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之一路向钱 第40章

作者:紫羿叶子 标签: 清穿 洪荒 快穿 BG同人

  “会扣钱吗?”

  “会。”

  “扣很多吗?”

  “看你身上的功德。造孽越多,扣得越多。”

  嗯?怎么觉得师父这个话,话里有话呢?

  “那咱们随机一个?”

  既然非得做够了任务才成,那还是多挣点儿钱买房子吧。

  “行。那就随机一个。”

  于是,整理完仓库,又开了几个摊位,摆上了货物,租好了仓库,存上货,楚然在任务界面,找到了随机那个选项,狠了狠心,选了个一千到一万区间的选项页,点了确定,果然出现了是否绑定姻缘线的确认键,点了确认,就失去意识了。

  醒过来,接收了消息。

  呵呵。

  行,随机到七十年代了。

  七四年。东北,松嫩平原一处偏远的小村子三李屯,总共只有三十一户人家的小屯子,三李屯生产队,生产队长楚无穷的妹妹楚然,十七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哥哥正在想法子给她办一个民办教师的名额,还没有办下来。

  没定亲,没有对象儿,连提亲的都没有。

  所以,师父在哪呢,不知道……

  连个方向都没有。

第47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2

  三李屯之所以叫三李屯, 因为最开始,是李家三兄弟挑着担子从关里鲁省闯关东来到关外,沿着倭占时期修建的公路从省城龙城一直走到一处叫笸箩泡的大湖边上, 路到了尽头, 他们也就在湖边落了脚, 慢慢聚成一处小村落,得名三李屯。现今叫三李屯生产队, 隶属于安远县三盛裕公社平安大队。

  整个生产队有三十一户人家, 其中十七户姓李, 一多半都是最高李家三兄弟的后代,都是同族。有几户同姓但不同族,是后迁过来的。还有九户是李家的姻亲。只有五户人家是纯粹的外来户。其中就有楚家。楚老爹是建国前的孤儿, 逃荒到三李屯,给李家放牛,解放的时候, 国党征兵, 楚老爹替李家的少爷去当了兵。后来他们整个部队都投降并进了东北军,他又跟着部队去打了朝鲜。因着年纪大, 是五三年最早一批回国的。他不识字,也没多少军功,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头兵, 回国之后就带着军功章回了老家。她也没什么老家, 之所以还回了三李屯,就是念着当初给地主家抗活的时候, 屯里的寡妇老太太八婶子年年给他做鞋,做棉衣。就剩下这么一个念想儿,回来给八婶子养老。他回来的时候, 八婶子身边儿又收养了一个孤女,也是要饭过来的,叫黄菜头,才十五,两人就成了家,一起养活八婶子。黄菜头就是楚老娘。

  五七年生下了楚大哥楚无穷,五八年生下楚然。楚老爹到底是当过好多年兵,自己虽然没多大能耐,但是出生入死过的战友很多,最难的年代,找关系送楚大哥去当了兵,当时楚大哥才十五。当了三年兵,负伤退伍回来,就做了生产队长。

  八婶子现在还活着呢,老太太二十岁就守寡,一辈子心善,好心有好报,八十岁了,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的,还能下地干活呢。心善不代表好欺,老太太活得那是相当的通透。再加一个黄菜头,黄花大闺女,在那个年代里,要饭能全须全尾的活下去,就不是一般人,那是急眼的真能拎着菜刀干仗的女杀神。俩孩子,都不像老实头儿楚老爹,到是像娘多一些,再加上八婶子从小带着言传身教的,都很不孬。要不然,楚无穷也不能混个三等功回来,还在三李屯这种全是李家族人的屯子里,安稳的当他的生产队长。

