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清新 第34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天之骄子 平步青云 古代言情

#

宋竹哪里知道,不过是才见了两面,说了几句话,李师兄就起了这般的心思?她只觉得今日之尴尬,甚至比在洛阳余家彩楼上还要更甚,那李文叔着实是轻浮可厌,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自己,仿佛自己是个什么……什么勾栏里的歌女似的——那眼神甚至比余夫人的眼神还要令宋竹反感,甚而让她有了这样不堪的联想,虽然她实在也并不知道,客人们平时都是怎么望着勾栏歌女的。

而很被李师兄瞧不上的薛师兄,倒是让她印象不错,虽说形貌普通,但举止端正,三人站着说了这么久的话,薛师兄大部分时间都看着别处,根本连眼尾都没往她这里瞥,后来更是明显想要把李师兄拖走,单单是这份礼数,已经让宋竹另眼相看了。更别说她在屋里也是看到,薛师兄把李师兄拉出去以后,并没搭理他,而是自己走了,可见他心里实在也看不上李师兄方才的做派。

难道是从没见过女儿家不成?——虽然在洛阳收获了许多赞誉,但宋竹从未认真把自己当作是什么美女,心里只觉李师兄莫名其妙,一边整理书房,一边还兀自生气,直到回了家,眼看正房在望,方才又收拾出一张笑脸来,走入屋中,向长辈们问了好。

连着几日都是无话,对李师兄的反感,也未能在她心中占据多少空间,不出数日,便连他这个人一起被宋竹淡忘了去。只是她从此去往书房更加小心,若是过去了父亲不在,也决不多加逗留,而是立刻转身回去寻姐妹们。

大约过了十余日,宋竹听到消息,似乎是洛阳一户人家又写信来提自己了,这却是她没见过面的一家人,想来,是听说了她的名声,也许又相信宋家的教育,所以还没有亲眼相看,便已经写信上门了。

这户人家究竟如何,宋竹还不是太关心,横竖若是好,那也得上门给她相看过了,父母才会点头。大姐宋苓的婚事便是这般,相看了好几个这才最终定了下来。但此事倒是点燃了她的新一重忧虑——二姐婚事还没定呢,怎么洛阳那里来的信,说的都是她了?

这里头也许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说二姐以手巧知名,而她出名却是因为所谓的‘天仙化人’,世人终究是好.色多于好德,又也许是因为宋苡出名早,如今已算是老牌才女,而宋竹她才刚刚有点名气,世人也都爱新鲜……但不论原因如何,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很有可能从现在开始,几年内宋苡反而是无人问津,她这个年纪还小的妹妹却有许多人上门提亲。

虽然宋竹也一直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但她更不乐见如今的情景,若是早知如此,她当日根本都不会应下颜钦若的邀约,去什么洛阳。——虽然在洛阳受了气,更觉得身心俱疲,但宋竹毕竟也看了不少热闹,终究没有那么强烈的后悔,倒是现在,她是真的想买后悔药吃了,对颜钦若更是少有地燃起了怒气,即使有母亲的叮嘱,也压根都不想多搭理她。

终究没忍住,她去找母亲上刺绣课的时候,便小心翼翼地提起了此事,“……二姐过年也就十五岁了。”

十五六岁,是大部分女儿定亲的高峰期,等到十七八岁还没定亲,一般都是因为家里有丧事,否则,便难免遭人讥笑,即使宋苡是才名显赫的宋家女,等到十七八岁,身价也根本都叫不起来了。

母亲似乎是察觉了宋竹的心思,她唇边又再出现了那奥妙的笑意,似乎是透了疼爱,又似乎是对她的青涩微感无奈,一如既往,她没有第一时间搭理宋竹,反而是过了一会,才谈起了萧家提出的那门亲事。

“为什么回了萧家三十二哥,你可明白?”

“不明白。”宋竹老实地摇了摇头,这件事她之前还好奇过,直到最近才慢慢淡忘。

“洛阳的富贵人家是什么模样,你也是去见识过的。”小张氏淡然道,“东京奢靡,只有更盛……你二姐能嫁入这样的人家么?”

