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贵女日常 第66章

作者:珊瑚与夏天 标签: 天之骄子 BG同人

  思齐认为,集约化生产总比小作坊更有效率,便安排陈兴弄了专业一个水产品加工厂,这两年搞得有声有色的,大大增加了渔阳郡的创收,也提高了当地渔民的就业率。

  听了曹丕的肯定,思齐心中欢喜,道是自己这次回来邺城还带了一些小鱼干和鲍鱼干,明日派人给阿兄送来。

  说话之间,有曹丕书房的婢女来报,郭娘子听说有贵客来访,特意过来给主君和翁主送了糕点过来。

  曹丕示意婢女将郭氏请了进来,不一会儿,一个面容白皙的高挑美人面带笑意地走了进来,对着曹丕和思齐行礼。

  这是一个思齐从未见过的美人,思齐叫了免礼,曹丕给她介绍道:“这是郭氏,南郡太守郭大人的次女,自幼聪慧,行事得体,父亲专门取了名字,作‘女王’。她如今刚来府上不久,却已深得人心,就连阿母也时时夸赞于她。”

  “公子您就会说好话哄妾身,讨人开心。”郭氏笑了笑,转头对思齐道:“我那点儿微不足道能耐,哪里敢在翁主面前卖弄?公子也莫要多说,再这么说下去,我在这屋里可是惭愧得连站都站不住了。”

  思齐也跟着谦让了几句,曹丕招呼郭女王坐了下来,一起陪思齐说话。

  思齐这几年不在邺城,记忆还停留在甄宓和曹丕伉俪情深之时,看到郭女王和曹丕浓情蜜意的样子,只觉得有些接受无能。

  思齐记得,历史上的郭女王在对上甄宓之时也是赢家,思齐是甄宓的颜粉,这时候自然还是更担心甄宓的处境一些,她陪着曹丕和郭女王闲聊了大概两刻钟后,站起身来,对着曹丕道别道:“我想去看看甄家阿姊。”

  郭女王听了这话,脸上笑意有些绷不住了。

  听说甄宓的阿弟是翁主的卫士长,两人这些年来相处一直不错,果然翁主还是向着甄家的。

  但即便如此,郭女王还是温顺地起身,陪着笑意和曹丕一起将思齐送出了房间。

  甄宓刚刚诞下一个女儿,如今还不满周岁,正是白白嫩嫩可爱的时候。

  甄宓让乳母将女儿抱出来给思齐看,宝宝并不认生,她对着思齐挥了挥手臂,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思齐看着宝宝目不转睛,对着甄宓和乳母感慨:“这孩子可真讨人喜欢,若是能够长得像母亲,一定也是个绝世美人。”

  甄宓道:“我倒是不求她像我,只求她能有翁主十中之一的能耐,我也就万事不愁了。”

  甄宓同思齐陪着小姑娘玩了一会儿后,见女儿有些困了,便让母乳将她抱下去,自己则和思齐坐下来说话。

  如今郭女王在府中风头正盛,甄宓和思齐聊天之时也不免谈论起他二人的事情。

  思齐能感受到甄宓对于郭女王被曹丕宠爱实打实的难过,尤其是在她生了女儿后,曹丕几乎日日都宿在郭女王房中,对待她和女儿更不似从前时候用心。

  但即便如此,甄宓也没有说他两人的半句不好,而是为曹丕辩解了许多,甚至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些反省。

  思齐也没想到甄宓竟然如此能忍。

  在她看来,曹丕也许在其他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也算是当代杰出的青年才俊,但在感情上的确算不得是良人。

