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贵女日常 第3章

作者:珊瑚与夏天 标签: 天之骄子 BG同人

  皇后请了章氏和思齐上座,还贴心地给思齐准备了几样小女孩儿爱吃的果子和糕饼。

  思齐起身谢恩。

  伏皇后对着章氏笑道:“一晃几年过来,阿瑛都已经这般大了,我和陛下都喜欢得紧呢。宫里两个公主跟阿瑛年纪差不多大,已经开始念书了,前儿陛下着人寻了两位鸿学大儒做讲师,就在宫里头教书呢,阿瑛可愿意进宫和两个侄女一道儿念书?彼此之间也有个伴儿。”

  章氏眉头轻皱,心中不愿。

  虽说如今的皇帝刘协对他们家看重,对刘赟还算尊敬,皇后伏寿对思齐也多有照顾,但想起当年刘协的父亲刘宏和他母亲董太后做下的那些荒唐事,章氏心里头就怄得慌,恨不能一辈子不见这家子人才好,自然不愿自己的孙女和刘宏的孙女一起念书。

  但章氏不会说那些官话,脑子转得也不够快,一时没有想出合适的理由,心里更是把刘宏连带儿子儿媳一家骂了个几百回。

  思齐也知道她爹如今比较中立,与各方诸侯势力交好,对皇帝也算亲近,若她此时进宫,等于是在宫里做了个人质,由不得她爹不向着皇帝。

  再说就算刘协和伏皇后此举没什么目的,日后也不会采取其他行动,只是单纯一片好心。可如今局势本就十分紧张,曹操看她这个节骨眼上入宫读书,会认为这就是刘赟和刘协近来关系修好的证据。

  曹操一向多疑,衣带诏事件爆发后,万一再把阿父划入董承的派系当中,那才真是要命。

  思齐脑子转的飞快,听了这话后站起身来,对着伏皇后礼貌地笑了笑:“多谢殿下好意,能得您看重是思齐的福气。只是不巧,就在昨儿,阿母来信,说要接我去江东去住一段时日……怕是要辜负您的一番好意了。”

  皇后也是知道她家情况的,一时竟也分不出思齐这是推词还是确有其事,最终也只能作罢道:“如今江东也不太平,你出门时候可万要小心些。”

  思齐应了下来:“多谢殿下。”

  席上气氛沉闷得很,章氏在家里舒坦惯了,只坐了半个多时辰就有些受不了了。

  她辈分高,年纪也不再年轻,当即便对皇后表示自己这几日身体不适,从家中一路乘着马车过来,又坐了这好一会儿,背疾便犯了,想早一些告退回去,请皇后恩准。

  虽然章氏这人是有些不着调儿,但毕竟是太夫人,是皇上和先帝的长辈,皇后也只能派人好好地将她送回府中。

  老太太不是什么靠谱的人,思齐从进宫那刻便一直提着心,等回到了自家马车上以后才松了口气。

  章氏还在纠结刚才思齐对皇后说得那番话:“你阿母当真要接你回去?我怎么都不知道这事?你没听皇后说了,那边乱得很,你才多大?乱出去跑些什么,在家待着才是正经。”

  阿母并未来信,思齐方才那话原就是胡诌来应对伏皇后的。思齐倒是没想到章氏竟然还在念着此事,闻言便顺从地应道:“我那就是哄她的,阿父也说外头乱得很,我就在家里待着,哪里都不去。”

  章氏这才多云转晴。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章氏越发觉得这个孙女既帖心又乖巧,知道自己不待见那一家子,不想多跟那家人打交道,所以宁可放弃去宫里念书的机会多陪着自己,果然还是向着自己的。

  这个孙女真是没白养。

  = =

  接连又下过了两场秋雨后,天气渐渐地冷了下来。

  这日章氏院里的朝食用得简单,不到午时便觉着饿了,叫人另上了一顿点心。

  祖孙两个用过点心后,章氏又念着夕食必要好好用一顿,思齐便提出了想要吃火锅。

  这年头火锅被叫做“古董锅”,因用锅底煮各式菜肴发出的“咕咚”声同“古董”而因此得名。

  章氏喜欢吃火锅,更喜欢厨房按着思齐想法花了好大功夫调制出的酱料,每次拿涮好的薄肉片在染杯【1】当中一蘸再送入口中,再呷上一口小酒,简直快活似神仙。

  最后再用青菜将汤饼煮上一番,放在小碗当中,加上各色酱菜和调料,才当真是美味的饭食。

  祖孙二人畅想晚餐之时,珠红过来对章氏禀告,外头刘豫州府上的甘夫人来了,过来拜见太夫人。

  刘备至今尚未娶妻,看着侧室甘氏贤惠能干,便将后宅只是都交由了她打理,如今甘氏几乎被刘备赋予了当家主母的所有职权,只差了一个名分,城中的世家女眷们也愿意给甘氏几分颜面。