宋竹顿时语塞,她低声道,“可以让三十二哥来书院读几年书……”

“他本人就是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人,”母亲的语调,似乎暗示了她话中有话,“嫁入夫家,是真的嫁到那个家里去,终究有许多事是无法避免的,不愿委屈自己,即使夫君再好,也难在那样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纵使嫁得佳婿,日日都过得不开心,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终究没什么趣味。你道,是不是?”

二姐的脾性,宋竹哪能不明白?她竟无话可回,只能点头称是,“那……连萧家也不行,只怕两京世家,都没有能成的了……”

“你爹和我如今想的是在书院里为她寻一个,也不求多么显赫,家境殷实、人品佳,能够读书上进,也就够了。”小张氏说,“眼下还在慢慢相看,还没寻到可心的。”

宋竹听说,不知如何,心中倒是一动,忽然想起了那日的薛师兄——那日他给宋竹的感觉,人品确实不错,似乎看穿着打扮,家境也差不了,当然,那只是她一个模糊的印象,也许还并不准确,不论如何,虽说他当日少言寡语,一直和自己没什么交流。但坚决拉走李师兄也好,举手投足间流露的风度也罢,倒是都让她觉得这人教养很不错。

就不知道他学问如何,家世又究竟怎么样了,倒不妨此时和母亲说了,让父亲得闲时多看看他的为人。

唔,不过爹平时也十分忙碌,再说他对于什么家境啊、亲戚关系啊,从来也都不大在意,若是只看为人好,不顾家境就要定下,那反而不美……要不还是和三哥说说,让三哥去摸摸底?

她眉头暗皱,又觉不妥,“三哥忙于学业,我也不好分他的心,后年就是科举,这两年内他肯定是要专心读书的,再说了,三哥其实也挺讲规矩的,我要问了他,他肯定觉得我多管闲事,没准还把我训一顿。”

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宋竹心中,不禁慢慢地浮起一个人来,她思前想后,倒也的确觉得,从诸多方面考虑,那人都是最适合的人选。

就不知道,他到底肯不肯帮忙了……

说起来,宋家这边才回绝了萧家,自己就让他帮忙打听这个,似乎是有些不大妥当,他心里若是为自己的哥哥打抱不平,也许还并不会答应,可宋竹心里,不知如何竟隐隐有股笃定,仿佛……竟是对萧禹有了信心一般,她觉得,他一定会答应的。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萧禹,并且和他说上私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PS 如果没意外的话,近期会开本新文调剂一下,当然也不会影响小清新的更新,那篇是为了写来调节心情的现代文,好莱坞娱乐圈题材,大家有兴趣可以收藏下文案

第33章 敏锐

宋竹这一段日子过得满是心事,但萧禹却颇为逍遥,每日里除了用心读书,承受诸多名师的教育以外,竟无他事。他本来就聪明过人,虽然基础薄弱,但敏慧通达,任何经义都是听先生解说一遍,他便确实理解,再多复习两三遍,就算是吃透了,可以自如运用。虽然短时间还没到博闻强识的地步,但这几个月来也是进步不小,连宋先生都对他渐渐有几分另眼相看,有时甚至会把他叫到书房去,点评一下他最近的功课,又格外给他布置一些读物。

能得师长的赞许,萧禹心里,自然也是有几分得意的。虽然他无意科举,对于做经义题、写策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往小了说对偶谜语,都需要坚实的儒学经典作为基础,他往年连一句像样的诗都凑不出来,才读了三四个月的书,便觉得自己能勉强凑成格律了。——所谓技多不压身,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当然也是越来越浓。

至于曾让他有些挂心的颜家婚事,这两三个月也没什么动静——说来也是巧,颜家有位少夫人就是最近去世了,虽然不是亲母,但颜衙内和颜娘子自然都要回去奔丧,这两个月都没来书院,是以这亲事一说,按萧禹所想,应该也就无疾而终了。这也让他少了一桩心事,更觉在书院的日子清静自在,要比在东京时更省心得多。就连一开始还是勉强将就的青布衣、小宿房,如今都觉出了个中真趣,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是书院师兄弟的一份子,而并非萧传中的从弟了。