  一家子五口人,住在一间半的土坯房里,两口子跟儿子住堂屋,老太太带着孙女住橱间,就是进间的厨房与后墙之间隔出来的一小块地方,修了一个刚能睡两个人的炕,半面的土墙,用帘子挡着,白天帘子拉来不挡光。晚上算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楚然的原身呢,是个能干的。七八岁就跟着老太太沿着泡子边儿上割草捡粪挣工分,十来岁就会有苞米叶子编套包,就是套在马脖子上驾辕的。一个套包能卖一毛到两毛钱不等,看行情。小时候一晚上能编一个,大了一晚上能编两个。攒上一些拿去供销社一起卖了,一年能挣上三四十块钱,就够养活她自己的,买个笔本文具啥的都够了,年底做身新衣服还能剩下点儿。家里孩子少,楚大哥还去当兵了,日子过得比别人家就宽松些。再加上她会编套包,要不是苞米叶子分得少,她还能挣得更多些。

  日子没那么紧,家里也没那么多活儿,也没有更小的孩子需要她看,就一直跟着念书了,虽然学校里也不讲啥,不是口号就是口号的,有的老师字都认不全呢,能教啥。好歹一直跟着念下来,混了个初中毕业证。

  这会儿已经毕业两个多月了,用这些年自己攒下的钱,爹妈又给补贴了几十,买了一个缝纫机,在家给人做衣裳做零活。裁剪一件上衣两毛钱,裤子一毛。零活儿,像是匝个底垫啥的,给二分就行。做衣裳是跟楚老娘学的,黄女侠那眼睛是真没白长,啥活计人家看一眼就会,做衣裳无师自通,闺女也就跟着学会了。缝纫机是自己悟的,屯里老支书家的儿媳妇会用,家里有,她看过两回,再加上自己琢磨着,就研究会了。

  这两个月,也挣下了二十几块钱呢。因着手巧,做出来的衣服特别板正,整个平安大队的活儿,差不多都来找她。家里都已经在商量着,实在不行,要是民办教师办不下来,就在家干机器活儿得了。也能养活她自己。这年头儿,有手艺的,都是香饽饽,缝纫机将来就给她当嫁妆,找了婆家之后,也是一门能养家的手艺。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了。

  楚然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发愁。

  到了这个年代,要啥没啥,比上辈子她跟师父离开时候的大清可落后多了。庆幸也是到了这个年代,要是再往前十年,那才真是愁呢。这会儿再熬上十年,年纪也不大,就到了最好的时候,可以大展拳脚了。而且,楚家人口简单,家里也没有乱七八槽的事情,很难得了。

  还要感谢婉贵妃娘娘,感谢她“发明”了缝纫机,当初后宫的妃嫔宫女都是会用的,楚然为了做个表率,也跟着学了。所以,缝纫机她还真会用。加上原身自带的技能,出不了差错。

  要是能早点儿找到师父,就更完美了。

  “然妮儿,然妮儿……”这不是,正在做活儿呢,想有攒下来的边角料给奶奶匝个鞋垫,外面就有人叫。

  是老支书家的小女儿李小槐,跟楚然同岁,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也是刚毕业,正在家闲晃呢。

  “啥事儿?进屋来说呗,站门外干啥?”楚然爬到炕上,趴在窗户边儿上叫人,李小槐正站在大门口往屋里望,连院子都没进。

  “不进屋了,晚上大队放电影,《红色娘子军》,快点儿吃饭,下晌我叫你啊。”没问去不去,这年头儿,就那么点儿娱乐项目,哪有不去的。

  楚然看看天儿,都中午了,“行,我收拾一下,等你。”

  下了炕,没急着收拾,把最后几行匝完,才收了布条。楚爸梦妈还有楚大哥都上地了,快秋收了,这会儿正忙着呢。老太太在炕头儿靠窗边光线的地方坐着弹棉花,窗台上放着一个小收音机,正在放刘兰芳的大鼓书《海岛女民兵》。

  “奶,我去做饭,今儿个早点儿吃,晚上去大队看电影。”楚然收拾好就去拿围裙。大队离生产队十四五的路呢,走着得差不多一个小时。这时候五点钟太阳就落山了,六点就差不多黑透,最晚四点就得出发,要是想占个好位置,还得更早走。这会都快一点了,可不得快点儿嘛。

  “去吧去吧,多做两个饼子带上,晚上回来饿了路上吃。我看西南角上那个南瓜老了,摘了烀上吧?现在地里活儿重,吃不饱做病。”老太太乐呵呵的,以前都是她做饭往地里给送,自打孙女毕业在家,就不用她做饭了。

