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64章

作者:满汀洲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美食 BG同人

  还席开百桌,大宴功臣。

  挨个拍着虎威、虎团跟自家大哥、八弟、九弟、十弟、十三弟、十四弟的肩膀,夸他们是国之柱石,他这个皇帝的股肱之臣。

  亲自执壶斟酒,敬他们这些为大清拓土开疆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们。

  允禔曾经梦见过自己原本的人生轨迹,坚定认为那是上天示警。能够脱离被关在四角天空中,种猪一样不停生孩子的既定命运当上直亲王,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走上人生巅峰。

  哪里想着还能被新皇这般肯定,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大夸特夸呢?

  欢喜感动之间,自是频频举杯,连谢皇上隆恩。

  老八在康熙朝那可是老惨了。

  因为那点子心思跟公推太子事,被自己嫡亲阿玛指着鼻子骂乱臣贼子。什么辛者库贱妇所生,素受制于妻啊,真·什么难听的都有。

  还一个贝勒被撸了又撸,一度连食俸都给停了。堂堂皇子阿哥,竟然被逼到差点休妻。

  多亏四哥从中斡旋,让他这个皇父厌弃不已的皇子有了发挥自己所长的机会。一步一步的,成了如今权倾一方的廉亲王。

  老九、老十跟十三也一样感激他,恨不得给他立庙。

  几个跟定了四哥,愿意为四哥抛头颅洒热血的弟弟们被四哥一敬,自然连连举杯,喝尽杯中酒。

  君臣同醉,从一开始就成了必然。

  但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竟忽忽悠悠之间如魂魄离体般,仿佛走进了另一个大清,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生平。

  皇阿玛一样的享国祚六十有一年,但在这里,可没有什么数度欲禅位给四阿哥。

  有的,只是他老人家一辈子未曾褪色的掌控欲。

  老爷子自从一废太子后被气到中风后,就越发多疑起来,瞧哪个皇子都有不臣之心。到死也没表露出到底更倾向于哪个,倒是把最可能助推太子被废的老大直接定案为乱臣贼子。

  言他听信妖道张明德之言,要害太子,还搜出证物来说他魇镇。使得堂堂大千岁被拘禁在府中一辈子,始终未得出,只每逢小选的时候派人送去一两个美人儿以做当阿玛对儿子些微疼惜。

  父子之情有没有维系住不好说,但大阿哥这子嗣单薄的病是彻底根治了。

  十多年间,连儿带女生了二十来个。

  老八、老九、老十拧成一股绳,成为大千岁倒下之后最最强劲的八爷党。朝野之间呼声一片,以至于龙椅上的康熙万分警惕。

  张明德案、公推太子案、托合齐案、毙鹰案……

  简直桩桩件件,都跟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康熙虽然对他厌恶已极,但却终究还保留了他的贝勒之位。

  因为……

  所有人包括胤襈自己都皱眉,这个大清跟他们所在的大清完全不一样!

  虽有阿灵阿夫妇,

  却没有虎威与三胞胎。

  那夫妻俩陆陆续续生了四子三女,却再也没有一个如虎威那般天纵之材,也不如三胞胎各有所长。最让他们惊掉眼眶的是:阿灵阿这个老四的亲姨父、老十亲舅舅竟然没选老四、老十、十四其中任何一个。

  而是跟揆叙两人一道做了八阿哥的哼哈二将,不遗余力地为他摇旗呐喊。

  倾尽家资地帮着他在京中散播流言,说太子的种种不堪与八阿哥如何贤良,日后必为明主之语。而作为他的妻子,小乌雅氏却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只乖乖巧巧地当一个内宅妇人,凡事听从爷们安排。

  真·除了阿灵阿也未纳妾这一点外,跟他们所知的阿灵阿与淑宁再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就算长着一模一样的面容,也能让人清楚分别出不同来。

  别人尚如此纳罕,更何况胤禛?

  几乎是瞬间,他就认出了这不是自家姨母,至少不是与他姨甥多年,对他照顾颇多那个。眼前这妇人就如许许多多普通宅门贵妇一般,所思所想皆是夫婿子女与切身利益。

  与自己利益无关事,不说外甥,便亲姐的死活也照样不顾。

  那般冷漠冷酷,生让胤禛震惊之余万般不敢相信。疯了似的试图冲将上前,问她何故如此?难道忘了他们血浓于水的姨甥情,忘了几十年相互照应么?

  可惜此时此刻的他就好像游魂般,根本触碰不到任何实质。

  无数次徒劳后,只能怔怔地瞧着事态发展。

  看着阿灵阿跟揆叙两个为了将老八推上至尊的位置不遗余力,不惜搭上自己的万贯家财。不但在民间大肆鼓吹,传播老八的贤名,还抹黑别个。

  作为孝懿皇后养子,德妃亲生,甚至还被康熙亲自带过一段的雍亲王胤禛彼时已经成了废太子之后的第二贵,对胤襈影响巨大,自然也没少被诟病。

  再加上这里的康熙死不放权,一直到临死前也没有明确表露出要将皇位传给哪个皇子。以至于哥几个都心存寄望,各种龙争虎斗。

  连老三都因为前面老大老二齐齐倒下,他因为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等被皇父夸过几回、年年驾临他那园子进膳故。以为自己在诸阿哥之间年纪最长,最有希望而没少上蹿下跳。