  如今思齐有能力接走她,但甄宓和蔡文姬、孙尚香情况不同,她如今已经爱上了曹丕,也没有想要改变生活状态的想法,想要劝说她、带走她难度要更大一些。

  就如今的情况来看,甄宓虽然好看,但郭氏也不差。

  甄宓是大家出身,从小受得也是要“贤惠温良”的教育,是相对柔和包容的性格。

  而郭女王不同,比起甄宓而言,她是一种有攻击力的美,身上也带着一股劲儿,是曹丕所喜欢的另一种类型。

  而且郭女王很会说话,在交谈之中能够不着痕迹地吹捧对方,于润物细无声处说出另对方舒服的话,留下极好的印象。

  而思齐显然是郭女王想要攻略的对象之一,方才在曹丕书房当中,即便思齐也知道对方在跟自己套近乎,却也因为对方话术水准实在高超的缘故,完全不会有反感。

  上一个让思齐觉得这样懂“说话艺术”的人,还是她的阿父刘赟,可见郭女王的实力果然不容小觑。

  而面对有实力有野心还有新鲜感的郭女王,再联系历史上这两位女子的结局,甄宓如今的处境并不算好。

  这年头离婚不是什么大事,曹操、刘备和刘赟都没有避过离姻的命运,而曹丕已是二婚,如今也许久不见他第一任妻子任氏的消息。

  如果甄宓可以放弃对曹丕的感情,撂开这些烦心事,和甄述一起去成平,想来会有一个相对幸福的结局。

  可甄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古人,思齐也不知道,在她的心中,不能成为日后曹丕的皇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会不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甄宓的精神状态算不得好,虽然脸上在笑,但整个人看起来疲惫极了,思齐有意同她说了蔡文姬和孙尚香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希望能给她一些鼓励,甄宓神色恍惚,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

  = =

  思齐离开成州来了邺城后,陈兴心中落寞,这两日去到渔阳郡视察,不免又念起了思齐,便派人给思齐送来了一些干制海鲜和其他海产品,其中有精心包装过的两坛新鲜醉虾,是用渔阳那边用新捕的大虾腌制而成,快马加鞭送过来的。

  因为这个年代运输不够发达的缘故,醉虾在邺城并不易得,思齐便带着这两坛醉虾去了郭嘉家中。

  郭嘉现在依然不被医官允许放开了喝酒,每晚只被允许饮用一碗葡萄酒的量。这醉虾虽然比不得酒水上头,但到底有酒的味道在其中,总归是聊胜于无。

  郭嘉笑着收下了思齐的礼物,命人交付厨房解封装盘,并邀请思齐住下一起用餐。

  这天家里蒸得是杂粮米饭,还有新购置来的几样青蔬,小炒过后配着醉虾和烤五花一起吃很不错。

  郭弈今天回了外祖家,思齐见不到他还感觉略是有些遗憾,但也因为郭弈不在的缘故,思齐和郭嘉说郭弈想去成平的事情,也好更加敞开了谈。

  郭嘉道,郭弈是个比较纯粹的学术性人才,比起邺城而言,他的确更适合成平。

  郭嘉也早已感觉出了郭弈有此心思,他觉得郭弈能够认清自己优势,找到合适自己的路是件好事,只是不知思齐愿不愿意接纳郭弈。

  如果科举改革的推行正在起步阶段,学术型的郭弈也恰恰是成平最紧缺的人才。

  思齐对着郭嘉笑笑,给了他肯定回应:“我自是求之不得。”

  郭嘉对思齐这个女弟子一直最是上心,即便思齐这几年不在邺城,郭嘉也一直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也知道成州在她的带领下开始逐渐走向另一个辉煌,就像曾经的成平一样。

  在和思齐的聊天当中,郭嘉也能感受得到,现在的思齐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让人放心。

  有了思齐这话,郭嘉也痛快应道:“那我就把阿弈交给你了。”

  思齐高兴地应了声好,又听郭嘉跟她开玩笑道,让她带着郭弈好好干。毕竟自己如今年纪也不小了,等年纪再大一些,朝廷不再用他,他可以随着郭弈去成平养老。

  看着先生年轻俊朗的面庞,再想起因为刘协在信中提了一句“颐养天年”而拒绝回信的刘赟,思齐不禁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先生不光人帅、脑子好使,还比阿父更加洒脱!

  思齐到家之时,看到院子前方停着一辆阔气的马车,有曹家护卫打扮的人在守在一旁。

  门房的人对思齐道,曹操刚从德清台议事回来,经过黎王府上,便进来同大王说说话。

  思齐点了点头,径直过来刘赟书房拜见曹操,却只见守在门外的谭鑫冲着自己直摇头。

  思齐走进书房之时,发现刘赟脸色的确不好,刚开春的天气,头上却已是满头的汗水。

  思齐觉得奇怪,但还是像平常一样走过来,同曹操打了招呼。

  曹操对着思齐招手:“阿瑛来了?快坐。”

  思齐忍不住偷笑了一下。

  曹操总是气势这样的足,人都已经来了自己家里,反客为主还能够这么自然,真不愧是要称上一声“曹老板”的人。

  刘赟趁曹操低头用茶的间隙递给思齐一个眼神,让她别乱说话,当心会犯错误。

  思齐丢给刘赟一个会意的眼神,紧接着就听曹操道:“皇帝授意孤进封魏公之事,阿瑛可有听说?”

