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183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不过,前世的时候,沈凝并没有觉得这些吃食有什么不好,食物嘛,除了填饱肚子以外,还有其他用处吗?斩妖伏魔、追求长生,才是正事!

  可是这一世,沈凝偶尔想起前世,总会感慨,前世她吃着那些食物是怎么长大的?

  嘴里淡出鸟来了,她居然要到下辈子才发现!

  所以,为了弥补前世的缺失,沈天师亏什么,也不会亏待自己的肚子。

  比如现在,沈二老爷提起那家的卤肉,沈凝立刻表态,买,去买!

  沈二老爷这次出门,带了两个小厮,一个是旺他的平安,还有一个是顺遂,是府里的家生子,以前在铺子里当伙计,沈二老爷觉得他很机灵,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了。

  原本顺遂要和小海一起去,可是秦时月也要跟着,她没来过万平镇,刚好逛逛。

  官道旁边有个茶寮,大家一边等他们,一边在这里喝茶饮马。

  万平镇不大,走上一圈也不用一个时辰,可是大家等来等去,等了足足两个时辰,这三人才回来。

  见到沈凝,秦时月便嚷嚷开了:“二姑娘,你若是去了就好了。”

  沈凝忙问:“有事?”

  春俏拿出自己带的t碗筷,把刚买回来的卤肉分开装盘,除了卤肉,还有一袋子刚刚出炉的烧饼,烧饼夹卤肉,那叫一个香。

  秦时月是江湖儿女,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因此,这一路上,她都是和沈凝一起,与沈二老爷同桌吃饭,这会儿大家坐到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说起刚刚在镇上遇到的事,食不言,寝不语那一套,在路边摊子上也就不要讲了。

  倒是胡巧巧,每次都是躲在自己房间吃饭,她腿脚不方便,且,她是狐狸精,一不小心就能把人迷得晕晕糊糊,她有自知之明,能不见人就不见人,尤其是男人。

  就像现在,大家全都坐在茶寮里吃饭,她自己躲在马车里啃大鸡腿。

  原来,秦时月三人找到那家卤肉铺子时,刚好有人闹事。

  卤肉铺子的老板姓谭,言字旁,上西下早那个谭,铺子叫谭记,祖传的卤肉方子,铺子的门脸虽然不大,可却是百年老号,一百多年的历史。

  因为谭记的生意好,连带着把周围的铺子的生意也带旺了,比如烧饼铺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谭记赚了不少钱,在镇上置办了宅子,乡下置办了庄子,还供出了两个秀才。

  谭老板有三个儿子,长子继承祖业,跟着父亲开铺子卖卤肉。

  谭二和谭三都是读书人,而且兄弟二人也很争气,都是二十出头便中了秀才。

  谭二的学问不如谭三,他有自知之明,因此,考上秀才之后,便去县学教书了,妻儿也和他一起住在县里,没在万平镇。

  谭三则受到恩师推荐,一年前便去了白凤城的白凤书院,也没在万平镇。

  来闹事的是一家子,这家人姓谈,谈话的谈,不是万平镇的,而是住在距离万平镇一百多里的小谈庄,那庄子上没有外姓,整个庄子全都姓谈。

  谭和谈,听上去一样,实则不同,且,至少五百年内,两姓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为了方便区分,秦时月便把两家分别叫做“卤肉谭”和“种田谈”。

  事情是这样的,种田谈有七女一子,也就是说,他家生了七个女儿,方得了一个宝贝儿子。

  这个儿子虽然在家里排行第七,可是在族里的排行却是老三,因此,大名没有人叫了,大家都叫他谈三。

  谈三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自是舍不得让他下地干农活,谈三读了两年书,刚好族里有一家,女婿在白凤城里做账房,种田谈便托了这位女婿,让谈三去了白凤城当伙计。