  老八更是前期跟着老大,后来自立,再后来成功挑动十四。

  活跃了一整个康熙朝不算,在雍正朝也没少舞,甚至将胤禛家的小弘时哄得跟自家阿玛离了心。气得胤禛直接将之过继给老八,就又革除宗籍,让他小小年纪便郁郁而终。

  看得其余人等好生唏嘘,都觉得这边的老四过于狠辣。

  可被众兄弟侧目的胤禛却目光沉沉,越发感念自家姨母。果然,没有她老人家奋力相救,弘晖就折在了康熙四十六年那冰冷的荷花塘里。

  没有弘旻,没有弘阳。

  弘时又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年侧福晋那几个孩子都没长到成人。选无可选之下,‘他’只好将天下交给那好大喜功、自负到几乎狂妄的弘历。

  大清未来的衰败几乎可以预见。

  所以不管是于家还是于国,姨母都居功至伟。

  没有她,就没有虎威和三胞胎。没有他青春年少时,那许多温情美好,也没有那许多助力。庄亲王盼了一辈

  子,也没有盼来个亲生儿子。自然也没燃起那些熊熊斗志,没为了给儿子打底子与他在户部配合默契,处处护着他这个老搭档。

  同在户部,梦里的胤禛简直步履维艰。

  不但没有那么大的建树,还被冠以冷面王、抄家王的诨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小小年纪,就被皇父斥责喜怒不定,亲书戒急用忍四字。

  少了虎威这员福将,二征噶尔丹的时候那家伙果然就跑了。无奈何之间,皇上只好三次御驾亲征。

  劳民伤财无数,才算勉强将准部压制住。

  根本就没有在康熙年间就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还因为诸子夺嫡,互相使绊子、互相防备的原因。在这个‘雍正’即位之初,就将同母弟从前线撤了回来,所有可能与他交好的武将都被替换下来。

  以至于前线已经略见明朗的形势,再度急转直下。

  别说什么攻占李氏、东瀛了,就是北边的沙俄都趁机从中渔利。迫使朝廷签下了恰克图条约,把整个贝加尔湖都让了出去。

  更别说什么发展海贸了!

  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早在康熙年间皇上就因为沿海商人为了渔利而将粮食、船只外卖。沿海诸岛有反清势力等等问题,直接海禁了。

  这边的雍正帝上位之后,不但没改,还更变本加厉了。

  以至于海禁越来越严,与外头的联系、对外头的了解等等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就被甩在了后头。恰逢当时西方诸国正渐渐展开着千万年未有的工业革命,发展的那叫一个日新月异。

  百多年间,就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而那好大喜功的乾隆还在东施效颦,拿着他老子累死在龙案上才终于攒满的国库挥霍。

  南巡北狩,每年不间断地折腾着。

  花光了老本,就再养个巨贪和珅为自己敛财。搞什么议罪银制度,卖官鬻爵。以至于吏治败坏,贪腐成风。

  天灾人祸之间,民不聊生。

  偏那混账王八羔子看不见民生疾苦,只以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以十全老人自居。

  荒唐到胤禛频频皱眉,颇为嫌弃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名声名声不行,夺嫡又不爽脆。

  连教子上都乏善可陈。

  对嫡妻相敬如宾,没有足够的尊重与爱护。以至于嫡妻也不与他一心,生了十个儿子,活到成年的竟只有四个,还一个赛一个的不堪。

  哪像他?

  自打大婚到如今,府中子嗣虽称不上多却精。生一个,活一个,没有任何折损。连宋氏所出的大格格那般孱弱,跟个小猫似的。刚出生的时候,让他这个当阿玛的都不忍多看。生怕一个不小心之间,就直接天人永隔了。

  孱弱成那样,都福晋一点一点的,令人精心抚养长大。早几年便风风光光嫁出去,如今膝下都有两子一女了。

  孩子们存活率之高,遍数大清,都难有出其右者,更别说风谲云诡的皇家了。

  孝道方面,那家伙也逊色自己良多。

  因为虎威弟弟的报信,姨父的指点。他早在康熙五十七年,就坚定拒绝了皇阿玛的禅位旨意。

  且几次三番。

  朝野之间,哪个提起来不得高高竖起大拇指,说上一声皇上至贤至孝呢?

  皇考在时,都没少在公开场合夸奖于他。

  还亲自主持给他过生辰,令人给他制龙袍,父子两个同坐龙椅。在世时,就早早给他选好了年号。并言雍正二字,就是这天下交给雍亲王才是最正确选择的意思。

  论君王对继任之君满意程度,古往今来,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比前朝满朝都是太子党的懿文太子朱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让他至今想来,都无限骄傲。

  可这个时空,同样的雍正二字,却是那人自己绕过礼部亲自所写,意思为雍亲王得位之正。

  两相比较之间,简直天渊之别。

  再看与兄弟之间的相处,除了被自家亲儿子坑死的老二胤礽外,如今所有兄弟各司其职,齐心合力共建大清。

  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大哥曾跟十四他们几个往南边打李氏,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如今虽因为年纪原因,不好再南征北战。却也又往西山大营任职去了,致力于为大清培养出更多的武将人才。

  老三还在积极编撰古今图书集成,要为大清的文化事业做出属于自己贡献。

  老五、老七在理藩院。

  老八管着海事衙门,老九主理海贸这一块。哥俩一个负责海事上的规范与稳定,一个积极开拓更多的海上商路。

  相互配合之间,给朝廷填了不知道多少条源源不绝的金银路。

  国库、私库皆爆满,年年都要新建银库。

  连老十这个在自家阿玛面前都藏拙大半辈子,努力咸鱼的家伙,都披甲上阵,对沙俄作战时没少出良方、立功劳。

  十二管着宗人府,十三看着户部,帮他分理许多政务。

  十四更是骁勇善战,打策妄阿拉布坦、攻李氏与沙俄等等,为大清开疆拓土,替他这个兄长分忧解难。

  除了那几个小的尚未长成之外,兄弟们各擅其长。

  哪像这个时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