  思齐还记得甘氏其人,是历史上都很著名的阿斗的生母,在后世也算有姓名的。

  只是阿斗还要再过七八年才会出生,如今的甘氏膝下无子,虽说看起来风光,但依然不敢托大,对着章氏也是恭敬非常。

  “今日主君过来景园同大王议事,妾身思及往日里太夫人待妾身最是宽厚,时时照拂于我,便厚着脸皮跟了过来,备了些许薄礼以示感谢。”

  章氏看不大上刘备一家子,对甘氏这个侧室自然也不会有多好的脸色,此时坐在这里,思齐已经想不起来章氏素日里是怎么照顾甘氏的,估计甘氏过来拜谢也只是个由头,实则就是过来给刘备打掩护的。

  毕竟如今是个非常时期,刘备带着师爷随从奔赴景园过于频繁,终归不是好事。

  但有甘夫人跟着就不一样了,能营造出一种通家之好的氛围,甚至说是走亲戚也是可以的,便能达到很好的掩人耳目的效果。

  但是章氏这人却挺信实的,还真当人家是特意过来谢她的,便对着甘氏笑言道:“这都不算什么,你这孩子,就是心实,什么都事情都往心里头搁。”

  说罢又夸甘氏长得好又会说话,是个人都会喜欢。

  甘氏的确是个会说话的,不过一会儿工夫便哄得章氏笑语连连,肢体语言都跟甘氏透着亲近。

  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

  正在章氏跟甘氏说得热闹之时,思齐却听出了点其他的事情来。

  两人先是聊起了曹操新扶正的夫人卞氏,甘氏一脸羡慕,两人聊了几句曹操府中事情后,又说起了其他几个人家里的稀罕事。

  思齐敏感的发现,甘氏同董承、王子服等人家的家眷都有来往,并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几家的家主和女眷的正面评价,这让思齐脑中警铃大作。

  这次刘备和甘夫人过来的时间并不算长,到了未时便离开了,依然没有在府上用膳。

  甘夫人走后,章氏便去后头午休了,思齐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便唤婢女阿霏为她重新梳妆更衣,去前头书房走一趟。

  她上个月从刘赟书房顺来的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次是想过去同刘赟换书的。

  托了胎穿的福,这又过了几年下来,她已经能无障碍阅读这个时代的书籍,不管是文字还是格式接受情况都十分良好。

  因为在古代的日子实在无聊,娱乐什么的基本没有,也不像宋代以后的朝代还能听个戏,找个说书先生什么的,唐代以前几乎所有娱乐产业都还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发展起来,为了让自己不要过得太闷,思齐只能刘赟书房找点书带回来看。

  思齐被刘赟婢女阿青领进书房的时候,看到阿父身边的随从小谭正在跟刘赟报告,说是刚才追上了刘豫州,那笔钱也都给给他放在了车上。

  思齐只听了个结尾,觉得很是奇怪。

  难道刘备今天过来府上是为了跟刘赟借钱的?

  虽说刘备现在处境不比曹操,但也算是许都城中的名人,有自己的人马,按理说是不该缺钱的。

  再说了,要是刘备是真的想借钱的话,刘赟也应该在他提出借钱时候当面给他,而不是到了后来再让小谭追出去给。

  思齐稍做思索,随即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刘备要做需要钱的事情,阿父怕当面给他对方不接受,所以才会让小谭追上去给他送钱,并生怕对方不要,放到了甘夫人坐的马车当中。

  那刘备要做的事情又会是什么呢?

  思齐结合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想了一下。

  应该是打算到了必要时候离开许都和曹操的势力范围。

  这个必要时候,应该就是撕破脸的时候。

  而董承等人现在做的,正是打算跟曹操撕破脸。

  不过话说回来,她阿父乐善好施还真不是徒有虚名,想来平日里也付出不少,给钱也给得相当痛快,也算是这个时代里难得的“人才”了。

  刘赟注意到了思齐,俯下身子对她柔声问道:“阿瑛?这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思齐忙对着刘赟说明来意,她是过来还书,顺便再找点书回去看。