  “行。我这就去摘了,再蒸几个土豆,茄子,晚上咱们打饭包吃。”

  楚然现在全凭着原身的记忆下意识的干这些农活。

  先到园子里挂南瓜,边边角角的都种着南瓜角瓜,老太太把菜地里的菜都看得可紧,哪个瓜老了,哪个瓜还没长到时候,记得可清楚了。到了西南角一看,可不是,那大南瓜,得有十几斤重,老大一个。

  抱回来切来,把南瓜瓤用盆装上,给老太太送过去,老太太就把南瓜子一点点的挖出来,之后洗干净晒干,一斤能卖五毛钱呢。

  楚然把南瓜切开,又去园子里挖了十来个土豆,摘了几个茄子,都洗干净了,锅里放上水,架上蒸屉,锅边贴上玉米饼子,就是一顿饭。

  这就已经是日子过得好的人家了。一天两顿,都是干的,还能管饱,不挨饿。

  两点钟,差不多蒸好了,也不急着起锅,就在锅里热着。楚然又去菜园子掰了白菜叶儿,葱、辣椒、香菜、小白菜、臭菜,园子里有什么青菜都摘回来一些,凑了整整一大盆。都洗干净了,放上桌子。楚爸三口人正好下地回来进院儿。饭菜出锅,再端上一盘子大酱。

  洗了手,上桌。一人两个大饭包打底儿,楚大哥能干掉三个。一顿饭,一大盆的青菜,一盆的土豆茄子南瓜,十几个玉米饼子,全干掉。

  都是这个饭量,楚家人真不是能吃的,家家都差不多。要么怎么孩子多的吃不饱饭呢,没油水,饭量就大,一年就分那些点儿粮,能够吃才怪呢。就是楚然人口少,才没饿着。

  “哥,一会儿你驮着奶去大队呗?放电影了。”

  吃饭的时候,楚然就问她哥呢。

  楚无穷这会儿嘴里塞得满满的,只点头。

  “我看家,你们去看吧。”老太太拒辞。

  楚妈就接话了,话气硬梆梆的,“家里有金有银哪?看啥家?你不最乐意看娘子军了吗?”

  老太太就笑,并不在意楚妈的态度,她就那个样儿,从小就是刀子嘴,她还能不知道嘛,“孩子累一天了,还得骑车子驮我,怪折腾的。”

  这是心疼楚大哥干活累呢。

  楚大哥一口饭总算咽下去了,“奶,没事儿。我不累。这才哪到哪,在兵团,秋收的时候,人都当牲口用呢。到大队才多远,你又不沉,一会儿就到了。”

  家里的自行车是他退伍回来,受伤的补助买的。稀罕得什么似的,平时上工下工舍不得骑,都是去大队开会,去公社开会啥的才肯用的。

  楚妈看了一眼楚大哥,“你跟小槐看不对眼,人家了没看上你,我就不说啥了。这回去太平堡,能见着卢家的闺女,你小子再给老娘挑三捡四的,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骂完了儿子,转头又跟老太太说话,“娘,前儿老支书给介绍了太平卢家的三闺女,比无穷大两岁,在酒厂做出纳,今儿个咱过去,估计能见着那闺女,你也帮着相看相看?”

  老太太一听相看孙媳妇,立马不扭捏了,“行,那是得看看。”

  这不是之前楚大哥退伍回来,村里直接暗示的,要培养他当大队长,年纪小,先干两年小队锻炼锻炼,老百姓不知道这些背后的道道儿,老支书是大队书记,他当然知道了。眼看着前途无量了,不能放过。就说两家结亲吧,李小槐跟楚然还是发小,两家也熟悉,孩子也都熟。李小槐也是楚家看着长大的。娇气了一点儿,没啥大毛病。双方家长就都挺同意的。

  谁能想到,楚大哥不乐意,嫌弃李小槐娇气,干不了重活儿,支不起家门。黄女侠是豪横了一辈子,家里从老太太到楚老爹,都是她说了算。到儿子头上,说媳妇儿,不听她的了,给气得呀,偷摸着在家里拿笤帚揍了两回,还不敢大声儿,怕传到李家耳朵里去。这亲事多好的,老支书是这三李屯的头子,主事儿的,楚然本来就是外来,一个老寡妇,俩孤儿,独木难支,找这么个老丈人,以后能省多少事儿去。偏楚大哥死倔,就是不松口。