  因此,谭三和谈三,全都在白凤城,只不过一个在读书,另一个在当伙计。

  就在不久之前,种田谈的那个谈三,买白鸽票,赚了三百两银子。

  所谓的白鸽票,其实就是变相的赌搏,先是买票,然后赌坊放出一只白鸽,白鸽叼了哪张票,哪张票便中奖拿钱。

  有人玩这个能玩到倾家荡产,当然,也有能赚钱的,但是没有赚大钱的,三五百两就顶头了。

  种田谈三中了三百两,托了镖局送回来交给父母。

  可是种田谈家却没有收到这笔银子,后来一打听,原来镖局把银子送错了,没有送到谈家村,而是送到了一百里外的万平镇,交给了卤肉谭家。

  三百两银子,那可不是小数目,庄户人家一辈子可能也赚不来这么多钱。

  种田谈立刻叫上七八个亲戚,浩浩荡荡来了万平镇,找卤肉谭家要银子。

  秦时月三人到的时候,种田谈带来的几个妇人,正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号哭,哭诉卤肉谭坑了他们家的三百两银子。

第353章 沈二老爷酸了

  沈二老爷来了兴趣,他向秦时月虚心请教:“秦姑娘,你是开镖局的,你觉得这种送错的可能有没有?”

  秦时月摇摇头:“不可能,一点可能都没有。镖局保的都是货物,像这种送银子的生意,都是顺路,就是说他们刚好要在这里路过,就像咱们一样,于是便顺路把银子送过去。

  送完银子,他们继续赶路,这会儿说不定还没有回去。

  只要他们回去了一问便知,如果是镖局的问题,这笔银子便由镖局负责赔偿,先不管能不能追回,这银子都要赔的。

  这些事,在签定合同时便写明了,种田谈家根本用不着来找卤肉谭,只要让谈三直接找镖局子就行了。

  再说,镖局又不是傻的,谈三找他们送钱,肯定会把住址说得清清楚楚,两个谭家隔了一百多里,这要多笨才会送错。”

  沈二老爷问道:“那后来呢?他们有没有说去找镖局?”

  秦时月笑了笑,说道:“当时我就站出来了,告诉他们,如果要解决此事,必须去找镖局,当然,如果不想找镖局,可以先报官,看看衙门怎么说。”

  当时,秦时月说完,卤肉谭表示同意,还让人去请亭长,可谁知种田谈却拦着不许去,还说他们是外乡人,亭长一定会向着本地人,欺负他们这些外乡人。

  至于找镖局,镖局在白凤城,押镖的也不知道在哪里,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种田谈不让请亭长,这事透着蹊跷,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说种田谈莫不是骗子。

  种田谈没有办法,终于说了实话。

  原来他们之所以知道谈三托镖局送回银子,并不是谈三写信告知,而是种田谈做了一个梦,梦里谈三告诉他们,自己托了镖局送了一笔银子回来,问爹娘可否收到了。

  刚好那日镖局来的时候,卤肉铺子有不少客人,很多人都看到镖局送银子,种田谈托了在万平镇打工的亲戚打听,很快便打听到了,真有这回事,因此,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种田谈一大家子兴师动众上门要钱。

  闻言,沈凝皱起眉头,问道:“谈三死了吗?”

  秦时月点头:“死了,起先他们不说,是担心死无对证,卤肉谭不肯承认,可是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眼看要报官了,他们这才不得不说出实话。谈三中了白鸽票,被混混盯上,谈三担心银子被抢,这才托了镖局将银子送回老家。

  可是当天晚上,谈三就被几个混混堵在租住的房子里,一顿暴揍,逼他交出银子,谈三自是没有,担心那些混子还来找他,次日便辞工,离开了白凤城,他是死在半路上的,身上的财物都被抢了,衙门让人认尸,有人认出这是谈家庄的谈三,家里便将他的尸身领回去安葬了。

  他死后约莫一个月,他爹便做了那个梦,说自己还有一笔银子,让镖局送回来了。”

  沈凝恍然,难怪秦时月说她要是在场就好了,原本又是和鬼有关系。

  “后来呢,种田谈还在卤肉铺子门前闹事?”沈凝问道。

  “走了,卤肉谭让人请来了亭长,那亭长年轻有为,三言两语就把这案子给断清了,对了,我听人说,这是亭长在他们这里办的最后一件案子,人家要高升了,明天就要启程了。”

  沈凝还是第一次听到秦时月这样夸人,还年轻有为,这个词是秦姑娘能说的?

