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贵女日常 第28章

作者:珊瑚与夏天 标签: 天之骄子 BG同人

  这几年曹操一直在北方忙着对付刘备和袁绍,破虏将军孙权在江东不断发展壮大,终于还是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新年过后,曹操又把目光瞄向了江东。

  出了正月后,刘协给江东下了一纸诏书,说是自己感念当年孙策孙将军为朝廷做出的那些贡献,故宣召孙策留下的唯一的嫡子孙绍入京,接受诰封。

  接到这封诏书后,孙权只觉得奇怪。

  兄长走了也有两年了,生前还曾想过要趁着曹操北线作战对他发起进攻,曹操怎么这时候突然就想起要宣孙绍入宫了呢?

  孙权心下奇怪,但这毕竟是曹操授意皇帝发给江东的诏令,他却也不能就这么装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置之不理。

  周瑜昨日有事去了夏口,孙权找不到公瑾其人,便去找母亲吴夫人商议。

  孙权到母亲住处的时候,发现周瑜的兄长周珩也在,同他们二人商量此事正好,便把京中来诏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吴夫人听了这话直摇头:“这么突然召阿绍入宫去见,怕是不好。”

  孙绍是孙策留下来的唯一的儿子,对于孙策的死,吴夫人起初一直无法接受,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接受了这个现实,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自从孙策走后,孙绍就是吴夫人的心头肉,不管因为什么事情要把他送到许昌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吴夫人都是千不肯万不肯的。

  周珩也觉得事有蹊跷。

  皇帝如今完全听命于曹操,将孙绍送到了皇帝那里也就等于把孙绍送到了曹操手上,曹操的狠辣大家有目共睹,若是孙绍当真受封后被强行留在京中,可不又是一桩麻烦事?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终归是皇帝亲自下的诏书,若是这么明着拒绝,便也有了让曹操等人攻讦于他们江东的理由。

  再说万一许昌那边真的只是想宣孙绍入京册封,就像当初授予孙权将军的名号一样,并没有什么其他目的,他们却在这里推三推四,反而成了他们江东理亏,心中有鬼了。

  三人反复推导之下,最终还是决定先把孙绍送到许昌的黎王府上暂住,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不等于完全将他交予敌手。

  这事自然还是要周珩请妻子往京中去信,请刘赟帮忙代为照顾。

  吴夫人拉着周珩的手叹气道:“只是难为了阿越,如今还要托她再给黎王殿下去信。”

  周珩道:“黎王从前和伯符也算交好,阿越又一向看好阿绍这个孩子,若是阿绍住到黎王殿下府中,日后能和府上女郎结为连理……想来也不失为一段佳话。若是将来阿瑛得以嫁来江东,倒是也能缓解阿越对女儿的一片相思之苦了。”

  几人商定以后,孙权便亲自过来寻了孙绍,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告知了他。

  自从孙策走后,孙绍比之从前更是低调了许多,几乎日日留在家中读书习武,也让许不怀好意的好事者无从在他身上下手。

  孙绍的安静让江东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原本孙策正统继承人的存在,而他自己也再想不到,远在许都的曹操和皇帝,竟然突然间关注起了这个远在江东的他。

  孙尚香这日正过来给孙绍送新做的衣裳,听了孙权这话也直皱眉:“他们都已经打过了袁绍、袁术、刘备,逼得刘表不得不奋起自保还不够,还想把手伸向我们江东。”

  孙权叹气道:“究竟是他占了正统,皇帝也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我们在这里多说无益,只得想法子把他们对阿绍的算计降到最低。”

  孙尚香也知道,孙权的想法对于此次事件而言,的确就是最好的办法,但心中依旧觉得十分不舒服,听他又说起打算把孙绍送去黎王府上,孙尚香的脸色才稍稍好了一些。

  “阿绍你启程之时,一定将荀家阿姊交给你的书信好好带着,去到京中后交给阿瑛。上次跟着阿兄去许都城中,我也曾有幸见过阿瑛一面,不论相貌、人品还是才情都是一等一的,即便是整个许都城中,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女郎了,到时你有什么难处,尽管问她便是。”

  孙绍一一应了下来。

  就在孙绍启程以后,京中又来了新的旨意,要孙权派送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到朝廷做官。