  没等他这头儿闹出来呢,李小槐先闹起来了。死活儿不乐意嫁给楚大哥。不是楚大哥不好,是她另有心上人了。在公社上学的时候,认识了放电影的刘青山,那小子放电影,虽挣不上啥钱,但去各大队放电影,都是好招待,吃得好。能干上这个的,家里也不孬,条件不错,穿得了是溜光水滑的,公社多少大闺女都惦记他呢。跟李小槐两个,早就暗搓搓的郎有情妹有意了。

  以前是瞒着家里,偷偷处着的。这会儿一下子嚷开了。把老支书的脸打的啪啪的,又没法子。亲自来楚家赔礼道歉,黄菜头是啥人哪,直说现在的年轻人太主见,管不了了,当爹妈的除了给兜着,还能咋整。再说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得随了他们的心,要不然以后过日子别别扭扭的,爹妈看着也是跟着闹心不是。又说她是真喜欢李小槐,当不了儿媳妇,收个干闺女一样儿。还真带着三色儿的礼,特别正式的上门去收的干闺女,算是把这事儿圆过去了。

  老支书觉得欠了楚家的情,就想给楚无穷介绍个条件好的对象儿,找补一下。卢家的闺女就是这么个由头介绍的。

  太平大队之所以叫太平大队,因为大队部在太平堡村上。太平堡是大村子,一个屯上百户人家,分了三个生产队。是老屯了。三盛裕公社的名称来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有卢、金、张三户人家在笸箩泡边上建酒厂酿酒,那商号的名字就叫三盛裕。太平堡就是卢家所在地,早期周围住着的也都是酒厂的工人。现在那酒厂还在呢,解放前,金家张家两家都走了,酒厂归了卢家一家,后来公私合营,卢家干脆把酒厂捐给国家了。这么一来,一家子成了无产,后来也没受过啥迫害。现在太平堡住着两兄弟,老大家闺女远嫁,儿子当兵去了。老二家六个孩子三女三子。给楚大哥介绍的就是他的三闺女卢水仙。高中毕业就进了酒厂,做出纳,挣工资的。再好没有的条件了。

  卢家是公社里的名门,全公社老百姓都知道的人家。老太太能不知道嘛。这不是一听,心里就先同意三分,也惦记着去看看本人嘛。

  楚然听着楚妈和奶奶说话,在记忆里搜索了一遍,还真见过那位卢水仙。都在公社上学嘛,初中和高中都在一个院儿。离酒厂也不远,来来回回的,总能见到的。还别说,那姑娘,黄女侠一准儿喜欢。跟娇滴滴的李小槐不一样,那位,个头儿得有一米七了,做衣裳都得比别人多费二尺布。骨架子大,长得也壮实,大脸盘儿,浓眉大眼的,梳个大辫子,人很爽利,说话说别利落。手也有劲儿,记忆里就有一回,见过她在公销社一手拎着一袋子面,往自行车的后座上一放,骑着就走,蹬得乎乎的,一点儿看不出驮了百十斤的粮食。

  想到这个就笑,看了楚大哥一眼,更想笑。

  楚大哥的脑子都是用个头换的,按说楚爸楚妈个头儿虽不说多高吧,也不矮呀,就正常身高。楚大哥脸长得还好,是这时代最受欢迎的国字脸。就是这个个头儿,将将就是一米七出头吧,人还瘦,咋一看,就显得格外小。楚妈老说是像姥姥了,说她妈个子就小,是多一米五。这可能也是李小槐看不上他的原因之一,跟一米八的刘青山站一起,那对比,相当惨烈了。

  想想,这俩要是能成,一米七一百斤的楚大哥跟一米七最少一百二十斤的卢水仙站在一起,那个画面,女人本来就显个儿,她还有点儿壮。

  哈哈哈,不行了,太有喜感了。

  “你笑啥呢?捡元宝了?”楚妈看楚然那个样儿,就训她。

  楚然笑得停不下来,“妈,奶,你俩见到卢水仙就知道了。哈哈哈……”

  嗯?