  思齐点头。

  如今北方平定,朝臣归心,曹操觉得自己这些年实在辛苦,应该更进一步,捞个公侯当当,便起了进封魏公的意图。

  对于曹操这个想法,朝堂上下反对之声不少,有好些还闹翻了刘赟这里。

  “自打此事透出风来后,朝中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有。”曹操不满冷哼一声,转头对着思齐问道,“阿瑛,你怎么看?”

第72章 君臣

  思齐大脑飞速运转。

  看这个情形, 应该是曹操先询问了阿父意见,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复,并想着如果能刘赟够支持自己, 帮着自己冲锋陷阵那是最好。

  但刘赟很明显不是那种为人摇旗呐喊的主儿,否则凭着他的地位和早期同曹操的关系,早就抱上了曹操的大腿,也不会一直混成这幅高不成低不就的样子。

  刘赟既不想跟曹操对着干,也不想跟宗亲和汉室旧臣们搞对立, 这次还是打算像往常一样继续和稀泥。

  而曹操最近被宗亲们反对, 被汉室旧臣反对, 甚至连自己阵营的荀彧、荀攸等人也反对, 和荀彧一直交好的郭嘉也一直没有表态。

  曹操心中十分不满, 看到如今只想和稀泥的刘赟也格外不顺眼。

  正在这时候,思齐进来了。

  曹操没打算和刘赟明着翻脸, 但也不想跟他继续无意义地这么聊下去,他转头问思齐意见, 也是想找一找认同感。

  曹操直觉,思齐这次不会让自己失望。

  思齐想了想,对曹操道:“既然陛下有意向要晋封您为魏公,若是您也愿意, 只管应了便是。”

  对于曹操想要进封魏公这事, 虽然朝中之人众说纷纭,汉室宗亲也都有了反应,但这件事对于思齐而言关系并不大,故而她对这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反正现在汉室形同虚设, 曹操掌权这么多年, 一直都是朝廷当中说一不二的第一人, 封和不封也没什么区别。

  相比他的儿子曹丕而言,曹操本人已经算是保守了。

  既然曹操晋封魏公对国计民生没什么害处,他想封就封吧,都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了,自然不会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

  曹操还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每次他有什么想法,都会先派人明示皇帝,经得皇帝允许后,再打着皇帝的名义说这件事。

  这次也不例外。

  依着曹操的说法,这是皇帝“想晋封他为魏公”。

  思齐作为朝廷的翁主,守法好公民,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曹操脸色终于缓和了些许。

  曹操认为思齐是个自幼就见事明白的女郎,这么一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虽然她的支持对于这件事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但今天得到了她的肯定,自己就觉得心情愉悦了不少。

  曹操也觉得很奇怪,思齐一个皇帝的嫡亲堂妹,朝廷正经封诰的汉室翁主都不计较自己晋封魏公的事情,那些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又在那里计较个什么劲儿。

  他想做的事情,没人能够阻拦,他一直想着尊重他们的意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结果这么多年了,他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却一直换不来他们的另眼相待。

  现在看来,即便汉室式微至此,只要他压在汉献帝头上一日,这些人对他就永远不满意。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建安初年的他,还需要看汉献帝脸色,跟董承等人周旋。依他现在的实力,只要颁布命令就好,那些不服气的,不想举兵造反,也只能憋着。

  曹操继而意识到,如今他权柄渐渐大了,不需要再去顾及那些汉室宗亲的看法,也不需要找人去平衡那些根本不会对他产生影响的宗亲势利。

  他们若是不服气,也只能憋着,反正他也没想要采纳这些人的意见。

  既如此,刘赟用处也就不大了,他在荆州驻守的那几年,宗亲们也没翻出什么水花。

  而刘赟若是一直留在朝中反而不好,有太多对汉室抱有幻想的人凝聚在他和皇帝的周围,形成小团体,反而对现在的自己有些不利。

  刘赟毕竟跟着自己在邺城拘束了这么多年,如今时候到了,也该让他自由飞翔了。

  曹操离开后,没过几日又给黎王府下了新的诏令,让刘赟不需继续留在邺城,早些收拾收拾去封地发展。

  此令一出,朝中又有不少人为思齐鸣不平,觉得曹操这是在卸磨杀驴,强烈呼吁给刘赟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

  刘赟则不然,得了这个诏令后,觉得轻松又高兴。

  好像谁愿意给曹操效力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