  刘赟痛快地答应下来,吩咐小谭和阿青帮思齐搬了凳子过来,让她自己去找喜欢的书。

  这是他膝下最聪明的一个孩子,她所挑选的这个难度的书,她两个哥哥在她这个年纪,莫说是看懂,就连看都看不下去。

  况且阿瑛还不是草草去看,他之前闲暇时候也问过她的功课,一听就是深入看进去了,理解了其中奥义,而非只是为了凑数和为了读书而读书。

  他前几年跟着袁绍等人在外头跑,没怎么管过这孩子,没想到竟然出落得这般的好。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因为他教育方法不得当,才会导致手把手教出来的两个儿子都平庸,反而是没有顾得上指导功课的女儿更好一些。

  想到这里,刘赟不由蹙起了眉头,倒不是他不自信,只是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阿瑛是个极好的好孩子,没准日后光耀门楣的重担就要落在她的头上,可不能埋没了。

  这孩子转过年来就到七岁了,再不好自己在家读书苦学,是该想点门路给她找个师傅了。

  既然起了这个意头,刘赟便开始行动,这几日都在思考如何给思齐找个合适的师傅。

  就在刘赟的思考稍稍有点眉目的时候,这日上午,又有董承来访。

  董承如今甚得刘协重视,拜封车骑将军,女儿董贵人又有了身孕,可谓是春风得意。

  但刘赟同董承素来没什么交集,甚至家中女眷都不怎么来往,董承是刘宏生母董氏的侄子,而章氏和董氏、刘赟和刘宏几乎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即便时过境迁,刘协成了皇帝,也不能改变两家人当年交恶的事实。

  刘赟对于董承此人观感一般,认为这人为人处事有些“想当然”,且性格很是强硬,过于盲目自信。

  刘赟听得董承来访只觉得奇怪,但既然对方亲自上门,也没有叫他吃闭门羹回去的道理,于是依然吩咐下人将他请了进来。

  董承坐了下来,先同刘赟寒暄过一番,打了约莫两刻钟的太极后,才缓缓说明来意。

  他称自己如今拿到了皇帝刘协的诏书,准备联合那些看不惯曹操行事的朝中大员和忠心汉室的世家子弟,对近来权柄越来越大几乎盖过皇帝的曹操进行诛杀制裁,以达到光复汉室的目的。

  刘赟听了董承这话后,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董承看刘赟既没有表示赞成又没有反驳,以为对方还在考虑当中,便对着刘赟再加了一把柴。

  “我已着人同本初(袁绍)商定,若是真有个万一,他绝不会坐视不理,必当起兵勤王,光复汉室。”

  刘协在太平时候做个少年皇帝兴许无功无过,若在这种动乱之时想不借助外力坐稳地位实在太难。

  不论曹操过身后谁接受朝廷这盘,想来都不会将大权再交付到刘协手上,刘协始终还是那个傀儡皇帝,并不一定会比此时境遇更好,若是再来个心肠更狠一些的,保不齐就废了刘协自己称帝了。

  在刘赟看来,曹操性格上虽然有些缺陷,不招董承等人承认和喜欢,但本身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对军队约束得当,也愿意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使他们远离战火和饥饿,得以在他的势力范围里有尊严的生活,这就够了。

  袁绍能力并不一定比曹操更强,他若想干掉曹操上位,朝廷必当重新经历一番血雨腥风,刘赟也实在不明白,再重演上当年的情境一遍对皇帝本人和百姓们有什么好。

  想到这里,刘赟忍不住对着董承反问道:“将军又怎知袁绍不会是下一个曹操?

  董承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爆棚,对着刘赟继续分析:“袁家四世三公,世代忠良,本初才智过人,名动天下,对陛下又是忠心耿耿,安能与曹贼等人相提并论?有本初在,光复汉室便是指日可待。”

  “光复汉室?”刘赟冷冷一笑:“早在刘宏荒唐,董后乱政,朝廷四分五裂,黄巾军震动京师之时,就再没什么汉室可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食具

第4章 郭嘉

  立冬这日,从子时开始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直到东方露白之时才渐渐止住。

  五更天刚过,曹操府上便派了家丁来荀家请人,说是司空有要事相商,请先生即刻去府中走一趟。

  荀彧赶到曹操书房时,就见得主公脸色很是不好,似是刚生过一场气的模样。

  袁绍的不断挑衅触及了曹操的底线,双方战争一触即发。

  曹操头风又犯,一连几日不得好眠,一早便召了几位谋士和师爷过来商议此事。

  曹操夜里没有睡好,又聊了这小半个上午整个人都乏得厉害,便吩咐大家先行散去,其他事情等明日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