  一家子就带一脸问号的看她,“你认识卢家那闺女呀?”

  楚然就点头,“嗯,见过。妈你肯定特喜欢她。”

  哦?让她说的,一家子都有点儿欺待了,楚大哥的小眼神儿,都带了点儿向往出来。小时候应该也见过,没啥印象了,这不是才回来没几个月嘛,真没机会见呢。

  就是楚老爹,比较稳。他当老公公的,又不当家,找儿媳妇儿的事儿,跟他真没啥关系。

  有了这个事情,一家子行动都快了。吃完饭,收拾收拾,就出发。楚然跟李小槐还有屯里几个大姑她小媳妇的一起。楚大哥用自行车带着老太太先走,一人拿个小板凳,到了地方,老太太占坐儿,他再加来接楚妈。

  女人们在一起,能聊啥,就各种的八卦呗。李小槐跟刘青山已经订婚了,都吵嚷出去了,老支书记为了闺女的名字也得把婚事给订下不可呀。这会儿大家就都跟李小槐开玩笑呢,问他要见到对象儿了,紧不紧张啊,高不高兴啊?

  这个年月吧,说是婚姻自由,不准包办。可真正自己处的,还是少。就是订了婚的未婚夫妻,都是过年过节的,接到家里住上两三天,过个节,未婚小两口算是能见上面,好些个连单独待一起都不好意思。一起出门得一前一会隔老远。李小槐和刘青山这样儿的,绝对是新派人物了。

  李小槐脸红红的,眼神亮晶晶,闪着恋爱中的少女特有的那种梦幻的光,带点羞涩,又带着大胆,“当然高兴了,我喜欢看着青山哥,一见着他我心里就高兴。怎么着了,怎么着了?”

  大胆表达完了又不好意思,就去抓那姑娘的痒,一个追一个跑的,嘻嘻哈哈,在夕阳的乡间小路上,画面特别美好。

  哎,楚然带着笑看。心里想着的是,一个个的,都有着落了,师父,你在哪呢?

  太平堡是个大屯子,离公社只有二里地,人多路好,很热闹。

  电影是在屯里最大的晒谷场上放的,能容下上千人没问题。

  老太太占的位置在中间,视野很好。

  不过楚然到的时候,没看到老太太,一家子都不在,隔壁二婶子帮着占座儿呢。说是都让卢家请去了。

  楚然想想就明白了。

  老支书给介绍对象,卢家能不知道嘛。自家想着借着这个机会见见卢家闺女,那人家卢家能不想看看楚大哥吗?又赶上放电影,一家子都来了,卢家的院子跟谷场就隔了两户,随便找个啥理由,把一家子接过去,两家人也都见见面,嫁闺女往根子上说,婆婆是很重要的,人家肯定也想看看楚妈是个啥样儿人。

  想明白了,楚然就不操心,安稳的坐着,电影还没放,她就四外圈儿的看,想找找,有没有疑似师父的存在。

  这一看,没找着师父,八卦看了不少。

  李小槐去找刘青山了,用手绢包着什么,应该是好吃的吧,给塞过去了。刘青山也给她塞了一块新手绢,红色碎花的。还有一块布料儿,白色的什么材质看不清。

  李小槐收了手绢回来,坐下之后,隔一会儿把手绢拿出来看一眼,傻笑一会儿,再隔一会儿,把手绢拿出来,傻笑一会儿的。

  楚然还看到,去年刚嫁到三李屯的翠兰嫂子,跟公社小学教书的知青范老师之间,没少打眉眼官司,关系应该不一般。翠兰嫂子是隔壁二婶子的小儿媳妇,结婚就分出去过了,二婶子不瞎,脸冷得能冻死个人。

  还有像是谁家闺女偷看哪个小伙子啦,哪些小伙子招猫逗狗的对着大姑她吹口哨啦。还有些亲戚啥的,遇到了,唠家长的。聊收成的,甚至还有借钱的,要债的。

  电影还没开场,市井的生活到是让楚然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