他性子本来随和,人又有趣,虽然出身富贵,但很少说起在家的事,作风处处都见低调,非但宋先生,就连诸位教授并师兄弟们都很欢喜他,成日里不是这个师兄喊他一道抄书做题,就是那个教授让他过去抽查功课,日子过得也颇紧张。这一日难得下课了都还无事,萧禹正想进城回县衙看看,顺带拿些换洗衣服,不料宋先生又遣人来唤他过去自己书房,萧禹只好搁下念头,一边过去,一边在脑中搜整这几日新读的《周易注疏》,准备着宋先生可能会考问内容。

进了楼中,他先在内堂外恭声通报,听了先生一个‘进’字,这才进屋施礼问好——虽然日日见面,但儒门重礼,这样的礼数却是少不了的。

等他行过礼,帘子一掀,里屋又走出了一个小姑娘,正是宋粤娘,她笑微微地给萧禹行了礼,“三十四哥。”

萧禹也回了一礼,“三姐。”——在宋先生跟前,他可是丝毫都不敢放肆,别说粤娘妹妹了,就是连三妹妹这略带亲昵的称呼,他都不敢乱叫。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都是一笑,萧禹忖道,“两三个月没见,她倒是长高了些,唔,怎么盯着我直瞧?好像有事和我说的样子。”

只是当着宋先生的面,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宋竹也不和他搭话,而是对宋先生道,“阿爹,题目做得了,你可要看?”

宋先生笑道,“嗯,你且拿来吧,是了,萧禹,你可把《尔雅》都忘了?”

《尔雅》是前两个月学的,萧禹进益颇快,已经学完了,正是新学《周易》,听宋先生这么问,他便笑道,“都还记着呢。”

“那就你也做做粤娘刚才做的题,粤娘你学过《周易》了,把昨日学堂里的功课也做一遍。”宋先生随手拿过萧禹手里的功课,把题目报给宋竹,“且看你们两人,在这两题上能不能分出个胜负来。”

这临时出现的随堂小考,顿时激发了萧禹的好胜心,他也不顾宋竹找他可能有什么事了,只是在心里紧张地回忆着《尔雅》的许多难点,一等拿到题目,立刻走到窗边书案前坐下,一边磨墨,一边已经开始思考这一题该怎么答了。

宋竹估计是走进内室去做了题目,等萧禹写好了,她也从里屋出来,宋先生拿过四张卷子看了,边看边笑,偶然还摇摇头。

萧禹从未有过这般想赢的时刻,他几乎是踮着脚尖,牵肠挂肚地关注着宋先生脸上的每一个表情,又是斜着眼觑着宋竹的卷子,直到宋竹给他做了个眼色,他才忽然醒觉自己已是有些失态,忙重又板上一张脸,希望宋先生没有发现。

——不论宋先生发现没有,起码他面上是没露出什么痕迹,把四张卷子都看了,倒是给了个让萧禹有些不平的结论,“《周易》萧禹是新学,答得的确没那样好。不过《尔雅》上萧禹答得更全面。”

萧禹顿时就有些愤愤不平了:其实,说起来他进学日浅,也未必就有把握压过宋竹,只是两人毕竟是‘明争暗斗’的关系,他总是想着要全面将她压制,在宋竹跟前才更有底气。

反倒是宋竹却没什么反应,拿了萧禹的卷子就看了起来,“哦,你做得太着急了吧,干支日算错了。”

计算干支是比较麻烦的事,一般来说都由天文博士计算,在黄历上印发,在管束得最严格的年代,学习干支预卜该日吉凶,甚至是擅习天文阴阳的罪过。萧禹没来书院以前,也没学过计算——这本身就是《周易》内的知识。是以今日一着急,就犯了个低级的错误,他不禁面上一红,也拿过宋竹的卷子看了,“三姐是否学过《尔雅》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里引原文时,却是连错了两个字。”

两小本来关系已有所缓和,现在互挑毛病,彼此间顿时又多了股硝烟味,宋竹蹙着眉,狠狠地看了萧禹几眼,仿佛有许多未尽之言都在这眼神里了。萧禹却不管她,反而还有些小小的庆幸:算错干支,终究还算是比较高级的错误,却要比宋竹直接记错了写成白字好。

上一篇:成了新帝的外室

下一篇:宝珠二嫁