以会提拔奴隶,解放奴隶,这让他跟负责祭祀的神权产生了矛盾。】

  光幕上王权多出两个分支,分别写着奴隶补充部队,奴隶种植粮食。

  神权只有一条,写着祭祀人牲口。

  【《史记·殷本纪》有记载帝武乙射天,武乙无道,为偶人,以土木为人,对象於人形也。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光幕出现了一个短视频,完整讲述了武乙射天经过。

  【武乙是不是真如史料里记载的那样,被雷劈死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此举在当时和后世的封建王朝来看,简直是大逆不道!给他一个被雷劈死的下场简直是便宜他了!】

  【后世帝王谁敢再干出这等逆天之举?各朝谁敢射神,更多的是造神运动,刘邦宣传自己是金龙转世,武则天神化自己是转世佛陀,你当他们信这一套吗?不过是愚昧的百姓信而已!】

  【商时还是蒙昧未开智的奴隶时代,知识都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奴隶主拥有对万物的解释权,奴隶主又分两大类,一类掌管奴隶

  精神的神权,一类掌管人□□王权,瞧瞧,是不是将一个人从□□到精神都牢牢控制住?】

  【武乙射天就是在表达对神权的不满,这个时候神权应该已经占据上风,才有了商纣王时期的不留心祭祀。祭祀不频繁,就是在削弱神权的威力。】

  【神权发展到周朝就有点迷了,周武王自称天子,将神权拔高,本该信神才是,可实际上周朝却是以礼乐替代了商朝的巫鬼本该掌握的权利。】

  【《周礼》大家都听过吧?相较于商人对鬼神的深信不疑,武乙需要射天来破解鬼神的权威,周朝对鬼神的信任就不怎么坚定了,发展到了后面,甚至有了孔子的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的不信鬼神。】

  【再后面的封建王朝对鬼神态度就模棱两可了,处于信与不信之间。态度也转变为对我有用我就拜,没用换下一个。】

  【好了,今日关于商朝这段历史的解读就到这里,有不同意见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光幕黯淡下去,诸皇帝陷入沉思,其中不少人注意到生产资料等词汇。

  曹操叹息:“吾真想去后世一观。”

  一个女子都能点评历史,知晓那么多士族大家才能知道的知识,这些知识连他都不曾知晓。

  秦王稷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出现了骚动,因为找出了大量龟甲。

  这些龟甲原本当作占卜之物堆积角落无人问津,只阴阳学说的学子拿出来把玩,如今知晓上面记载了商时历史,不少学者将其找出来试图破解上面的文字。

  这会儿不同国家采用不同语言,很少有人去学习商时语言,好在距离商才过去八百多年,一些文字在七国语言里都能找出相对应的。

  除去龟甲,还有人收集商青铜器。大件青铜器找到的比较少,毕竟这年头青铜器属于祭品,想找得去挖掘墓室,总不能为了探究历史挖掘仙人陪葬品。

  秦王稷时期的稷下学宫忙着翻找资料为自家学说添砖加瓦,秦王政时期,一部分稷下学宫使者已经翻山越岭跨越平原来到了秦国。

  秦王政收到汇报。

  “一批百家学说的人来了咸阳?”

  秦王政敏锐觉察出有什么事情脱离了他掌控,命人严密监视这些百

  家之人。

  到晚间他得到了消息。

  “这些人去找了长史?”

  秦王政本来还未反应过来,等身边人提醒他才想起来光幕提起过李斯未来会建议他焚书。

  他意识到这些百家人是为了这件事来咸阳,不管这些人因为什么入秦,既然来了,他也不会让他们轻易离开。

  “来人,让长史来见寡人。”

  【饭后一支烟:历史暴君无人能出桀纣,说到底那个时候是奴隶社会,杀人是常态,说桀纣残暴,问题是残暴对象根本不是奴隶,而是另一群奴隶主,呵呵,大家不要太过带入,真到那个时候,大家连黔首都算不上,全都是奴隶!】

  【男上加男:现在还有人想洗商纣王,主播是想红想疯了吧?】

  【七七:楼上历史是跟电视学来的吗?你怎么就知道up主说错了?】

  【男上加男:一群脑残,去同情古代帝王,你瞧瞧哪个古代帝王不残暴,皇帝就是一群吸血虫!】

  所有看到这条评论的皇帝都绷不住了,这还是头一次遭到后世人诋毁!

  李世民眼里闪过凶光,若是这发言的人出现在他面前,恐怕早被他一剑斩杀!

  评论区吵成了一团,不少古人学到了新的词汇。

  突然评论区这些评论全都消失了,不少人一愣,再看是主播关闭了评论区。

  朱元璋合上双眼,遮住眼里的凶光,后世人竟然将皇帝视为吸血虫?

  荒谬!

  没有他,谁能将元人驱赶出蒙古人铁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