  这位亭长大人可真有面子。

  秦时月告诉大家,亭长来了之后,就问卤肉谭收到的是多少银子。

  卤肉谭老实回答,他收到的是三百两,但却不是白银,而是黄金,三百两黄金。

  之所以当时没说,是担心钱多惹麻烦,所以有人问起时,便只说了三百两,外人便以为那是三百两白银。

  白凤城有码头,谭老板家大业大,却并非都是来自卖卤肉,早在他爹那一代,便参股和别人做生意,谭家只掏钱入股,不跟着去跑船,坐等分红。

  这三百两黄金,便是生意分红,这样的分红不是第一次,以前也有,卤肉谭老板是个谨慎人,他不要银票,只要真金白银,所以次次都是让镖局托运,这样相对安全一些。

  自从谭三公子去白凤城读书之后,这些事便由他负责,这次的三百两黄金,也是谭三公子亲自去镖局托运的。

  卤肉谭老板拿出他与镖局交接的凭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黄金三百两。

  种田谈一家傻了,难怪刚才人家不肯和他们争辩,原来不是理亏,而是不想露财,现在没办法了,怕是整个万平镇都知道这家有钱了,不知道要让多少贼人盯上了。

  亭长很和气,让种田谈一家回去后就将此事报给他们当地的父母官,当然,其实大家都是不信的,只凭一个梦,就说自己有笔银子没有收到,这不是儿戏吗?

  最后便是种田谈一家人垂头丧气地走了,围观百姓一起鼓掌,一起称赞亭长大人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包公再世,狄公复活。

  当然,更多的则是酸,太酸了,一个卖卤肉的居然这么有钱,一张口就是金子,三百两金子,从人家嘴里说出来,就和三百个铜钱一样。

  秦时月看向沈凝:“你说,真有这三百两银子吗?那个谈三会不会根本没有托梦,而是他爹自己t发臆症了?”

  沈凝摇摇头:“我没有看到那个死去的谈三,所以不好判断。”

  好吧,咱们看到的都是活人,你这样的,和咱们不在一个层面,你说的咱们无法理解。

  别说,也难怪卤肉谭能赚大钱,这家的卤肉是真的好吃,沈凝发誓,这是她两辈子吃过的最好的卤肉了。

  沈凝感慨:“可惜他们家在京城没有铺子,白凤城也没有铺子。”

  沈二老爷同样感慨:“我先前还觉得奇怪,他家的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去其他地方开铺子,别说京城了,这铺子如果开在白凤城,生意一定是现在的几倍。现在明白了,不是人家不会做生意,而是人家太会做生意,压根没把重心放在这小小的卤肉上。”

  人家还有其他生意,躺着分钱的那种。

  沈二老爷也酸了。

第354章 家里变成客栈了

  虽然沈凝对谈三托梦一事有些兴趣,但是种田谈家并没在万平镇,而是在百里之外的谈家庄,既然不顺手,那就没有必要去管闲事,众人吃完烧饼夹肉,听完八卦,便继续赶路。

  三日之后,沈家一行到达京城。

  沈二老爷走南闯北,来过京城,沈大老爷更不用说了,他是做过京官的人,而老太太和沈凝,就连秦时月,都是第一次来京城。

  马车进了京城,众人的眼睛就不够看的了,白凤城已经算是很大的府城了,可是和京城一比,立刻便有了差距。

  哎哟,京城的马路可真宽,随便一条路,就能并排行驶四驾马车。

  哎哟,京城的人可真多,几乎每次铺子门前出出进进都是人。

  哎哟,京城的楼房可真高啊,还有四层的呢。

  老太太心情舒畅,想了大半辈子,终于来到京城了。

  沈凝也挺开心,拖了一个多月,尤美人应该得宠了吧。

  沈家在京城的宅子位于甜水胡同,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位置却是极佳的,距离贡院很近,坐轿子也只要半盏茶的功夫。

  只不过,这宅子空置了十几年,那些年沈家拮据,宅子没留下人,也没有派人来看过,好在是官宅,又是在京城,否则说不定早就住进了流民乞丐。

  决定要来京城之前,沈二老爷便派人前来打扫修缮,众人到的时候,宅子刚刚收拾出来,里里外外都很干净,漏雨的屋顶也已经修好。

  老太太四下看了看,宅子虽然小,但是勉勉强强也够住了。

  不过,秦时月和胡巧巧就要委屈一下,挤在一间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