  这便是很明显的送质子入京的意思了。

  曹操先让人请走了孙绍,再让人来孙权送来这条旨意,若是孙权同意了送人质进京的事情,便可以拿人将孙绍给换回来,若是孙权不允,那么孙绍便很有可能被扣在许都,久久不得回江东。

  对于送人去许都为质这件事,孙权招来了江东多为官员进行商议,一致得出“不能在此事上妥协,受制于人”的结论。

  孙尚香和吴夫人虽然也认同这个观点,却在心里极是担忧着已经前赴京中的孙绍。

  曹操这一招先斩后奏也实在是高,如今江东已经对他的算计有所知晓,可孙绍远在许都却对曹操的险恶用心一无所知,自己虽然派了人快马给孙绍报信,但孙绍已经提前走了将近十日之久,又如何能够追上。

  只怕还不等送信人去到许昌给孙绍报信,孙绍便已经被曹操扣留在了许都城中。

  = =

  许都,景园。

  入春之后,章氏总说觉得自己疲懒,身上乏力得很,刘赟想着刚过完新年,朝中无事,便带着章氏去了南梁泡温泉。而如今家中没了大人,刘衡和刘城两个兄弟也放飞了自我,一早就去了某位通侯家公子办得酒会。

  当孙绍带着荀越、孙尚香和孙权的信物抵达景园后,才发现家中大人都不在,还是在郭府上课的思齐提前回到景园接待了他。

  思齐也知道,历史上的江东小霸王孙策生得仪表堂堂,英气十足,是江东数一数二的美男子,作为他的幼子,想来孙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等见到孙绍后,思齐才发现,孙绍比自己相像当中更是帅气夺目,叫人见上一面便久久不能忘怀。

  除此之外,孙绍的声音也十分好听,像是春日暖阳里干净的清风,不经意间就让人生出十足的好感。

  两人见面寒暄了足有一刻钟的功夫后,孙绍便依着长辈们的嘱托,将荀越特意准备的书信交给了思齐,思齐将母亲带来的信一目十行地看完,立时就明白了孙绍的处境。

  现下情况不明,家中越少有人牵扯进了此事自然越好。

  即便是至亲之人也不例外。

  如今阿父和祖母都不在,两个兄长也要等到天黑时分才能回来。

  思齐当即让人准备了车马,将孙绍带出城外,安置在了她名下的一处庄子内。

  孙绍这两年看尽了人情冷暖,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比起前几年更是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他自然也知道思齐这般谨慎背后的含义。

  没有质疑和询问,只有顺从和感激。

  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后,思齐便叫仆役为孙绍准备了酒席接风,自己则驱车回到了景园。

  思齐刚回到景园,阿黄就过来通报,说是大王已经回府,太夫人却没有回来,依然留在那边疗养。

  思齐正要找人商议,便将孙绍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刘赟。

  刘赟明白思齐的意思,也知道这样掩人耳目对府中和江东都有好处,但还是觉得对于孙绍的到来有些失礼。

  “说起来,当年讨伐董卓之时,伯符同我交好,也曾于我有恩,若是没有他的帮衬,我当年很可能会死在征战之中。如今他已不在,即便没有你阿母的来信,我也会想尽法子护孙绍周全。”

  若是今日来京的人不是孙绍,而是孙权的其他弟弟或者子侄,他兴许未必会管,但这是伯符留下的唯一子嗣,他不管怎样艰难都要护住孙绍。

  思齐轻轻叹了口气:“曹公已经注意到了江东异动,这次也是动了真格,要想保得孙绍全身而退,只怕并不简单。”

  这其中的道理,刘赟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想了想,道:“前儿陪你祖母去温泉时,恰恰遇上一个客商,带了好些甘柘过来,我吃着味道极好,又同他购置了好些种子来,正想着找一块地试着也种一种。不如从明日起,你就同我一起去外头庄子当中,种菜钓鱼,静观其变可好?”

  思齐点头:“但凭阿父安排。”

  第二日一清早,思齐就叫人再备下了车马,和刘赟一起又回到了庄子当中。

  昨天事发突然,时间也紧,思齐没有认真去读荀越寄来的信。

  如今刘赟回城,有他顶着,如今闲了下来,正是好时机,思齐便将母亲的信再度取了出来,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从母亲的信中,思齐读出了她对孙绍满满的好感。

  刘赟已经帮孙绍往宫中呈上了请见的奏疏,刘协却在宫中迟迟未发话,刘赟只得带着思齐继续在庄子里陪着孙绍。

  经过几日的相处之后,思齐终于知道了母亲为什么会对孙绍这般喜欢。

  孙策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男子,孙绍肖父。生得也是剑眉星目,一表人才。

  在心中,母亲也曾介绍,孙绍是大家出身,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人脾气温和,谦逊有礼,行事也周全妥帖,像是个会心疼人的主儿。

  将来嫁给他的人,一定也会很幸福吧。

  如果自己也有女儿,或许喜欢的女婿类型,也会是孙绍这样。

  孙绍来京的第七日,刘协派人传召,宣孙绍入宫觐见。而就在昨日,刘赟从前任江东使者、时任侍御史的张纮口中得知,曹操有了让江东孙权送兄弟、子侄入京为官的消息,而江东至今尚无反馈。

  思齐记得,历史上的孙权是没有派人送质子进京的。

  也就是说,曹操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江东那边拒绝送人的消息,却利用了这次的信息不对称,准备借刘协的手,将孙绍扣留在宫中。

  思齐当机立断,对孙绍道:“一刻钟后,我备好车子在东门等你。请阿兄立时收拾好那些必须要带回江东的物件,马上跟我走。”

第31章 过关

  英华殿内, 刘协坐在上首,只觉得浑身都不自在。

  就在大约两刻钟前,曹操特意使了郎中杨修来问, 孙绍何时过来觐见陛下?

  刘协答道,自己已经依着司空吩咐宣孙绍入宫,但直到现在一直没有见到孙绍其人。听说他此次入京后暂住到了成平翁主的庄子里,想来距离宫城路程不近, 也不会这么快就过来。

  杨修说了声好, 随即站到了一边, 和刘协一起等待着孙绍的到来。

  有曹操的心腹杨修站在这里,刘协只觉得有些压力倍增。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功夫,终于等来了外头来人请见。

  只不过来人并非孙绍,而是刘赟。

  刘协见王叔没有将孙绍带到英华殿来, 不知为何,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

  杨修忍不住抢在了刘协前头开口:“敢问黎王殿下,孙家郎君孙绍何在?”

  “我正打算同陛下说这事呢。”刘赟淡淡瞥了杨修一眼,道, “那孙公子自打来到京中便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一连几日都卧病在床, 看着甚为虚弱,这几日吃了几味丸药,人总算是好了一些,便提前赶回江东去了。”

  杨修不信道:“殿下此话当真?”

  刘赟道:“杨郎中此言差矣, 事实如此, 又有什么当真当假的?”

  杨修紧跟着对刘赟问道:“敢问殿下, 那孙公子此次启程回江东, 走得又是哪一路?”

  刘赟道:“这个我也不知。公子提早传信去了江东,是孙将军派人来许都将他接走的,当时我留心多听了一下,走得应该是水路。”

  这事也实在是巧。

  本来他们父女两个还在绞尽脑汁怎么将孙绍送出去,结果孙权派来给孙绍送信的人到了,甚至不用他们准备车马,直接将孙绍接了回去,根本没有用到黎王府的人手。

  这个谎可也以说扯得天衣无缝。

  就算是曹操着手去查,也会发现接走孙绍的人的确是江东孙权手下,而自己府上没有任何问题,仅仅是帮着接待了“故人之子”。

  毕竟他们只是在思齐的庄园当中招待孙绍,而曹操也并未提前跟刘赟说过要把孙绍留在京中之事,并不是故意无视曹操吩咐放走孙绍。

  此时江东来人,要把客人孙绍请走,作为主人家的确是没有强留的道理。

  看着杨修气急败坏离开的背影,刘赟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也不怪曹操怀疑自己,他的确就是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

  想到这里,刘赟不禁在心中暗中,果然他还是人太好了,拥有着不被世俗接纳的美好品质和一颗正直善良的仁义心肠,才会在这个动乱的时代过得这么艰难。

  杨修也知道这事和黎王多说无益,便提早离了皇宫回去跟曹操汇报此事。

  曹操一听这话也觉得这其中必有文章。

  如今看着江东日渐壮大,由不得他再继续无视放任下去,所以他才生了要求江东送质子来京这事对进行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